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研究*

2014-02-12 02:54丁文祎
图书情报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分馆图书馆活动

丁文祎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北京 100871)

1 中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历程

我国当代关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记录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1957年,湖北省图书馆翻印了陈中凡先生在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的讲稿《怎样指导读者阅读古典文学提纲》,标志着直至1990年代初期我国公共图书馆以阅读辅导为主的阅读推广活动的开端。这一时期的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主要以讲座、课堂和阅读辅导为主。图书馆从时代主流价值取向和图书馆藏书资源两方面出发,尝试帮助读者选择图书,手把手的指导读者对图书进行阅读和理解。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出现了两个关键性的转变:首先是从“辅导”到“引导”的转变:图书馆员和研究者开始把“阅读辅导”一词改为“阅读指导”、“阅读引导”和“阅读导向”等词,体现了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逐渐把自己回归到了读者阅读的“服务者”和“帮助者”这个位置上,而不再是“主导者”和“决定者”。其次是从“书籍”到“读者”的转变: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关注重点从“书籍”转向了“读者”,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模式也从“将已经选好的书推向读者”逐步转变为“根据读者需求将读者推动到合适的书架面前”,充分响应、发挥和利用读者自身的能动性,引导读者自主阅读。

直到21世纪,随着中国阅读转型与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我国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才真正进入了全面快速发展时期。2011年,我国国家图书馆一年内共举办各类全民阅读推广活动800余起,参与人数超过45万人次;全国共381所省市图书馆全部都参与到了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之中,全年共举办各类大众阅读推广活动近3万场次,参与读者总数超过1500万人次[1]。而数以十万计的基层图书馆每年组织的数以百万计的各种规模、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更是覆盖了全中国上亿的读者。除了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场次和参与读者数量的激增,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类型和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从传统的图书馆讲座、展览、培训三大阅读推广类型,到发展中的影视展播、读者俱乐部、推荐书目编纂,再到新颖的自助图书馆、流动图书车、晒书交友会;从经典的历史解读、文学探讨、艺术欣赏,到现代的电脑技术、时政研究、科学普及,再到热门的健康养生、儿童教育、金融分析,基本上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类型读者的文化阅读需求,全面帮助读者提升了阅读素养和阅读水平。

可以看到,在21世纪初期的十年,我国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无论是在活动举办场次、规模,还是活动类型和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上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这些发展,依托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建设完善,与我国公共图书馆自身与环境的诸多要素密切相关。

2 相关政策与法规

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投资主体,国家的意见、政策和法规对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发展起着决定性和方向性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颁布的与图书馆阅读推广相关的意见、政策和法规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重点:

2.1 图书馆免费开放

2011年,国家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下面简称“免费开放工作意见”),落实了温家宝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进一步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提出充分发挥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鉴赏能力的重要作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到2011年底,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2]。同年,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安徽省、北京市等多个省市相继发布了关于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具体工作方案、促进条例和服务规范。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更方便地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资源,参与图书馆文化活动。这一“免费开放工作意见”显而易见地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带来了更多的参与读者,特别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老年读者、城市中低收入读者以及农村及边缘地区读者。因此,2012年,图书馆一方面纷纷乘势扩大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树立品牌活动形象,吸引读者到馆参与活动;另一方面针对快速增长的读者群体,图书馆还推出了与之相适应的阅读内容,例如老年读者养生讲座、农民工夜读辅导等。“免费开放工作意见”无疑是我国政府对近年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我国图书馆是应该加强公益性质还是尝试产业化发展”的一个明确回答,“免费开放工作意见”明确指出图书馆必须“坚持公益,保障基本”,图书馆、文化馆(站)组织举办的公益性讲座、展览、群众文化活动,以及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群众文艺作品创作指导等基本公共服务应全部免费,因此在有限的预算下组织低成本、高效率的免费阅读推广活动也成为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发展的新方向。

2.2 数字图书馆建设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下面简称“数字文化建设指导意见”),指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图书馆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对于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3]。各省市也相继颁布了关于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文化共享建设等的方法意见。从对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影响来看,一方面,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知晓、了解和使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推出了一系列与数字图书馆相关的宣传讲座,开设数字图书馆使用辅导课程,开设或增设了基础电脑网络使用课程;另一方面,以数字图书馆平台为依托的阅读推广活动也正在逐渐兴起,例如网页设计比赛、视屏展播等。

