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南宣慰司和思州宣慰司在贵州建省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4-02-12 11:30田永红
铜仁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务川思南土司

田永红

( 中共思南县委宣传部,贵州 思南 565100 )

论思南宣慰司和思州宣慰司在贵州建省中的地位与作用

田永红

( 中共思南县委宣传部,贵州 思南 565100 )

600年前,思州、思南田氏政权,在大西南这个荒远偏僻一隅打下一片江山,并长期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经过数百年的努力经营,励精图治,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并传播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推动了所辖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使这一地区成为贵州区域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明代以前位居全省之首。该地以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为贵州省的建立奠定了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思南宣慰司; 思州宣慰司; 贵州建省

公元1413年,即明永乐十一年,贵州建省,这是贵州历史乃至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从此,贵州以全国第13个行省的身份进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政治舞台。这是15世纪中国迈向民族大统一国家进程中的一次政治体制改革。它使我国行政区划进一步合理,结束了贵州历史上政区归属多变、分合不定的分散状态,使贵州政治体制上与中原内地并轨,揭开了贵州经济文化发展新的一页。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黔东北强宗大姓为首的思州、思南田氏政权,在大西南这个荒远偏僻一隅打下一片江山,并长期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励精图治,经过数百年的努力经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并传播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为贵州乃至乌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开发与发展做出过较大的贡献,在贵州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该地以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为贵州省的建立奠定了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

一、田氏政权的建立,为贵州建省奠定了地域基础

田氏政权在乌江流域黔中地区的统治可以追溯到隋开皇二年(582),田宗显为黔中刺史开始,止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 统治时间长达831年之久。隋开皇二年(582),乌江下游的黔中(治所彭水)包括今黔东北一带,处于湖广、四川交界的“两不管”的地方,山峦起伏,地势险峻,交通极为不便,历史上称之为“蛮夷之地”,加之“夷苗屡叛”,人民生活贫困并难以安宁。对于黔中“蛮夷之地”的治理,隋朝廷无计可施。此时,大臣苏威保荐田宗显为黔中刺史。田宗显与其子田惟康(田世康)到任一年多,黔中大治,政通人和。隋文帝大悦,于是封田宗显为国公节度使。后来,白莲教金头和尚任则天举行农民起义,朝廷再次调遣田宗显前往征伐。战争胜利后,田宗显奉命管理黔中一带,接着,又被加封为宣慰荣禄节度使金龙护国公,子孙世袭。由此,田氏确立了对乌江流域的黔中包括今黔东北地区的统治地位。

唐初太宗统治时,二世田惟康世袭为黔州刺史,因为平叛有功,又加封为黔潭二州节度使。三世田阳明平“贼”有功,授都督府大总管一职。四世田克昌能以恩威服夷,接受义军兵马使。经过田氏十多代人的努力,乌江流域的下游的治理已见成效。但今贵州境内的黔东北地区,虽然均为黔中田氏政权所管辖。然而,山高皇帝远,鞭长莫及,当地人民生活仍贫困而不能安宁。直到宋代大观元年(1107),田宗显十四世孙蕃部长田祐恭入朝内附,愿为王民,始建思州治。田氏政权重心开始从黔中的彭水移到今黔东北的思州。据史料记载:思州之名始于唐代,唐武德年间,有因务川当牂牁要道而设务州的记载,属于羁縻州。贞观中,又以思邛水之名改为思州。又据《新唐书•地理志》载:思州辖有务川、思王、思邛三县,设址务川。政和八年(1118)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3县。宣和元年(1119),田祐恭以征“蛮”有功,加封贵州防御使(贵州之名始于此),赠封为少师思国公。宣和四年(1122),废州县,改务川县为城,邛水、安夷2县为堡,属黔州。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复置思州和务川、邛水、安夷3县,为羁縻州,州治务川,仍属黔州。至此,黔东及黔东北才得到有效治理。

