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地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及防护用具供应情况调查研究1)

2014-02-08 01:58荣丽娟
护理研究 2014年5期
关键词:血源性病原体血液

王 欣,荣丽娟

随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不断增多,临床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他们每天完成大量注射、采血、输液等治疗工作,接触病人的血液或血制品几率很高,因而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风险很高[1,2]。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讲,血液性病原体职业暴露会增加经济损失和资源耗损[3,4],给医院、社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当护士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时,多数暴露者会产生中度或重度的悲观情绪,甚至还停止了工作。对病人感染状况的不确定也会加重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5],导致护理人员对职业的恐慌。为了了解中山地区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及管理现状,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防护管理提供依据,2013年7月—8月对广东省中山地区20所医院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中山地区20所医院的各级护士为调查对象,均为临床一线工作1年以上的注册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表共4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护士对职业安全设施及防护用具提供的满意程度,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分别赋1分~5分;第三部分为护理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病人时个人的防护措施及影响因素;第四部分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情况,包括2013年1月—6月护理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病人人数、暴露次数、暴露后上报次数。

1.2.2 调查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由各医院护理部将问卷发放各科室,由被调查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填写调查表,填写完毕由护理部统一收回。共发放调查表8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769份,有效率96.1%。

1.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数据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护理人员769人,男34人,女735人;年龄19岁~51岁(29.22岁±12.36岁);工作年限1年~33年(7.79年±5.71年)。见表1。

表1 769名护理人员基本情况

2.2 护理人员护理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病人时发生职业暴露及上报情况 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321人(41.74%),上报105人,上报率为13.65%。见表2。不上报原因:主要为上报的程序复杂、上报后无专人追踪,甚至个别护理人员认为无所谓。

表2 护理人员血源性病原体暴露及上报情况 人(%)

2.3 护理人员护理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病人的职业防护行为 不同级别医院护理人员护理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病人的职业防护行为分析显示,“有血液/体液喷溅可能时采取防护”“输液时选择安全型留置针”2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7.865,P=0.022;χ2=24.382,P=0.002);对不同科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行为分析显示,“侵入性操作时戴双层手套”“有血液/体液喷溅可能时采取防护”“输液时选择安全型留置针”3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3.7 0 4,P=0.028;χ2=60.800,P=0.000;χ2=37.812,P=0.009)。护理人员护理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病人的职业防护行为见表3。

表3 护理人员护理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病人的职业防护行为(n=769)

2.4 护理人员对医院职业防护环境及防护用具的满意程度(见表4)

表4 护理人员对医院职业防护环境及防护用具的满意程度(±s) 分

表4 护理人员对医院职业防护环境及防护用具的满意程度(±s) 分

项目 类别 照明 洗手池 非手触开关 防护用具 锐器盒 安全型留置针医院级别 一级医院 3.97±0.71 3.58±0.96 3.85±0.89 3.99±0.78 4.17±0.84 3.12±1.642二级医院 4.11±0.72 3.96±0.92 4.08±0.89 4.20±0.78 4.30±0.75 3.52±1.66三级医院 4.35±0.61 4.19±0.77 4.32±0.76 4.28±0.68 4.39±0.78 4.35±0.70 F 值 9.705 17.465 7.939 6.679 4.170 36.468 P 0.000 0.000 0.000 0.001 0.016 0.000科室 内科 3.95±0.81 3.93±0.86 3.87±0.85 4.08±0.74 4.26±0.88 4.06±1.29外科 4.10±0.70 3.65±1.00 3.75±1.06 4.06±0.79 4.32±0.78 4.16±1.23重症治疗科 4.26±0.65 4.07±0.96 4.43±0.70 4.32±0.72 4.41±0.84 3.55±1.75手术室 4.26±0.61 4.08±0.86 4.10±0.71 4.14±0.74 4.34±0.78 3.69±1.45急诊 4.17±0.68 3.89±1.09 4.07±0.84 4.19±0.83 4.35±0.81 3.92±1.37妇产科 4.04±0.70 3.86±1.05 4.02±0.91 4.20±0.77 4.33±0.75 4.23±1.00 F 值 3.694 2.884 4.405 2.750 0.303 5.968 P 0.003 0.014 0.001 0.005 0.911 0.000

3 讨论

3.1 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率及上报情况 血源性职业暴露(blood-occupational exposure)是指由锐器引起的皮肤损伤暴露或黏膜暴露于人体血液或高风险体液,且这一事件的发生是因医护人员履行其职责而导致的[6]。血源性职业暴露可引起20多种传染性疾病,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最主要的经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7],此外,梅毒的再度流行,梅毒螺旋体的暴露危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临床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群体。孙怡等[8]对180名护理人员进行8个月的调查发现,43例职业暴露中被污染锐器损伤的占88.4% ,病人中确定有血源性传染疾病(HBV阳性)19例,梅毒螺旋体阳性2例。本次调查护理人员2013年1月—6月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为41.74%,各级医院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各级医院均应做好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防护。有研究表明,有58.9%的护士在H IV职业暴露后未曾报告[9]。本次调查发现,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上报率仅为13.65%。不上报的原因:主要为上报的程序复杂、上报后无专人追踪,甚至个别护理人员认为无所谓。提示应简化和畅通上报途径,加强对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跟踪管理,加强职业暴露上报的培训,使护理人员认识到上报的目的及意义。

