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记》考论

2014-02-12 19:58鲍远航
关键词:水经注寰宇上党

鲍远航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上党记》是山西最早的地方志书。上党郡,秦置,汉末治壶关,即今山西长治。隋唐诸志不著录《上党记》。由于年代久远,此书早已亡佚,其内容只散见于类书、杂史、前人注释等古籍中。零圭断璧,弥足珍贵。古籍征引此书,又或作《上党郡记》。郑德坤《水经注引书考》卷二《史部》:“记文引于《水经注》外,《续汉·郡国志》注,《元和郡县志·河东道》,《史记·赵世家集解书钞》九十八,《初学记》八并引作《上党记》,然《白帖》、《御览》五百六十又引作《上党郡记》(他处仍作《上党记》)。”[1]88《上党记》撰者不详。《山西通志·凡例》称“程机《上党记》”。[2]2郑德坤《水经注引书考》卷二《史部》也称“《上党记》,程机等撰”[1]88。但按《十六国春秋》、《通志》等所载,程机所撰名为《上党国记》,为后赵石勒称王以后的颂功之作,与现存《上党记》佚文内容不合,故程机所作《上党国记》似乎并非《上党记》。

一、《上党记》成书时代考

现已知最早征引《上党记》的作品是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史记集解》四十三《赵世家》“赵遂发兵取上党”句,裴骃集解引:

《上党记》云:冯亭冢在壶关城西五里。[3]1826

裴骃,字龙驹,乃裴松之之子,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继承家学,博览宏识,亦以注史著称于世。其所引《上党记》也算得上是乡土文献。如此看来,《上党记》之成书必然早于刘宋。

又,《后汉书·郡国志》“上党郡”条,有梁剡令刘昭补注:

《上党记》曰:潞,浊漳也。县城临潞。晋荀林父伐曲梁,在城西十里,今名石梁。又东北八十里有黎城,临壶口关。至建安十一年,从汹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梁,以通于海。[4]3523

这段文字中有“建安十一年”年号,则可见《上党记》的成书时代的上限不会超过三国。所以,《上党记》大约是魏晋时人所撰。又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十九河东道潞州六上党县:

《上党记》曰:曹公之围壶关,起土山于城西北角,穿地道于城西内,筑界城以遮之。[5]343

此文叙曹操建安十一年征高干之事,而称曹操为“曹公”,可见《上党记》撰者或即魏人。

二、《上党记》亡佚时代考

除了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南朝梁刘昭《后汉书·郡国志》注征引《上党记》之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九沁水也两引《上党记》。《史记集解》、《后汉书·郡国志》注及《水经注》都征引《上党记》,可见其书在南北朝时流行于南北,知名度较高。

在隋及唐初,虞世南《北堂书钞》、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并征引《上党记》。唐张说《张燕公集》卷十一有《大王山垒》,也引有《上党记》。唐玄宗还亲自览阅过《上党记》。《唐大诏令集·政事》载开元十三年三月《改丹水为怀水敕》:“敕不息恶木,忍渴盗泉,行道之人避恶名也。朕常览《上党记》,称‘秦坑赵卒,血流丹峪,名其水为丹水。’方经此路怀古恻然。邑号获嘉,地称修武。前王故事,将有所凭,宜改丹水为怀水,改丹水府为怀仁府,其乡里名号亦仰州长官随事改易。”[6]又中唐元和年间,唐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志》也征引《上党记》。可见,《上党记》虽不见于史书著录,但其书在唐代也为学者所用。

北宋,《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著录《上党记》。李昉《太平御览》、乐史《太平寰宇记》都征引《上党记》,说明北宋时,书仍存于世。但南宋初郑樵《通志》已不著录《上党记》。虽然吕祖谦《大事记解题》和罗泌《路史》还征引《上党记》,但也不足以说明《上党记》在南宋存世。吕祖谦《大事记解题》卷五“周赧王五十五年秦白起大破赵师长平”条注:

《水经注》:《上党记》曰:长平城在郡之南,秦垒在城西,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秦坑赵众,收头颅,筑台于垒中,因山为台,今号曰白起台。[7]243