之后,无论是羁縻或经治思州,都是田氏为知州,田氏世为思州守。进入元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推行土司制度,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思州田谨贤以地归附,乃置万户府。后改置思州军民宣抚司,隶湖广行省。元至正年间,田氏族属镇远州知州田茂安,始分据其地以献农民起义首领明玉珍,创设思南道都元帅府,其慰徙治都坪,而思州分为二矣。元顺帝至二十五年(1365),元思南宣慰使田仁智归附,朱元璋仍置思南宣慰司,田仁智仍为宣慰使;朱元璋改思州宣抚使为思南镇西等处宣慰使司,以田仁厚为宣慰使,下辖务川县、镇远府及十四州、五十二长官司。其地域“以今之地域观之,大致东起湖南永顺、保靖,西迄贵州务川、凤冈、施秉一线,北达四川酉阳,南至黔南荔波、从江,几乎占有贵州的三分之二兼及湘西之一部,地域辽阔,远远超出唐宋时代的思州”[1]44。元思州田氏地方政权是元代管辖范围最宽、级别最高的大土司,难怪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初期也说:“两广岑黄,思播田杨”,即指思州田氏、播州(今遵义)杨氏,势力之强大。思州宣抚使在元代就分为思南宣慰使和思州宣抚司,故民国《贵州通志》卷6前事志曰:思州“自龙泉坪徒宣抚司治清江郡,因此称为思州,而改称故思州为思南”。可见,元至元时期(1264~1294)思州田氏政权就一分为二了,其中一部分已迁入今思南。明初,思南宣慰司辖有水德江、蛮夷、沿河佑溪、思印江、朗溪、镇远溪洞金容金答、施秉、偏桥、邛水十五洞(团乐、得民、晓爱、陂带、邛水五长官司)、臻剖六洞横陂等处、铜仁、省溪、提溪、大万山、乌罗、平头著可、溶江芝子坪等17个长官司,加上思州宣慰司的地盘,就相当于今天的岑巩、思南、玉屏、石阡、凤冈、黎平、锦屏、从江、榕江、务川、德江、沿河、印江、施秉、三穗、镇远、江口、碧江、万山、松桃等县和重庆酉阳部分地方。这些地方与四川、湖广相邻,地处要冲,自元代以来,为湖广通往云南的驿道干线所经,有水陆通往四川、湖广,又是川盐入黔孔道之一,流寓以四川、陕西、湖广、江西为多,经济较为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战略价值。

至此,思南、思州田氏宣慰司成为贵州四大土司中的两大土司,思南、思州(今岑巩)分别成为黔东北和黔东南的两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土归流后的两宣慰司被废,以其辖地建立了思南、思州、铜仁、石阡、乌罗、镇远、新化、黎平八府,加上四州十五卫建立了贵州行省。所以说思南、思州田氏宣慰司广阔的辖地为贵州建省奠定了地域基础。

二、田氏政权与中央政府始终保持一致,为贵州建省奠定了政治基础

作为封建统治者统治少数民族地区的黔东北和黔东南地区的两个田氏统治集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但是,它们在与周围大小土司的摩擦和自身艰难的运转中,能在西南政治舞台上出现八百多年,它的存在也毫无疑问地有其存在的诸多原因。笔者认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田氏从隋朝开始,就很注重和中央政府始终保持一致,服从大局,听从中央安排。隋唐田宗显、田惟康等是朝廷直接任命的黔中刺史,就不用说了。就是宋代十四世的田祐恭,作为一方土著大姓首领,也主动愿为“王民”,被朝廷封为思州刺史,始置思州,效力王朝,屡建奇功。之后,历代田氏土司都很注重与中央政府的保持一致,正确处理好上下级关系。

元末的乙巳年(1365)六月初二日,元思南宣慰使田仁智遣其都事杨琛前往见朱元璋,“并纳元所授告身”,受到朱元璋的表扬,曰:“仁智僻处遐荒,世长溪洞,乃能识天命率先来归,可嘉也!”仍“置思南宣慰使”,“授琛思南等处宣抚使兼新军万户”。可见,思南宣慰使田仁智的政治敏感和大局意识,朱元璋还没有彻底打下天下,田仁智就先拜了码头。此举使西南各大小土司受到了强烈震动。六个月后,元思州宣抚使兼湖广行省左丞田仁厚归附,朱元璋照同样办法处理,并升了一级,改思州宣抚使为思南镇西宣慰司,任命田仁厚为宣慰使。之后,元播州宣慰使杨坚、元顺元宣慰使奢香夫人都入朝归附。接着,贵州境内的30多个大小土司纷纷归附,从而稳定了贵州局势,为朱元璋统一全国争取了主动,也为大明王朝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朱元璋的大明王朝建立后,田仁智以及其他田氏土司就走得更热更勤了。在一次田仁智入觐中,朱元璋推心度腹地给田仁智说:“天下守土之臣,皆朝廷命吏,人民皆朝廷赤子,汝归善抚之,俾各安其生,则长保富贵矣。夫礼莫大于敬上,德莫盛于爱下,能敬且爱,人臣之道也。”田仁智对朱元璋的这番话,心领神会。所谓“敬上”就是要求地方长官必须忠诚朝廷,与中央政府保持一致;“爱下” 则指对老百姓收取要适当,以人民承受的能力为限。所以,在以后的执政过程中,田仁智、田仁厚特别注重“能敬且爱”。这里仅以思南宣慰使与朝廷往来为例子。《明实录•太宗永乐实录》载:

