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化技术在凝析油油藏老井二次评价中的应用

2014-02-17 09:03郑玉龙张丽云赵立红
特种油气藏 2014年5期
关键词:试油凝析油低产

郑玉龙,张丽云,赵立红,张 丹,赵 展

(中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盘锦 124010)

引 言

Q3-17-5块位于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欢喜岭油田齐家下台阶西斜坡的南段,为凝析油区块[1-4]。该断块区有3套含油层系由于受解释方法、技术、试油方式等限制,油气层解释符合率低。应用地化技术,建立了凝析油油藏的老井二次评价解释方法,对Q3-17-5块凝析油油藏60口老井进行二次评价,取得了新认识。

1 油藏特征

Q3-17-5块沙三、四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砂砾岩,泥质含量高。大凌河油层孔隙度为13.5%,渗透率为13×10-3μm2;莲花油层孔隙度为11.6%,渗透率为14×10-3μm2;杜家台油层孔隙度为9.88%,渗透率为8×10-3μm2;该储层流体的运移、流动速度相对较小[5]。油层分布主要受岩性控制,原油相对密度为0.81。

油层热解参数特征表现为S1>S2(S1为300℃时检测的单位质量岩石中烃含量,mg/g;S2为300~600℃检测的单位质量岩石中烃含量,mg/g)[6],S2值小于1。油层气相色谱图呈正态分布特征,主峰碳在 C14—C15,碳数范围一般为 C11—C25,范围相对稀油气相色谱图碳数分布范围窄,为前峰型。正构烷烃相对支链烷烃占优势[7-8]。

2 凝析油油藏地化评价方法

2.1 综合参数法

依据Q3-17-5块60口井岩石热解资料,结合生产结果,研究试油储层中的可动烃含量(S1)[9-10]、最大裂解温度(Tmax),建立了凝析油储层流体性质岩石热解判别标准(表1)。

表1 凝析油岩石热解判别标准

2.2 气相色谱解释图版

依据Q3-17-5块60口老井气相色谱资料,逐层分析试油储层,确定了凝析油气相色谱特征:油层谱图形态为梳状,正态分布,主峰碳范围为C14—C16,正构烃分布范围为C11—C25,饱和烃中正构烷烃含量非常丰富,大于80%,姥鲛烷含量普遍大于植烷含量(图1、2)。

根据以上建立的解释标准,通过分析未知储层样品,获得气相色谱图,把需要评价的储层图谱与建立的油层、低产油层标准谱图相比较,根据烃的分布范围、谱图形态及分布特征,可以得出未知储层流体性质。

图1 油层气相色谱特征

图2 低产油层气相色谱特征

2.3 饱和烃解释图版

气相色谱能够定量评价储层中饱和烃相对含量。气相色谱定量的依据是,当操作条件一定时,被测组分的进样量与其响应讯号成正比[9]。由于植烷和姥鲛烷相对含量较高、较稳定,植烷和姥鲛烷作为标定物,测得储层中饱和烃族组分相对含量。通过对试油层段气相色谱分析,获得了标准油层饱和烃相对含量,建立了解释标准,对未知样品进行分析。计算出样品的质量分数,即饱和烃含量,把各组分含量与所建立的标准油层各组分绘在同1张图版上,跟标准油层与样品各组分含量相比较,得出未知样品的流体性质(图3)。

图3 油层判别图版

2.4 最小二乘法

根据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程序(SPSS),对Q3-17-5块凝析油试油油层、油水同层的岩石热解资料进行分析,设V3=S1,V4=S2,V5=S1S1,V6=S2S2,V7=S0+S1+S2,V8=S1/V7,V9=S0。则

式中:S0、S1、S2为预评价储层样品中单位质量岩石中的烃含量,mg/g;a、b、c、d、e、f、g 为建立未知储层流体性质所应用的系数。

收集已试油储层油层、油水同层样品的S0、S1、S2值,通过式(1)确定 a、b、c、d、e、f、g 的值,建立油层、油水同层判别公式。

油层:

油水同层:

