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的文化内涵

2014-02-20 03:50宋丽维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投壶礼仪体育

宋丽维

(济宁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

前 言

投壶最早产生于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起源于士大夫阶层宴饮时的一种搏戏,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的投壶有较多的礼仪,流至民间后喜好参与者众多,其礼仪也减少,并以娱乐的性质逐渐取代了其射箭练力练勇的军事内涵意义,使娱乐性凸显。投壶一直是汉民族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的一种极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博弈游戏,是汉民族历史悠久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娱乐活动。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体育项目,投壶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礼乐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人们秉承传续并有增损变迁。虽然在历经朝代更迭后消失,但它对我国乃至世界诸多体育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均有深刻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演变,当前许多传统体育文化的遗产不断遭到破坏,一些传统体育项目不能得以流传,具有独特中华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记忆也正在逐步丧失,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为我们整理、挖掘、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契机。投壶作为我国古代体育的一种项目,是被赋予游戏、竞技、健身及教育等功能的文化形态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而对其背后所隐藏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可加深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并有助于探寻我国古代体育项目生存与发展的内在特征。

二 投壶文化的内涵

投壶文化的物质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研究较多,考古学、博物馆等对投壶实物的研究较为丰富,投壶制度层面的文化主要是指投壶礼仪、规则等,主要集中在各种文献如《投壶赋》《投壶新格》等。而精神文化的研究较少,散见于对投壶礼的阐述中。

(一)物质文化层面

投壶物质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投壶的材质、形状以及投壶之矢的变化等,首先,其材质受到当时社会制造业的发展影响,同时在发展中体现了实用性。其次,投壶的形状、矢的变化等物质文化为了满足投壶投准的运动课题,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物质形态。

投壶之壶、矢等投壶的工具乃至在这些工具之上的投壶的方法等手段进行实践,且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延续两千多年的投壶文化,呈现出文化的连续性。同时,这些工具以及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更新与丰富完善,一方面,投壶工具要克服客体以及变化了的环境的束缚,另一方面,主体即人的要求、目的不断的扩大,因而要求克服这种矛盾的投壶手段、工具也要进行革新。

1.投壶的材质的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投壶之壶所用材质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的影响,随着社会青铜器、陶器、瓷器的发展而发展。如西周时期的青铜时代,投壶的材质也是青铜的,汉代投壶逐渐从宴饮礼仪变为上流社会的高雅竞技娱乐,所用之壶也逐渐跟酒壶分离,壶的式样增多。此时投壶的壶是专门为该种游戏而精制的。南北朝时期的瓷业兴起,投壶所用的贯耳瓶多为铜质,即使瓷质的数量很少,当时投壶也采用。唐代投壶用瓷质贯耳瓶的,到了晚唐——五代时期,至少是一部分瓷质贯耳瓶已变为案头的陈设器。到了宋代一部分瓷质贯耳瓶与投壶产生了分离,成了单纯的摆设物。明清时期投壶所用之壶则多为金属制品。汉代以前,投壶所用之壶就跟酒壶通用,多为铜质或陶质,体现了投壶是当时礼射、酒文化的附庸文化,没有作为独立的活动出现在当时社会中。之后投壶走娱乐化方向发展,投壶的器具也发生变化,体现了实用性的特征,表明投壶作为一种独立的娱乐化活动而存在,也表明投壶活动的普及。

2.投壶的壶的高度以及矢长度的演变

投壶之壶的规格如高度等也随着投壶者投准的需求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难度上的增加使投壶器具发生改变。如周秦时期高度应为27.72厘米,口径则合5.78厘米,所投的矢,长度有三种规格:五扶、七扶、九扶,三种矢长分别是46.2厘米、64.68厘米、83.16厘米,分别适用于室内、厅堂、庭院。壶中还要放置起缓冲作用的小豆,如果壶身过短,这么长的矢是很难在壶中呆得住的。汉代投壶高二尺,相当现在的46厘米左右,柘矢为竹矢;去掉壶中小豆,矢跳出再投入为“骁”。晋代广泛开展投壶活动,使投壶器物,约46厘米高度的基础上,为了增加投壶的花样,在壶口两旁增添了两耳,耳口比瓶口略小,于是投壶就有了“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技法。考古学上将贯耳瓶认为即为矢壶,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器型的大小、高矮略有变化,其主要特征“贯耳”没变,最终人们以它的特征而命名——贯耳瓶,其原名便为矢壶、箭壶。这表明随着主体即人的娱乐要求、目的不断的扩大,因而要求克服这种矛盾的投壶规格以及矢的形制发生相应的改变。同时,从运动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投准的目的,不同的环境对应的投壶物质条件的要求亦不同,说明运动的条件、环境可以通过灵活的变化达到实现运动核心的目的,这也是投壶运动的实践延续的原因所在。

