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大工作与政治文明建设大家谈

2014-02-21 08:44
人大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工作站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

邱 晶:“人大代表之家”是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的实践要求 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邱晶撰文说,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以各种形式联系人民群众。在代表法中,规定了视察、调研、约见等多种闭会期间开展工作的形式。这些规定,解决了代表们在闭会期间“做什么”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代表们“怎么做”,通过什么形式去做。代表法又规定,代表活动以“集体活动”为主,以代表小组为活动形式。这个规定提出了活动组织形式,但是比较笼统和单一,没有解决代表活动常态化的问题,不能解决代表联系群众的平台问题,没有明确什么样的形式是最有效的形式。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有:第一,群众不知道代表在哪里,即使是左邻右舍,也不知道代表身份,被动等待代表“接见”;第二,由于代表履职监督机制欠缺,代表缺乏主动联系群众的积极性,被动等待常委会和有关单位“安排”联系人民群众;第三,一些工作积极性强的人大代表开展履职活动,缺乏应有的场地和平台。兰州市现有3423名乡镇人大代表,1496名县人大代表,350名市人大代表,71名省人大代表和3名全国人大代表。如何激发这些人大代表依法开展履职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密切联系群众的平台,在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有新的思路和理念。兰州市人大常委会于2013年6月正式开展“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站”的调研和创建准备工作,各县区人大常委会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在乡镇(街道)建立“人大代表之家”;根据代表分布情况,在社区(村)单独建立“人大代表工作站”,或者几个社区(村)为片建立“人大代表工作站”。创建工作坚持因地制宜、便于活动的原则,以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为单位,由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或者代表小组组长牵头负责,做到结构布局合理、设施设备实用、档案管理规范、环境卫生整洁,一般做到了“八有”,即“有场所、有标志、有制度、有公示、有信箱、有书刊、有记载、有经费和人员”。在8月底全面启动实施创建工作,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并于11月底之前在全市共设置了“人大代表之家”117个,“人大代表工作站”337个,每个县、区乡镇创建1个示范工作站。其中城关区创建“人大代表之家”24个,“人大代表工作站”88个;七里河区创建“人大代表之家”15个,“人大代表工作站”50个;西固区创建“人大代表之家”15个,“人大代表工作站”21个;安宁区创建“人大代表之家”8个,“人大代表工作站”17个;红古区创建“人大代表之家”7个,“人大代表工作站”10个;永登县创建“人大代表之家”18个,“人大代表工作站”66个;榆中县创建“人大代表之家”23个,“人大代表工作站”27个;皋兰县创建“人大代表之家”7个,“人大代表工作站”59个。从合法性上来说,“人大代表之家”是省、市、县区和乡镇(街道)、村(社)人大常委会发起建设的,是代表集体活动的平台,而从填补立法空白来说,弥补代表小组活动形式的单一性,以及缺乏固定场所和常规活动组织性的缺陷。从实践来看,“人大代表之家”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更加广泛深入地向人民群众宣传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因此,兰州市建立的“人大代表之家”正逐渐建设成为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基层的有效实施。

覃 剑:人大要成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助推器 广东省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理论宣传科覃剑撰文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涉及全面深化改革事项与宪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四项职权的内容息息相关,各级人大常委会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监督职能部门,对推动依法实施《决定》中的各种改革项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忠实履行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实施《决定》是各级人大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是深化认识,坚定信念。只有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才能推动《决定》落实。各级人大常委会要认真学习领会《决定》精神,深化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准确把握《决定》的科学内涵,增强坚定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各级人大常委会在推动《决定》落实上,必须做到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旗帜上鲜明,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毫不动摇地坚决拥护执行。二是维护核心,把握方向。各级人大常委会作为党委领导下的重要监督职能部门,把握正确方向、维护党的核心、实现党的意图是人大常委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要瞄准监督方向。要依法履行好党交给各级人大常委会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结合起来,牢牢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旗帜鲜明地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性质和方向。各级人大常委会要根据中央的改革方向,力促“一府两院”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改革方案,坚定不移地按照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依法开展监督,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把《决定》中的多项改革任务落实,这就是新时期、新阶段做好各级人大常委会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要维护党委核心。在《决定》作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原则问题上,各级人大常委会必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必须深刻认识到,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对“一府两院”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监督,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并且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全过程,坚决贯彻落实党委的决策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依法推动《决定》的落实。要实现党委意图。人民是改革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改革,体现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充分发挥人大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势,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转化为党的意图是宪法赋予人大常委会的权力。面对复杂形势和各种风险考验,各级人大常委会要有勇于担当、敢于冒险、打破坚冰的精神,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惑,不生搬硬套过去做法,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人民利益出发,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围绕各项改革这一目标来推动,努力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使全面深化改革成果惠及于民、受益于民。三是善于监督,勇于破冰。各级人大常委会是监督和支持“一府两院”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者”,在各项全面深化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扮好“探路者”。对《决定》中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的制度改革,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充分发挥与人民群众距离近、关系好,对情况熟的优势,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乡村、企业、学校、社区视察,倾听群众意见,凝聚各方共识,为“一府两院”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探路,做好人民群众疏导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当好“引路人”。《决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了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社会权益、生态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而“议事殿堂”是人民群众的“家”,“家”中有部分同志对全面深化改革内容“迷糊不清”,作为“家长”要做好“引路人”,消除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的模糊认识,使人民群众从内心上接受改革,从思想上拥护改革,从行动上支持改革,从项目上参与改革。要做好“破冰者”。坚定不移地实现中央的改革决策部署,需要各级各部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去实施。因此,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问题,各级人大常委会作为审议通过实施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的最后“总开关”,肩负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而“立法权”(有立法权的市)则是各级人大常委会手中的“锐利武器”,对个别改革风险高、阻力大、推动难的项目,各级人大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表达利益、反映诉求、协调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作用,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汇集各方面智慧,凝聚各方面共识,综合运用法律手段为“一府两院”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做好“破冰者”,为有关部门顺利实施全面深化改革营造法治环境。