2.3 少年儿童阅读推广

2010年,文化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少年儿童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加大投入,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服务体系;丰富文献信息资源,逐步建立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发挥教育职能,深入开展阅读指导和服务工作;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绿色的公益性上网服务;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扩大宣传,为少年儿童图书馆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浙江、江苏、宁夏等省市也颁布相关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要求图书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为未成年人设置专门的阅读场所,开展丰富的适合未成年人的阅读活动,保护未成年人在图书馆的安全,保障未成年人在图书馆的权益。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而言,少年儿童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要大力开展各种阅读指导活动,把思想道德建设内容融于读书之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要区分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的特点,创新服务理念,引入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图书推介、讲座、展览等活动,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读书活动,吸引未成年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要积极与中小学校开展合作,共同开展阅读指导、信息素养教育。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对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开放,双休日、节假日要对未成年人开放。少年儿童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要配置流动图书车及有关设备,开设盲文阅览室,坚持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组织面向残障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服务活动,切实保障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文化权益[4]。

2.4 特殊人群的图书馆权益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根据盲人的实际需要,在公共图书馆设立盲文读物、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文化、体育、娱乐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顾”。[5]2012年,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发布《关于印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中指出,“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工程”,“建立健全文化设施网络”,完成“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包括文化室和农家书屋”,“71个民族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四有标准’”,“人口较少民族的2个自治州所辖9县(市)及16个自治县文化馆、图书馆达标改造”。[6]2012 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江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指出老年文化教育是老龄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层文化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的经费投入,完成全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维修改造项目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积极组织老年文艺会演、老年才艺展示、老年书画摄影展等活动”,“认真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免费开放工作,使老年人享受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7]随着我国政府对特殊人群文化事业发展的关注,图书馆在硬件设施上不断完善,满足特殊人群的阅读需要,例如盲文图书室、老年人阅览室、少数民族专藏的建设,在图书馆阅读服务和阅读推广中也给予这些特殊群体额外的关注和关怀,例如组织专门的志愿者为盲人和老年人进行书报朗读,阅读活动开设少数民族语言专场或者安排少数民族语言翻译,设置专门针对特殊人群的读书会等。在全民阅读推广理念越来越普及以及成熟的今天,关注阅读推广的平等性,正逐渐成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一个新方向。

3 馆舍的建设和发展

公共图书馆的大部分阅读推广活动都在图书馆馆舍内举办,因此公共图书馆馆舍的建设和发展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上世纪末期,我国使用中的公共图书馆大都建设于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图书馆建设高潮之中。这一时期的公共图书馆馆舍设计“重藏而轻用”,“重书而轻人”,书库面积占据图书馆总使用面积的一半甚至以上,读者可以使用的活动场所比较有限。以80年代建设的两个公共图书馆为例,北京图书馆馆舍总面积14万平方米,书库8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57.1%,读者活动场所仅4.464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1.9%;甘肃省图书馆馆舍总面积1.9万平方米,书库 1.05万平方米,占总面积的55%,读者活动场所面积仅0.71万平方米,占总面积37.2%。同时,这一时期的图书馆都在有限的预算下,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大都采用“固定功能型”(使书库、阅览室和办公用房位置固定,降低设计和建设费用)为主,结合“模矩型”(将图书馆的部分面积分成等份的长方形,灯光、空气、地板等设计完全一致)的封闭式设计[8]。这样的图书馆馆舍设计,虽然能够比较经济顺利地满足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基本的图书阅览和出借归还服务的需求,但是无论是在空间大小规模还是灵活性、适应性上都大大限制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公共图书馆新馆建设进入了新一轮的高潮。在这些新馆的建设中,“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理念成为了图书馆设计的核心。首先在图书馆馆址选择上,新馆大都建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地区,附近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例如,南京图书馆坐落在城市中心地标“总统府”对面;苏州图书馆选址在城市中心商业区,毗邻众多初高中学校以及文化市场、工人活动中心。这样的选址极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前往图书馆,提高了图书馆人气,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读者参与提供了基础。其次是图书馆建筑。21世纪的新馆在建设过程中比起上世纪的图书馆拥有更加充沛的资金。据统计,图书馆新馆的建设费用大致都是原有旧馆建设费用的两倍以上,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日益重视支持,政府投入仍然是图书馆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是图书馆管理更加灵活积极,通过开展与本地地产集团以及企业的融资合作,保证建设资金、资源的及时到位[9]。资金的保障使图书馆新馆可以在保证功能性的同时兼顾图书馆的建筑美观性与人文环境性。就功能性来说:首先,图书馆总面积增加,读者可活动场所面积显著增加,图书馆日均接待读者能力提高。例如,2008年国家图书馆新馆落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日均接待读者能力提高至8000人次,成为世界第三大国家图书馆[10]。其次,图书馆内部多采用大开间大层高设计,大部分馆舍设有专门的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以及读者活动室。图书馆中读者可使用空间的面积以及多样性的增加,使得图书馆可以更便利的利用馆舍资源,开展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馆内阅读推广活动。同时,越来越多设计独特美观的图书馆新馆正逐渐成为城市的新地标、新景点。2006年建成的沈阳市图书馆新馆外部采用了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斜坡绿化屋顶、椭圆形采光天窗与延伸至西侧的绿化广场上的椭圆形灯光,衬托着象征着引导城市文明知识灯塔的图书馆办公塔楼,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人文景观,成为了沈阳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这些图书馆建筑,不仅增加了图书馆在市民中的知晓度,为图书馆宣传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便利,同时本身也成为了吸引读者回归图书馆、重拾阅读的重要阅读推广方式。

