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对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的疗效影响

2014-02-10 00:59黎艳黄守春熊想莲黄桂芳肖榕婵
中国美容医学 2014年24期
关键词:桥式皮瓣舒适度

黎艳,黄守春,熊想莲,黄桂芳,肖榕婵

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对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的疗效影响

黎艳,黄守春,熊想莲,黄桂芳,肖榕婵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手足整形科广东佛山528000)

目的:探讨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对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的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6月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术式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取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应用于术前、术后的护理,对照组行一般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在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天、第3天、1周、皮瓣断蒂后第2天患者的舒适度和皮瓣成活率、断蒂后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胜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总结出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是一个能提高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术后患者舒适度和临床疗效的国内可行性护理模式。

桥式交叉皮瓣;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护理

利用健侧血管作为皮瓣供血的设想是由Taylor等[1]首先提出的,国内于仲嘉等[2]做了术式的改进,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应用于大片皮肤组织缺损的修复日益增多。我科从2005年开始应用此术式修复GustiloⅢ型合并软组织损伤,但由于该术式特殊,术后需长期制动,给患者带来较多不适及并发症,更为护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我科以Orem自理理论[3]为指导,研究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对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我科2012年4月~2014年6月下肢GustiloⅢ型合并软组织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糖尿病19例,心血管病9例,营养不良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5~67岁;伤口最小4.5cm×2.1cm,最大33.5cm×17.6cm;对照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7~67岁;伤口最小3.6cm×2.3cm,最大33.1cm×17.9cm。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合并疾病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

2 方法

2.1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伤口经换药,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4]处理,伤口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给予手术,按术前设计的皮瓣在健侧下肢切取相应的皮瓣,一般选取胫前内侧皮瓣,移植的皮瓣留有一端与健侧以蒂相连,双下肢以外固定支架或高分子石膏外固定,术后4~6周行断蒂术。

2.2 护理方法

2.2.1 对照组:术后按常规给予抗感染、抗凝、解痉、扩张血管等治疗,按带蒂皮瓣移植护理常规护理,做好局部伤口护理、管道护理,伤口局部采用护架烤灯保暖。

观察组:在用上述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患者参与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

2.2.2 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实施方法

2.2.2.1 患者参与护理决策及自理的六项参与范围[5]:参与对本人自理能力及对疾病认知水平的评估、参与制订护理计划、参与力所能及的自理、参与健康教育,改变自己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参与“配合行为”指导练习、参与评价护理效果及健康教育效果。护士参照以上内容进行护理干预。

2.2.2.2 干预方法:①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对本人自理能力及对疾病认知水平的评估,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程序性信息,使患者了解不同阶段医疗、护理活动的意义,取得配合并积极参与;②邀请患者及家属参与制定术前、术后护理计划,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配合治疗护理,让患者全面了解术式的要求及配合方法,使患者在自体意识上接受和行为上积极参与和配合;③患者及家属参与配合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及皮肤准备,告诉患者本手术方法的优缺点、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后强迫体位的必要性,术前3天即指导患者进行强迫体位、床上排大小便的训练,让患者对术式有初步的认知和感知,增加患者行为的顺应性,减轻术后不适及并发症的发生;④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情况,告知正确的体位并协助摆放,预测告知患者将会出现何种不适及指导缓解、应对方法,教育患者顺应术式要求,避免产生对抗情绪,同时指导家属给予伤口以外部位的按摩,给予不适部位的局部理疗,使患者更舒适;⑤皮瓣稳定者术后一周指导患者自行翻身,指导患者及家属对皮瓣的观察和体位的变更范围及方法。皮瓣断蒂前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关节肌肉按摩和静力收缩训练,皮瓣断蒂后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利于功能的恢复;⑥指导出院后伤口的自我护理方法及患肢功能锻炼。

2.3 观察指标: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在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和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1周及断蒂后第2天的舒适度,观察术后皮瓣成活率、断蒂后功能恢复情况。患者舒适度采用问卷调查,皮瓣成活率、断蒂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临床观察评估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见表1~3)

3.1 观察组术后基本能接受强迫体位,6例术后第1天出现患肢胀痛不适,2例术后第3天仍有酸痛不适,经局部按摩及理疗好转;1例患者出现骶尾部皮肤瘀红,加强皮肤护理后好转;3例出现皮瓣血管危象,经调整石膏的位置,药物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老年患者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皮瓣接口处部分皮瓣瘀黑,经再次植皮后成活。

