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英汉凝固词词序的认知基础

2014-02-12 14:02戴连云
台州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词序规约汉英

戴连云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浙江,临海 317000)

小议英汉凝固词词序的认知基础

戴连云

(台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浙江,临海 317000)

英汉凝固词各成分之间内在的联系是有序的,并遵循一定规律。其线性次序反映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轨迹,既遵循认知上的时空观念,又遵循认知上的心理文化规约。因此,汉英互译中要注意英汉词序的差异,译文要符合译入语文化规约。

词序;凝固词;认知基础;时空观念;文化规约

陈忠诚先生在他所著《辞书与译著》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他说,英语原文foot-mouth disease或者hoof-and-mouth disease,按英语直译,汉语当作“蹄口疫”,如今却被译作“口蹄疫”,为什么却相安无事呢[1]?

只要在网络中搜索一下,你还会发现,footmouth disease被译作“口蹄疫”不但无事,而且其被接受程度远远超过“蹄口疫”。英汉互译中像这样直译而词序却又不同的例子也有不少,如:southeast东南;southwest西南;northeast东北;northwest西北;art and literature文艺;fire and water水火;bride and bridegroom新郎新娘,iron and steel钢铁,track and field田径等等。

这是个有趣的语言现象,陈先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实际上为我们在汉英互译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即注意汉英语言的词序差异问题。这种思路并不是不曾被人注意过,而是一直以来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因为这些语言现象约定俗成,看着似乎是不言而喻,因此常被人忽视,但仔细推敲,却发现这里面还大有周章。

一个句子,或者一个短语,哪些词或词素先出现,哪些词或词素后出现,这就是词序(亦称“语序”)问题。哈特曼和斯托克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对词序的解释是“指词按照某一语言的惯例在序列中所处的位置”[2]。《辞海》对词序的解释是“词在词组或句子里的先后次序”。这里词序实际上传达了两个概念。一个是指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和篇章中语素、词和语句的排列次序;另一个是指词内的语素或短语内的词之间线性的排列次序。本文拟就一些结构比较固定的短语亦称凝固词(freezes)的内部成分的排列顺序进行探讨。

人类对词序问题的研究古已有之。据记载,早在公元前500年印度语言学家Panini就意识到了语言中词序的重要性;Greenberg,Lehmann,Hawkins,Nichols以及Dryer等对词序问题的研究都各有建树。[3]Greenberg认为:“语言成分的次序是与物质经验次序或知识次序相对应的。”[4]“语言是一种非本能的,习得的,‘文化的’功能(non-instinctive,acquired,‘cultural’function)。”[5]人们在内化语言系统内部组织规则的同时,也会内化文化系统中的规范。换言之,语言内部组织规则离不开人们的认知经验和文化规约。语言构成的各成分间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有序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凝固词构成成分之间的线性次序反映了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轨迹。人类思维及认知规律有其共性,因此不同语言在词序上也表现出它们的共性。但各民族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及思维特征,因此词序又表现出特定语言的个性特征。

一、词序遵循认知上的时空观念

我们的祖先是从认识空间(包括地点、方向、

运动等)和认识自己开始认识世界的。人类的认知“沿着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由身体和空间到其他语义域的道路通过互动等方式逐步发展起来的”[6]288。人类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自我中心(Egocentricity)的认知基础常把人的身体和经验作为衡量和审视周围世界的标准,并“以此为参照,形成视角,确定‘上下、前后、左右、高低、远近、中心与边缘’等时空概念”[6]289。认知上的时空观念映射到凝固词内各语言成分的排列便是词的排列呈现由“上”而“下”,先“前”再“后”,由“表”及“里”,从“大”到“小”,由“近”及“远”,由“早”到“晚”,先“主”后“次”等特征。

(一)由“上”而“下”

人类是直立行走的动物,因此其认知常常以垂直性为基本维度。垂直性这一维度的认知直接反映在词序上,如汉语:“山水”、“高低”、“天地”“手足”、“上下”。由此延伸出了其他的短语,如“山高水远”,而不说“水远山高”;“高不成,低不就”,而不说“低不就,高不成”;“手舞足蹈”,而不说“足蹈手舞”;“上上下下”,而不说“下下上上”;“从头到脚”,而不说“从脚到头”等等;英语凝固词如“heaven and earth”、“ups and downs”、“from top to toe”、“head over heel”、“hand and foot”等也反映了由“上”而“下”的认知观念。

(二)先“前”再“后”

由于人的感知器官是面向前方的,最先感知到的是自己面前的事物,映射到语言思维上就是由“前”而“后”的词序特征,如汉语凝固词“前后”、“前赴后继”、“瞻前顾后”、“空前绝后”、“房前屋后”、“前前后后”等。沿着这一认知规律发展了先“东”后“西”的词序特征,因为古人是通过早晨面朝太阳来辨别方位的,即前面是“东”,后边是“西”。如成语“东奔西走”、“东倒西歪”、“东拉西扯”、“东食西宿”、“东怒西怨”等。遵循这一认知规律的英语凝固词如“front and back”、“before and after”、“fore and aft”、“front-to-back”、“east and west”等等。

