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研究

2014-02-12 01:08曹迎凤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量表

曹迎凤 宋 哲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 沧州 061001)

我国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起步较晚,其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尚未成熟。卫生部在2010-2015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心理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比重”[1]。虽然通过增加课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但是目前医学院校尤其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课程安排紧张,可增加课程的时间极其有限。因此,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是非常必要的。真实、准确的对护理专业课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效果进行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关怀渗透的不足,并分析原因,找出对策。本文对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进综述,并尝试提出一些设想。

1.概念的界定

1.1 护理人文关怀

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成为研究的热点课题。众多的护理学者对此概念进行了界定。经查阅有关国内外文献[2-7]后,笔者更为认可郭瑜洁[7]对于护理人文关怀的解释。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是尊重生命的情感,是帮助他人、满足他人需要的行为活动,是融合情感、认知、行为的一种关爱和帮助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中“护士与患者”这一特殊的人际关系中,还应体现在教师与学生间相互的关怀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关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向学生传递人文关怀的理念,分享人文关怀的经历与感悟,真正的去关心爱护学生,而且教师的关怀理念以及关怀行为,学生要能感知得到,这样才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成有效地人文关怀。

1.2 护理人文关怀教育

护理人文关怀教育以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做为基础,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中心”。教师是为了学生的“学”而“教”。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他如何为人。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应当建立在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护理理论的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载体、以实践为立足点,培养人文关怀认知与情感全面发展的人[8]。课堂教学是进行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

1.3 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所进行的评价,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9];广义的课堂教学评价通常有过程和结果、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维度”[10]课堂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引导作用。

2.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工具

因为人文关怀是一种行为可以教和学,所以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分别从 “教”与“学”两个相辅相成的主要因素进行。对于教师的“教”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行为及其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而教师教的效果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关怀能力提高间接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学”注重的是对其知识和能力水平的判断。还可以通过学生间的关怀感知间接的评价。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课堂教学氛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关怀态度,提高关怀能力,可以作为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外的辅助评价。

2.1 用于教师的评价工具

护理专业课教师要具备人文关怀知识、较高的人文关怀能力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关怀行为,并且教师的理念、行为要被学生所感知,才能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2.1.1 直接评价工具

对于教师关怀行为的直接评价,多采用座谈的方法。国外众多护理教育者通过对教师或学生进行访谈,总结归纳了教师的关怀行为[11-15]。Patricia coyle-rogers[11]通过对9名护理教师在与学生相互交往过程中关怀的感知进行访谈后,总结了教师典型的教师关怀行为:本能的发现、支持性的引导、尊重、促进学生的独立、分享成功。从教师自我认识的视角对教师的关怀行为进行了质性的研究。Halldorsdottir[12]对9名护生进行访谈,认为护理专业教师的关怀主要包括4个方面:教师的专业关怀策略、彼此信任、建立工作关系以及护生对关怀体验的积极反应。Beck[13]于1991年让47名护生采用书面的方式描述感受到的教师关怀行为,其中:关注、分享自己的经历、鼓励,得到了学生的肯定。Hanson等[14]对32名护生访谈研究得出,护生普遍赞誉的教师的关怀三大主要类别是尊重、注意和认同。Gail holland wade和natalie kasper[15]设计了护生对教师关怀行为的感知量表 (nursing students`perceptions of instructor caring,NSPIC),问卷有48个条目,分为五个维度:通过关怀灌输希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懂得生活的意义;控制与弹性;有尊重的分享。以上研究从学生的的视角对教师的关怀行为进行了质性和量性的研究。

2.1.2 间接评价工具

教师的教的效果可以通过学生的关怀能力的提高间接进行评价。目前,针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有关怀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关怀效能量表(Caring Efficacy Scale,CES)及黄弋冰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较常用的是CAI量表,包括耐心、理解、勇气3个维度,用于测量一个人与他人交往时的关怀能力,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2.2 对于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关怀能力水平的判断工具前面已经陈述,这里不再重复介绍。除此外还可以通过生生之间所展现出来的关怀行为来评价学生学的效果。

同辈群体关怀互动量表(peer group caring interaction scale PGCIS)[16],将多个相关量表集合而成的,旨在评价护理专业学生同辈群体关怀感知的组织氛围,包括2个维度:典范和帮助,16个条目(6分李克特式)。前者包括9个条目,描述愿意帮助或支持等的同辈群体行为,后者包括7个条目,描述能被同龄人感受为关怀的行为。 我国台湾学者设计了同伴关怀测量(Peer Caring Measurement,PCM)问卷,旨在评价在校期间护生的相互关怀行为,量表共17个项目、3个子类别,即帮助关怀(Assistance Caring)、专业关怀 (Academic Caring)、 情感关怀(Affective Caring)[17]。