21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舍发展和建设的另一个突出重点是分馆的建设。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分馆的设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少年儿童分馆的建立。随着图书馆儿童阅读服务的发展,一些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在新馆建成后,基本把旧馆改造为少儿分馆,如山东省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等。第二类是城市社区分馆。主要是大中型城市图书馆,为了适应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读者人数不断增加的需求,在离图书馆本馆较远的新型发展区域或者人口集中区域设立分馆,例如上海图书馆浦东分馆。第三类是农村与偏远地区分馆。例如郑州市图书馆惠济区南阳寨村分馆,广东流动图书馆饶平分馆等。第四类是特殊人群、机构分馆。例如首都图书馆北京公安收容教育所分馆、杭州图书馆盲文分馆、温州市图书馆老年分馆等。这些分馆一方面扩大了图书馆总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受众总量,使得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能够真正做到就在读者身边;另一方面,各个分馆根据自身优势以及读者特点,能够设计推出更加亲近本馆读者生活、满足本馆读者特殊需求的人性化、个性化阅读推广活动,例如盲文图书馆的志愿者图书朗读活动,老年图书馆的养生讲座活动,使得阅读推广活动在读者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和反馈。

4 馆员的素质与素养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规划者、设计者和执行者,公共图书馆员的素质与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能力。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对新进馆员学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图书馆员在职教育的发展完善,当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主力馆员大都拥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同时,图书馆员知识背景的多样化,既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多样化的灵感和思考方式,又为图书馆针对特征读者人群进行阅读推广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我国公共图书馆馆员作为阅读推广者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优势是他们丰富的图书馆工作以及与读者交互的经验。我国的很多公共图书馆工作者将图书馆员作为他们的终生职业,在几十年的工作中,熟悉图书馆的众多环节以及读者群体,因此能够更好的利用图书馆的特长优势,设计出适应本馆读者的阅读推广活动,而长期服务中与读者群体建立的友谊及其声望也能使他们的阅读推广服务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

除了专业素质以外,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一个好的阅读推广馆员所必须的。

4.1 人际交往能力

阅读推广的过程其实就是图书馆通过与读者的交互,影响和改变读者阅读习惯,提高读者阅读能力的过程。因此,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对阅读推广馆员尤其重要。主要包括:①表达理解能力,即意味着馆员能否将想要推广的阅读理念和阅读方法准确清楚的表达出来,让读者理解;以及馆员能否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以及对阅读推广的反应和反馈;②人际融合能力,即馆员能否在与读者的交流中互相尊重、平等待人、谈吐得体,使读者觉得即亲切又可信可靠;③解决问题能力,即当阅读推广活动中突然出现问题,或者当读者提出疑问、寻求帮助时,馆员能否及时、独立、有效的处理解决问题。同时,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还有助于阅读推广馆员与图书馆其他馆员、领导,以及合作进行阅读推广项目的其他单位组织,保持友好、高效的协作关系,使阅读推广项目能更顺利地进行。

