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课异构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支架”的有效性

2014-02-17 16:21顾敏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民教育出版社支架语法

顾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教师要转变在教学中的角色,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1]。作为促进者和帮助者,当学生遇到较复杂的学习任务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支架”,将复杂的教学任务加以分解,帮助他们从现有语言能力和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高度。构建主义心理学认为,“支架”是学习者获得新的语言结构的一种方式[2]。近年来,“支架”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尤其是语法教学实践,其主要的作用包括:吸引注意力、简化任务、维持目标、确定已完成任务和理想方案间的差距、控制解决问题时所产生的挫折和演示将执行的理性行动[3]。实践证明,教学中“支架”的提供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帮助新手教师更好地运用“支架”,提高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效率,学校要求选择恰当的支架对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4]第三单元的语法项目“现在进行时表将来”设计教学活动。本文通过剖析、对比此次同课异构活动中不同新手教师的语法教学“支架”,让读者体会不同“支架”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并对提高“支架”的有效性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支架”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者独立完成任务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他人指导下完成任务时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的减少或消除是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搭建“支架”来实现的。“支架”在教育中被定义为:一种临时而不可缺少的辅助物,学生可以凭借这种辅助物完成其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5]。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认知支架,即教师所能提供给学习者的、帮助学习者完成超出他们实际水平的认知任务的支持方式,具体包括提问、示范、解释、讨论等形式;2.情感支架,即教师采用的能够影响学生对特定学科内容问题情感反映的类比、比喻以及叙事的教学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6];3.能力迁移支架,即教师所能提供给学习者的、帮助学习者把新旧知识进行系统衔接的支架,具体包括激活背景知识、复习旧知识导出新知识、绘制思维导图等形式。

二、语法知识输入“支架”

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1第三单元的“热身”部分和主课文里对现在进行时表将来这一语言点都有所呈现,所以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在语法学习部分教师有必要对此语法项目进行进一步展现,从而使学生对新语法项目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笔者发现在对本单元的语法项目进行教学设计时,多数新手教师试图通过已学知识来导出新知识,但是由于不同新手教师采取了不同的输入方式和方法,因此在教育实习中他们的课堂教学也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教师A的教学活动]

Directions:How can we express future action?Please list the ways that you have learned before to express future action.

[教师B的教学活动]

Directions:“Be doing”is used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s.Please find the time markers of each sentence and then discuss in groups how to use“be doing”.

教师A通过让学生总结和归纳初中阶段所学的几种表将来时态的表示方式来引出本单元的语法项目,并指出“be going to”是“be doing”表将来的典型例子,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动词的现在进行时可以用来表将来。而教师B是先让学生找出每句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再根据这些词语来判断“be doing”的用法,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be doing”表示将来的动作时常用于转移动词。可见,教师A的活动设计在帮助学生建立关于转移动词的概念框架时缺少足够的语言输入,仅凭“go”一个有效例子是无法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相应的语言要点的,因此在教师A的课堂上,并没有出现预期的学生行为,最终还是由教师自己提出了转移动词的概念,并对该概念进行讲解。相比而言,教师B的活动设计就考虑到了足够的输入量和学生实际的认知能力,她选用了“leave”、“come”和“arrive”三个典型动词,并将这三个动词与“sing”、“eat”和“cook”这类非转移动词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轻松发现并归纳出转移动词的特点,因此,在教师B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发现活动,通过观察、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归纳总结出转移动词的用法特点,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语法练习巩固“支架”

经过语法知识输入阶段,学生对“be doing”表达将来的用法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来应该进入操练语言、拓展话题的环节。在这一环节,兴趣是成功练习的重要保证,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新手教师大都设计了看图说话的活动。虽然从形式上看,这些新手教师都是利用图片作为“支架”来创设任务情境,但是这些“支架”的提供所产生的支撑效果却截然不同。

[教师C的教学活动]

Directions: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pictures,please answer the questions with correct verb tense.

