重庆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体系现状分析

2014-02-06 07:21慕华桥周文正周晓军
重庆医学 2014年34期
关键词:妇幼卫生妇幼保健区县

慕华桥,周文正,杨 莉,张 华,周晓军△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1.医教科;2.信息科 400013)

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体系,“省县乡”或者“县乡村”管理模式在全国很多地区得到良好的建立和完善[1]。经过多年的发展,重庆市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市-区县-乡镇”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日益完善,在承担全市妇幼保健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就目前运行的体系进行资料收集和统计处理,主要针对人力资源和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全国妇幼保健三级网络的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数据资料来自2012年度重庆市妇幼保健机构监测数据,2011年重庆市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工作现状调查,以及重庆市2012年儿童保健与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调查。重庆市所有40个区县级的39个妇幼保健机构,1 033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集数据,逐级向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网络直报。

1.2研究方法 按照重庆市妇幼保健机构监测的要求,调查全市各妇幼保健机构2012年度基本情况、人力资源、设备情况、医疗保健技术服务及运营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群体保健工作开展情况等信息;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涵盖各区县保健机构、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力资源情况。各类报表逐级上报,市级和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分级进行质量控制。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负责对全市40个区县的数据进行收集、核查、汇总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导出到EXCEL进行数据整理与核查,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市级妇幼保健机构从事妇幼保健工作的人力资源与信息化概况 2012年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现有在岗职工725人,其中保健科室人员数50人,占6.90%,均兼职从事群体保健工作。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与医院信息管理属于不同科室负责。专职从事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有9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硕士及以上5人。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制定了全市统一的基层妇幼卫生信息管理报表和格式规范,以及统一的妇幼卫生统计指标体系。每年召开全市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会和业务培训班,每年组织基层信息人员参加上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会或继续教育培训班。除了应用国家的信息直报系统外,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单独开发应用了孕产期保健服务管理系统,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系统和儿童健康体检管理系统。

2.2重庆市妇幼保健机构从事保健工作的人力资源概况 重庆市40个区县39家妇幼保健机构拥有职工平均118.8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平均94.87人,保健科室人员平均17.72人,其中专/兼职从事群体保健工作人员平均10.90人。重庆市最新的五大功能分区中,妇幼卫生资源分布不均,都市功能核心区涵盖了主城6个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职称:副高级以上为7.27%,中级23.62%,初级59.76,其他(待聘)9.35%;学历:硕士0.78%,本科27.03%,大专及以下72.19%;专业:妇幼保健专业10.49%,妇产科专业28.0%,儿科专业16.76%,计划生育专业1.35%,公共卫生专业3.57%,其他39.84%。2005~2012年度保健人员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全市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2012年对辖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童健康与孕产期管理工作平均组织过22.15次督导,每次督导平均用时169.82天/人,基层机构督导覆盖率平均为98.50%。本次调查的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保健科室人员平均为17.72人。渝东南片区保健人员平均人数最低,只有8.67人。依据《2012年重庆市卫生统计年鉴》提供的各区县常住人口数、乡镇数及面积数,计算重庆市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中保健人员及专/兼职从事群体保健的工作人员在辖区人口、乡镇及面积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2.3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信息化发展情况 重庆市各区县妇幼保健院均使用国家级的各类网络直报系统,以及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开发的网络系统,但是均没有单独开发专用的信息系统[2]。对于卫生部、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需要的各类数据和专项调查,均采用人工采集和上报的方式。各妇幼保健机构专职从事信息管理的人数均很少,拥有统计证人员比例偏低,多属于无证上岗,专职信息管理人员数及占全院职工人数比例见表3。

表1 2005~2012年度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变化情况

续表1 2005~2012年度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变化情况

-:无数据。

表2 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在辖区人口、乡镇及面积中的分布情况

万人/人指1个保健人员人管理覆盖的万人数。

表3 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信息管理情况

2.4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工作人员情况 重庆市平均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96人。平均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孕产期保健人员1.94人,其中专职从事孕产期保健人员比例为30.61%;平均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有1.62人,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其中专职儿童保健人员所占比例平均为26.87%。每个孕产期保健人员覆盖的辖区人口数1.72万人,每个孕产期保健人员覆盖5.19个行政村/居委会。