4.2 创新能力

阅读推广活动的丰富、新颖和多样性是吸引读者进入图书馆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因素。一个全新的阅读推广活动类型当然能够极大程度的吸引读者的眼球,但是策划、组织一个完全没有前人经验和规律可循的活动,不仅要求组织者能力高超、经验丰富,而且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资源。并且这类活动是否能被读者接受,是否能到达阅读推广的效果也难以预估。2011年,首都图书馆第一次将社交网络融入传统图书交换活动中,利用新浪微博宣传、组织和展示“图书交换大集”活动,引起读者的热烈讨论和支持,活动当天1000多名读者来到图书馆,共交换图书4000余本。这一利用新技术,支持改良传统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不仅使这一次阅读推广活动取得巨大成功,提高了首都图书馆的声望和人气,还被其他图书馆和阅读组织学习改进,社交网络成为了我国图书交换的重要新平台。

5 图书馆领导与管理

5.1 馆长的选择

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对馆长的选择有了新的要求。在经历了上世纪末关于图书馆馆长更需要图书馆学专业背景还是学者背景的讨论之后,本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在选择馆长时,更多地学习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模式。图书馆希望馆长有较高的学历,最好是硕士以上学位,并且同时拥有图书馆学和理、工、文、管等学科中的一门专业背景;馆长最好能够既有图书馆的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的组织领导经验。越来越多这样的馆长的出现,无疑对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阅读推广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支持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举办和发展;还可以利用本身另一门专业学科的特长、背景和人际网络,有方向有侧重的鼓励和帮助图书馆相关阅读推广活动的发展;同时,馆长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也能更合理有效的调配图书馆资源,保证阅读推广活动顺利、有效的实施。

5.2 图书馆的自身定位

我国公共图书馆对自身的定位决定了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逐渐将自身的定位从“收藏研究”的“学术性机构”转换为了“阅读服务”的“文化性服务机构”。阅读推广作为公共图书馆大众文化服务的重要方面得到图书馆前所未有的重视,阅读推广活动在活动经费、项目数量、规模上都有了大幅提升,与图书馆其他部门乃至与学校、社区等其他相关单位的合作也发展迅速。

5.3 图书馆的扁平化发展

我国公共图书馆学习美国图书馆的发展经验,组织结构正逐渐从传统的“金字塔型”向扁平化发展。图书馆组织扁平化的优势已经在我国一些中小型私人和企业图书馆中有较突出的体现,虽然由于公共图书馆受本身体制限制,组织结构转型较慢,但“分馆长责任制”,“项目负责制”等扁平化管理的雏形逐渐出现。图书馆阅读推广作为一个以项目为主体的图书馆活动,在扁平化的图书馆结构和管理中,能够得到更多的控制权和主动权,更好更快地与上层进行沟通,一方面有效地加快了阅读推广活动从计划到实施的进程,一方面也给予创新性阅读推广活动更多的机会。

[1]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年鉴2012[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566-613.

[2]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OL].[2013-12-22].http://www.gov.cn/zwgk/2011-02/14/content_1803021.htm.

[3]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OL].[2013-12-22].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bu/201112/t20111209_614350.htm.

[4]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图书馆建设工作的意见[OL].[2014-03-30].http://www.gov.cn/zwgk/2010-12/14/content_1765361.htm.

[5]中国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OL].[2014-03-30].http://www.gov.cn/jrzg/2008-04/24/content_953439.htm.

[6]关于印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OL].[2014-03-30].http://www.gov.cn/gzdt/2011-07/01/content_1897797.htm.

[7]关于印发江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OL].[2014-03-30].http://www.jiangxi.gov.cn/zfgz/wjfg/szfwj/201201/t20120112_606617.htm.

[8]谭详金.八十年代我国图书馆建筑述评[J].图书与情报,1989(4):12-18.

[9]房继路,孙利民,林 晶.图书馆馆舍建设考察与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7(2):99-101.

[10]国图新馆今日开放成为世界第三大图书馆[OL].[2014-03-30].http://news.sina.com.cn/c/p/2008-09-09/091516258483.shtml.

猜你喜欢
分馆图书馆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图书馆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专业分馆为例
去图书馆
提高分馆服务效益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