[教师D的教学活动]

Directions:Look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and try to make sentences with the key words given below.Pay attention to the verb tense.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两位老师都注意到了图片的“语境”功能。但是教师C只是关注了图片的情景因素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环境,我们说一个人的认知环境是由一系列可以显映的事实或假设构成的集合。当学生看到图片“孕妇”时,会对孕妇的将来行为做出一系列相关联的假设:买婴儿用品,做产前检查,上孕妇培训班,生宝宝等等,所以当教师问学生“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next month?”时,学生沉默了许久,因为在现有的语境中教师没有提供充足的信息来明确自己的意图,因而学生无法推断哪个假设才是最佳关联的,既然学生难以确定孕妇的将来行为,又怎么谈得上用动词的正确形式作答呢?同样,教师C选取的第二张图片显示的是一个奶奶和一个男孩,而教师的提问却是“明天男孩的妈妈准备干什么?”根据这个语境,被显映的假设可能是“明天妈妈准备带奶奶和男孩去旅游”,也可能是“明天妈妈准备带男孩去看奶奶”,这样的假设还可能会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也就是说,即使有了语境而没有“明示性”,学生仍然无法进行准确推理,也就无法按教师的指令进行操练,因此他们只能选择沉默。而教师D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除了提供图片外,还借助关键词来“明示”学生按照提供的显映方式进行编码,这样不管是程度好的学生还是程度一般的学生都能识别教师的设计意图,并能按要求进行操练,所以教师D的课堂借助“支架”的提供所产生的支撑作用成功达到了巩固概念的目的。

四、语法技能形成“支架”

在完成上一环节的练习任务后,本环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机会,鼓励他们灵活地运用目标语法项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的,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境以便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显然,情境的设定将在本环节中起了重要的支架作用,恰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动机,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教师E的教学活动]

Directions:You work as a market manager in a big company.This afternoon your boss would like to know your work plan for next month. When you present your plan,please use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o express your future action.

[教师F的教学活动]

Directions:Your friend is coming to see you this weekend and you will spend one day going out for fun. Now discuss and decide in groups your plans for his/her visit, like tourist sites to visit,food to try and things to buy.Use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o express your future action.Give as much information as you can.

对比这两个教学活动,不难发现教师E、F创建的情境与学生生活的紧密度是不同的。教师E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以一位市场部经理的身份向老板汇报下个月的工作计划,该任务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难以提取长期记忆中的知识或经验,因而导致学生对完成设定的任务产生为难情绪。教师F更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他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情境素材,即朋友到访,带其游览,安排游览行程。在设定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行程安排,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法来自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的道理。根据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观点:学习是否有意义,主要取决于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7]。在教师F的活动设计中,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中原有的相关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促进了学生对语言输入的意义建构。

通过分析、对比新手教师的同课异构,我们认识到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支架”的提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提供“支架”时要保证足够的可理解输入,讲究输入的方式和方法,使得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语法规则进行观察,并针对其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成规则;其次,要注意“支架”的明示性,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教师的意图,进而按相关要求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情境“支架”的提供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能唤醒他们长期记忆中的相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使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综上所述,笔者建议相关教师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应重视培养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的“支架”运用能力,制定相关的培训课程,有步骤有计划地训练教师将“支架”有效地运用到各类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教学中,从而最终实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梁爱民.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框架下语言知识构建机制研究.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4]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 邵瑞珍.教学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 杰里·罗西克.情感性支架:学生情感和学科内容交叉点上教师知识的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9(5).

[7] 戴维·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郭振玲】

四、语法技能形成“支架”

在完成上一环节的练习任务后,本环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机会,鼓励他们灵活地运用目标语法项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的,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境以便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显然,情境的设定将在本环节中起了重要的支架作用,恰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动机,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教师E的教学活动]

Directions:You work as a market manager in a big company.This afternoon your boss would like to know your work plan for next month. When you present your plan,please use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o express your future action.

