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证从正经变滑稽

2014-02-10 08:11刘洪波
新民周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专家论证液晶显示胶片

刘洪波

报道说,派拉蒙影片公司决定不再发行胶片电影,只发行数字电影。这是娱乐业的一个新闻,也是媒体业的一个新闻。这是一个主动拥抱未来的故事。派拉蒙仍然存在,影片仍然会出,只是产品的封装或者呈现形式从胶片变成数字而已。

前年的这个时候,有另一个故事,胶片时代的图像帝国柯达申请破产保护。去年11月,它已将主营业务定为“提供图文印刷技术和服务”,在纽交所重新上市。前景并不明朗,图像王国已经瓦解,但好在又重新出发了。

胶片时代到数字时代也有中国故事。年前的年前的中国经济论坛上,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发言透露:刚开始有数码相机时,可能就几十万像素,后来一二百万像素。我们也组织过专家论证,专家们说,数码相机不可能代替光学相机。尽管后来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跟别的国家在数码技术上的竞争,还是晚了一拍。

他还透露,曾经,中国的彩色显像管生产和出口都是世界第一,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液晶技术,国家搞了论证,请了业内最顶尖的一二百名专家论证中国今后显示屏的发展方向,最后专家的权威结论是液晶代替不了显像管。

张国宝用故事讲的是创新的重要性,我看到的则是论证的滑稽。现在,数字照相与胶片照相、液晶屏与显像管都胜负已分,往前走还会出现什么,虽不明白,但胶片和显像管被数字技术打败,已是历史性的、永久性的、不可逆的了。

但说论证是滑稽的,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了胜负。数字照相优于胶片照相,液晶显示优于显像管,都可以说不言自明。从普通人的使用来说,数字照片没有失去什么,而且增加了图像共享的方便;液晶显示比起显像管,至少美观性和轻便性上都好。这就足以昭示优劣。但国家级的专家论证,竟然论证出胶片照相和显像管不可取代的结论。

我们无法了解,胶片照相和显像管不可取代的专家论证,是专业判断上出了问题,还是意见独立性上出了问题。新技术初起之时,大抵不甚完美,数字照相像素不够,液晶显示会有拖尾。新技术甚至还面临“美学质疑”,例如数字照相不如胶片照相“温暖”。这可能影响专业判断。但也可能,世界第一的显像管产业本身成了一种利益团体,有能力让专家去表达其意见,影响国家的产业政策。

专家的见识为何短浅,这是很值得一问的问题。常人都能作出的正确判断,专家却会论证出相反的结果,是知识之误还是利益加入后的故意失误?论证有影响政策的能力,政策有利益分配的含义,所以论证就可能成为以专业知识为表象的利益话语,带着利益意图加入论证,“尊重专家”实质上可能只是偏向某一种利益团体。

这已不是创新不创新的问题,利益一旦加入了专家论证,坚持固有或者力图创新都可以仅成说辞。

滑稽的论证,不只在技术方案的选择上有,在任何政策意见上都会出现。例如雾霾是怎样产生的,机动车贡献有多少,中科院课题组说机动车和垃圾焚烧共占4%,北京市环保局说机动车占22.2%,中科院又紧急通气说汽车尾气和垃圾焚烧被严重低估。看起来是个数据分析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汽车产业、管车政策、用车行为。利益复杂,论证摇摆,哪种论证可信一些呢?这可不是生活经验分析出来的,大家只好都不相信。

专家论证怎样剔除利益集团的影响,决策过程怎样摆脱利益集团的控制,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但至少有一点,更大规模的决策参与,更加透明的政策分析,可以使论证和决策对社会各方面的利害清晰起来,使公共利益得到更加清晰的显示,有利于人们防范特殊利益上下其手。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家论证液晶显示胶片
No.8 胶片复兴使柯达公司产量翻两番
全省蚕遗传资源普查专家论证会在四川南充召开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作品一
122×32 点阵液晶显示汉字原理实验
论地方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制度的完善
北盘江-红水河航道规划通过专家论证
界面致稳型柔性胆甾相液晶显示器件的制备与性能
从马吕斯定律到液晶显示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