洪武元年(1368)四月初六日,朝廷遣使思南宣慰使田仁智以罗、锦、绮、帛。

洪武二年(1369)正月二十九日,思南宣慰使田仁智向朝廷上表,并献方物。

四月初五日,朝廷遣使思南宣慰使田仁智以金织罗绮、锦帛纱帽、鞍韂。

洪武九年(1376)三月二十五日,诏免思南宣慰司夏秋税课。

八月思南宣慰使田仁智入朝,贡马及甜酱瓜、雄磺、茶叶、棕扇、灯芯草、粉糯米、香楠木等方物。甜酱瓜御品之而赞曰:“味美清脆,香、甜、咸适度,可素食,可荤用,可谓上等佳肴。”

洪武九年(1376)九月二十八日,思南宣慰使田仁智告别朝廷,返回思南途径九江龙城驿馆病故。有司以闻,明太祖遣官致祭,并敕有护柩还乡。其祭文曰:“维,大明洪武九年(1376年)丙辰十二月庚戍朔,皇帝遣国学生铁处义致祭于思南宣慰田仁智之灵。尔昔知天命,保境来归, 已替授尔官职,世守本土。今者亲贡方物,甚嘉尔诚!岂期回至中途,偶疾而逝,深用悯伤。朕特遣官持礼祭奠,尔其享之。尚食飨!”

洪武十四年(1381)四月初一日,思南宣慰使田大雅率部入朝,贡马及棕丝斗笠等方物。田归,复赐衣帽靴祙及文绮20匹,钞250锭。

十六年(1383)四月十五日,田大雅以孝慈皇后丧上慰表,贡马等方物。御赐绮、帛、钞锭。

二十年(1387)十二月初四日,田大雅入朝,贡马及水银。

永乐二年(1404)四月二十四日,田大雅与其祖母入朝,贡方物。御赐钞100锭,彩帛4表里。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田氏土司是如何“敬上”的,又可以看出朝廷是如何“爱下”的。可见,田氏土司与朝廷的密切关系。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就土司制度而言,它反映了中国元、明、清三朝在西南和边疆地区的统治措施及政权组织形式。中央王朝需要这种政治制度,用以夷制夷的手段,来达到它统治鞭长莫及地区的目的。这就是说,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需要象田氏土司这样既有实力而又识大体的政治集团,对于统治阶级是一种相互利用、相互需要,以此维护一方社会安定;反过来,这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及区域经济开发、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又何尝不是好事呢?田氏政权这一举措为贵州建省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以谦虚好学的态度接受并传播先进文化,为贵州建省奠定了文化基础

北宋时期,由于汉族移民大量迁入,中原文化即在这一带广泛传播。田氏政权的领导人,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仅不拒绝、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主动学习并传播先进文化。根据明(嘉靖)《思南府志》记载:“宋政和间,藩部长田祐恭被召入觐,进止不类远人,徽宗异之,问其故。曰:‘臣门客夏大均实教臣。’上悦,厚赐之。拜大均保州文学。”这说明,北宋年间,汉族知识分子夏子明、夏大均父子流寓到思州,得到田祐恭延的礼遇,并请至家教授儒家经籍和中原礼仪文化。当时为借助中原统治者的力量巩固自己的地位,田祐恭主动向流寓当地的汉族人民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道德。才有后来的田祐恭到开封朝贡徽宗,在宫廷上熟谙中原君臣礼节,拜伏进退,不像边疆土著。具有深厚儒家文化修养的徽宗皇帝十分惊喜,西南崇山峻岭中,竞有这等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土著首领。可见,当时在田氏政权辖区,随着汉族流寓人口的增多,先进的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通过文化教育的形式被田氏土司上层统治者接受并广为传播,并开始作用于贵州的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思州田氏土司势力能够起于隋唐,兴于宋元明,世代雄踞贵州,亦实因其先辈能自觉接受儒家文化,主动推行先进文化。进而,“土俗大变,渐染华风”;“夷佬渐被德化,俗效中华”,“风俗同中”。

