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行业离碳排放权交易有多远

2014-02-11 09:44马永平
陶瓷 2014年11期
关键词:排污权温室陶瓷

马永平

(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唐山 063307)

前言

近年来,随着低碳经济的兴起,以及全国雾霾天气肆虐的大背景下,陶瓷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中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如何创新工艺技术,全面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这不仅关系着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企业的生存和未来。

1 关于碳排放的基本介绍

1.1 碳排放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不仅包括CO2,还包括许多物质在燃烧及物理、化学效应中生成的SO2、NO2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其内涵可理解为“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的排放”。

1.2 碳排放权

碳排放权是指能源消耗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包括可供的碳排放权和所需的碳排放权两类。

比如某个用能单位,每年的碳排放限额为10 000 t,如果这个单位通过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排放,每年碳排放量为8 000 t,那么多余的2 000 t,就可以通过交易出售,而其它用能单位因为扩大生产需要,原定的碳排放限额不够用,也可以通过交易购买。这样,既控制住了整个大区域的碳排放总量,又能鼓励企业提高技术、节能减排。

1.3 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首先提出的“排放权交易”的概念,即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的权利,将其通过排放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出来,令环境资源可以像商品一样进行买卖。当时,戴尔斯制定出了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应用的方案。随后,在解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减排问题中,也应用了排放权交易手段。

1997年,因全球变暖100多个国家签订了《京都议定书》。该条约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同时提出了三个灵活的减排机制,碳排放权交易是其中之一。

发达国家及一些企业,通过自行减排或CDM机制来取得碳权,超过《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应减额度时,可将多出的碳权拿到碳排放市场交易。碳排放减少不足的国家或企业,则可到碳排放市场购买碳权以补足其差额(即碳中和),即企业如不能完成减排任务,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不足部分的配额来履行减排责任。同样,企业如通过努力超额完成减排任务,也可以在市场上出售其剩余配额,获得一定收益。如果未来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将为企业实现减排目标提供了一条新的、市场化的路径。

2 陶瓷行业与低碳经济

陶瓷行业是传统的资源、能源消耗大户,其原料离不开矿物,生产离不开热工窑炉,兼具“矿业”+“窑业”的特征。烧成窑炉工序耗能占到总耗能的50%以上,加上干燥设备耗能,则占到80%以上。

目前陶瓷生产的燃料结构仍以化石类燃料为主,包括煤、柴油、水煤气及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经过在煤气发生炉、蒸汽锅炉、原料干燥、喷雾干燥、坯体干燥和烧成窑等设备内燃烧,会排放出大量的CO2。此外,企业用于生产的机动车辆,在使用中燃烧汽油、柴油等时也会产生CO2排放。陶瓷原料中含有的方解石、菱镁矿和白云石等中的碳酸盐、碳酸钙和碳酸镁等,在陶瓷烧成工序中的高温下会发生分解,释放出CO2。产品烧成过程中消耗大量燃料,也会释放出大量CO2、SO2、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

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建筑陶瓷砖产量达到90亿m2,卫生陶瓷产量近2亿件,年耗用2.5亿t以上的矿物原料,5 000多万t标准煤。数据表明,建筑卫生陶瓷行业是原料和燃料消耗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会伴有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粉尘等排放。

据称,我国陶瓷行业每百万美元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和地区的4.3倍,是日本的9倍。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进一步降低。对此,有专家建议,广泛利用清洁能源、高温低氧燃烧、陶瓷砖减薄等技术和卫生陶瓷轻量化等工艺,来实现对陶瓷行业的技术改造升级,可节约原材料、能源、动力和空间,减少CO2等污染物排放。

在不久前召开的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理事会上,副会长黄希然认为,CO2作为企业生产排放物的重要部分,碳排放管理的问题很快就会摆到陶瓷行业的面前,陶瓷行业有可能今年底或是明年初被控排。

有业内专家指出,陶瓷行业的CO2温室气体排放量很大,纳入控排是早晚的事,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具备重视相关问题的意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陶瓷行业的碳排放及交易纳入控排为期不远,陶瓷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以后不可能只追求产量,而应该以降低能耗、提高产品附加值为主要目的,这样才会有利于陶瓷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行业整体的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主体是企业,陶瓷企业应将减少污染物排放、低碳经济的目标,视为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同时,政府部门要充分释放政策与制度红利,为陶瓷企业的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给予充分的支持和激励。比如通过环保、土地、金融、财税等多方面的政策手段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节能减排;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标准等,加大企业的违规成本,迫使企业主动发展低碳经济,持续创新推进节能减排;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等制度,使主动节能减排者有收益、有奖励。

3 碳排放权交易与陶瓷行业的关系

3.1 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的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在我国起步较晚。为落实我国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我国政府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首次提出建立中国国内碳市场。

2011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同意在北京、广东、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和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3年,深圳、上海、北京、广东、天津5个试点先后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被业内人士称为我国碳交易元年。2014年,除了湖北、重庆相继开启试点之外,前5个试点经历了首次履约之旅。

有关人士表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充分发挥了市场配置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手段来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降低企业单位以及全社会节能减排成本,深入推动节能减排的工作,可以从源头上减少CO2、PM2.5等物质的排放,对大气质量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探索区域性碳交易规则和机制,为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做好铺垫,已经成为国家发改委的工作重点之一。日前,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称,将把CO2排放强度降低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各地区(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

201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称(下简称《指导意见》),2015年底前试点地区将全面完成现有排污单位排污权核定;2017年,我国将基本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工作也将基本完成。

