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雅艺 刻瓷风流——“首届中国刻瓷艺术大师珍藏品荟展”亮相沪上

2014-02-18 03:15丁邦海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6期
关键词:刻瓷艺术大师雕刻

“首届中国刻瓷艺术大师珍藏品荟展”,自2014年6月5日至7月4日在上海市南京东路珍宝馆开展。本次展览由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山东省淄博市轻工行业协会、淄博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山东省陶瓷行业协会共同主办;华光陶瓷集团有限公司,新世界现代珍藏品中心协办。

本次荟展汇集了来自多个省市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的一百余件精品佳作,展品都是经过专家精心评选出来的,涵盖了当今中国刻瓷艺术四大工艺,题材广泛,风格各异,雕刻技艺精湛,展现了当代刻瓷艺术家在继承传统刻瓷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和发展的新风貌。

诞生于北京宫廷里的刻瓷艺术,以其出身高贵、艺术品位高雅的特性。在工艺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别具风采。它作为工艺美术门类中一门独立的艺术逐步走向成熟,成为我国传统手工艺中宝贵的文化遗产。

刻瓷,又名瓷刻,顾名思义就是在烧成以后的瓷器面上雕刻。刻瓷艺术是使用天然金刚石、人造金刚石、合金等硬质材料制作的刀具,在瓷器表面上雕刻山水、花鸟、鱼虫、动物、仕女人物、肖像及书法等各类题材的作品,并根据不同釉色和不同工艺进行敷色或不敷色而显形的一种雕刻艺术。

《金陵十二钗》人物之一│刻瓷瓶 │ 高 45cm │巧 姐

《苗女出嫁》 │ 刻 瓷盘 │ 直 径99cm │丁邦海

刻瓷艺术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乾隆皇帝经常在他所喜爱的瓷器上即兴提笔赋诗,以寄情抒怀。为了能让皇帝的御笔墨迹永世保留下来,宫内的御匠就使用硬质刀具把它雕刻后再敷以墨色。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刻瓷艺术。有据可考的,就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乾隆年间的刻瓷作品,是在宋代汝窑的一件“洗”上雕刻的,这是目前所见到最早的刻瓷品。后来,清廷在皇宫内专门设置“造办处”,聚集了各地能工巧匠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刻瓷品。

清光绪28年(1902),顺天府尹陈壁承办农工学堂,开设了各种工艺课程,刻瓷就是其中一科。当时聘请了上海的刻瓷名家华约三为教师传授刻瓷技艺,其中朱友麟、陈智光为首届学员。到了清末学堂解散以后,20多名学员都先后改行,为了生活各奔东西,最后在北京坚持下来从事刻瓷艺术的只有朱友麟和陈智光两人。朱友麟的作品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示,获得银质奖。

民国前期,刻瓷艺术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淄博的中国陶瓷馆就收藏有44件这个时期的刻瓷作品。但民国后期因为战乱,这门艺术逐渐凋零、几近失传。庆幸的是上世纪70年代,经过陶瓷艺术家的挖掘和研究,刻瓷艺术在淄博得以复兴,并获得蓬勃发展。近年来,刻瓷艺术作品多次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首脑和政要。许多刻瓷名家赴国外进行表演和交流,越来越多的刻瓷艺术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大展中获奖。这门艺术也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因此,刻瓷艺术在中国工艺美术业界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也越来越大。

此次展会引起强烈反响,几十家媒体相继关注报道,展出的作品受到陶瓷界的关注和收藏家的青睐。为把刻瓷艺术全面地推向了高端收藏市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运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刻瓷艺术大师雕刻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水墨
刻瓷艺术浅谈
和艺术大师画秋天
下期主题 和艺术大师画春天
和艺术大师画冬天
On art
民间工艺介绍(二十三)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