3.投壶动作的演变

为了实现投壶投准的目的,投壶动作技巧日趋丰富,在不同的投壶条件下体现了投壶活动的娱乐性,以及蕴含于其中的突出人个性对娱乐的追求。投壶技巧在魏晋时期发展到娱乐鼎盛时期,宋代司马光《投壶新格》的问世并未影响投壶技巧的发展,如新格中还是列出了“有初”、“连中”、“贯耳”、“散箭”、“全壶”、“有终”、“骁箭”等技法,记载了许多古代投壶资料。投壶直到明代据说还有140多种投法,《金瓶梅》第二十七回写西门庆与潘金莲投壶娱乐,投的花样是“过桥翎花、倒入双飞雁、连科及第、二乔观书、杨妃春睡、乌龙入洞、珍珠倒卷帘。投入十数壶。”[1]这些名称是《投壶新格》中所没有的,也是魏晋时期的《投壶经》上所没有的,可见投壶技巧具有通灵入化、轻重并举、软硬功夫的相辅相成。学者刘峻驤认为:“作为人类游戏与超越的本性产生的杂技艺术,杂、险、奇、谐是其传统审美的核心”。在追求“奇、变、巧”的过程中,投壶表演的艺术层面便衍生出来,投壶艺术的具体呈现即是其技术、形式和力量的融合,同时包含比例、对称、均衡、和谐及节奏的统一。两晋南北朝时,其外观形状也发生了很多的改变,在壶具的两侧增加双耳,投壶的玩法上也就多了许多的名目,如“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骁箭”(投入壶中之箭反跃出来接着又投入中者)。嘉靖年间刊行的《投壶谱》配有图片多至一百三十二幅;还有明末期间侯晌所作《投壶奏矢》,投法多达一百四十种, 这更增加了投壶的难度和娱乐性。可见,如果将投壶加以改进,将运动和技艺有机结合起来,在变化多端的节奏中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在动态中将力度、幅度、速度、力量等释合于投壶技巧当中,完成各种高难、优美的动作。这对表演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身体和精神的双重锻炼,对于观赏者来说也是一种健康休闲、调节身心的娱乐方式。

(二)制度文化层面

制度层面的文化主要是指投壶的规则,投壶技巧,以及蕴含于投壶规则之中的社会规范,这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特色。

1.投壶礼仪

投壶起源于射箭,投壶是在宴饮礼仪中诞生的,因此它跟所处时代的礼仪制度、酒文化息息相关,而且这是社会上层催生的活动。最早的投壶活动,具有与射礼相同的礼仪,如揖让、进退等礼节:“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 主人和客人进行“三礼三让”后,各自就位,开始投壶,这和射礼几近相同,这正是投壶礼仪体现了通过“礼”达到社会的有序。而投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礼仪教育性能,追求人与人的相互礼让与虔敬,提倡以君子之风相处相争,同时起到愉悦身心、丰富礼宴娱乐的作用。先秦的投壶活动被详尽地记载在《礼记·投壶》中,这是古典投壶的经典,是三千年来社会上层进行投壶活动的基本依据。如“仪节:宾主皆起降坐,序立。司正令弟子……奏诗五终,一终为一节。先歌一节以听,再歌一节始投,循歌声之终,鼓声之始而发矢,宾主迭发一矢。四节尽,四矢乃卒,投数筭。”可见,投壶礼仪的制度主要是指投壶活动中所贯穿的体育礼仪方面的规则,其目的是将礼仪文化作为个人修身的一种手段,这是对射礼从活动形式到所含伦理思想的全面继承,其思想核心主要是尊卑贵贱、尊长敬老的宗法伦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至战国时期,投壶逐渐流传至民间,其游戏成分增多,礼节也不太过于讲究,男女都可以参加,娱乐性也有所增强,投壶规则简单化,相对应的角色分工就减弱。

