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广播文艺 实现雅俗共赏——《听游池州》发展概要

2014-02-20 13:17钱江月
声屏世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艺节目池州栏目

钱江月

池州是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宣传和推荐池州,达到既能向外地游客全方位展示池州的地域特点,又能增强本地民众的城市归属感和自豪感,2012年1 月1 日,FM98.1 池州新闻综合广播在《池州新闻》《新闻快报》《981 热线》等新闻、民生类节目的基础上,开办了一档涵盖池州山水风情、人文典故和历史文化,主题为“畅游秋浦山水,领略池城风情”的文艺性栏目《听游池州》。该栏目每期一个主题,时长为10-15 分钟,通过记者深入采风或使用本地作家学者的个人创作,再配以主持人的深情演绎,用“听游”的方式,带领听众走进灵山秀水,徜徉文物遗存,充分展示了池州的独特魅力,是一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欣赏类栏目。

文艺节目是丰富广大受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手段。与新闻类、社教类节目相比较,最主要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受众通过欣赏文艺节目,从中得到轻松与愉悦,受到思想启迪与艺术熏陶。但在信息大爆炸、传媒多样化的当下,纯粹的文艺欣赏性栏目在各类媒体中的比重越来越轻。这其中既有节目样态本身的因素,也有节目内容不够新颖的原因,更与人们追求快餐化、娱乐化的欣赏口味有着密切关联。另外,虽然文艺节目的重要性和艺术性毋庸置疑,但因为“类型”的阳春白雪,使得受众偏于小众化,其影响力和创收力与民生或娱乐类节目相比有着较大的劣势。所以一些电台在创作文艺节目时确实顾虑重重。如何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中找到一种理性的平衡,同样也是摆在《听游池州》主创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最终的权衡结果是以社会效益优先。《听游池州》栏目最初的节目定位并非只局限于池州,而是纵览东西南北、涵盖古今中外的《听游神州》。但这样大而全的创作初衷显然与地市级广播媒体特别是与池州广播这样一个软硬件条件偏弱的媒体不相符合。因此迅速调整创作思路,找到一个小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便成为主创人员重新审视的方向。经过商讨,主创者利用池州旅游城市的定位和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创作了一档立足池州本土、反映本地民情的文艺性栏目——《听游池州》。这既是走转改的需要,也符合三贴近的要求。力争使每期节目做到“接地气”“零距离”“有共鸣”。

创作方式

一、编辑自采。由于《听游池州》并非创收性栏目,加上人员及条件有限,且主创还承担大量新闻及社教类栏目的编播。因此,《听游池州》更多是依靠主创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艺术追求,牺牲业余和休息时间来制作和播出。为弥补人手不足的缺憾,栏目主动与原池州电视台文艺节目《漫步秋浦》(现已停播)合作,在空余时间跟随该栏目记者一道下乡采访,用自己真实的所见所闻,来积累创作素材,整理创作材料,形成广播成品。

二、部门联动。池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各类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为收集相关资料,主创人员及时与市文广新局沟通,从文化传承、文化积淀、文化脉络等方面收集整理各类音视频材料,并加以广播式的改造,最终合理运用在节目当中,使得栏目内容既有广播媒介的亲和力,又有文化史料的严肃性。

三、专业合作。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的美誉,无论是本土作家、诗人的倾情创作还是外地名家的游历体验,都为节目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来源。为使节目内容能更加符合创作主旨,提高文稿质量和艺术水准,栏目主创及时与池州市作家协会和贵池区作家协会沟通,定期收集使用与池州有关的各类文学和文艺创作,从而提升节目的品味和质量。

四、媒体互动。为广聚精品,《听游池州》与本地优势媒体如《池州日报》和池州人网合作,利用群众的力量,发挥集体的优势,面向社会征集描写池州优美风光、人文典故、历史传承和游历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作品并择优播出。真正体现“池州人游池州,池州人绘池州,池州人品池州,池州人赞池州”,使得节目的听游特色更加明显,听游感悟更加真实。