宋朝时期,统治者推行“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随着中原文化的向南撒播和书院教育的兴旺发达,书院文化作为中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已开始进入田氏政权辖区。据史载,南宋绍兴年间,在今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的白泥河畔,曾建有鸾塘书院和竹溪书院。“鸾塘书院,在思南府沿河司,宋绍兴时建。石碑尚存。竹溪书院,在司南府沿河司,尚留遗址断碑,余无考。”又据道光《思南府续志》载:“鸾塘书院,在沿河司,宋绍兴时建,今废。竹溪书院,在沿河司,今废。”宋廷南迁以后,西南成为南宋朝廷的大后方。处于乌江航运线上的沿河是中原文化和荆楚文化的交汇地,与贵州其他地区相比,其政治、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田氏土司在沿河创办书院,传播儒家思想,为统治者培养治术人才,也在情理之中。

元代,田氏政权辖区文化教育继续发展。明初,在朱元璋“凡有子弟皆令入国学受业”规定下,田氏土司按照要求派出土司子弟到京读书,学习儒家文化思想,学成之后回到地方继承土司职位。洪武二十年(1387)十二月初四日,田大雅入朝,返回路经江西时,还邀请宗族田永富到思南传授儒家文化,(其后裔在今天的思南、德江等地兴旺发达,其第四代孙田秋,官至广东布政使,并对贵州设科考做出重大贡献。)永乐年间,中央政府设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儒学。延师以训土司土官子弟。儒学的建立,推动了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为思南、思州改土归流奠定了文化基础,为建立贵州行省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以开放心态学习先进生产技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贵州建省奠定了经济基础

田氏政权虽然身居边远地区,但他们并不夜郎自大,而是以开放的胸襟,学习并传播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加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促进地域经济的开发和发展,缩短了乌江中下游地区融入全国一体化的进程。田氏土司在推进经济开发和发展中,重点做了三件大事。

(一)对农业、手工艺的开发

乌江流域农耕有悠久的历史,据文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巴子国的领域里就有“土植五谷,牲具六畜。桑、蚕、麻、纻、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2]巴子国的“南极”之地即是黔中地区,这里山高谷深,土地条件较差,但“土植五谷”的农业生产水平当时较先进。唐宋时期,随着田氏政权在这一地区的强化,以及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明初,黔东北开始进入封建领主经济,涌现了一批豪强大姓,出现了较大的聚落村寨,如田氏、安氏、张氏、冉氏、李氏、杨氏等大姓家族,引进中原发达地区水利,如提灌工程设施,用于农业灌溉,溪河沿岸利用水力架设筒车提水灌溉。农业经济得到较快地发展,逐步改变了“刀耕火种”的落后生产方式,逐步采用耕田地自然条件种植包谷、高梁、小米 、豆类等,蚕桑,苎麻和蜂蜜等生产也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思州茶叶,从宋朝开始就很有名气,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还多次写诗词赞扬:“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朱元璋遣傅友德征云南时,一次就派思州、思南宣慰司出粮数千石以助军饷[3]。洪武十一年(1378)四月初四日,朝廷就调集思南宣慰司弩手两千多人。可见当时思州、思南宣慰司的实力。

在手工业方面,利用山区自然资源制造各种铁、木、竹农具和生活用品。妇女也学会了丝、棉、麻等纺织技术,生产土布。并出现了简单的冶炼工艺,尤其得益于乌江、潕阳河、锦江航运之便,推动了生产的发展,沿江的集贸市场也随之形成而逐渐增多。