2.投壶的角色分工

投壶的活动形式有列队式,围投式,对投式等等。不同形式的投壶,其角色分工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在《投壶仪节》中记载:“合用之人:礼生一人(唱赞),司射一人(司投),司正一人(司罚),使人一人(执壶),賛者二人(取矢),酌者二人(行觞),弦者(歌诗击磬击鼓。賛者用弟子为之酌者即宾主担当之。可见,早期标准的投壶程序基本上是这样的:投壶时除了主宾二人之外,还需要礼生、司射、司正、使人、賛者、酌者、弦者多人进行分工服务。诸如“司射”“监酒”“壶童(把散落的未中之矢拣起来的童子)”等等。后期当投壶在魏晋之后娱乐化发展时,更关注的是投壶人的参与,忽略了投壶服务人员的参与以及繁琐的礼仪规则。

总体来说,投壶的角色要素可以分为投壶者、壶、活动。从参与的目的看,早期投壶参与有主宾二人之外,还需要礼生、司射、司正、使人、賛者、酌者、弦者多人进行分工服务,目的是喝酒,评价标准是投准。后期发展到投壶者个人,目的是娱乐,评价标准是投准。性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比投准。投壶参与的角色看,投壶的参与者由多人向双人,向个人的变化;性质是个人的投准,间接的比较。 从参与者的主体变化可以看出,投壶共同的目标是投准,而个人的目标是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的基础上投准。无论从角色的参与主体、分工,还是后期个体角色的参与主体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即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让参与者担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工作,体验不同的身份,对自我是一种约束、一种锻炼、一种提高。对于参与个体来说,更能在投壶活动中实现运动的价值。这与当代体育价值的追求是相吻合的,对当今体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3.投壶内在的活动规则

投壶软性的制度,即投壶内在的活动规则。作为娱乐的投壶,技巧和投壶器具不断更新,投壶的技巧越来越高,为了实现更合理的投准的目标,对不同的投壶技术而加以限制,使投壶向更公平、公正方向发展,与此相对应的投壶规则则也应运而生。汉代以后,主要以《投壶赋》、《投壶新格》为基本依据,以唐宋投壶贯耳瓶为基本参照物来研究投壶。汉代投壶技法和规则方面也有所发展,除了增高壶的高度外,还改柘矢为竹矢;去掉壶中小豆,矢跳出再投入为“骁”,以致出现了像郭舍人那样被历代文人代代传诵的投壶高手。魏晋时期之“雅集”活动,平添许多诗文内容。晋代广泛开展投壶活动,使投壶规则有了很大的发展。隋唐时期投壶达到了十分火热的程度,投壶花样和技巧可谓登峰造极。如用三矢并投,分中壶口及两耳,称为“写字”;背身投矢,矢矢必中,名为“仙人背剑”等等。宋代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儒士们从“礼”的立场出发,过于强调投壶的“治心”、“修身”、“为国”、“观人”作用,并且更定《投壶新格》,使投壶活动重新局限到上流社会中去,抑制了投壶的平民化和竞技娱乐化趋势。明代的投壶在民间发展又有了新的创造,更趋向于娱乐性,更向普通的民众性发展,但从名称来看,其中也掺入了一些庸俗性的文化。清代投壶仍在宫中流行,民国以后渐无。这是投壶制度文化层面中规则的核心,它保证了投壶作为一种竞赛性的活动呈现,并吸引人参与,即保证投壶能够平等、公正的进行,又可以更准确地判定竞赛的结果,同时还可以使投壶在更高的水准进行,从而使竞赛更具有吸引性。这与当代竞技体育的规则作用是相契合的。

(三)精神层面:投壶的道德修养

投壶之作为我国古代传统体育项目,除了具有博物馆的物质文化、反映礼仪、娱乐文化的制度文化之外,更多的体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所折射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即投壶的精神文化内涵承载着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而这种精神文化蕴藏于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结构之中,并深深影响当代人的发展。为此,对投壶的精神文化进行当代挖掘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乃至当代人文素质的提高都具有积极意义。