3.2 加强血源性病原体经皮肤和黏膜暴露的防护措施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已有1.3亿人,锐器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同时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艾滋病病人已出现猛增趋势[10]。护理人员在为病人吸痰、穿刺、换药时均有可能接触病人的体液及血液。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暴露途径主要为经污染的锐器造成暴露、经破损皮肤暴露和直接喷溅致黏膜暴露。近年来,对针刺伤的研究和关注较多,但对皮肤或黏膜暴露的研究较少。有研究表明,经皮肤暴露占80%以上[11]。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护士在接触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本次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在护理已明确有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病人时,接触血液及体液等污染物时总是或经常戴手套者为87.39%;脱手套后洗手的执行度较好,为95.97%。但侵入性操作时戴双层手套落实情况较好的仅为27.43%,防护(如穿防护服、戴护目镜)血液/体液喷溅落实情况较好的为34.72%。显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防护意识差,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侵入性操作时戴双层手套未落实原因主要是部分护理人员不知晓;其次是认为麻烦、不便于操作;还有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是浪费。有血液/体液喷溅可能时未采取防护的原因是不便于操作,或因工作忙,穿戴麻烦、浪费时间,更有部分是因医院提供防护用具不足。进一步分析发现,一级医院对血液/体液喷溅的防护措施落实尤须加强;手术室、重症治疗科护士在进行侵入性操作、预防血液/体液喷溅的防护意识较强,而普通临床科室、急诊科护士意识仍需加强。

3.3 医院职业防护环境建设及用具的提供仍需加强 本次护理人员对医院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程度调查显示,医院对于重点科室如重症、手术室建设和投入较好,如洗手池、非手触开关等,护士的满意度较高。不同级别的医院分析调查显示,一级医院护士对职业防护环境及用具的满意程度低于二级、三级医院。说明一级医院应加强职业防护环境的建设及防护用具的配备,为护士提供安全的职业环境。

3.4 管理者应为护士提供安全的输液工具以预防针刺伤 张培芳等[12]对山东省3所三级综合医院68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发现临床护士被锐器刺伤年人均3.5次,其中,74.5%被污染针头所刺伤。预防针刺伤的发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采取安全的静脉输液工具能有效预防针刺伤。本次调查中,能经常主动采取安全输液器具的为58.65%。其中一级、二级医院护士主动选择安全输液工具较少。原因主要为部分医院尤其是一级医院并未提供安全的输液工具供护士选择。一级、二级医院护士对安全性留置针的提供满意度一般,提示一级、二级医院管理者应建立主动防护意识,为临床一线护士提供更安全的工具,预防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

4 小结

护理人员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但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意识仍淡漠,尤其是对经皮肤暴露的防护措施落实较差,发生职业暴露后上报率低。管理人员应重视职业防护的培训与安全的职业环境建设,配备足够的防护用具,最大限度地保障护士的职业安全。

[1]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4.

[2] 高晓玲.医院工作人员HBV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3):165.

[3] Anonymous.Needle stick injuries:Nurses at risk[J].Mich Nurse,2000,73(3):8-9.

[4] Lee J,Botteman M,Nicklasson L.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conomic and humanistic burden of needle stick injury in the United States[J].AmJ Infect Control,2004,32(3):E43.

[5] Trim JC,Elliontt TSJ.A review of sharps injuries and preventative strategies[J].Jour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03(53):237-242.

[6] 同俏静.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风险与预防[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41:2184-2186.

[7] 王志刚,夏娴,樊林科,等.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与防护[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7):2792-2793.

[8] 孙怡,过惠英,金艳,等.护理人员针刺与锐器伤现状的调查分析与预防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5):24-25.

[9] 陶新学,章晓云.临床护士HIV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J].护理研究,2005,19(5C):857-858.

[10] 殷大奎.认清形势,加强预防控制艾滋病[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0,34(1):35-38.

[11]Behrman AJ,Shofer FS,MeKenzie JG,et al.Trends in blood-borne pathogen exposure and follow up at an urban teaching hospital:1987 to 1997[J].J Occup Environ Med,2001,43(4):370-376.

[12] 张培芳,赵明锐,张秀丽,等.护士被针刺伤后压力源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7A):1161-1163.

猜你喜欢
血源性病原体血液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多彩血液大揭秘
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神奇血液
IUD取出术致血源性职业暴露1例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