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吃啥

2014-02-21 14:08赵谦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鸡蛋孩子学生

赵谦

分到新任务

上完两节课,张汉山刚走出教室,就被校长王玉兴叫过去了。张汉山问:“你到县里去开会,他们对我的课什么评价啊?”王玉兴校长把几张照片丢在桌子上,说道:“好着呢,都快成新闻焦点了。”张汉山拿起来一瞧,都是自己讲课时的照片,边看边笑:“焦点啥啊,当时忘梳头了。”

王玉兴却很生气,用手指着照片说道:“别臭美了,看看你干的好事!”

张汉山左右也没看出啥。王玉兴说:“我说你傻啊,为什么要用板凳画直线?你自己做的尺子呢?”原来是为这个啊。张汉山笑了笑说:“头两天我上完课,把尺子放在教室门口,正好赶上二牛婶家里的牛惊了,她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尺子拿起来赶牛去了,我到她家里要了两回,都是锁着门。”

“那我不信你不用东西就画不好直线!”一听这话,该张汉山急了,埋怨道:“那些人来听课,也不事先打个招呼,呼啦啦来了一大帮坐在教室里,还有照相的,谁不紧张啊!你别说也幸亏我急中生智,拿起前面的一条板凳当尺子。”

王玉兴沉默了下来,他也不好明说,其实这次县里搞突击听课,跟晋升职称有关。正因为这件事情,让张汉山盼望多年的职称泡汤了。他们俩共事几十年,也拌了几十年的嘴,每次都是王玉兴缴械投降了事,否则张汉山非得论出个一二三来,这次也不例外。张汉山正准备再发牢骚,王玉兴收拾起照片,说道:“其实也没啥,我不就是怕板凳太重,滑下来砸着你的脚吗?我让村里的刘木匠给咱再做几把像样的尺子。”张汉山不吭声了,站起来就要走,王玉兴把他拉住,说:“还有一件事跟你商量。”

“什么事你赶紧说,我还得去改作业呢。”

王玉兴说:“上面把学生这学期的伙食费拨下来了。”

张汉山一愣:“早就该拨下来了,上学期孩子们就饿了一个学期,这帮混蛋玩意儿。”

王玉兴说:“经过慎重考虑,我决定这学期让你给孩子们做饭。”

张汉山马上说:“你慎重个啥啊!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孩子在县城里上学,今年就要高考了,老婆在外地伺候她老娘。一句话,我不合适。”

王玉兴问:“那你说谁合适?”

张汉山说:“我看你最合适。”王玉兴也不跟他着急,耐心解释道:“我们学校就四个人,冉老师年龄最大,肯定不行;我住在岭上,老李住在岭下,都很远,就你离学校最近,你今年52岁,年龄也最小。再说你老婆不在家,一个人连饭也懒得做,还不如跟学生们一块吃呢。”

任凭王玉兴磨破嘴皮子,张汉山就是不愿意。他明白给学生做饭可不是闹着玩的,别看只有中午一顿饭,操心费劲不说,责任可大着呢。去年就听说有学校的食堂出了事故。

王玉兴只好说:“要不咱抓阄吧。”张汉山只好同意。王玉兴很快召集学校全体教师开了个紧急会议,宣布了上述决定。张汉山一点都不紧张,他是教数学的,早就算出了让自己抓到的概率只有25%。可是没想到,还真让他给抓到了。看他一脸的愁苦,大家就起哄说:“买彩票去吧,肯定中奖。”

王校长说:“上级决定,这学期,从事食堂兼职的老师也可以跟学生一样,享受每天3块钱的补助。括弧,周末除外。”

张汉山大声说:“你们有愿意干的吗?我让出来。”

大家笑着说:“你再倒贴一块我们也不干。”

等两个老师走后,张汉山对王玉兴说:“我怀疑你做手脚了。”

王玉兴两手一摊,把阄往他面前一摆,说:“你查吧。”张汉山也没有真查,只是说:“我就纳闷了,咱俩共事几十年了,怎么啥好事都轮不到我头上呢?包括你这校长的位子,那时上级都跟我谈话了,可是一查,比你晚转正一年。”