1.雅歌投壶

投壶与礼、乐的教育是相结合的,这迎合了当时社会对娱乐的一种需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所推崇的一种与音乐相伴的和谐运动节奏。秦汉之时,士大夫们每逢宴饮,必得以“雅歌”伴“投壶”助兴。雅歌投壶体现了中国古代绵缓体育文化的特征,即注重伦理与道德;注重和谐与统一;注重实际与稳重;注重理性与人文教养。[3]正是因为投壶迎合了当时的社会需求,才会在整个封建社会发展起来。正如“有的儒生认为蹴鞠费力劳体,不合“君子勤礼”的古训,而主张用其他合于礼仪的雅戏来取代之。这也反映了汉代官方对体育活动的基本价值观念,影响着人们选择体育运动形式的意向,后世许多对体育活动的偏见多生于此。”[1]这里的“雅戏”就是投壶一类的游戏。

雅歌实指士大夫文人们的吟唱,那是继承上古留下来的音乐,有一个基本的平长旋律,声音与气息必须交融绵长,每句之间甚少停顿,歌者必须凝神专注,可以少许动作伴歌,沉稳大气为宜,与古人抚琴吟唱的浩歌有些类似。[5]儒家提倡修身,内求心志中正,外求形体正直,认为,雅乐具有陶冶性情、调整心志的功用,投壶比赛时,一切行动必须按照规定的礼节,内心的思想意志要正确,身体的姿态要端正,态度、情绪要良好。比赛时,还有音乐伴奏,要求“循声而发”,按照音乐的节奏射出去。运动的节奏对于人的健康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如当今体育认为体育节奏在教学训练中具有的意义: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练习,能使身体运动器官的工作和内脏器官的技能之间协调一致,使身体各部分肌肉紧张与放松,工作与休息合理交替,从而使动作更准确;按一定节奏进行练习,有助于争取掌握动作,形成动力定型。

2.君子之争

君子之争,是强调比赛中既要力争胜利,又要善待对手。强调道德修养居于第一,而实施投壶活动,只是作为实施道德的手段之一。“君子之争”出自孔子在《论语·八佾》所提倡的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意思是说,君子以修身为本,不能贸然与别人争高低,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礼了。在赢得比赛“升”时要“揖让”,即君子在比赛中要力争胜利,但是在竞争时,却是揖让而升。“升”在这里是三番赛中,胜利的选手升入更高等级,取胜后不是志得意满,而是与对手拱手揖让致意,同时,罚酒时也彼此拱手行礼。这种在比赛中提高个人修养,将比赛当作人生修养的一个途径,在当今看来,符合体育是一种促进人健康的一种手段或途径,正如我们经常提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口号。而我们在当今的比赛中,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友谊第一”的境界,而是不择手段的去争取获胜。反观投壶的君子之争,对解决当代竞技体育的人文危机具有积极意义。

3.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是指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强调个人能够保持健康竞争心态是融入社会的前提。《射义》说:“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是说,投壶前要求心平气和端正自身,自身端正了而后发射。说明投壶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身体。发而不中,不要怨天尤人,尤其不要埋怨投中者,而是要“反而求诸己”,反躬自责,冷静反思,找出自身的原因。例如相传四千多年前,大禹整理的夏朝,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君王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迎击,结果伯启战败。部下们很不甘心,一致要求再打一次仗。伯启说﹕“不必再战了。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反倒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民如子,尊重有品德的人。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后,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同时,反求诸己是儒家文化修身的内容之一,即孔子主张“不怨天,不尤人”《论语·述而》,掌握“无怨”的原则,以培养宽广的胸怀,这也反映了一条养生真理,人的胸怀舒坦宽广,身体就安泰健壮。现代社会作为一项竞技运动,必然有胜利者和失败者,比赛的当局者必须保持将康的竞争心态,正确面对失败,从自身找原因却解决当下的问题,而不是找客观原因。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反求诸己的个人修养,只有通过个人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这与当今管理学中的“责任”当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应当担负各自的责任,充分做到反求诸己,才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4.“宾主礼让,安心宁神”