3.2 观察组1例患者发生皮瓣坏死,这是一名64岁有多种疾病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发生皮瓣坏死有6例,从表1比较中说明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能明显降低皮瓣的血管危象发生,从而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3.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时间的推移,患者自我配合角色的不断融入,舒适感更有提升。

3.4 两组患者断蒂后患肢功能恢复天数比较,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优胜于对照组,说明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对桥式交叉皮瓣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表1 两组患者皮瓣成活例数比较(例)

表2 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断蒂后功能恢复天数比较(例)

4 讨论

4.1 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对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美国护理学专家Orem认为,个人应对与其健康有关的自我护理负责[6],必要的护理介入,只是为了帮助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医疗、护理及保健措施都是通过患者行为改变而实现的,只有提高患者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才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和促进其健康。我科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来寻求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应用于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术后患者,让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的过程、疾病的发展、术后注意事项,预测告知将会出现何种不适及指导缓解、应对方法,告知出现何种情况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护士充分利用每次接触患者进行病情、皮瓣血运的观察和健康宣教。当患者及家属明白原由后就会自觉避开不利因素,而强化促进皮瓣成活的措施。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移植手术,由于其复杂性,往往被公认为难度较高的手术[7],术后皮瓣能否顺利成活,护理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患者及家属的主动配合、积极参与更是事半功倍。从表1发现,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血管危象的发生,血管危象的及早发现而得到适时的处理,大大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

4.2 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功能恢复:由于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的术式特殊,术后双下肢完全固定长期制动,给患者带来较多不适及并发症。舒适护理应始终贯穿于全程护理服务中,渗透于具体护理行为中[8],使患者更舒适。表2中观察组术后舒适度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角色的不断融入,舒适度更加提高。术前进行强迫体位的功能训练,术后及早进行患肢关节肌肉按摩和静力收缩,皮瓣断蒂前后即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患肢功能恢复锻炼,表3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功能恢复得更快。

通过循证护理,总结出患者参与型护理模式是目前国内一个令患者满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可行性护理模式,应用此护理模式可以提高吻合血管桥式交叉皮瓣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减少术后并发症[9-10],提高术后的舒适度和临床疗效,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9-10],值得临床护理中推广。

[1]Taylor GI,Townsend P,Corlett R..Superiority of the deep circum flex iliac vessels as the supply for free groin flaps[J]. Plast Reconstr Surg,1979,64:595-604.

[2]于仲嘉,曾炳芳,何鹤皋.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J].中华骨科杂志,1994,14(6):332-335.

[3]AshworthPD.PatientParticipation:itsmeaningand 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xt of caring[J].J Adv Nurs,1992,17 (12):1430-1439.

[4]裘华德,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1998,18(4):233-234.

[5]裴显俊,张秀英,宛玲,等.病人参与型护理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7):414-416.

[6]Roach KG.Woods HB.Implementing cooperative care on an acute care medical unit[J].Clin Nurs Spec,1993,7(1):26.

[7]周洪翔,李超,付青松,等.桥式交叉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缺损[J].安徽医学,2010,31(5):426.

[8]杨洁.舒适护理模式之我见[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0):23.

[9]裴显俊,李瑛.病人参与型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病人的影响确[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496.

[10]李旭红,杨同君.手术病人参与护理的调查分析[J].北京军区医药,2001,13(6):438.

Effect of the nursing model of patient-participation in cross bridge vascular anastomosis flap operation

LI Yan,HUANG Shou-chun,XIONG Xiang-lian,HUANG Gui-fang,XIAO Rong-chan
(Department of Hand and Foot Plastic Surgery,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Foshan,528000, Guangdong,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Model of Patient-participation in cross bridge vascular anastomosis flap operation.Methods 80 patients accepted cross bridge vascular anastomosis flap operation from April 2012 to June 2014,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40 cases were received Nursing Model of Patient-participation,the control group of 40 cases received general nursing model,the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afteroperation.<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Result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flap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0.05)in the comfort of after one day,three days and one week after the operation.Conclusion Nursing Model of Patient-participation can improve the comfort and clinical effect after the cross bridge vascular anastomosis flap operation, This nursing model could thought a feasible nursing model in China.

cross bridge flap;nursing model of patient-participation;nursing

R473.6

A

1008-6455(2014)24-2099-03

2014-11-25

2014-12-20

编辑/贺艳梅

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2051)

猜你喜欢
桥式皮瓣舒适度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基于SolidWorks桥式切机建模与仿真研究
PLC变频控制系统在桥式卸船机中的应用
电容降压桥式整流LED恒流电源仿真与实验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