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借力春满园
——黑龙江省依兰县实施远教“三力”工程助推党员创业侧记

2014-02-14 09:30张佳蕊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农村党员三力电教

□本刊见习记者/张佳蕊

好风借力春满园
——黑龙江省依兰县实施远教“三力”工程助推党员创业侧记

□本刊见习记者/张佳蕊

县电教科组织基层党员开展实用新技术培训

依兰史称五国城,为金国所建。城内有个“坐井观天园”,据说便是北宋徽钦二帝被囚之所。不过,如今这个皇帝曾坐井观天的地方,却到处洋溢着积极向上的建设热情。在依兰改革开放、向前发展的大潮中,依兰电教人更是不甘人后,他们抓住本地远教工作的发力点,实施了“培训强智力、信息强动力、帮扶强合力”的远教“三力”工程,为五国城大地增添了一抹动人的新绿。

培训强智力,让党员会创业

基层党员想致富,但往往苦于无一技之长。依兰县委组织部电教科针对这一问题,以培训强智力,对全县基层党员开展了实践培训和示范培训,充实党员自主创业“智力”,帮扶他们顺利走上创业之路。

“集中+巡回”式实践培训,刮起“头脑风暴”。想让农村党员主动来学技术,就必须要结合农村、农业、农民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培训活动。首先,电教科协调远教各成员单位及各涉农部门,组建专业培训师资队伍;其次,定期组织全县农村党员集中到县里进行种植、养殖等系列技能培训,让党员根据所需选学技能;再次,组织农业专家成立远教农技培训队,长年巡回到各乡镇及有需求的村,对当地党员进行针对性技术培训。自2013年以来,县电教科已举办集中培训、巡回培训共126场次,全县50%以上的农村党员都掌握了至少一门实用技术。愚公乡人多地少,农业产出低,农民必须寻求其他效益增长渠道。县电教科派出培训队,到愚公乡进行巡回培训。经过培训,大家伙儿都觉得种葡萄合适,纷纷扣起了大棚,其中新宏村基地、向阳村基地都干得很不错。到秋一算账,效益十分可观。此外,团山子乡的木耳栽培、迎兰乡的水稻种植,都是在远教培训队巡回培训后才上的新项目,如今都搞得有声有色。

“基地+典型”式示范培训,教人“照葫芦画瓢”。农村党员讲究眼见为实,通过基地和典型的示范作用来带动他们积极学习实践,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一是集中组织农村党员到县远教示范基地进行观摩;二是让他们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选择相应项目进行重点学习;三是组织已创业有成的党员到各乡镇进行巡回宣讲并现场培训技术,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激发基层创业积极性。自2013年以来,县电教科已组织农村党员到远教示范基地参观12次,组织4名已创业党员典型到江湾镇等6个乡镇宣讲14次,参与党员累计4300人次,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依兰镇出产的猪肉全省驰名,县电教科便建立了生猪养殖远教示范基地,动员了赵金祥等一批养猪能手进驻,组织党员来观摩并现场学习,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全镇党员纷纷抓起了猪羔,当年都挣到了钱。三道岗镇的万寿菊种植规模很大,便建起了万寿菊示范基地,号召并指导党员都种万寿菊。江湾镇的烤烟历史悠久,便建起了烤烟示范指导基地,烟叶从种到收到烤,都有远教全程来指导,种烤烟的党员轻轻松松就把钱挣到了手。

信息强动力,让党员快创业

基层党员身在农村,往往信息闭塞,致富道路走得并不平坦。县电教科以信息强动力,打造了县级和村级两个远教信息平台,加快了农民党员创业步伐。

构筑县级远教信息交流体系,一网可知天下。建起一个品类齐全、更新及时的信息库,让基层党员按需选择,为创业党员安上“顺风耳”和“千里眼”。第一步,建起远教平台、门户网站、QQ群、手机平台、广电信息等五位一体的信息助富体系;第二步,广泛搜集农技最新知识发布在综合大平台上;第三步,联系农技专家应邀做针对性现场指导。道台桥镇大多数农民都种高产玉米,但因玉米价格走低,效益一直不理想。县电教科推出“粮食深加工”的市场信息,鼓励该镇大搞玉米深加工。结果全镇党员都忙活起来了,有做精饲料的,有酿酒的,有做秸秆工艺品的……现如今道台桥镇玉米深加工业是越干越大,做精饲料的开起了饲料厂,酿酒的把小酒坊升级成了酒厂,做工艺品的把产品都卖到了省城。党员们都夸:“玉米一做深,挣钱梦成真!”2013年至今,县电教科累计发布农技信息2360多条,农村党员在创业之路上耳聪目明,再也不愁找不到挣钱的机会了。