(三)由“表”及“里”

当人们感知物体时,往往最先看到的物体表面,而后才看到内部,这种感知顺序反映到语言中便形成了由“表”及“里”的词序结构,如汉语的“表里如一”、“口舌之争”、“唇亡齿寒”、“皮肉之苦”、“秀外慧中”;英语词语如“skin and bone”、“outside in”、“cloak and dagger”等等。但是,这一认知规律还要依赖人与物体的具体方位关系。如果人处于物体内部,则遵循由“里”到“外”的感知顺序,如“里应外合”、“吃里扒外”、“内忧外患”、“中外”、“ins and outs”、“day in and day out”、“import and export”、“flesh and blood”等。

(四)从“大”到“小”

感知两相同属性的实体时,体积较大的较显著,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感知。这种感知顺序也反映在语言表达的词序上,如汉语“粗细”、“胖瘦”、“高矮”、“多少”、“快慢”、“长短”、“厚薄”等,英语有“large and small”、“new and old”、“thickand thin”、“wide and narrow”、“fast and slow”等。

(五)由“近”及“远”

人们在感受事物的时候,近的事物比远的显著,因此在表示时空方面的短语词组的词内线性排列次序时,汉英语言都表现出以靠近说话人为起点的思维和认知倾向。人类对事物“由近及远”的感知顺序也表现在语言上的词序特征,如汉语中的“非此即彼”、“此起彼伏”、“日月星辰”、“花前月下”,“今非昔比”、“从今往后”;反映“由近及远”这种感知顺序的英语凝固词有“now and then”、“sooner or later”、“here and there”、“home and abroad”等。这种由“近”及“远”的认知特点,不仅仅是时空上的由“近”及“远”,还可以指情感关系上的由“近”及“远”,从“亲”到“疏”。具有人类这一语义特征的成员与说话者的关系比具有无生命的事物与说话者的关系显然更接近,由此便形成了“人类先于非人类,有生命先于无生命”[7]的认知顺序。沈家煊也指出,“有生命的事物比无生命显著,生命度越高,显著度也越高。”[8]表现在汉语凝固词词序上就是“人畜”、“人物”、“人地生疏”、“牛车”、“马刀”、“鸡毛蒜皮”等,以及英语词语“man or beast”、“horse and buggy”、“man and mouse”等等。

(六)由“早”到“晚”

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都有时间顺序,人类对此类顺序的经验和感知,同样直接映射到了语言的词序上。如“涨落”,依据的是潮水先涨而后落退的自然顺序;“生死”,依据的是人先有生而后有死;“早晚”则是每日开始与结束的时间段的直接写照。另一方面,语言的词序还反映了人类活动发生的先后次序,符合逻辑事理顺序,如“来去”,“听从”、“磨损”、“推倒”、“裁缝”、“叫卖”、“望闻问切”。英语凝固词也同样反映了这样的认知规律,

如,“east and west”、“from dawn to dusk”、“life and death”、“from beginning to end”、“forgive and forget”、“tried and true”、“out and about”、“knife and fork”、“hit and run”、“bait and switch”等等。

(七)先“主”后“次”

如果一个事物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组成,主要的部分因为其更重要、更显著,通常更容易被人感知。这一认知特点体现在凝固次词序上便是“先主后次”的排列,如“锅碗瓢盆”、“碗筷”、“领袖”、“国家”、“桌椅”等。英语凝固词如“milk and water”、“bread and butter”、“cups and gold”、“scissors and paste”、“hand and fingers”、“hammer and nails”、“dine and wine”等也反映了“先主后次”的认知顺序。

二、词序遵循认知上的文化规约

文化规约与词序的关系在凝固词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文化除了对词汇成员有影响外,对词语的形式也有一定的影响。词语的形式主要体现在音节的多少、多个语素的排列顺序以及单个语素本身的结构等方面。”[9]那么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又是如何影响多个语素的排列顺序的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卑等级观念对汉语凝固词语素排列顺序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倾向。刘红梅在考察封建文化等级观念在聚合词语序的反映时做了这样的总结:“表示尊义的语素在前,卑义的在后;表示长者的语素在前,幼者的在后;表示男性的语素在前,女性的在后;表示褒义的语素在前,贬义的在后;表示重要的语素在前,次要的在后;表示正面的语素在前,反正的在后等等。”[10]这类例子在汉语中非常普遍,如“君臣、将士、主仆、贵贱、师生、祖孙、叔侄、姐妹、夫妻、爱憎、安危、好歹、盈亏、尺寸、鞋袜、甘苦”等等。英语凝固词的词序也体现了英语文化中男尊女卑、长幼有序、先褒后贬的文化规约,如“man and wife;husband and wife;father and son;mother and daughter;good and bad;true or false;pro and con”等。汉英并列复合词语素排列顺序的这种倾向绝对不是偶然的,它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男尊女卑、长幼有序、重视等级的观念在词语构造中的反映,虽然英语文化中血缘、长幼观念不如汉语文化那么根深蒂固。