3 讨 论

3.1重庆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拥有相对完善的保健人员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的制度 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负责承担全市40个区县的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及对全市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相比各个区县拥有最多的人力资源和信息化建设,满足了全市的工作需要。但是保健科室人员相对较少,占全院总人数比例低,随着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保健科室人员总数有待加强。重庆市有专门的科室承担妇幼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但是没有独立的市县乡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化建设相比发达省份较为落后。参考这方面做得成功的北京、上海、湖南、四川等省市,重庆市对妇幼信息网络的应用还差很远[3],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统一规范的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作者建议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尤其是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网络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上报的准确和及时性,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妇女儿童保健事业的发展。

3.2区县级妇幼卫生人才队伍亟待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 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是重庆市各个区域妇幼保健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调查显示对基层机构督导覆盖率平均为98.50%。按照《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要求,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配备的要求是 41~70人[4]。重庆市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平均拥有保健科室人员17.72人,占全院职工总数14.91%,所占比例低,且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人员仅占25.84%,同时覆盖区域和人口众多,工作量大。区县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和职称偏低,直接影响妇幼保健工作水平的提高。2007~2012年度各区县妇幼保健机构保健科室人数、临床科室人数、专/兼职群体保健人数都在稳步增长,但是临床科室人数增长更快,保健人员增长缓慢,凸显对保健工作的重视有待加强。全市“一圈两翼”三地相比,不论是资源、运营还是服务能力,渝东南区域的妇幼保健机构都相对较差。同时区县级保健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严重不足,不仅人员少,而且极少独立开展本区域的信息项目,难以保证妇幼信息上报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按照重庆市最新的五大功能分区,都市功能核心区内的妇幼卫生资源远远高于其他各区,涵盖了主城6个妇幼保健院和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以及发展相对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都市功能拓展区域的卫生资源次之,涵盖主城9区的卫生资源。城市发展新区主要是经济状况较好的区县,妇幼卫生资源更次一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的妇幼卫生资源最差,与其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及妇幼保健机构负责人应该认识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及在职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增加妇幼工作的人员投入,引进高学历人才,促进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妇幼保健人员的素质,促进妇幼保健事业的发展[5-6]。

3.3基层妇幼人员数量少,任务重 按照《重庆市村卫生室(所)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重庆市各乡镇/街道平均需要33.37名村医。但就目前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全市平均拥有人数仅22.51人。从事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的人数少,平均每个乡镇不足2人,覆盖区域广,服务人口多,且兼职率高,使得从事本机构的妇幼保健和指导村卫生室的保健工作均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增加对基层妇幼工作的人力物力投入[7]。

3.4建议强化妇幼卫生信息化建设,增强三级妇幼体系的逐级培训和指导工作 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信息化管理,实现全市妇幼卫生资源共享,数据及时生成和报表统计,可以节约劳动力,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8]。信息化管理是妇幼保健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卫生行政部门需要在这方面投入和加强。

鉴于短期内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配置和信息化建设无法得到迅速提高,建议在大力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增强逐级培训和指导工作,要求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定期培训,保证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开展[9-10]。增强市级机构对区县妇幼保健院的培训和接收进修人员,区县妇幼保健院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培训。保证各级单位之间的业务指导和工作培训经常化。总之,需要从各个方面完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形成分工合理、层级分明、协作密切、资源共享的工作模式,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享有基本健康保健服务,有效推动妇幼保健服务水平的提高。

[1]聂妍,黄爱群,罗荣,等.2008年全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配置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1):1607-1609.

[2]廖薇薇.重庆市主城某区妇幼保健网络及工作现状调查研究和评价[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08.

[3]王海琪,毛红芳,宋魏.妇幼保健信息网络化管理建设与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0):3064-3066.

[4]黄爱群,金曦,罗荣,等.全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0,1(3):130-133.

[5]彭宇竹,徐明娜.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如何加快社区妇幼卫生发展的思考[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14-3216.

[6]胡敏.湖南省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7]罗荣,金曦,杨琦,等.省市县三级妇幼保健机构2004~2006年度服务提供及发展能力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4):4818-4819.

[8]刘晓红,姚屹,张运平.信息化建设在促进妇幼保健院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1,2(4):181-182.

[9]王海俊,王斌,石玲,等.全国三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3):213-215.

[10]高秋,周晓军,周文正,等.重庆市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人力资源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9):1033-1034.

猜你喜欢
妇幼卫生妇幼保健区县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试论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及对策
浅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下的妇幼卫生工作
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机遇来了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新医改下提升妇幼保健院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
立足区县抓创建 着力创新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