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过年百年变迁

2014-02-13 18:03
南方周末 2014-02-13
关键词:南方周末公务员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盖伦 李欢欢

◤1952年春节,正值“三反、五反”运动期间,上海松雪街蓉祥里弄口黑板上赫然写着:“朋友,你送过礼吗?这是否属于浪费现象。你收过礼吗?注意是否有贪污行为。”

◤“我1994年加入到公务员队伍时,下面有些厂给我们送些鱼,一人分了一些,大家高兴得不得了。”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发自北京

南方周末实习生 张盖伦 李欢欢

1931年:送礼之风开始浮现

1911年1月30日,是清朝最后一个春节。大年初三,上海道台乘坐火车去给江苏巡抚拜年。江苏巡抚要求,春节期间上海道不仅不许赌博,连民间的赛灯会也以敛财肥己的罪名,列入查禁之列。

一年之后,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即宣布废除旧历改用公历。然而1912年2月18日,民间照例过了传统新年。

辛亥革命后,国家以公历纪元,民间普遍难以适应。为此,内务部向大总统袁世凯提出以阴历元旦为春节呈文。1913年7月得到袁世凯批准,确定以每年旧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并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起开始实行。这也就是“春节”一词的来历。

1928年12月,蒋介石北伐成功后,国民党中执委提出《中央对普用新历废除旧历协助办法》,通令各级党部及民众团体废除旧历。国民政府从1929年开始正式废除春节,还规定各政府机关在年关一律不能停止办公。

为做废除旧历的表率,国民政府中央机关带头不休假,并在1929年2月11日(正月初二)那天召集会议。进行点名后,蒋介石重申“从此不许过春节”:“我们早已决定用阳历,但是一般民众到了旧历年精神就疲怠下去。照此看来革命是不容易的,非有很大的毅力很大的决心不能达到目的。”

政府官员间的送礼之风已经开始浮现。1931年临近春节时,湖南《大公报》刊载了省政府主席何键的一道手谕:禁止机关在旧历年送礼,理由是,“废历年节,互相馈送,此种繁文殊背节约之旨”。

1934年国民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时,要求各地就婚俗、丧俗、寿礼、宴会、送礼等五方面进行改革,全国各省于是频频推出送礼、宴请的限定管理办法,并要求同僚积极检举。以广东发布的《贯彻革新行动限定送礼金额》为例,内文中明确禁止年节酬赠送礼品及一切无谓应酬,“如有违反上列条款,同僚应即检举,由该管直属长官予以惩处”。

蒋介石推行的废除旧历春节并不顺畅,不仅让国民党招致“摒弃中国传统文化”的指责,民间庆贺春节更是一切如故。无奈之下,国民政府在1934年初停止了强制废除阴历,要求“对于旧历年关,除公务机关,民间习俗不宜过于干涉”。

1952年:“你收过礼吗?注意是否有贪污行为”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成立之初就十分擅长在春节期间广泛联系群众。1922年临近春节时,上海中共组织发动党员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会员,把一万多张贺年片分送给工人群众,并在市内沿街到处散发。有些人拾到贺年片后,大声惊呼:“不得了,共产主义到上海来了!”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部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过的第一个春节,毛泽东宣布放假三天。为了让红军战士和群众欢欢喜喜过个好年,毛泽东特地发给每位战士三块银元,并派人到宁冈杀猪,挑运到茨坪,每人分三斤猪肉。对缺米少盐的困难户,另外分给他们米和盐。

到了延安时期,开始有老百姓向八路军赠送春节物资。朱敏在《我的父亲朱德》一书中写道:“转眼春节快要来临,经常看见附近农村的乡亲们扭着秧歌舞,打着腰鼓,朝着杨家岭中央机关的驻地走来。农民们担抬着猪肉、羊肉和白馍,……给中央机关送来了春天礼物,也送来了延安民众热爱共产党和八路军的炽热感情。……”

