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对策探讨

2014-02-11 08:42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历史观少数民族新疆

(1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2 塔里木大学西域文化研究院, 新疆 阿拉尔 843300)

1 引言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多为本地生源,来自新疆各地州、县(市)、乡镇、兵团各师、农牧团场和连队,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新疆共有普通高校34所,在校学生284 172人,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106 893人,占总人数的37. 62%[1]。高校是国家表达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新疆高校站在新疆教育领域的最前沿,引导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疆项目“加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3月对新疆七所高校组织了问卷调查,包括新疆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塔里木大学、喀什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学院、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992份,其中无效问卷34份,有效问卷958份,有效回收率95. 8%。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历史观教育总体状况。据此次调查,我们发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识的主流呈现积极、向上的特点,他们对新疆史实认识客观、全面,体现出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2 当前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历史观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实效性较低

调查显示,部分高校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新疆高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它是教育部规定的地方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要求全疆各级各类的大学生都要开设该课程。然而,出于经济利益最大化和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等原因部分高校出现压缩课时和未对在校所有学生开设的情况。

调查显示,学生比较喜欢高水平的教师和直观、能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如“看电教片”、“社会实践、演讲、辩论”、“专题报告”等。尽管新疆许多高校已经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但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东部地区,社会氛围时常出现紧张情况和气候干燥多风,很多内地的人才不愿意来新疆发展,而新疆本地的人才有限,校际和省际学习交流没有内地方便,造成新疆高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总体较低,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缺乏。

2.2 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强

学习态度不积极。调查发现,对于历史观的课程学习,45%的学生表示“看老师讲得好不好”,15%的学生“为了学分,不得不学”,31%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只有9%的学生“很感兴趣”。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民考民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弱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上世纪80年代至今,新疆一直存在双轨制教育,即汉语言教育和民语言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中教育一直并存。民考民学生一直上的是民语言学校,进入大学后接受全汉语的教课书和汉语教学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汉言水平影响着他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3 敌对势力大力传播错误历史观

高校信息多样化、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给境内外的分裂势力有了可趁之机,他们通过网络、短信、非法书刊、音像制品、潜入高校或以课题资助等方式传播错误历史观。他们将一些历史事件按主观的逻辑意图加工,“企图将错误的历史观和反动思想灌输到少数民族大学生头脑中,控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实现其分裂国家的目的[2]。”

2.4 敌对势力恶意扭曲现实问题

经济问题政治化。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新疆与内地发展的差距较大,敌对势力将经济问题政治化。他们制造出“东部经济发展掠夺西部资源”的言论。

攻击现行政策。例如,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由于土地贫瘠,农业、牧业均不适宜发展,仅有的旅游业和本地企业不能满足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需要,于是政府为当地民族群众提供有组织的外出务工,以解决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而敌对势力却利用狭隘的民族意识形态制造出“政府强迫农民打工是有组织地进行民族同化”等反动言论。又如,2007年以来国家在新疆推行双语教育,培养民汉兼通人才,敌对势力却制造出“灭绝少数民族文化”、“剥夺了少数民族使用自己语言文字的权利”等反动言论。

挑拨民族关系。一方面,敌对势力在新疆周边国家相继建立了一些广播电台,对新疆进行零距离宣传鼓动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现代传媒工具的开放、快捷和隐蔽的特点,对新疆历史和现实情况大肆歪曲、造谣和污蔑。甚至打电话到学生宿舍进行渗透,在民族大学生中制造思想混乱,激发民族仇视和对党及政府的不满。

3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对策

3.1 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实效性

新疆高校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所直接涉及的课程《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应保质保量地完成。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数量即要对所有民族学生开设;二是课时数量,即要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地方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时安排上课。质也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硬件设施,如多媒体教学、课外实践的人力、物力保障,选用更有针对性的教材等;二是软件条件,即师资队伍的建设。

