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09~2012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分析

2014-02-15 10:32姚文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年19期
关键词:偶合预防接种活疫苗

常 琳 韩 悦 姚文清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5

临床观察

辽宁省2009~2012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分析

常 琳 韩 悦 姚文清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5

目的分析辽宁省2009~2012年接种疫苗后死亡病例,评价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辽宁省2009~2012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2年辽宁省共报告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5例,均为与预防接种无关的偶合症。其中,4例为<1岁的婴儿,3例在接种当天死亡,4例通过尸体解剖明确了死因。结论与预防接种无因果关联的偶合症为预防接种后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尸体解剖和个案调查是评估死亡与预防接种因果关系的关键。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死亡;分析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我国从1978年实施免疫规划以来,疫苗可控制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随着疫苗可控制传染病发病率的持续降低,疫苗接种后的不良事件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疫苗接种后的死亡事件经常被媒体当做热点话题进行炒作,这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对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的分析,主要以个案报道为主,为进一步探讨疫苗接种后死亡病例的发生特征,本研究对辽宁省2009~2012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系统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死亡病例资料来源

通过全国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下载所有转归为死亡病例的基本资料,收集各病例的调查诊断报告,得到具体的预防接种、发病、死亡、尸体解剖资料和最终分类。

1.2 方法

使用微软电子表格(Microsoft Excel)文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的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3 偶合症定义

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规定[1],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巧合发病。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9~2012年辽宁省共报告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5例,2009年发生3例,2010和2011年各发生1例,2012年没有死亡病例报告。其中4例为小于1岁的婴儿,1例2岁;男性2人,女性3人。均为农村地区病例(表1)。

表1 辽宁省2009~2012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基本情况

2.2 疫苗和预防接种组织实施情况

经调查发现,报告的5例死亡病例,接种的疫苗均有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所签发的生物制品批签发报告,接种过程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储存和运输疫苗的温度在说明书要求范围之内。

2.3 接种、发病和死亡情况

报告的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有2例为同时接种了百白破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其余3例分别接种乙肝(酵母)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有3例在接种后1天内发病死亡;4例进行了尸体解剖(表2)。

3 讨论

由于6岁以下儿童除存在禁忌症外,均需接种常规免疫规划疫苗,共需接种22剂次,而且主要集中在0~1岁时接种,需接种13剂次,每剂次疫苗之间基本需间隔1个月,而1岁以内婴儿又是死亡率较高的人群,辽宁省2011和2012年《卫生统计年鉴》中统计辽宁省部分城市1岁以内婴儿年死亡数分别为360和349例,据此推断全省1岁以内婴儿年死亡数更多,平均每天均有婴儿死亡。死亡与预防接种存在时间上关联的可能性极大,一旦发生,死者家属往往首先怀疑疫苗接种为死亡的主要原因。

辽宁省2009~2012年共报告疫苗接种后死亡病例5例,主要为<1岁的婴儿(4例),与上海市2006~2008年的分析结果[2]一致。死亡时间距离疫苗接种从1~96小时不等,特别是有3例发生在24小时之内,值得重点关注。通过尸体解剖或临床表现判断,其中2例死亡原因为窒息,其他分别为房间隔缺损导致急性循环功能障碍、肠炎导致感染中毒性休克和多器官衰竭。死亡原因与《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顺位靠前的婴儿死亡原因基本一致,且涉及到消化、呼吸和心血管等多系统。所接种的疫苗既有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又有两种同时接种,以上可看出,疫苗种类和死亡原因均没有明显聚集性分布特征。经过调查,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过程也均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3]要求。

报告的5例病例有4例通过尸检明确了死因,可推断死亡与预防接种无因果关联,使家长认识到患儿的死亡确实与疫苗接种无关,基本没有对免疫规划工作造成影响。提示一旦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后死亡情况,调查人员不但应对事件经过进行详细调查,同时还应及时建议家属对死者进行尸检。综上,报告的死亡病例与预防接种只存在时间关联,没有因果关联。详细的调查和尸体解剖为正确处理预防接种后死亡事件的关键。

表2 辽宁省2009-2012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接种、发病、死亡、尸检情况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5例死亡病例均来自农村地区,提示地区整体医疗水平落后、家长文化水平低导致的对婴儿护理不当可能是造成死亡的原因。

[1]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S]. 北京: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

[2]胡家瑜,黄卓英,陶黎纳,等. 上海市2006~2008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10,16(2):165-168.

[3]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 北京:卫生部,2005.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Death Cases After Vaccination in Liaoning,2009~2012

CHANG Lin HAN Yue YAO Wenqing Liaonin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enyang Liaoning 110005,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Liaoning province 2009 ~ 2012 after vaccination deaths, safety evaluation of preventive inoculation.MethodsThe death data during 2009~ 2012 were exported through the National AEFI Information System. Descriptive methodology was employed fo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ResultsDuring the period of 2009~2012,Liaoning province reported a total of 5 cases of deaths after vaccination. In these 5 cases,there were 4 infants less than 1 year old,3 cases died on the day of immunization. 4 of them found the cause of death through autopsy. Nevertheless all of them were Coincidental Illness.ConclusionCoincidental Illness was the most major reason of the death after immunization,the key link of causality assessment is autopsy and investigation.

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Death,analysis

R186

B

1674-9316(2014)19-0008-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4.19.005

猜你喜欢
偶合预防接种活疫苗
基于乙醇偶合制备C4烯烃的研究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妈妈班”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菏泽市1例接种Ⅰ+Ⅲ犁脊灰减毒疫苗偶合猝死病例调查、诊断分析
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与猪伪狂犬活疫苗混合喷鼻试验
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偶合症发生概率有多大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