中共高级干部也开始在春节时向老百姓拜年。“大人们忙着四下里拜年,以毛泽东伯伯为主、爹爹为辅的中央领导人穿越在延安的大小机关和附近的乡村里。拜年队里有王稼祥、任弼时、王明、张闻天等领导人,他们从年三十就开始挨家挨户地拜年,每到一个老乡家,都要坐坐,拉拉家常。”朱敏回忆。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用公元纪年,但仍将传统的农历年作为法定的全国假日,统一放假三天。

1951年,中共中央决定,从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并且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五反运动”。1952年的春节确实不同往年,上海松雪街蓉祥里弄口黑板上赫然写着:“朋友,你送过礼吗?这是否属于浪费现象。你收过礼吗?注意是否有贪污行为。”

1958年是“大跃进”的第一年,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还没有开始,但消灭四害运动已经轰轰烈烈,这一个春节人们讲得最多的是“打破常规”四个字。一家医疗器械厂向上海老正兴饭店订了三桌年酒,报上说:“全厂二十余职工一致要求,少吃一顿年夜饭,可为国家省98元”,于是打破常规将酒退掉,改为开茶话会。

1967年,中国开始“破四旧”,过“革命化”春节。上海一名叫章仁兴的造反派成员,在1月25日的《解放日报》上,以“革命造反派来信”的形式发表了春节不回家的倡议。报社配发的评论宣布:春节算得了啥!我们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的最盛大的节日来到了!四天之后,中央顺应“广大革命群众的要求”,发布了春节不放假的通知:“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新阶段……国务院决定:一九六七年春节不放假;职工探亲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暂停执行,以后再补。”

本来是法定假期的春节就这么“不放假”了。在北京火车站,宣传车反复广播该通知,从包头去杭州的一个干部在北京转车时听到广播,立刻换了回包头的车票;上海一家油墨厂的领导打算把厂休调过来,让职工春节休息5天,结果因此挨了斗,罪名则是“软化大家的斗志”,年初一开完斗争会,造反派说:“今年这个春节过得才有意思”。

“文革”期间最典型的过春节场面是:一家人围坐在毛主席像下吃年夜饭;饭前,要召开一次斗私批修的家庭会,做父母的会放下架子,和子女相互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儿女也可以向父母“开炮”;最后全家人把思想统一在“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光辉教导上。人们春节见面问好,也不说“恭喜发财”之类的传统吉祥话,改说“祝你今年能够见到毛主席”。

十年动乱结束后,并没有立即恢复春节放假。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1979年1月17日,《人民日报》以题为《为什么春节不放假》、《让农民过个“安定年”》的两篇读者来信为信号,表明了政府对春节休假制度的回归态度。

1979年大年初一上午,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美国访问,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第一位访美的中国领导人。美国总统卡特为邓小平的访美举行了盛大的晚宴,邓小平在祝酒时说:“我们来到美国的时候,正是中国的春节,是中国自古以来作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而庆祝的节日……中美关系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就在这一年,中国一些省份开始宣布恢复春节休假。1980年,中国全面恢复春节休假制度。

1990年代:春节期间“团体隐形贿赂”蔓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尚未根本改变短缺经济现象,钞票并不能走天下,包括一些生活必需品在内,都要先有购物票证才能用钱买到。魏章冠在《走过票证年代》一文中写道:逢年过节,有些机关单位发的酒票,分为茅台、四特等,用抽签办法分配;发的香菇票、木耳票,每张只有2两;还发黄花菜票、冬粉票、面粉票、柑橘票等,并增加了肉票、油票、香烟票等数额。票发得多的单位,简直被认为是在搞特殊化。

开封市委原副书记姚敏学记得,每逢过年过节,机关的行政部门为全体干部着想,总要弄来一些市场上较紧缺的烟酒、副食之类的物资。1983年入冬后,市场上大白菜和葱较紧缺,机关从外地“联系”回来几汽车,价钱便宜,质量又好,人人有份。