3.2 利用灵活多样的历史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第一,整合课堂教学的各种优势。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改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课堂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马克思主义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对待历史的讲解不可非黑即白,无限放大或无限贬低,要做到客观公正地讲述。对于那些敌对势力的反动言论,教师不应回避,而应积极应对那些错误论调,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客观、全面认识国家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社会矛盾,“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信心[3]”。

第二,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历史观教育增彩。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历史观教育的内容融入知识竞赛、辩论赛、主题晚会、书画展、双语演讲等多形式的课外文化活动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些活动最好由学生来组织、参与和完成,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入到比课堂更深层次的历史观的思考之中。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日益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手机普及率已达到95%以上,甚至有部分学生形成了手机依赖,他们的信息主要依靠手机获得。教师可以建立一个公共QQ群号,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传播正能量,与学生一起分享网络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新情况。

3.3 纠正错误的历史观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肩负着发展新疆的重任,对他们进行历史观教育是构建和谐新疆,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历史观教育的内容和目的要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从中华民族的整体高度,使各民族学生认识到“各具特色的民族”缔造了中华历史[4];其次,教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上的民族产生、民族发展、民族交往、民族斗争和民族整合的现象;最后,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和历史人物评价法,正确看待历史上出现的少数民族政权和少数民族历史人物。

3.4 对现实热点问题的正确及时解读

高房价、看病贵、养老难、就业难、教育公平、贫富分化、腐败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正展现在国人面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应回避,有些是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的后果,有些是体制改革带来的后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从体制设计上、从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去找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办法和对策。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教师应及时正确地为他们分析和解读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注重思维引导,从原理上去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源,对于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要有信心、有勇气、有理论地去回答,让学生心服口服,教导学生相信科学,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对于那些对社会现象存在明显偏见和偏执的学生,除了教师的讲授之外,教师自身所表现出的品德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对学生起到循循善诱的作用。

3.5 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对于历史观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教师要对讲授的课程内容熟悉,重难点吃透;备课要与时俱进,通过广泛阅读、深入思考来补充知识,主动了解最近、最新、最热的国内外大事,丰富课堂内容;要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站在学术的前沿,把最新的成果带进课堂提升历史观教学的成效;要深入学习新疆少数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知识等,只有这样才有更好地了解学生、融入学生、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

其次,教师要有强烈的人格力量。在通过一年的预科语言学习之后,面对全部的汉语课本、汉语授课,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接受和消化知识的能力出现很大差异,汉语程度好的学生理解得多,不好的理解得少;另外面对非母语教师的授课,尤其是传授人文历史知识的教师,教师的人格力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坚信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动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融理想、信念和教养于一身的强烈的人格力量才能为学生拨云开雾解答现实生活的实际困惑。

最后,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和学生。每一次上课,每一次答疑,都能体现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尤其对于民族班的学生,他们在接受用汉语表达的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的时候比较不容易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诲人不倦,这种态度传递给学生,如星星之火,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燃起对教师的尊重,对知识的渴求。辽宁大学孙正聿教授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表彰大会上说:“作为大学教师,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教学是我们的生活方式[5]。”有了对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历史观教育的教学成效会事半功倍。

4 结论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是一个长期要坚持的工作,本文仅讨论了学校教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方案。但从更大的一个范围来看,历史观教育也受到诸如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宗教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只有全方位、多维度地普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才能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深入每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中[6]”,使他们明辩事非,有抵制反动势力的强大内心,在日后的工作中成为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13 [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589-596.

[2] 张玉祥,陈珺.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J].前沿,2012(20):21-23.

[3] 李国良.对新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2011(1):78-80.

[4] 张旭东.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加强民族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J].商场现代化,2012(03):102.

[5] 孙正聿.哲学通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337.

[6] 徐艳,吴新平.论信息理论视阈下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1(06):47-51.

猜你喜欢
历史观少数民族新疆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天命历史观的思想来源——兼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中的天命历史观
新疆多怪
颠覆与重构——当代新历史小说的历史观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