这是继2007年提出排污权交易试点后,我国首次明确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时间表”。《指导意见》还明确提出,不得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排污单位核定排污权,环境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地区不得进行增加本地区污染物总量的排污权交易。同时提出建立排污权储备制度,回购排污单位“富余排污权”,适时投放市场,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示范项目等建设。排污权有偿使用政策的出台,对于作为高污染行业的陶瓷行业来说,无疑是再次成本的增加。

3.2 碳排放权交易与陶瓷行业关联度较高

陶瓷行业属于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三高一低行业,碳排放总量较高,节能减排压力大。

据了解,早在2012年9月份,广东省印发的《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就明确将陶瓷卫浴纳入了控排企业范围中。该《实施方案》指出:广东省控排企业范围包括广东省行政区域内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纺织、有色、塑料、造纸等工业行业中2011~2014年任一年排放20 000 t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10 000 t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具体名单由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及省有关部门研究确定,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和所属行业特点,分期、分步组织上述企业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开展配额交易。

去年底,作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省,广东省发改委正式对外公布《广东省碳排放权配额首次分配及工作方案(试行)》,明确提出碳排放权配额实行部分免费发放和部分有偿发放。在2012~2015年时间段,广东省将全面启动九大工业行业的碳排放,这预示着,凡是在2011~2014年任一年排放20 000 t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陶瓷卫浴企业将会成为控排企业范围,将享有碳排放交易权利和需履行年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责任。控排企业是广东碳排放权交易主体,按照所获配额履行控制碳排放责任,并可通过配额交易获得经济收益或排放权益。由政府向控排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并对控排企业碳排放进行监督管理。

2014年8月份,广东省发改委公布《广东省2014年度碳排放配额分配实施方案》,实行部分免费发放和部分有偿竞价发放,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主动减排的积极性和履约率。

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完善温室气体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和《“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提出的“加快构建国家、地方、企业三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工作体系,实行重点企业直接报送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数据制度”的要求,为保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首批10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发改办气候[2013]2526号),供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建立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等相关工作参考使用。对于陶瓷行业出台的是《中国陶瓷生产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试行)》。

该《指南》核算的温室气体为CO2,排放源包括化工燃料燃烧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净购入生产用电蕴含的排放,还要求陶瓷企业建立CO2排放报告质量保证和文件存档制度,建立企业CO2排放量化和报告的规章制度等。

该《指南》以帮助企业科学核算和规范报告温室气体排放、制订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控制计划、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主管部门建立并实施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报告制度奠定基础,为掌握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为实行碳排放权交易、为陶瓷企业制订相关政策提供支撑。

3.3 相关法律、标准等力促碳排放降低

随着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将于明年1月1日起执行,《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协会标准、《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4-2010)、《建筑卫生瓷行业准入标准》及相关的《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卫生陶瓷》新国标等法规、标准的相继出台并实施,陶瓷行业所面临的环保约束将越来越严格,从而会加大陶瓷行业推进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的力度。

有专家提出,可考虑开征类似“碳税”这样的环境税。这可作为有效的环境经济政策工具,能较好地起到减少污染物排放以及CO2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的作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更好地激励陶瓷行业减排、治污、低碳化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有2个好处:

1)过去企业减少碳排放,只是履行社会责任,现在还可利用碳交易这个平台,将富余的排放权配额进行交易,余额越多,企业获益越大,可以直接平抑生产成本。

2)过去企业超额排放带来的经济损失并不明显,有了交易平台后,超额排放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成本压力。这样可以更直接地促进企业加大减排投入,持续技术创新,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3.4 碳排放权交易于陶瓷行业意味着创新和转型

碳排放权交易的主旨是约束机制,减少碳排放,通过成本费用的交易,迫使企业控制产能规模,推进节能减排,推进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更是推动陶瓷行业通过创新机制提速创新驱动,全力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终极目标。

一方面,陶瓷企业要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对节能减排、环保及转型的意识,树立新常态下的环保观。只有思想上位,才能行动到位。以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为目标,加强对涉及环境保护的各种新理念、新知识、新趋势的认识,加大对环境保护责任的担当,从软件方面为碳排放权交易奠定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陶瓷企业在充分认清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基础上,持续创新工艺、升级装备、研发新品、顶层设计,特别是在装备和技术创新上,从硬件层面,为未来碳排放权交易的到来做好充分的物质准备。

比如:“佛山陶瓷行业窑炉节能减排技术与示范”项目,其窑炉燃烧方案的改造及余热回收利用、烟尘处理技术完成后,可帮助企业实现减少SO2及粉尘等有害气体排放30%,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80%。

生产厚度在3~6 mm的陶瓷薄砖,可以减少原材料消耗75%,温室气体、SO2的排放下降69%,同时提高运输利用率66%,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低能耗产品结构,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市场需求的结果。

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加工和使用体系,采用原材料标准化生产模式,做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更有利于实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效果,达到绿色生产、低碳环保的目的。

4 结语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陶瓷行业推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正在向陶瓷行业招着手。陶瓷行业面对日趋严厉的环保硬约束,既要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更要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认真践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创新与升级。并依靠技术创新,着力创新驱动,坚持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图,由陶瓷大国向陶瓷强国迈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跨越,实现陶瓷行业的强国梦。

猜你喜欢
排污权温室陶瓷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环境初始排污权核算方法比较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我国排污权交易存在的的问题与完善市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