根据预判断储层S0、S1、S2的分析数据,计算出Y值,与已知油层、油水同层标准的V5相比较,根据V5与Y的差值大小,可确定未知储层的流体性质。

3 实例分析

3.1 应用气相色谱法、最小二乘法解释H640井

H640井目的层为沙三段大凌河油层组,岩性为灰色砂砾岩和泥岩互层。在井段2 744.3~2 803.4 m,原解释低产油层1层、油水同层3层、水层3层。地化分析井壁取心18颗,根据气相色谱法、最小二乘法等对该井段进行二次评价,得出结论:油层4层、低产油层2层、油水同层1层(图4)。

图4 H640井二次解释成果

由图4可知,2 744.3~2 757.3 m井段,原解释为低产油层,1.6 m/(1层),油水同层7.1 m/(2层),二次解释油层4.5 m/(1层),低产油层4.2 m/(2层),试油初期产油量为15.39 t/d;2 759.8~2 775.9 m井段,原解释为油水同层6.5m/(1层),水层9.6 m/(1层),二次解释油层16.1 m/(2层),试油初期产油量为25.0 t/d。截至2013年12月,累计产油5 876 t。

3.2 应用综合参数法和饱和烃解释图版解释Q2-22-14井

Q2-22-14井目的层为沙三段大凌河油层三油层组,岩性为砂砾岩,泥质含量高,低电阻。2 658.2~2 711.7 m井段,原解释为油层5.2 m/(1层),水层47.8 m/(2层)。地化分析井壁取心5颗,运用综合参数法、饱和烃解释图版等对该井段进行二次评价,得出结论:油层26.7 m/(2层),水层26.3 m/(1层)(图5)。2 658.2~2 684.9 m井段,试油获日产油为5.5 t/d,日产气为12 192 m3/d,自2012年1月投产以来,累计产油为2 210 t,产气为310×104m3。该层试油成功,使得大凌河油层三油层组增加含气面积0.6 km2,凝析气地质储量2.49×104m3。据此部署了齐2-21-013井。

图5 Q2-22-14井二次解释成果

4 Q3-17-5块二次评价成果

利用地化技术对Q3-17-5块凝析油油藏60口老井进行二次评价,建议重新试油9口井(16层),累计厚度为197.3 m。已试油8层/(3口)井,累计油层厚度为47.3 m,低产油层厚度为4.2 m。初期平均日产油为10.2 t/d,目前平均日产油为4.3 t/d,截至目前累计产油为9 569 t,天然气为310 ×104m3。

5 结论

(1)运用建立的凝析油油藏地化评价标准,二次评价Q3-17-5块,该块沙三、四段已试油8层/(3口井),累计油层厚度为47.3 m,低产油层厚度为4.2 m。初期平均日产油为10.2 t/d,目前平均日产油为4.3 t/d,截至目前累计产油为9 569 t,天然气为310×104m3。证明地化技术在凝析油油藏评价中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对其他同类油藏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2)地化技术对凝析油油藏的评价方法,基于对一定数量样品的统计,随着样品的不断增多,对评价标准进行修正,可更准确地判别油藏流体性质,提高油气层解释符合率。

[1]王顺玉,王廷栋.四川盆地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0,11(4):454-455.

[2]郑小敏,等.凝析气藏开发方式浅析[J].特种油气藏,2008,15(6):59-63.

[3]于海丽,等.根据油井含水率确定分层剩余油饱和度的图版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1,30(2):105-109.

[4]翟光明,等.中国石油地质志[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511-513.

[5]单俊峰,等.古近系致密砂岩“优质储层”预测方法初探[J]. 特种油气藏,2012,19(5):11-13.

[6]李玉桓,等.储油岩热解地球化学录井评价技术[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5-10.

[7]陈晓红,迟焕远.利用岩石热解参数S2-Coc图谱分析盆地有机质类型及生油潜力[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1,30(2):41-45.

[8]刘汝敏,等.辽河盆地欢-双地区凝析气藏特征研究[J]. 内江科技,2010,31(4):100-101.

[9]侯读杰,张敏,等.油藏及开发地球化学导论[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5.

[10]郑玉龙,张丽云,等.地化录井技术在高凝油油藏老井二次评价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3,4(20):13-16.

猜你喜欢
试油凝析油低产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试油工艺技术分析研究
凝析油的资源、利用及运营情况
气田采出水中凝析油回收节能降耗对策及效果评价
井下作业试油工艺技术探讨
某油田凝析油回收系统优化改进与效果分析
水平井测试技术与水平井试油测试配套技术研究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海上油田首次开采出透明凝析油
如何加强试油监督管理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