优化方法

围绕节目主旨,《听游池州》栏目对节目内容进行了认真编排和策划。

首先,精心策划组织。2013 年池州新闻综合广播推出系列主题宣传报道,影响大,反响好。无论是新闻还是文艺,都各有侧重,精彩纷呈。其中《听游池州》作为一档文艺性栏目紧紧围绕频率定位和宣传主题,对节目内容加以科学编播。推出了“游在池州”大型系列报道8 期,“池州文化宝库”专题10 期,“池州传奇故事”10 期。既配合整体宣传需要,又全方位展现池州的文化成就与底蕴。

其次,打磨本土内容。《听游池州》“取自池州,用于池州”。栏目对本地特色内容的使用力求精益求精,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对池州各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典故加以细致如实地描述,《塔里冯》《徜徉古徽道》《漫步南溪》等一大批节目在台内部考评中受到好评。2013 年共刊发《大愿文化随想》《江南化石东流镇》《平天湖秋色》《印象九华》《池州古桥》《池州摩崖石刻》《宗族祠堂》等各类专题数十篇,既满足了听众收听需求,又全方位展示了池州的文化魅力和独特形象。

第三,扎实践行“走转改”,作风文风明显改观。在“走转改”活动中,主持人与记者定期下基层,按照“大主题、小切口”的宣传思路,实现了“小视角、大反响”的播出效果,真正践行“笔头向下、话筒向下”。已播发基层文化专栏30 篇。这其中既有新农村发展成绩的介绍,又有基层文化建设成就的宣扬。浓郁的乡土气息给池州的声屏带来了一股清新朴实之风。

未来方向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广播文艺节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做到内容上的新颖,节目形态也要不断创新,不断扩展文艺节目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今后节目的留存问题上,主创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如果继续发展节目,就必须在以下方面下工夫。

一、拓展环节设置,丰富表现手段。好的节目内容,如果没有好的播出形式和主持技巧,同样达不到提高节目质量的目的,为此节目要在形式和内容的创新上下工夫。这就需要我们摒弃老脑筋,开拓新思路。所以《听游池州》栏目在内容上要进一步突出知识性、娱乐性和欣赏性,在形式上也要灵活多样,常变常新。例如节目的片头、片尾、片花及音乐、音响效果都应精心设计,使听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还要适当加入采访录音和现场同期声,使节目表现形式多样且丰满。

二、增加信息来源,优化节目内容。节目内容决定节目质量,充实节目内容,侧重于选择有一定深度,贴近观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材料,让听众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更多的认知和审美感受。栏目准备在原有信息合作伙伴的基础上,增加信息来源和节目传播渠道,扩大节目影响。并适时组建乡镇、社区联络员,定期了解基层文化文艺信息,不断补充和完善节目素材。

三、改善主持语言,完善主持风格。广播节目风格的体现,主持人起着极大的作用。今后主持人语言的运用将进一步提高,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一改现在节目以单纯的播音为主,进一步向编播一体化发展。同时根据内容需要,使需要播音的内容表达的更传神,适合主持评述的内容点评的更精彩。

四、加强栏目嫁接,实现优势互补。单纯的文艺欣赏类栏目其受众面较窄,栏目下步拟于池州交通旅游广播《乐游天下》节目合作。《乐游天下》是一档立足池州,放眼全球的特色旅游栏目.《听游池州》拟作为其节目中的一个特别环节。这样,既能增加栏目的宣传渠道,又能使两档节目实现优势互补,真正发挥旅游城市媒体的旅游推介功能。

广播文艺节目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地市广播节目的发展更是压力重重。《听游池州》栏目虽然在2014 年7月获得2013 年度安徽广播文艺“年度名牌栏目”,但还需要根据节目需要和频率定位的整体要求加以细化优化,力争其生命力、创作力源源不断,思想性、艺术性细水长流。

猜你喜欢
文艺节目池州栏目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关于栏目的要求
池州武傩文化研究
栏目主持人语
新四军第七师沿江团池州抗战述评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晚唐池州诗人张乔三考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文艺节目的思考
广播文艺节目“碎片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