总体来看,1980年代物资仍十分紧缺,企业福利比公务员好。直到90年代以后,公务员的工资才稍微提高。湖北黄石纪委干部王志刚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1994年加入到公务员队伍时,下面有些厂给我们送些鱼,一人分了一些,大家高兴得不得了。”“那个时候整体风气还比较好,比较廉政,只有少数的人会搞这些。”王志刚说,“不过也要看人,如果很正派,别人也不会送。”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之后,中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与此同时,中国社会也进入了价值观多元化时代。广东徐闻原县委书记徐凤娟落马后坦白,她大肆受贿就始于1991年春节。当时她收了3万元红包,还有点惴惴不安。但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徐闻工作4年期间,1992年她收了15万,1993年收了20万,1994年收了18万。有时春节送礼的人排成了队,她的司机用电话调度指挥,以错开送礼时间。

一种逢年过节常见的“团体隐形贿赂”开始在官场上蔓延。中共建立政权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强调:不准下级向上级领导人送礼、祝寿,也不准上级领导人向下级索要、摊派钱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共极少出现“团体隐形贿赂”情况。到了七十年代初,办事靠“关系”、“走后门”开始比较普遍。此风八十年代有所发展,九十年代有蔓延之势。

“团体隐形贿赂”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以“单位”名义“送”,实则是贿,“礼品”有土特产、名牌产品之类, 甚而也有“送红包”者,这种贿赂尤以逢年过节时最为严重。

从现实角度看,逢年过节的走动确已成为官场的“潜规则”,甚至成了一些官员的负担。1995年,陕西省蒲城县原县委书记王绪刚曾经写过一篇《不收拜年礼从我做起——一位县委书记公开拒礼后的内心独白》的文章,里面透露,1995年,他调任陕西省蒲城县县长后发现,那里兴盛送礼,特别是向领导干部送礼成风,春节尤甚。

“年前一个晚上,我家的门铃响个不停,我从窗户看到楼前站了一片人,越发不敢开门。恰巧一个外地旧友来看我,我只好开门迎接,结果呼啦啦跟着拥进来一群拜年者,都是手下的干部,吃的用的瞬间放了一地,搞得我措手不及。”王绪刚回头一算账,惊出一身汗,“如果把门敞开,至少全县一二百正科级干部都要来,就说每人只送两瓶酒、两条烟,加在一起价值一二十万元呀!”

新世纪:中纪委每年发文阻击“春节腐败”

2010年,《人民论坛》杂志做了一次“官员过年最怕什么”调查,结果显示44%的受调查者害怕过年,55%的受调查者表示过年最怕的事情是去领导家“走动”。不过,68%的受调查者从比较功利的角度考量官员喜欢过年的理由,即认为过年是人情往来的好时机,收礼也不易被发现。

中国民用航空江苏管理局原局长崔学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最盼望的是多过几次年,我有个春节情结。过年除了收红包之外,还收了许多名烟名酒,抽不完、喝不完,就拿到民航开办的餐厅、饭店去卖,仅此一项,一个春节下来,就能收入10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普通公务员也开始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上世纪90年代在湖南一个地级市政协工作的老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们单位属于待遇比较好的。1997年的年终奖大概是三四百块钱。”最早老黎拿年终奖时,名字叫效益奖或者目标管理奖,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按照平时工作考核表现来评级发放。那时他的工资每月才七八百块钱,之后年终奖一直随着工资慢慢上涨。

河北唐山公务员李俊民1999年参加工作,他记得,过年单位会发花生油、香油、肉、奶、蛋这些东西,还有一些海货,“那时候基本就是过年的时候我买一些蔬菜就行了”。

进入新世纪,春节期间的腐败之风屡禁不止。南方周末记者查阅公开资料发现,从2001年到2013年,每年12月底,中央纪委、监察部都会无一例外地发出通知,要求元旦、春节期间加强廉洁自律,反对奢侈浪费。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上政治前台后,反腐败的决心前所未有,特别是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让官场上的“春节腐败”明显得到遏制。普通公务员来说也有体会,湖南公务员老黎最直接的感受是,2013年一年,他比过去少发了近一万元福利补贴。2014年春节来临,单位什么年货也没分,“不但一分钱没发,连加班工资都没有了”。

老黎有一个儿子,今年24岁。当初儿子大学毕业时,公务员还是“香饽饽”,老黎通过各种关系让儿子当上了村官。面对如今的形势,老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比较后悔自己的选择。”

猜你喜欢
南方周末公务员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5+2”“白+黑”是否应鼓励?
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