[教师F的教学活动]

Directions:Your friend is coming to see you this weekend and you will spend one day going out for fun. Now discuss and decide in groups your plans for his/her visit, like tourist sites to visit,food to try and things to buy.Use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o express your future action.Give as much information as you can.

对比这两个教学活动,不难发现教师E、F创建的情境与学生生活的紧密度是不同的。教师E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以一位市场部经理的身份向老板汇报下个月的工作计划,该任务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难以提取长期记忆中的知识或经验,因而导致学生对完成设定的任务产生为难情绪。教师F更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他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情境素材,即朋友到访,带其游览,安排游览行程。在设定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行程安排,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法来自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的道理。根据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观点:学习是否有意义,主要取决于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7]。在教师F的活动设计中,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中原有的相关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促进了学生对语言输入的意义建构。

通过分析、对比新手教师的同课异构,我们认识到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支架”的提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提供“支架”时要保证足够的可理解输入,讲究输入的方式和方法,使得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语法规则进行观察,并针对其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成规则;其次,要注意“支架”的明示性,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教师的意图,进而按相关要求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情境“支架”的提供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能唤醒他们长期记忆中的相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使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综上所述,笔者建议相关教师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应重视培养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的“支架”运用能力,制定相关的培训课程,有步骤有计划地训练教师将“支架”有效地运用到各类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教学中,从而最终实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梁爱民.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框架下语言知识构建机制研究.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4]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 邵瑞珍.教学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 杰里·罗西克.情感性支架:学生情感和学科内容交叉点上教师知识的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9(5).

[7] 戴维·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郭振玲】

四、语法技能形成“支架”

在完成上一环节的练习任务后,本环节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机会,鼓励他们灵活地运用目标语法项目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的,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境以便他们能够自由地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显然,情境的设定将在本环节中起了重要的支架作用,恰当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动机,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教师E的教学活动]

Directions:You work as a market manager in a big company.This afternoon your boss would like to know your work plan for next month. When you present your plan,please use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o express your future action.

[教师F的教学活动]

Directions:Your friend is coming to see you this weekend and you will spend one day going out for fun. Now discuss and decide in groups your plans for his/her visit, like tourist sites to visit,food to try and things to buy.Use the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to express your future action.Give as much information as you can.

对比这两个教学活动,不难发现教师E、F创建的情境与学生生活的紧密度是不同的。教师E设计的任务是让学生以一位市场部经理的身份向老板汇报下个月的工作计划,该任务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难以提取长期记忆中的知识或经验,因而导致学生对完成设定的任务产生为难情绪。教师F更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他选取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作为情境素材,即朋友到访,带其游览,安排游览行程。在设定的情境下,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使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行程安排,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语法来自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的道理。根据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观点:学习是否有意义,主要取决于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是否建立了联系[7]。在教师F的活动设计中,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充分调动大脑中原有的相关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连接,促进了学生对语言输入的意义建构。

通过分析、对比新手教师的同课异构,我们认识到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过程中,“支架”的提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提供“支架”时要保证足够的可理解输入,讲究输入的方式和方法,使得学生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对语法规则进行观察,并针对其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归纳成规则;其次,要注意“支架”的明示性,使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教师的意图,进而按相关要求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最后,情境“支架”的提供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能唤醒他们长期记忆中的相关知识、经验或表象,使头脑中的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综上所述,笔者建议相关教师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应重视培养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的“支架”运用能力,制定相关的培训课程,有步骤有计划地训练教师将“支架”有效地运用到各类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的教学中,从而最终实现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梁爱民.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框架下语言知识构建机制研究.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4] 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 邵瑞珍.教学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 杰里·罗西克.情感性支架:学生情感和学科内容交叉点上教师知识的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9(5).

[7] 戴维·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人民教育出版社支架语法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跟踪导练(二)4
A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Textbook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tudent’s Book One)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参考答案
NO制备和性质的微型实验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由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新数列问题
用心探讨例题 品出其中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