汉英凝固词的词序都反映了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但是英语“Ladies and gentlemen”却是国际会议和日常应酬等场合习惯的词序。显然这并不是由于英语国家“尊重女性”这一社会现实,而是英语国家遵循的“Ladies first”(而不是“woman”或“girl”)这一社会习俗决定了“Ladies and gentlemen”这一固定词序[11]。

三、英汉凝固词词序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本民族文化习俗的影响,因此存在基于文化和思维差异的不同词序。如汉语说“左右”,英语却说“right and left”。英语中“right”在“left”之前,正是因为英语中“right”往往表示“好,正确”的意思,如“Mr. Right(合适的人,相配的人)”;而“left”则常常表示“不好”,如“have two left hands(非常笨拙)”、“a left-hand marriage(门户不相当的婚姻)”。但为什么汉语却总是“左”在前,“右”在后呢?如“左思右想,左右逢源,左右为难,左邻右舍”等等。汉语的这一词序特点与汉语传统的四方文化有关。《礼记·曲礼上》说:“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12]如此可见,汉语“左”在前,“右”在后,而英语先“右”后“左”是受到彼此民族文化规约的。再如汉语中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因此汉语中呈现的是“膳宿”、“食宿”的排列顺序。这种思想还体现在其他一些短语中,如“吃喝嫖赌”、“吃喝玩乐”、“吃喝拉撒”,“吃喝”都排在前面,“这是因为‘吃喝’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需要。”[10]而英语却说“bed and board”,遵循的是“人类先寻觅栖身之所再寻觅食物的理性思维顺序”[7]。同时,在拼写上“bed and board”的顺序排列亦符合英语的尾重为美(end-focus)原则。

让我们再回到“foot and mouth disease”与“口蹄疫”的问题上来。英语虽然也遵循由上而下的认知规律,但有些时候,影响词序的不仅仅只有一个因素。如英语说“foot and mouth disease”,而不说“mouth and foot disease”,是由英语词序的尾重原则决定的。就像张路说的,“影响词序的因素不仅有人们的认知规律,还可能有语音的内部系统的因素,并且这因素很可能是语音方面的。”[13]“foot and mouth disease”翻译成汉语,由于遵循由上而下的认知规律,因此,“口蹄疫”更容易被汉语说话者接受,这也符合译入语文化规约。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词序问题的共性与差异的探讨,一方面增加了对凝固词词序的认知,另一方面提醒我们在汉英互译中注意英汉词序的差异,不同的文化心理造就了不同的词序结构。在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时,不能单纯追求形似,更不能简单地直译,译入语要符合译语文化的认知思维规律,符合汉英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接受心理。

[1]陈忠诚,吴幼娟.辞书与译事[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172.

[2]金积令.汉英词序对比研究 句法结构中的前端重量原则和末端重量原则[J].外国语,1998(01).

[3]文旭.词序的拟象性探索[J].外语学刊.2001(03).

[4]Greenberg,J.(ed.) UniversalsofLanguage[C].Mass:MIT Press,1963:103.

[5]Sapir,E.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 [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

[6]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卢卫中.词序的认知基础[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09).

[8]沈家渲.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01).

[9]卢英顺.现在汉语词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62.

[10]刘红梅.汉语聚合词语序成因探究[J].宁夏大学学报,2010 (03).

[11]陈中绳.英语异性名、代词的词序[J]现代外语,1985(04).

[12]杨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65.

[13]张路.从东西南北谈汉英语语序所反映的认知过程[J].外语研究,2002(04).

An Analysis on the Cognitive Basis of Word Order of English and Chinese Freezes

Dai Liany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 317000)

The internal relations of the constituents of a language are not arbitrary or accidental. The linear order of freezes reflects the mental and cognitive activities of human beings.It reflects the space-time and cultural concept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folks.The difference of word order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should not be neglected in C-E and E-C translation.The translation is supposed to abide by the cultural norm of the target language.

word order;freeze;cognitive basis;space-time concept;cultural norm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4.04.022

2014-03-18

戴连云(1972- ),女,浙江玉环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翻译学与语用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词序规约汉英
传统自然资源保护规约的民俗控制机制及其现实意义
A Chinese-English List of the Sports Programmes in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项目名称汉英对照词表
基于无线自组网和GD60规约的路灯监控系统的设计
修改病句的妙招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汉语搭配信息对词汇识别的影响
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义项精细度对比研究
俄汉语定语对比
影响词序的“普通重音”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