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 | 重建 CCTV 计划

2014-02-20 05:42马岩松
世界建筑 2014年7期
关键词:伊东哈斯题目

马岩松 | 重建 CCTV 计划

本组学生作业成果评价

马岩松:我本人还是很满意的,学生们最终成果的完成度很出乎我预料。因为刚开始觉得三年级太年轻了,要么更初级,要么就是已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四、五年级。三年级属于比较中间的一个阶段,所有人都觉得他们比较难以形成有思想性的作业。而我选的题目恰恰就是这样的,以前的题目都是按功能、类型去做,按房子大小、复杂性去做,我的题目更像是对城市和城市文化一种观念性的批判,并要求形成自己的想法。最后,学生们在观念上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都努力完成了对想法的表达,通过建筑图和模型,让其他的同学觉得三年级能做到这样不简单。

我们组的课在前一半的时间都是在研究,研究这个阶段对所有人来说基本都可以做到。第二个阶段是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有点难,也是最核心的一部分。研究阶段是分组的,分了几个大的题目去做,之后形成观点阶段就是每个人独立去完成的。形成一个观点以后再往下的部分我倒是相对比较放松了,因为做成什么样并不太重要。

1.2 评图现场

我对学校教育的看法一直是这样:学校能教的是很有限的,学生要能形成自己的观点,要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这是更重要的。敏感度、理解力,产生新的思想的机会,这些跟年龄积累没有关系,是需要在学校激发出来的。所以在中期汇报的时候,我觉得题目已经做得差不多了。

可能有一点不满的地方,就是还没有一个作品让我觉得应该把CCTV拆了重盖的方案。其实CCTV的位置、体量、性质,都决定了它的影响力,因为它的影响力,在建筑界一直都有争议。那么,争议10年以后,你同样再提这样的问题给中国建筑师,也不确定会有更好的答案。

为什么我谈CCTV,因为很多人都在争论,说废钢啊,为什么弄斜了,结构不合理等等,房子都盖好了、使用了,还在争论。有人说中国给外国建筑师当实验场了,那么,假设把CCTV的设计交给中国建筑师,让大家来做竞赛,挑战还是很严峻,这是我的初衷。既然大家骂了几年,又没有什么好的想法,那么,就把这个交给学生,他们在几年以后也要开始实践,也必定要面临这样的城市问题。当然希望有非常好的作品,让大家都觉得如果中国城市还有类似的机会,应该听这些学生的,这是我最希望达到的效果。当年伊东和库哈斯的方案竞争很激烈,伊东的方案是很人文、很低调,跟库哈斯的张扬是完全相反的,因为有东方的思想在里面。后来这么多年,大家对伊东的方案还有遗憾,也可能用了伊东的方案大家又对库哈斯的方案有遗憾。这个都有可能。

3.4 学生蒋哲作业

对其他组的看法

马岩松:在评图的时候过去看了一下,我觉得我们跟张轲组很不一样,他先确定了1km这个要求,在观念层面基本已经规定好了,而我是基本要求学生在这个层面自己去定题目,到底是要1km,还是要平的,还是要地下的,我没有要求。他要去推行这种高密度农村、农村城镇化的思想,学生要在这个思想里面去建造他们的东西。我的学生是完全自由的,面临的挑战也很大,学生对形体和城市提出了很多的看法,每个人对城市的想法都很独特。

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5.6 学生张博轩作业

马岩松:我觉得8周的时间有些短,我很担心他们又缩回去了。因为找外面的老师会带来一种新的方式,每个组的学生在思考方式上都会有很大的改变,时间短的话感觉像个夏令营一样,之后又回到一个常态上。这种多元化的思想应该是长期在学校存在的。可能从三、四、五年级就一直是,一、二年级

