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贸区背景下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2014-02-11 00:23安叙嬗岚
时代金融 2014年2期
关键词:存贷自由化利差

安叙嬗岚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000)

一、上海自贸区成立的背景和意义

在设立上海自贸区这个概念提出的伊始,很多人就猜测这绝非单纯的设立一个自由贸易区用于改革、创新、促进贸易发展等等,细究上海自贸区设立的背景,我们能够发现,改革的动因很大程度来自于为了适应国际大环境的变化。

近年来,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发起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和PSA(诸边服务业协议)三大多边贸易谈判,三大经济体试图通过形成新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目前的WTO规则,这些举动的背后可以看作是为了打压正崛起的中国。

TPP(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缩写,全称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加坡、新西兰、文莱和智利四国发起,为了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而自2002年起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9月,美国决定参与其谈判,并自此全方位主导了TPP谈判。

而TTIP则在20136月,由美国与欧盟正式启动名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即 TTIP)的谈判。

根据2012年度世界银行网站数据,美国、欧盟、日本GDP总和约占全球GDP总额的一半,如果美欧日能够设立新的游戏规则,则会使得诸边服务业协议(即PSA)成为全球各国的准入标准和未来发展趋势。

而这些将我国排除在外的谈判和协议将会共同抑制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地位,很有可能再次将我国赶至国际贸易体系的边缘。为积极应对可能的不利局面,上海自贸区应运而生,虽然在目前看来,政策上尚未完全明朗化,但上海自贸区将尝试接轨国际的新制度规则,为未来我国在国际经贸舞台上保留重要席位打下扎实基础。

此次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着重在四个方面浓墨重彩: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行政精简化,其中金融国际化目标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利率由市场决定。

二、美日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发展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经济滞胀危机背景下,美国政府数次出台金融政策放松利率管制以实现金融市场化。到了80年代,美国银行业在利率市场化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迅速,到今日今时更是已经取代传统存贷利差成为银行业最大的收入来源。

当时在实施利率市场化前,美国银行业为规避利率管制,通过挖掘法律漏洞,不断研发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导致了很大风险,逼得美国政府不得不进行推动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彼时,改革是以放开大额可转让存单利率为突破口的,并且一改就是16年,从1970年到1986年,持续了16年时间。利率市场化对美国银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它不仅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也导致了美国商业银行寻求业务结构调整,从传统的信贷利差转向追求创新的符合政策要求的非利息业务的占比,数据显示,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从1979年的81.75%下降到2000年的56.89%,而非利息收入占比逐步上升,从1979年的18.25%上升到2000年的43.11%。

相同时间段,日本也开始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始于1977年,从国债利率开始,同样花了17年之久才完成。日本放开利率管制首先是通过放开国债的交易和发行利率,再实现银行间市场利率自由化,最后再将利率自由化化整为零,通过降低交易品种的入门门槛,是利率自由化从大额交易转入小额交易。当然,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日本利率市场化整体进程看,有利之处在于利率自由化后使得利率上下弹性增加,改变了当时“借款过多、超额贷款”等局面,推动了金融全面自由化,但同时,利率放开后,宏观经济受到一定冲击,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助长了“泡沫经济”蔓延。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演变过程

很长时间,我国一直是利率管制的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是缓慢而谨慎的。

以下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的时点: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2000.9.21: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2004.10.29:放开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2007.1:中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开始正式投入运行。

最近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改革措施是2012年6月至年末,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放开存贷款利率,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而同时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后又调至0.7倍。这一举措显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决心,亦可以被看作是为设立自由贸易区进行全面利率市场化试点改革做铺垫。

在最新出炉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中央行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谨慎周全考虑,逐步循序实行,上海自贸区是一个非常好的小样本平台,如能成功实施,将为进一步推广到全国积累重要经验。

四、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能够通过稳定的存贷利差获得较高利润。而一旦这种利率管制放开,稳定的存贷利差结构被打破,银行间存款与贷款的竞争会加剧,存贷利率差将进一步缩小,导致利润也会因此而下降,这对以存贷利差收入为主要利润来源的商业银行来说绝对是非常致命的打击。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经营模式仍然是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核心,因此利息收入仍然是利润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虽然近年来一直提倡银行要对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助力,但是现状仍是十分依赖大中型公司客户,尤其是大型国有集团公司体系内客户,这也导致了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和信贷投向严重同质化。

而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管制,同时取消贷款利率下浮的限制,这二者的价格将都由银行和客户双方协商决定。拥有话语权的客户,或者说,受银行认可、积极争揽的客户能够获得较高的存款利率和较低的贷款利率,这类客户压缩了银行的存贷利差,成为影响银行利润的主要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说,一家银行为了在激烈竞争中争揽客户,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其付出的存款成本会升高,获得的贷款收益会降低,自然影响了其利润水平。

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近些年逐步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已在寻求结构转型,除了存贷传统业务外,积极拓展中间业务等,例如基金代销、信用卡等其他利润业务,同时进行产品创新,例如增加结构性产品。这些可以被看作利率市场化的必然产物,在放开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想要生存发展并壮大就再也不能依赖单一的存贷利差收入,必须调整经营结构,但这个过程也是不能冒进,必须谨慎、循序渐进的。

自贸区利率市场化改革先行,是对我国银行业大考前的模拟测试,未来将直接影响存贷款息差,从而改变银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或许未来商业银行不会再像现在一样稳居利润收入前列,也可能不再会有动辄超过两千亿元的年度利润收入,尤其是上市银行,其净资产收益率应会下降到较为合理的范围。

[1]张健华等.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机械工业出版社.

[2]刘义圣.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

[3]邵伏军.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风险及控制,中国金融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存贷自由化利差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略谈金融自由化
期限利差如何修复
宁夏出台公积金存贷新政
关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文献述评
不可随意套用“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