按,此条,吕祖谦明确说明其所引《上党记》是出于《水经注》。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家。这说明《上党记》在当时已经亡佚。又罗泌《路史》卷十二禅通纪·炎帝:

《上党记》:庙西五十步,石泉二所,一清一白,甘美,呼为神农井。[8]94

按,《路史》此条引文,亦见于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五河东道六·潞州征引《上党记》。罗泌《路史》卷二十疏仡纪·陶唐氏:

《上党记》云:尧将兴,庆云出之。[8]187

按,此条,同样见于《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五河东道六潞州·庆云山条:

《上党记》云:尧之将兴,有五色云出此山,故曰庆云山。[9]378

可见,罗泌《路史》中所征引的《上党记》文字,率皆转引自北宋的《太平寰宇记》。而《太平寰宇记》的记述还更详细些。这说明,到罗泌撰写《路史》时,《上党记》或已亡佚。罗泌(1131—1189),字长源,生活时代大致与吕祖谦同时。由此可见《上党记》或亡佚于南宋初。

三、《上党记》的文史价值

《上党记》是山西最早的地方志书,留存了很多春秋、战国、秦、汉、魏时期的历史资料,大都是发生于山西的历史事件,是对正史相关资料的有益补充。

《上党记》述及春秋时期太行山区一些赤狄部落的散居遗迹,如《史记正义》引《上党记》:“皋落氏,在潞州壶关县城东南山中百五十里,今名平皋,赤壤,其地险阻,百姓不居”。[3]1826记载比较详细的,则如秦赵长平之战:

长平城在郡之南,秦垒在城西,二军共食流水,涧相去五里。秦坑赵众,收头颅筑台于垒中,因山为台,崔嵬桀起,今仍号之曰白起台。城之左右沿山亘隰,南北五十许里,东西二十余里,悉秦、赵故垒,遗壁旧存焉。(《水经注》卷九沁水引《上党记》)[10]835

长平城在郡南山中。丹水出长平北山,南流。秦坑赵众,流血丹川,由是俗名为丹水,斯为不经矣。(《水经注》卷九沁水引《上党记》)[10]836

战国末年,强秦不断通过战争兼并各国。赵孝成王二年,秦、赵战于长平。赵将赵括轻敌出击,秦将白起设伏兵包围赵军,赵军被围困时久,草粮断绝,赵括被射死,白起收赵降兵四十余万,并在夜里尽坑杀之。赵国丁壮,损失殆尽,继而衰落。

这是发生于战国末年最为惨烈的战争,所以《上党记》对此记录详细,而《水经注》也专取《上党记》中这方面的记述,即地而记古,补充正史记录。

再如,《上党记》还记载了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讼戾太子的事情:

《上党记》曰:关城,都尉所治。令狐徵君隐城东山中。去郡六十里,即壶关三老令狐茂上书讼戾太子者也。茂即葬其山。(《后汉书·郡国志》上党郡刘昭注)[4]3522

《上党郡记》云:令狐徵君隐城东山中。令狐终,即为冢焉。诸生尊师法陪葬者三百余家。松三千树,大皆数十围,高四五十丈。今俗名其山名令狐墓。汉史所称壶关三老,令狐茂者是也。(《太平御览》卷五百六十冢墓)[11]2530

戾太子即汉武帝太子刘据,是卫子夫为汉武帝生下的长子,又称卫太子,备受武帝宠爱。但后来,武帝追求长生,好大喜功,对太子日益疏离,致使父子间沟通不畅。江充、苏文等人诬陷刘据以巫蛊诅咒父亲汉武帝,刘据被迫发兵诛杀江充,导致汉武帝以为儿子企图谋反而派兵镇压。两方对战导致长安城中死伤过万,最后太子兵败逃亡,在被追剿无路可逃之后自缢而死。后来,壶关三老上书武帝,备说父子相亲之道,终于使武帝感悟而“轮台悔过”。刘据之孙刘询即为汉宣帝,即位后谥刘据曰“戾”(取蒙冤受屈之意),所以刘据又称“戾太子”。在为戾太子申冤后,壶关三老则归隐关城东山而卒葬之。《上党记》记述了壶关三老即令狐徵君的归隐情事,可补正史记录之不足。