是基础课。其实在美国很多学校都是这样的,像耶鲁大学都没有什么自己的老师,全是外请的。而且这些人在风格、思想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年龄不一样,成就也不一样,他们在一起就会给学生带来一个很丰富的世界,他们就会自己去判断和选择。总是被教,就总是被一种思想统治,国外有风格很强的学校,有自己一套思想,我总是不建议学生去这样的学校。从这样的学校出来的,后来都没有能特别独立的,都被训练成一类了。所以在学校,最好是这次经历了我这样的课,那么下次再经历一个不同的老师和思想,学生自己就会想,我喜欢谁不喜欢谁,对什么更感兴趣。如果没有选择,总是教他什么就是什么的话,就很难有这样的思想,学生的这种自我和个性是需要被保护的。

个人的一些收获

马岩松:学生们给了我一种力量,其实这个题目我提出来是有点紧张的。我觉得这些话题应该是一个常态,在学术界讨论,是有建设性地对中国城市提出不同的观点,然后尊重这些观点,不要管成功或者失败。理想主义在中国总是夭折就是因为太现实主义了,尤其学生时代,应该有理想主义的气氛。所以这些学生们给了我力量,他们自己选的题目,从开始一个个摸不着门,到后来一个个信心比我还足,我觉得他们是从心里发现了无论是批判还是创造的原动力。

7.8 学生张裕翔作业

代表学生作业点评

大镜像(蒋哲):学生把CCTV做成了一个大的镜面,很薄的片儿,飘在空中,地面是空的。因为CCTV在未来更像是一个大的服务器,一个大机器,唯一的功能就是成为市民观光地,很少有人上去。所以把它放在空中,成为吸引人的一个点。而镜面又反射了城市,他认为这象征了一种看待自己的新的方式,代表了真实的你。学生侃了一堆古希腊的哲学,我也没听懂。但是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发现充满了很强的信念。我觉得这个作品有超现实的感觉,在很多层面,我认为是达到了这个课题的目的,就是理解城市,理解CCTV,理解城市和建筑成为文化和城市现象的工具。

9.10 学生朱吴孟健作业

11 学生盖鄚作业

12 学生周辰作业

孕育中的央视大楼(张博轩):这一类是对现代城市的批判,他说城市都是这种更高、更快、更强,这种现代主义的,显示力量、资本,纪念碑式的,他认为这样的城市是没有情感的,跟人没有关系。他就想,在这样一个硬邦邦的环境里,要做一个胚胎,做一个很柔弱、脆弱、敏感的东西,成为未来的CCTV,是对社会敏感的,反映出一种透明的、暧昧的东西。然后他就做了一个卵一样,半透明的,还可以呼吸的建筑,还有像神经线一样的组织,里面发着光,从外面可以模模糊糊看到里面的信息,完全是一种生命科学的理论。其实,我们回过头来看建筑史,从古典建筑到现代主义建筑,到技术制约的建筑,到后来仿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数字化等,都还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很少谈到人的层面。而年轻学生正好是缺少对技术的掌握,从一个更原本的感受角度去思考,去赞美生命,同时去反叛了现代主义城市。这是由心而发的,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是比库哈斯往前走了一大步。

倒置(张裕翔):他把整个城市都给倒了过来,楼都是倒着长的,上面形成一个水平的花园,特别调侃。

魔方(朱吴孟健):他做了一个很大的方块,一个角着地,看上去很不稳定。这种粗野的表达也是对现状的一种不满。这一类,是在现代主义的思路下,对城市,包括对库哈斯的CCTV有一个批判。

还有两个同学,一个做的猴子生活的丛林,动物的王国。另一个做的沙盘一样的一堆废墟,跟周边的高大上完全是两个世界。

猜你喜欢
伊东哈斯题目
DK SPACES AND CARLESON MEASURES*
哈斯高贸易(深圳)有限公司
它就是塔哈斯克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Self-Consistent Sources Extensions of Modified Differential-Difference KP Equation∗
落叶跳舞
伊东丰雄新作MAYUHANA MA——纯手工打造的黑色灯饰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