李宝军:谈人大新闻素材的挖掘 甘肃省平凉市人大常委会李宝军撰文说,“人大工作主要是执法检查、调研、视察等监督工作,除了内容不一样,形式都一样,而且你能想到的角度,别人都写过了,所以新闻素材难找啊。”这是广大通讯员认为人大新闻工作难出成绩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事实确是如此,但新闻工作的核心就是在琐碎繁杂的日常工作中“挖掘”出有新闻价值的闪光点。对于如何挖掘新闻素材一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以思考:“化整为零”。一项执法检查或调研工作从整体上说都是按常规程序进行的,除了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外,很难说它有什么亮点。整体上没有,那就从局部找,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程序中有什么突破和创新,收到了什么和以往不同的效果。也就是在“面”中找“点”,找到这个“点”,就找到了新闻的价值所在。“串珍珠为项链”。人大的工作职能是不变的,但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矛盾问题不同,我们履行同一职责时采取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措施也不同。这些好的思路、方法、措施犹如一颗颗“珍珠”,把它们用分析的眼光串起来,即由“点”到“面”,找到工作中的规律和经验,使其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这样我们就能创作出一件别致的“艺术品”。“掌握口味当大厨”。俗话说“众口难调”,同一食材,有人喜欢糖醋的,有人喜欢麻辣的,有人喜欢清炖的。大厨之所以为大厨,是因为他能够用同一食材满足不同的需求。新闻媒体也是如此,不同的新闻媒体对稿件的篇幅、体裁有不同的审稿要求。所以,有了好的素材还不够,还要能根据不同媒体的要求写出不同体裁的稿件,做到“物尽其用”,这样刊发的机率也就大了。“烙饼要两面烤”。有时我们的一项工作就像一张烙饼一样,单看一面,很普通,但我们把它翻个个,这时就能看到葱花、香菜、大酱、芝麻等新鲜之处。也就是说,不光要看事件反映出的表面信息,还要充分挖掘它所产生的根源和反映出的隐性信息,有时它的价值不在于表性信息而在于隐性信息,找到它,我们就翻开泥土找到了矿藏。“射箭要找准靶子”。靶子在哪?就是时代主旋律。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工作在前行。人大工作始终是依据社会现实、围绕矛盾焦点、遵循时代步伐而开展的。因此,人大新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寻找素材,这样才符合新闻的时代性、及时性和教育性。“电比人跑得快”。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一直强调新闻是跑出来的。人大工作者受限于工作岗位要求,不可能经常性走出单位去采访、去调查,即便是借助于执法检查、调研、视察等工作的开展进行,这样的“跑”也是很有限的。怎么办呢?那就要借助于电话、网络这些现代通讯工具了。当有了好的新闻构思需要素材时,可以通过这些方式向基层人大、当事人要一些基本情况的材料,也可以通过电话采访当事人。这样虽然缺少了亲身体会的感性认识,但也有个好处,就是比较快捷、方便,毕竟电比人跑得快。在有限的工作条件下,充分发挥现代通讯设备的优势,不失为我们寻找新闻素材的一个补救办法。“借风使舵好行船”。人大新闻的体裁是多样性的,有消息、通讯、评论、深度报道等等。没有消息、通讯可写,我们还可以写些评论性、理论性文章。我们自己的工作中找不出素材,那就从别人的工作中找,借风行船自然省力得多。也就是说,要多从媒体收集、学习外地人大的先进工作经验和创新做法,把他们的做法与我们自己的、通行的做法相比较,我们就找到了问题所在,这样,一篇评论文章的素材也就找到了。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强,程序性报道枯燥乏味看的人少,而亮点性报道素材少,且很多别人已经写过了,人大新闻素材确实难找。但若要“不吃别人嚼过的馍馍”,我们就必须做个有心人,多学习、广收集、深思考。天道酬勤,聪明才智加上勤奋努力,我们终会在平凡中看到闪光,收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

猜你喜欢
工作站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高邑县人大常委会 组织召开常委会主任与“三长”联席会议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本刊2017年第二季度稿件刊用情况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
德钧关爱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