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会计核算真实性水平

2014-02-11 00:23张明伟
时代金融 2014年2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中介机构真实性

张明伟

(四平市城市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吉林 四平 136000)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该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也就是说,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应是真实的。二是会计核算时应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这一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在各个环节必须符合客观要求;会计确认必须以实际经济活动为依据;会计记录的对象必须是真实的经济业务;会计报告必须如实反映经济事项,不得做假。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和本质。如果真实性得不到保证,也就无从谈到完整及其他的会计原则。

一、影响会计核算真实性的主要原因

我们都清楚,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三个方面,是对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对国家宏观经济管理、投资人决策和企业内部管理都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核算直接影响的就是经济指标,而企业经济指标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有关各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主要信息,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应遵循这个原则。如果这些数据不可靠、不真实,必然会导致统计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造成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管理上的失误,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今民营企业的崛起,目前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状况令人担忧。影响会计核算真实性的因素,分为客观性和主观性两种,客观性因素是指存在会计估计、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而得到的结果不同;主观性因素就是指人为做假。当前绝大多数会计核算结果不真实都是由于人为做假造成的,具体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谋取不当利益

也就是说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为谋取局部、小团体和个人利益,为追求财务收支在不同期间的均衡性,出现了将收入隐瞒,实施短期行为,该摊的不摊,该计支出的不计等等做法。财务报表也出现了二套甚至三套账,一套是自己算账用的,合规与不合规的票据都列入,完全体现了经济业务的全貌,可以说是真实的。一套是做给税务部门的,对经济业务进行了筛选,财务数据基本上合规,经营成果体现亏损,达到少计利润,达到偷漏所得税的目的。还有一套是用来取得银行贷款、上报企业资质、评定银行信用级别的,资产负债率在50%以下,各项经济指标非常好,符合银行及有些部门的需要。

(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单位往往只注重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搞活外部环境,忽视加强内部财务管理。表现在:一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根本未建立,因此会计人员不能依据规章制度的手段对会计核算进行有效地监督,造成财产损失、效益下降、资金浪费等不应有的现象。二是成本核算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缺少完善的定额管理、计划价格、原始记录传递、计量验收等具体实施办法和措施。三是有些单位缺乏管理人才和经营理念,粗犷式的一包了之,简单地收些管理费以满足上层管理的经费需要,至于基层经营的实际情况一概不知,甚至有的基层从事违法活动也不知不晓或听之任之。

(三)内部监督机制软弱无力

内部会计监督不到位,许多单位虽然有内部监督制度和机构,但按目前的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之下,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而带头违反会计制度的往往是单位的领导人,会计作为被领导者要约束领导者的行为,从目前会计监督体制中会计人员作为监督者的地位身份和权限上看都是不可能的。这种内部制度不完善,内部监督不到位,造成会计监督软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是技术型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政府监管行为不规范

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注重账面上的数据,忽视了细节和内在的问题,有时又出于地区和部门的利益驱动,不做调查研究,盲目采用企业提供预定数据,造成了提供会计数据的虚假问题,助长了企业做假的风气。

(五)外部监督机制弱化

外部监督主要监督各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是否依法核算,依法监督各单位财务收支。外部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关卡,但目前的外部监督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种作用,经济监督的力度还不够。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为了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建立企业外部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许多发达国家,建立起组织严密的会计行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机制,成效显著。在我国,目前虽有代表国家利益的财政、税务、审计机关的监督,但各部门因工作重点不同,标准不一,加之管理分散,缺乏横向沟通或出于部门考虑,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难于将监督职能落到实处。

(六)中介机构为取得业务收益,违规操做

民间性质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社会监督,但由于社会审计是有偿审计,加之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和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使社会审计工作仅停留于表面,未能深入查核,甚至对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人为地降低了审计质量。例如,在年度会计报表审计时,企业需要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报表审计。中介机构出具审计报告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报告正文没有报表数字;第二种是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披露有关问题;第三种是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完全不确认报表数字。但是,企业财务收支不可能满足中介机构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而且现在中介机构接受委托做业务,都是按照谁委托谁付费的原则。所以,为了得到审计业务想尽一切办法迎合企业的需要,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甚至有时根本不看企业财务账簿,仅凭一张财务报表就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七)个别政府部门做假

个别部门投资注册成立有限责任公司,然后抽回资金,形成政府部门主导下的皮包公司,更有甚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只有数十万元,却能用政府部门固定资产担保向金融部门借款,出资几千万元再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皮包公司只能做假账。公司运转起来了,却形成了政府性债务。据国家审计署审计公告透露,我国有16个地区债务率超过100%。其中有9个省会城市本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到了188.95%,如果再加上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债务率最高的达到了219.57%。

二、提高会计核算真实性水平的做法

最根本的做法是建立完善的审计监管制度,加强审计职能。达到真实反映企业财务收支,使上级主管部门得到真实经济指标。

(一)政府出台文件,将企业年度报表审计定为法定业务

外商投资企业、政府、国有投资企业、需要银行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年度必须提交中介机构审计报告,使之成为固定业务,而不是中介机构为了迎合企业需要,为了经济利益,不顾违规违法出具不实审计报告。

(二)改变委托办法,委托主体变更为审计机关

由审计机关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财务收支审计,审计报告主送是当地审计机关,审计机关根据收费办法付费。把企业和中介审计机构物理隔离,同时划定审计区域,界定审计业务。使得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必再为迎合企业需求,不必再为审计收费犯难,从而解决了中介机构的后顾之忧。审计机关也要不定时抽查中介机构审计业务,实施跟踪审计,发现问题实施惩罚制度。这样会计核算不真实的情况就能有效杜绝。

(三)建立专项年审制度,银行贷款需要提交年度审计报告

严格执行贷款实施实物评估抵押,不出台任何政策性减免。因为政策性减免执行难度大,容易滋生腐败现象,该减免的未能减免,不该减免的进行了减免,国家减免政策未能得到真正落实。贷款坚持按时收取利息,本金及利息不能按时上缴时,就收取抵押物。

(四)恢复有效政策,严格审查资质

恢复有限公司利用注册资本最多达到50%可以再投资政策。减少政府性担保贷款,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上杜绝那种自身注册资本几十万元,再出资几千万元成立有限责任公司问题。这样既防止出现皮包公司,也能有效控制了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增长。

(五)建立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一方面它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各单位必须建立独立的内部稽审机构,内部稽审机构不能从属于任何业务部门,否则就会失去独立性。另外,在审计的重点内容、方式和手段上要实现大的转变;要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以事前审计为主,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为补充和完善,提高稽审质量。同时,还要优化稽审人员结构,在专业化前提下注意多配备复合型人才,提高稽核人员素质。健全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健全有效措施

坚持完善会计法规,尽量与国际接轨,避免会计法规应用的主观随意性,尽量缩小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实际情况的出入。还要注意协调好有关利益集团在法规执行过程中的相互制约关系,使各方利益都能够在法规框架下得到充分的体现。要完善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内部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机制,要全面加强财政金融法制建设,加大行政和司法的执法力度。

会计核算不真实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严格地说也是一种违法乱纪行为,导致会计秩序混乱,影响宏观调控,助长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破坏党风廉政建设,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坚持从政策法规、政府监管、人员队伍、制度措施等层面,强化会计核算真实性审计,确保会计核算结果的真实、准确、完整。

参考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中介机构真实性
常州市以“成长值”管理制度探索中介机构监管模式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中介机构参与下联盟企业知识转移的三方利益博弈分析
2017年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情况汇总表
广告的真实性
政府购买统计服务及统计中介机构建设研究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标准审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