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黎 | 理想自宅

2014-02-20 05:42华黎
世界建筑 2014年7期
关键词:题目建筑同学

华黎 | 理想自宅

本组学生作业成果评价

1.2 评图现场

华黎:理想自宅这个题目探讨的是建筑作为场所与人的身体和精神体验的关系,自宅由“自”和“宅”两个关键字组成:“宅”实际上是一个场所原型,我把它定义为一个承载了激情、欢愉、孤独的容器。而“自”则意味着它是个人化的,因人而异的。因此,在这个题目里没有预设的、知识性的客观标准(知识都是一种二手经验),而是鼓励同学们从自己的个人体验出发,寻找属于自己内心的世界,而他们做出来的建筑则是这一内心世界的投射。这样一个出发点也是因为现实中的建筑往往是外部条件投射的结果,与人的精神世界毫无关联。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训练,给同学们埋下一个种子,建立一种从体验出发 (而不是知识) 让建筑指向内心的意识。那么,基于这样一个考虑,我给同学很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例如,他们需要自己决定自宅的主人、身份以及人在其中的活动,并且自己选择基地。最终的成果我觉得基本上达到了教学预定的目标,同学们或是从生活经历出发,或是从电影和文学中触动自己的体验出发,讲述自己的切身感受,进而用建筑来演绎这个故事。方法上我要求同学运用草图、手工模型、视频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设计。从结果看,我认为同学们还是获得了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看待建筑的视角和设计方法。以往更多从一种分析性和策略性的方法来展开设计,而这一次是从一种直指内心的体验性的方式来切入设计。对大家来讲是一种新鲜的训练,也是我认为他们将来成为建筑师很有必要的训练。如果说有什么不足,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是同学们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是会拿一些借来的或者说不属于自己的对生活的理解来切入设计,因此有些地方缺乏说服力。第二,由于这种体验性的方法往往是从局部空间片段开始的,在进行整体空间组织的时候,有的同学缺乏一个清晰的概念来引导或者有效的手段来组织,使得最终整体的形式缺乏秩序、略显随意,这是还可以改进的地方,从局部到整体、从体验到理性组织可以是一个相互交汇、印证的过程。第三,在局部空间的设计上,由于要求同学们要关注空间当中微观尺度的细节,以体现对建筑与生活更细微层面的关系,有的同学对于家具、陈设等细节的表达有点做过了,导致忽略了空间本身,有点矫枉过正。

3-5 学生张文昭作业

对其他组的评价

华黎:8 组学生的课题非常的不同,很多样。我这个题目和梁井宇、董功两组的题目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就是更注重体验性和对日常生活的理解,由此出发来进行设计。在方法上也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运用大比例尺度的实物模型来研究和表达建筑的空间,这里面的一个认识就是,建筑最终还是一种真

实的体验,而不是空洞的概念和完全抽象的图解,所以在方法上不能完全用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替代,实物模型可以更真实地反映空间的形态、尺度、光影、材质、氛围,是不可替代的方法。

个人的一些体会及课程设置的建议

华黎:我感觉这次开放教学8 位导师的题目比较个性化、多样化,激发了学生很大兴趣,这是好事,但是我觉得不能孤立地看待这次课程设计各自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而是要纳入到学校的教学体系里面来看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建筑学 5 年本科教育应该是在适当的时间点上有适当的题目和方法训练,才能够起到好的效果。我们作为外聘的导师,可能对学院的架构了解得不是很深入,虽然在开学之初有一些交流,但是时间较短,对于深入了解情况是不够的。实际上,我自己是通过这8周当中与同学们每周两次的交流,才慢慢体会到同学在哪些方面已经有比较好的训练,哪些方面还比较欠缺。现在感觉这种开放式教学方式是否放在四、五年级或研究生阶段会更好。包括我自己出的这个题目,任务书、基地都由同学自定,有比较大的自由度,感觉放在四年级或者研究生也许会更好,因为一、 二、 三年级应该还是更多关于建筑本体的、 基础的训练。今后学院可以更多地来探讨一下整体架构的设定,某个题目是给三年级还是四年级合适,如果都是教三年级,是不是一开始给这个题目一些更多的限定,而不是完全自由的、多样的,如果题目自由,是否可以分散到各个年级,也许效果会更好,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事先更好地了解这些学生。

所以我想强调的就是,把这种开放式教学活动放到整个教学体系里面考量会更有意义,我一直觉得学校的建筑教育体系,就像盖一个房子一样,你要有一个明确的主导的价值观,还要有一个非常系统和整体的方法。如果这个教育体系里的每一部分各自为政的话,那么,这个体系也像一个房子的各个局部非常无序一样,形不成一种整体的秩序。所以必须要问,建筑学院的本科教育,主要是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职业性?思想性?批判性?不同的侧重一定导致不同的结果。清华因为它的传统和资源优势,往往倾向于一种精英教育,学生往往知识结构丰富,且目标远大。但是对于建筑教育来讲,光是高瞻远瞩而忽视了基本素质的训练,难免会眼高手,低反而是一种失败。这种基本素质我觉得对于建筑师来讲是一种具有批判性的思考方式,和一种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表达方法。这是我教学中最深的一个感受。

代表学生作业点评

学生作业(张文昭) : 专注、纯粹、敏感、静默而让人感动的设计。

学生作业(程正雨) : 有趣的概念、清晰的组织逻辑、有力地表达。

6-9 学生程正雨作业

猜你喜欢
题目建筑同学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建筑的“芯”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追根求源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