创业党员典型宣讲活动现场

建立村级远教信息发布平台,采集发送一条龙。为了让基层党员方便和快捷地掌握致富信息,县电教科将各村站点都打造成了终端信息平台,将大喇叭、公告栏、传单来了个“三合一”,一方面定期在村里发布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市场价格等实用信息,另一方面汇总共性要求统一向上级请援。作为远教成员单位的县工商局每天都定时将所辖农贸市场的供求预测发给县电教科,县电教科再及时告知各终端站点,村站点管理员收到信息后再通过大喇叭向全村反复公布,以使菜农了解第二天城里都缺什么蔬菜。依兰县五国城村党员孙广利种棚菜多年,最苦恼的是总抓不准市场需求。有了大喇叭“通风报信”后,知道城里缺啥他就去卖啥,钱是越挣越多。按他的话说:“要想快创业,跟着信息走!”自2013年以来,全县141个站点均建成了村级远教信息助富平台,全县4000多名农村党员都享受到了“家门口的信息服务”。

帮扶强合力,让党员易创业

基层党员在创业道路上经常会遇到“拦路虎”。如何为他们的发展保驾护航?县电教科为此实施“帮扶强合力”,借社会各界之力,让基层党员创业梦不再难圆。

党员“一对一”帮扶,后进自有先进带。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和农村党员“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让前者成为后者创业的服务员。首先,县电教科充分摸底,了解哪些党员需要帮扶而哪些又能提供帮扶,形成资料库;然后,鼓励有能力的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在名单上“挑对象”,结成帮扶对子;最后,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手拉手”地为后者选择创业项目、协调创业贷款。2013年初,县人社局的张东宏在县电教科协调下,与团山子乡红林村党员刘有结成了对子。从那以后,张东宏又是帮着选肉猪项目,又是帮忙跑贷款。如今,刘有已经脱贫致富了,他激动地拉住张东宏表示感谢。老张却笑着说:“要感谢啊,你就感谢远教吧!”2013年以来,全县已有144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与农村贫困党员结成了对子,落实帮扶项目20类,协调小额贷款264万,为帮扶党员做好事实事231件。

大户“一对多”带扶,发动能人报乡亲。“让党员成为大户,让大户带动党员”,这是县电教科一贯追求的工作目标。首先,县电教科将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大户组建成帮创服务队;然后,组织帮创服务队定期在各乡镇对需要帮扶的党员面对面地提供信息、物资、技术支持;最后,组织帮扶服务队到党员家里直接进行指导,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自从县里搞起了“一对多”带扶,前程村的养牛大户刘玉财就没闲过。他参加了帮创服务队到各乡镇讲养牛经;本村党员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都来取经,老刘也实打实地帮带他们。如今前程村已经成了养牛专业村,每年户均收入都大大领先其他村。2013年全县共带动413名农村党员实现就业,其中有172户农村党员找到了创业项目,有131户党员家庭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万元以上。

俗话说:“腰包不鼓,喉咙不响。”在农村,过着穷日子的党员在群众中也很难有威信。依兰县所施行的远教“三力”工程,表面上只是让农村党员会创业、快创业、易创业,使他们成为致富能人,而实际上,农村党员富起来了,往往更能让群众信服。这恰恰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最好途径之一。依兰县远教“三力”工程这一次跳出“井”外,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农村党员三力电教
以“三联”促“三力”共建共融谋振兴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三力”并举,提升学术期刊舆论引导力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坚持问题导向 增强农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的实效
电教使初中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加强“三性”建设 促进“三力”提升
多措并举调动农村党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