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联书店做“推销”

2014-02-12 10:59曾志华
粤海风 2014年1期
关键词:三联书店三联海风

曾志华

岁末年底,总会对书桌的几个抽屉来一次“吐故纳新”,否则,膨胀满溢是肯定的。每一次的清理,总会对一个小本儿格外“开恩”,留着它——

2001年3月29日,下午,三联书店。

与业务部曹钺先生商谈《粤海风》代售一事:

每期寄送50本

折扣:6折

结账依销售量而定,如量小则半年结算一次

如有剩余,处理方式:打折;赠送;随书送;报损。

曹钺先生建议:

有无合订本?

书脊和封面的设计能否改进?

每期新杂志编好后,能否事先以传真的方式告知三联,以便于书店提前广告?

及时关注销售情况,多一些电话联系。

这是当年,帮着《粤海风》的主编,也是我大学同学徐南铁,为《粤海风》杂志大声“吆喝”的记录。

那是1997年的秋天 ,接徐南铁电话,说他准备接手一本杂志《粤海风》。我说,这名儿好听,且有地方特色。只是它先前的定位是什么,接下来预备做成什么。“一直登的都是通俗小说之类,几乎没人看了。我想把它做成一本文化批评杂志,辐射全国。”明显感觉,跨度不小,难度也很大。但是徐南铁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再加上电话那头踌躇满志的语气,我毫不怀疑这本刊物转型的可行性。至于他提出的“辐射全国”的目标,也觉得不过是时间的早晚而已,因为他的学识和能力,毕业之后更显渊博和强大。

“需要我做什么吗?”

“可能的话,帮我在北京约约稿;等杂志平稳后,再帮我宣传宣传。”

没想到,我习惯性的一句客套,真就把自己“套”了进去。于是,开始四处关注那些写评论的人,也开始平生第一次做起了“推销”。

年代久远,依稀记得在各种场合,向时任经济日报主任编辑的陶国锋先生,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著名的影评家吴迪先生 等都约过稿。有些冒昧,还有些辗转,所幸这些大家都没有爽约,写稿,发送,为一本当时尚无名气的新刊物倾心扶持。今天想来,仍心存感激。

地处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是我来北京后常去的地方。那时候的三联书店,书香浓,人气旺,每周都有各种类型的讲座,场场爆满,掌声雷动。那时候去人艺看话剧,总会拿出一个下午先待在三联,等演出快开始了才赶往一二百米远的首都剧场。许是因为太过熟悉,也因为对杂志本身学术品位的肯定,所以,与三联书店商谈《粤海风》代售的事,竟然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般“难以启齿”。

秉持了韬奋先生创办书店的宗旨“竭诚为读者服务”并以“读者的一位好朋友”自视的三联书店,热情洋溢地接待了我。先是营业部主管陈丽军先生详细询问了相关信息,并审阅了我带去的杂志,接下来便是与曹钺先生的直接对接。

小本儿上开始有了这样一些记录:

进 售

2001年第2期 18 12

2001年第3期 50 24

2001年第4期 50 26

……

后来,再去三联书店,第一件事便是在一楼右侧摆放各类刊物的地方找寻《粤海风》的身影,有时也问问身边的服务员这本杂志卖得如何。不是为了核实销售,而是希望在数字中得到一种认可,一种劳动的喜悦。

再后来,《粤海风》日渐壮大,不再接到让我帮着约稿的电话了,也没有再与三联的曹钺先生联系了。在主编徐南铁的操持下,他们有了自己的联络图和销售渠道,真的开始辐射全国!

只是——

不知道三联书店一层右侧,还是放置杂志的地盘吗?

不知道曹钺先生是否还在三联供职,十几年前一位教书匠上门替人推销杂志的事他还记得吗?

岁月如梭,这个世界上总有些风吹不走的痕迹!

猜你喜欢
三联书店三联海风
小陷胸汤加味与三联疗法联合在脾胃湿热证Hp相关性胃病中的应用
“一站式”三联CTA诊断急诊胸痛的临床意义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亲亲我
从图文书的文化史到三联书店的出版创新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去海边吧
我会选择夜里逛三联书店
再见
刀韵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