“宾主礼让,安心宁神”,即通过投壶礼让活动,实现礼的社会价值。投壶,既具有与射礼相同的礼义,如立德正己、君子之争、反求诸己等,又具有投壶独特的礼义和价值。投壶是一种主人在宴会上娱乐嘉宾的游戏,同时又有防止宴饮欢乐过于放纵的作用。“宾主礼让,安心宁神”,既有游戏之乐,又保证了欢宴娱乐的分寸。魏邯郸淳《投壶赋》曰:“调心术于混冥,适容体于便安。”“悦与坐之耳目,乐众心而不倦。”晋傅玄《投壶赋序》曰:“投壶者,所以矫懈而正心也。”可见,投壶显然可以愉悦身心,矫正怠情,并将技艺、修身、益智、育德紧密结合与当中。《礼记·射义》说“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要想射中目标,首先要“自平体正”,就是“内志正,外体直”,射手在体味雅乐韵味时,要调整心志和形体,做到内外和谐,凝神静气。其次,要把箭靶当作道德目标来射,“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意思是说,所谓射,就是寻求。射者身份各不相同,但都应该在习射的过程中寻绎自己的志向,把箭靶作为修身的目标来瞄准。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有一种安宁的心态来面对现实,首先要在生活中实施礼让,礼让是一种社会文明,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特征。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学习和遵守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礼可以端正人的行为,懂得和遵守礼就可以使人的行为符合礼仪的规范,从而保证德的实现。其次,安宁的心态与“中庸”的思想相似,以中庸为原则,保持平衡的心态,通过礼让,创造出人与人、人与物相互统一的和谐气氛,这种和谐气氛下的心态平衡,对健康极其有利。

三 投壶文化的当代审视

投壶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发展,必然存在一种文化的共性,具有时代性与民族性,同时,从运动文化的角度探寻隐藏在背后的投壶运动文化传播规律,对于当代研究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首先,物质文化的角度:投壶物质文化的连续性和投壶工具“中介的无限进展”,这主要是指投壶工具的发展史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二者存在一致性。投壶文化的连续性的原因在于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投壶实践活动的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投壶作为一种文化体现着连续性。投壶实践中“中介的无限进展”主要是指投壶的工具如壶、矢等在投壶文化的发展中在主客体无限统一力量的推动下,是不断创新的、发展的。

其次,制度文化的角度审视:一是作为道德规范的投壶的礼仪文化,规范人的行为,使之合乎当时社会的要求。二是投壶自身的规则文化,实践的连续性被打破。北宋《投壶新格》没有改变投壶的实践,所以投壶在北宋之后直至清末都没有在本质上发生中断。但在战争纷乱、民不聊生民国时期,军阀孙传芳倡导尊孔复礼,曾以投壶来复兴古代礼仪,拉拢一些知名学者行投壶之事,著名的国学大师章太炎也列名其中。这种脱离民众的士大夫阶层的风雅之事引起许多人的不满,鲁迅先生认为这是“既离民众,渐入颓唐”的征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导致投壶文化在中国之所以出现消亡的最终原因在于文化的实践性被打破。

再次,精神文化的角度。文化深层心理结构具有永恒性不变性的性质,投壶的精神文化是最好的印证。投壶文化对当代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即对于个人,可以磨练身心;对于社会亦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即健康的竞争。当代人在社会中生存,竞争是必备的素质之一,如果没有健康的竞争心态,就很容易引发恶斗、影响社会安定。同时,对于在整个社会中提倡正气,形成公众舆论,警世导民,亦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从当代运动文化的角度。投壶作为一项古代体育运动项目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或是运动的载体,具有运动的三大要素:投壶的动作、投壶的条件以及投壶最终的运动课题。即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水平投壶人可以在不同的运动条件即运动规则要求下进行不同类型的投壶活动。完成共同的课题即投准。其中,投壶的运动课题是投准,投壶的动作以及条件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其最终是为课题服务的。投壶课题具有稳定性,而投壶的目标具有流动性,在不同历史时期投壶的目标不同。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在发展中需要围绕核心运动课题去不断完善运动的条件以及运动的动作。

因此我们对古代投壶应当本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挖掘投壶的文化内涵,并赋予当代体育文化价值,实现身体、个人修养与文化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目标,从而为解决当代社会中体育的人文危机、重技术手段轻人的责任与能力等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视角。

[1] 王化冰等.孔子不该承担之罪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7

[2]张登峰.空竹的体育文化价值[J].体育文化导刊,2008(11).

[3] 杨文轩等.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3

[4] 王化冰等,孔子不该承担之罪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7).

[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1c54f50101ayvi.html

[6] 张永等.中国古代投壶发展盛衰考证[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5).

猜你喜欢
投壶礼仪体育
用藏品换投壶
投壶博弈 乐而不厌
——唐三彩投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投壶的意蕴及演化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燕饮投壶礼为先 谈古代游戏投壶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