(二)对乌江航道的开发

“在重庆至贵州的崇山峻岭之间,自古存在着一条运输盐油的古老通道。这条古道以乌江航运为主,水陆并进,自渝境涪陵码头转运长江上卸载川盐,溯乌江经武隆、彭水、龚滩、沿河、潮砥,抵达思南,然后从陆路辐射到黔东、湘西、鄂西等地;顺江而下的船只,则将桐油、皮张、药材、生漆、朱砂等贵州土特产品水运出黔。这条被称为‘渝黔文化通衢’的乌江盐油古道不仅带动渝黔经济发展,而且随着大量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各种文化的交融、经济互动、使得古道所在的乌江流域成为当时渝黔经济,文化繁荣的地区之一,极大推动了两岸文明的进程,其影响延续至今,其历史价值与巨大贡献,堪与滇藏之间的茶马古道媲美。”[4]其实,唐代以前的乌江盐油古道也许更为畅通,甚至可直接通航至费州(今思南境内),乌江周边土司到南京进贡,也通过乌江而往。五代时奖州(今岑巩一带),常积谷数十万石,先后累计献军粮二十万石运往前蜀,也是辗转进入乌江船载入蜀境。宋代,由于乌江盐油古道有了新的发展,乌江沿岸开阔地带也得到了开垦,北宋景德二年(1005)于乌江沿岸垦荒种地就获粟万余石。而今思南板桥,石阡的朱家坝、艾家坪等地的四千余亩耕地,就是宋代的军垦屯田。同时,商贾往来,经乌江进入乌江沿岸又将其集聚的米豆、猪羊、土特产品沿乌江运出。故乌江运输十分繁忙,出现了船不敷用的状况。南宋绍兴六年(1136)为赶运军粮,出现运力短缺,于是思州土司下令就地采木造船,来弥补民间船只运力不足。从此,乌江上不仅有民船,同时也有了官船。元明时期,乌江航运得到更快发展,给乌江经济文化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此时,沿江的农业耕作,经济林木,畜牧产业,加工业,纺织工艺、竹藤编技都有了新的发展,乌江沿岸出现了本土物资集散地和繁华的集镇,这些集镇也是沿岸各地的物资集散装运的重要港口。

(三)开采业有较大发展

黔东及黔东北的朱砂早已远近闻名。从某种意义上说,田氏土司的兴盛得益于朱砂,但颓败也源于朱砂。《务川县志》载:“唐,开集镇于板场。”隋唐,务川仍以丹砂为主要进贡品。《务川县志》载:“隋大业十年(614),黔中太守田宗显于务川岩峰脚等处开采水银、朱砂,向朝廷纳课水银190.5斤。”田宗显四世孙田克昌“方涉巴峡,绝志宦游,从事商贾,侨居日久,遂卜筑于思州。”是什么事情能够使这位义军兵马使田克昌“侨居日久,遂卜筑于思州”,唯一的东西那就是思州的丹砂。宋代以来,务川丹砂开采史书记载颇多,据明(嘉靖)《思南府志》记载,早在隋唐这里已有“采砂为业”,其注释说:其朱砂矿的矿坑“深约十五六里,居人以皮为帽,悬灯于额,人而采之,经宿乃出。砂烧水银,可为银钞,居人指为生计。岁额水银一百六十斤入贡。而民间贸易,往往用之比于钱钞焉。”可见,田氏在辖内开采水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产量之多,用途之广,矿坑长达十五六里,整晚采掘经宿才运出,其水银不仅用于上贡,还在民间交易中发挥商品交换中钞币的社会功能。唐宋时期,当地居民开采朱砂,有的还提炼成水银,作为贡品送到京都。至今在盛产朱砂的务川板场、三坑、太坝一带,还流传着因献丹砂于周武王而被称为“宝王”的仡佬族祖先的故事。其“宝王”后被仡佬人尊奉为“宝王菩萨”。地方建有宝王庙、每一年朝祭一次,称小祭,每三年大祭一次。在务川傩戏中至今还有宝王面具,“丹砂生产不仅促进了乌江流域与中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丹砂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丹砂文化。丹砂文化是神话时代的产物,丹砂因其神奇的医药疗效,而被祖先倍加推崇。”[5]

总之,田氏土司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并用以进行区域经济开发,推动了所辖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使这一地区成为贵州区域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黔东及黔东北地区的农业、运输业、开采业和社会事业均处于当时贵州的前列,为贵州建省奠定了经济基础。