《上党记》还记述了曹操太行征高干的事情:

《上党记》曰:曹公之围壶关,起土山于城西北角,穿地道于城西内,筑界城以遮之。(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十九河东道潞州六上党县)[5]343

高干是袁绍的外甥,袁绍死后投降曹操,曹操让他继续留任并州刺史。但建安十年(205),高干乘曹操征伐逃到乌桓的袁熙和袁尚而在并州叛变,劫持上党太守,据守壶关。建安十一年(206)正月,曹操亲自率军进攻高干,围攻壶关(今山西黎城东北太行山口),高干败亡,曹操平定并州。

《上党记》曰:潞,浊漳也。县城临潞。晋荀林父伐曲梁,在城西十里,今名石梁。又东北八十里有黎城,临壶口关。至建安十一年,从汹河口凿入潞河,名泉州梁,以通于海。(《后汉书·郡国志》上党郡刘昭注)[4]3523

《上党记》中“从汹河口凿入潞河”即可能是曹操征讨高干时,出于军事需要而采取的措施。《上党记》这条记录,可补正史之阙。

《上党记》还介绍了很多山西地名的来由,具有地名学方面的价值。如,《太平御览》卷三九《地部四·泰山》引《上党记》曰:“太行坂东头,即泰山也。避世者区种而食,或射熊于岩间。”[11]188有学者指出:太行山纵贯南北,古人号为“天下之脊”,进而与黄河一起成为我国北方分区的两大界标。以太行山为界,北方自古及今都有“山左”、“山右”与“山东”、“山西”之称。而从来界划,泰山都在山东,距太行山远甚;又无论如何界划,泰山却又在太行山的界标系内。所以,古人言地理者,以太行山为泰山的别称。[12]37有一些地名的来由则与地形或物产特点相关,如:

《上党记》云:(井谷关)在天井谷内,深邃如井,因以名之。(《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五河东道六潞州)[9]378

《上党记》:屯留有鱼子陂,多鱼蒲之饶。(《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五河东道六潞州)[9]380

《上党记》在文字表述上也往往流露出一些文学意味,如:

邑带山林,茂松生焉,文王戡黎即此也。(《后汉书·郡国志》刘昭注引《上党记》)[4]3522

《上党记》先讲自然环境的清幽:“邑带山林,茂松生焉”,再写人文历史“文王戡黎”以存古为证,寥寥数语,而意境赅备。《上党记》还记载有一些传说,也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如:

《上党记》曰:太行山有菁岩,有射熊于岩间,见诸生岩中读书,更往觅,辄不知处。传以为仙人。(《北堂书钞》卷九八读书)[13]477

是不是仙人姑且不说,这样的故事确实很吸引人。另如前引“令狐徵君隐城东山中”一节,“松三千树,大皆数十围,高四五十丈,今俗名其山名令狐墓”,通过诸生尊师植松的行为来体现令狐茂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而像“松三千树,大皆数十围,高四五十丈”则完全是文学笔法。可见,《上党记》为了使其文字更生动,也注意文学表述。

[1] 郑德坤.水经注引书考[M].台北:艺文印书馆,1974.

[2] (清)觉罗石麟,储大文.山西通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汉)司马迁(撰),(南朝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 (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补).后汉书·郡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5.

[5] (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四库全书第468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 (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8.

[7] (宋)吕祖谦.大事记解题(四库全书第324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 (宋)罗泌.路史(四库全书第38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9] (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四库全书第46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北魏)郦道元(注),(民国)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水经注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11](宋)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2] 杜贵晨.试说泰山别称“太行山”[J].文学遗产,2010(6).

[13](唐)虞世南.北堂书钞(四库全书第88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水经注寰宇上党
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白家沟村:旺了产业 富了乡亲 美了乡村
上党地区战略地位嬗变之考述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简介
寰宇鸣钟 千秋律动——曾侯乙编钟研究与文化建设10年(2008—2018)回眸
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
上党棒子款款来 烟霭楼台舞翠鬟
《史记索隐》与《史记正义》引《水经注》考
《何日君再来》怀念的岁月—寰宇直播
《水经注》中的兵要地理与军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