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法在少数民族学生课程中的应用

2014-02-13 01:11杨忠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少数民族学生以人为本

杨忠娜

[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西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课程仍采用传统封闭式教学弊端和参与式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在高校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少数民族学生参与其中,开发学生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快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课程的改革与快速发展。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以人为本;少数民族学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项目(项目编号:11XRK004);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项目编号:TDSKZD110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参与式教学法在少数民族学生课程中的应用——以西北高校为例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5日

西北的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新疆两省三区,生活着蒙古、回、藏、维吾尔等几十个少数民族,其人口数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使得多数高校现行的传统封闭式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当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新形势,使得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单向性、形式单一化和学习过场化等问题更加突显。同时,在西北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基础教育质量偏低的大背景下,本区少数民族的基础教育质量更是不容乐观,加之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的倾斜政策,导致西北地区高校在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中面临的民族生基础教育薄弱、语言交流不畅和民族类别众多,其生活习惯和行为特点各异等诸多问题更为严峻,迫切需要寻找到一种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参与式教学法由于符合人类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规律,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出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精神、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而以往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多注重应用于某一具体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少有涉及少数民族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因此,本文以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如何将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这一特定群体,以期解决当前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参与式教学法的涵义及特征

所谓“参与式”教学,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本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既要关注教学的结果,又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同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的教学观,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参与式教学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参与性。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中,并根据自己实际的学习基础制定学习目标及进度。

第二,创造性。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新问题,并创造性的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加强学习能力。

第三,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这样能够真正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第四,自我约束。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能进行自我调控和约束,并做出相应调整。

二、传统教学中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生被教;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制定纪律,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做出选择并将选择强加于学生,学生唯命是从;教师选择学习内容,学生适应内容;教师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纯粹是客体;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至上,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绝对遵从和对于教师的一贯服从,把教材、教师讲授的内容视为“圣经”和金科玉律,他们极少怀疑知识的正确性和教师的权威性。教学方式的过于单一,造成了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习,缺乏批判性的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语言环境成为学习的障碍。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严酷的自然环境对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因此,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后造成了语言、学习以及交友等多方面的不适应。在家里他们经常使用本族的语言,在社会他们使用双语(本族语和汉语),进入学校后还要学习专业知识。这对于本来汉语水平不高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障碍以及学习的难度。

(三)传统教育观念落后。由于自然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长期滞后。截至2007年,全国有42个县没有实现“两基”,其中41个县属于民族地区,37个县是民族自治县。民族中小学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效益较低,进入“九五”、“十五”规划期以来,西北各省区对学校布局也曾做过较大规模的结构调整,所在地区的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地改善。但管理水平低、师资结构性短缺、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学生与家长认为学与不学都一样,因为最终都会回到家乡务农或者放牧,过着与祖祖辈辈一样的生活。所以,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课堂内容不好好听讲、实践操作不好好完成,最终有的学生都无法正常毕业。

三、参与式方法在少数民族学生课程中的应用

通过对西北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课程时存在问题的探讨,针对学习主体的差异性,就如何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地区差异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树立参与式教学法的教学理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参与式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和过程,并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生参与其中。同时,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可能存在的语言障碍,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课程内容,多从实际出发,少一些空洞的理论。

(二)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环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论是“教”或“学”都应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1、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合配班或配课。由于语言环境的差异,民族生在理解教学内容是往往需要把汉语转化为母语的过程,这样的思维模式必定会导致理解慢、敏捷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应首先尝试将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生混合配班或配课,增加不同民族学生接触与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并且更好地发挥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作用。

这种混合配班或配课的方式还具有以下三点作用:第一,能够加深民族间的了解,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西北地区的社会稳定;第二,减少不同民族间的“隔离感”,弱化狭隘的“小”民族观念,有利于树立中华民族的“大”民族观念;第三,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民族事物认知,培养开放性、发展性和适应性思维,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乃至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2、“交叉式”教学。所谓“交叉式”教学,就是采用“双语”教师或少数民族教师与汉族教师合作完成某一课程的教学模式。通过“交叉式”教学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破除语言障碍,也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加入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其具体应用方法可以是将某一门课程用双语完成教学,比如第一章汉语,第二章维语,配备两名老师合作完成某一课程的教学;也可以是“双语”教师独自完成。

基于“交叉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减轻语言差异带来的教学过程不畅,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向标准化的高等教育的过渡增加一个缓冲区;同时,在“双语”教师人数较少的现实情况下,这一方法可以限制应用范围,只在低年级或专业性强不易理解的部分课程中采用。另外,这种“交叉式”教学模式也可以尝试广泛应用于大学预科教育。

3、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可以采用区别对待、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应重点指导给予更多的关怀,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并鼓励与放大,对于缺点应尽量克服并改正。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应不断地提高标准严格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习好的同学带动学习差的同学,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将参与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少数民族学生多元情景教学中。多元情境教学就是要为学生创设充分张扬个性的教学平台。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学内容,阅读教材,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根据学生的偏好与能力,设定不同的学习小组:可分为研究组、社会问题热点组、社会团体组、社会调查组、社会服务组等。然后利用多媒体、第二课堂、学生活动团体以及到校外调研等形式设定不同的教学情景,各小组运用自身的特色,依据不同的场景,执行各自的职责。通过种种参与式方法可以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立即运用于实践,这样的情景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四)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延展。课堂教学的作用与效果虽然非常重要,但课后教学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在课后完成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参与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后学习之中,但这种参与更多的应该表现为一种协调与引导。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或引导学生推荐课后学习辅导老师,并不需配备专职教师,用同年级或高年级少数民族或汉族学生担任即可。这样不仅能够从“横”、“纵”两个方向延展参与式教学的过程和内容,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参与式教学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汪子云.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对策探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周金其等.“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3]梁琳娜,樊峰岗.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2009.24.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法少数民族学生以人为本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