五、田氏两宣慰使内讧加快了改土归流进程,为贵州建省奠定了舆论基础

思南、思州田氏土司的内讧,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下,助推了田氏土司的灭亡和田氏土司辖区的改土归流的成功,为贵州建省奠定了舆论基础。

内在的原因是,思南、思州田氏宣慰使发展到明朝永乐年间,非常腐败、残忍、贪得无厌。据文史记载,思南宣慰司宣慰使田宗鼎“凶狠淫虐,生杀任情,与其副使黄禧构怨累年,互有奏讦。朝廷虽恶宗鼎,然以田氏世守其地,曲与保全,而改黄禧为辰州知府。思州宣慰使田琛,亦与宗鼎有怨,禧暗结琛使图宗鼎,宗鼎及琛数相攻杀……人甚苦之。”思州、思南两个田氏地方政权,为争夺砂坑之利,相互仇杀争战不已,朝廷屡禁不止。遂以五万大军压境,将田宗鼎、田琛等治罪,对两宣慰司进行“改土归流”,也是全国被“改土归流”最早的土司。

外在的原因是,思州、思南两个田氏宣慰使都钻进了朱元璋首先布下的天罗地网,只不过是永乐皇帝最后来收网获利。朱元璋将田仁智和田仁厚同时委任思南宣慰使。在这一过程中,田茂安、田仁智父子既欺骗了真正的思州土司田仁厚,又邀宠于明玉珍,获得了宣慰使一职,然后又用这一任职去骗取了朱元璋的封赏。与此同时,田仁厚也有他的欺骗行为,他投降过陈友谅而获得了宣抚使一职,然后又用宣抚使一职和领地舆图去骗取朱元璋的信任,由此结下了田氏三代仇怨[6]。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和朝廷在全国统一前,当然不知道全部实情,或者说,以大政治家朱元璋的城府,知道了实情也暂时不讲,毕竟云南还在别人手中,贵州作为征伐云南的大后方不能乱。朱元璋凭借着他的政治敏感,早就识破了田氏双方对他的欺诈,所以采取不动声色的办法将两者都委任为思南宣慰使,从而达到了分而治之的目的,以利于从中驾驭,或者说,为以后田氏双方的纷争进行改土归流埋下伏笔,并最终导致两者一道覆灭。

由此可见,贵州建省,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田氏宣慰使如何内讧使然,而应该是朱家朝廷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需要采取的一大举措,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思南、思州田氏地方政权经过数百年的努力经营,与所辖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贵州建立行省奠定了政治、地域、经济和文化基础,也为西南边陲的贵州进入中央王朝主流政权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1] 田敏.土家族土司兴亡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

[2]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M].成都:巴蜀书社,1992.

[3] 陈国安.贵州省志·民族志·土家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4] 田永红.盐号·后记[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5] 刘冰清,田永红.乌江文化概览[M].武汉:崇文书局,2007.

[6] (清)张廷玉.明史·贵州地理志·考释[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Positions and Functions of Sinan Xuanweisi and Sizhou Xuanweisi in Establish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TIAN Yonghong
( Department of Propaganda of Sinan County Party Committee, Sinan, Guizhou 565100, China )

Tian families in Sizhou and Sinan got their regimes in Southwest China 600 years ago and stood on the sid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for a long time. Through absorbing and spreading advanced culture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Tian families managed to develop this area and promoted its economy and culture. Sinan and Sizhou were therefore one of the developed areas in Guizhou and led social-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izhou province until Ming dynasty. Sinan and Sizhou, with their rich material wealth and spiritual culture, acted as a territorial,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ba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Sinan Xuanweisi; Sizhou Xuanweisi; establishment of Guizhou province

K205

A

1673-9639 (2014) 06-0041-06

(责任编辑 黎 帅)

(责任校对 白俊骞)

2014-04-28

田永红(1953-),男,贵州沿河人,贵州省管专家,三峡大学特约教授,研究方向:乌江文学创作及乌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务川思南土司
思南公馆购物节期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土司文化圈”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一间市民书房,一座全民阅读灯塔
Fort Besieged
仁者乐山
案上凝云
从土司到土司学: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的新进展
——李良品《中国土司学导论》读书札记
贵州:航拍务川七柱山宛如巨大手掌
盛世仡佬 乐活务川
“骑在羊背上的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