2.3 课堂教学氛围的评价

2.3.1 护理组织气氛问卷

护理组织气氛问卷 (organizational climate for caring questionnaire,OCCQ)[18]以诺丁斯的关心教育理论为基础,旨在描述护理专业学生感受到的组织氛围。组织氛围是学生成绩和教学过程的媒介,所以评价组织氛围对于评价护理教学程序是很有用的。

2.3.2 教育环境评估量表

教育环境评估量表 (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19]由英国 Duudee大学开发,后由中国医科大学医学教育中心翻译,该量表由5个分量表共50个项目组成,即学生对学习的知觉(12项),学生对教师的知觉(11项),学生对学术自我知觉(8项),学生对环境的知觉(12项)和学生的社交自我知觉(7项)。有研究表明[20]环境与人文关怀能力存在正相关,其中教师知觉、社交自我知觉影响学生人文关怀能力。

2.3.3 高校课堂氖围评价问卷

高校课堂氖围评价问卷[21]内聚性(6个条目)、支持性(6个条目)、参与性(4个条目)、计划性(5个条目)和公平性(5个条目),共5个因子,26个条目。由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说明所感知到的课堂氛围越好。有研究表明[20]: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高校课堂氛围存在正相关关系,感受到课堂氛围越好的学生,其人文关怀能力也越高。

3.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与诸多因素有关的,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也不是一类评价主体、一种途径所能胜任的。学校领导和专家、教师同行、学生及教师本人,都应成为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同时,要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实行他评、互评、自评等全员参与的评价,以便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得到全面、准确的评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到[22]。借助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工具现在可实现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自评以及学生的学业评价,但是教师自评与教师互评和领导或专家评价尚无相关的报道。

4.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展望

教学评价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而言,教学评价是激励教师自觉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学生而言,教学评价是增加师生凝聚力、检测学科学习效果的一种监控手段。教学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内容也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建构一个由“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组成的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教学评价体系。这个教育体系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评价和人文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这种教学评价体系应是一种较全面的开放综合评价体系,能基本实现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调控功能、鉴定功能和激励功能。

[1]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11-15.

[2]Watson J.Nursing: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caring[M].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Foreword by Madeleine Leininger.1979.

[3]Watson J.Nursing:the philosophy and science of caring[M].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l979:254.

[4]李小妹.关怀与护理专业[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11):498-501.

[5]王菊吾.关怀照护的本质及内涵[J].护理研究,2005,19(1):1-3.

[6]张秀伟,姜安丽.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0-543.

[7]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学策略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3A):20.

[8]郭瑜洁.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9A):1318.

[9]喻汉林.新课堂、新评价、新素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50.

[10]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55.

[11]Patricia coyle-rogers.The phenomenon of caring:the perspectives of nurse educators[J].Journal for nurses in staff development,2005,21(4):160-169.

[12]Halldorsdottir S.The essential structure of a caring and uncaring encounter with a teacher:the perspective of the nursing student[M].New York: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1990:95-108.

[13]Beck C T.How students perceive faculty caring:a phenomenological study[J].Nurse Educ,1991,16(5):18-22.

[14]Hanson L E,Smith M J.Nursing students′perspectives:experiences of caring and not-so-caring interactions with faculty[J].JNursEduc,1996,35(3):105-112.

[15]Wade G H,Kasper N.Nursing students′perceptions of instructor caring:an instrument based on watson′s theory of transpersonal caring[J].JNurs Educ,2006,45(5):162-168.

[16]Hughes L.Peer Group Caring Interaction Scale and organizational climate for caring questionaire[M].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2002:151-166.

[17]Kuo C L,Turton M A,Lee-Hsieh Jet al.Measuring peer caring behaviors of nursing students:scale development[J].Int JNurs Stud,2007:44(1):105-114.

[18]Hughes L.Faculty-student interactions and the student perceived climate for caring[J].Adv Nurs Sci,1992,14 (3):60-71.

[19]Roff S,McAleer S,Harden R M,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Dundee Ready Education Environment Measure(DREEM)[J].Med Teach,1997,19(4):295-299.

[20]倪 超,段功香.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文关怀能力与课堂氛围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5):44-47.

[21]胡子祥.高校课堂氛围评价模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46-49.

[22]王德清.课堂教学管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06.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量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