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秦国的大外交家

2014-02-17 12:37朱步冲
领导文萃 2014年2期
关键词:张仪魏国楚王

朱步冲

公元前337年,对于张仪来说,是个充满不得志与屈辱的时光。这位战国隐世奇才、鬼谷子的高足,由于家道中落,正屈就在楚国首都郢,充当楚国令尹昭阳君门下一名下等门客。不甘于终日饱食君禄的张仪,屡屡试图献计进言,但一概如石沉大海。愤恨难名之下选择入秦后,张仪的“以连横之策破六国合纵”的外交大战略受到了秦惠文王的欣赏,遂拜张仪为客卿。

张仪的连横外交基础,即是秦国对六国一系列势不可挡的军事胜利:公元前328年,秦国公子华、张仪率军队攻陷魏国重镇蒲阳。张仪又建议秦王,将蒲阳还给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去当人质,作为威逼利诱魏国屈服的香饵。一切妥当后,志得意满的张仪亲临大梁劝说魏王,惊慌失措的魏惠王于是割让上郡15个县与秦国,张仪回国后被任命为秦国国相。

公元前322年,张仪辞去秦国国相职务,只身入魏,担任魏国国相,魏以张仪为相,传统史家于此一律斥责魏惠王昏聩懦弱,开门揖盗。但从另一方面讲,魏国固然是看中了张仪的外交经验,但也是迫于秦的压力,而向秦做出的友好姿态,是魏国试图通过张仪而跟强秦联络的一种方式。而此时各国也经常任命出自他国的“客卿”为相,诸如苏秦佩六国相印,著名纵横家公孙衍也分别相于秦魏之间,再加上这些客卿的功能大多为外交,所以我们似乎能够推断出,这些客卿所担任的“相”类似于今天的外籍高级顾问以及驻外大使,除了外交与军事外,不能涉足其他领域的政务。

为了使魏国屈服,在魏国宫廷内埋设张仪这一枚重要棋子后,秦惠文王便派兵进攻魏国,夺取曲沃、平周。公元前318年,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五国联军联合讨伐秦国,进攻函谷关。秦国出兵迎敌,五国联军再次大败而归。张仪遂趁热打铁劝说新继位的魏襄王,声称魏国此时已经衰落为二流强国,地方不满千里,士兵不足30万,地势四下平坦,没有关隘河川之险要,为四战之地,各国虽然表面“合纵”,但私下各有算盘,魏国一旦惹怒秦国,秦国发兵,则各国也援救不及。襄王大惧,连忙宣布退出合纵联盟,并邀请张仪返回秦国替自己求和,志得意满的张仪回到咸阳,立刻重新担任了秦国的国相。

在三晋中第一大国,心腹之患魏国臣服后,张仪将连横目标转向了合纵轴心的另一中枢楚国。公元前314年,张仪到楚国后,以口头承诺的商於之地六百里作为齐楚断交的条件。贪婪而目光短浅的楚怀王听信了张仪的空头许诺,“闭关绝约”于齐。

事成后,楚王派使臣逢丑父随张仪入秦受地。张仪假装坠车受伤,三月不上朝。楚王利令智昏,以为自己与齐国断交的迹象还不够明显,居然遣使入齐境,大骂齐王。齐王愤怒之下,宣布与楚断交。此时张仪图穷匕见,干脆对逢丑父玩起了厚黑学,言及秦国之土岂能轻易让人,自己有方圆六里的俸邑,倒是愿意献给楚王。楚怀王一怒之下,和秦国绝交。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想用武关以外的地方换取楚国的黔中之地。恨透了将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楚怀王表示,只要能将张仪交出,一切悉听秦国尊便。张仪思忖万千,明白自己不过乃是一名在秦国毫无根基的客卿,此时不去,不但保不住性命,还要在朝堂上被群臣攻讦不忠不义,失去秦王的信任。于是他果断主动请求秦王应允,以自己五尺之躯,为秦国换地。果不其然,张仪一入楚国,就被打入天牢,然而他并不以自身安危为虑,原因就在魏国任相期间,早就以重金馈赠,在楚国宫廷内编织了一张密集牢固的关系网,包括魏王宠臣靳尚与楚王宠姬郑袖在内。最终,在两人一内一外的劝说下,张仪不但没有被楚王押赴刑场,反而被隆重地礼送出境。

张仪返秦后,鉴于他凭借自己远胜百万甲兵的三寸之舌,游说得六国合纵之势冰消瓦解,秦惠文王列土分茅,赐他六邑之地,以及武信君的爵位。张仪受命再次出使齐、赵、燕三国,以滔滔雄辩说得三国纷纷表示,自己愿意卷甲束兵,与秦国结盟。

然而,正当志得意满的张仪准备返回秦国复命时,传来了惠文王突然驾崩、武王即位的晴天霹雳。张仪冷静地得出判断,鉴于新王与自己素来不睦,而自己的显赫地位已遭朝中同僚长期侧目,如果再贪恋权位返秦,恐怕就要重蹈商鞅的覆辙,于是主动请求入魏。武王也落得顺水推舟,为张仪备革车三十乘,隆重送其出境。张仪出任魏国相国一年后,卒于自己的故土。与他同时代,叱咤风云的纵横游士与客卿,吴起、商鞅、庞涓、苏秦,大多在荣誉的巅峰后遭遇飞来横祸,客死他乡,他能够荣归故里,寿终正寝,实则是一种难得的福气。

虽然后人如杨雄,斥责张仪、苏秦、公孙衍等人的纵横游说为“诈术”,然而他们在乱世中独步政治舞台、纵横捭阖的事迹,却是战国历史上最闪耀的一幕。张仪的连横之术,奠定了秦帝国之后半个世纪的外交策略,也成为秦帝国霸业的重要基石之一。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仪魏国楚王
Crossing the Atlantic by Balloon
天下棋局
天下棋局
楚王失弓新编
楚王招贤
5000金为何大于500金
化学链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
楚王围宋(下)
魏国封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