王玉兴笑呵呵地说那都啥年头的事情了,你唠叨多少遍了,并悄悄地把那几个纸团放进了抽屉里,然后对张汉山说了很多注意事项。张汉山也说了自己的条件:“我也不随孩子们一块吃。至于补助,就按每天两块给我吧,剩下的一块,我每天随孩子们喝一袋奶。”

想了想,王玉兴就同意了。

中毒事件

张汉山可够忙的了,他把自己的课都调到了前两节,上完课后就进教室旁边的小厨房里忙活。按照上级制定的食谱,学生每人每天一个鸡蛋、两个馒头、一碗菜、一袋奶。这些都由镇上的批发点给送货。按说张汉山只管煮鸡蛋炒菜就行,但是他又擅自加熬了一锅玉米粥。有孩子问:“老师,你怎么拿自家的玉米面给我们喝啊?”

张汉山说:“你们可不能白喝,等秋天让你们的爸爸妈妈来帮我收玉米。”

一个小女孩认真地说:“我爸爸会杀猪,要不把你家里的猪给我们吃吧。”

张汉山做了个打人的手势,说道:“吃了猪肉变成猪脑袋,怎么上大学啊?”

小女孩也不怕他,伸伸舌头,做了个鬼脸。

这天下午上课前,王玉兴来通知张汉山开会。张汉山正在打扫食堂,王玉兴也没跟他说话,因为他看见张汉山嘴里正嚼着鸡蛋呢。

会上,王玉兴把重要的事情讲完后,又补充了一点内容,“我们某些老师,一定要行得端坐得正……”他越说越气,最后大声嚷道:“不抢吃学生的鸡蛋会饿死你啊?”

张汉山“呼”地一下就站起来了,“你说谁呢?今天你讲明白,谁抢吃学生的鸡蛋了,别指桑骂槐的!”王玉兴仍然铁青着脸,坐在那里不说话。张汉山说:“刚才打扫卫生的时候,看见板凳下面有个鸡蛋黄,怕浪费,我就拾起来吃了。这还需要向你汇报啊。”

王玉山也不示弱,说:“不会这么简单吧。”说完就拿下墙上的哨子使劲吹起来。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

全校三十多个孩子站成三排等着校长训话。王玉兴大声问:“今天谁没领到鸡蛋?”没有学生举手。张汉山过来用膀子把王玉兴撞到一边,问:“今天谁没吃到鸡蛋?”还是没人举手。他又大声问:“今天谁没有吃到鸡蛋黄?”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举起手,小声说:“我把鸡蛋白吃了,本想把鸡蛋黄藏起来拿回家给妹妹吃,这,这才发现衣兜破了。”张汉山挑衅地看着王玉兴,王玉兴没有理他,过了一会才说道:“不对,怎么少了个学生?”站在一旁的冉老师说辛晓武请假了。“那他的鸡蛋呢?”王玉兴质问。endprint

本想唬住张汉山,但是张汉山却问:“今天哪个同学说要把辛晓武的鸡蛋捎回去啊?”“是我,在这里呢。”一个同学说着就举起了手里的鸡蛋。

王玉兴的脸越来越难看,只好回屋了,临走撂下一句话:“这也不行,以后捡了东西要,要交公!”

要不是其他老师拉着,张汉山非要把王玉兴的门踹烂,然后跟他讲个明白。

一个月过去了,孩子们的营养跟上了,一个个的小脸红润多了,上课打瞌睡的也少了。张汉山却出事了。

中午放学后,王玉兴刚回到家里,就有一个村民气喘吁吁地跑来说张老师中毒了。王玉兴骑上自行车就往回赶。看见张汉山正斜坐在食堂门口,脸色蜡黄。“你没事吧?”

张汉山有气无力地说:“没事,死不了,就是上吐下泻,一定是喝牛奶中毒了。”

“你说什么?”王玉兴急眼了,再往里头看,学生们一个个啃着大馒头吃得正带劲呢。每个人面前竟然还有一个苹果。

“孩子们没事,我没让他们喝牛奶。”张汉山说。

王玉兴心里这才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叫了个村民临时来照看孩子们吃饭,然后打120把张汉山送到镇卫生院。镇长也来了,王玉兴把几包牛奶递给镇长,镇长让人拿着到县里去化验。结果很快出来了,果真是牛奶有问题。

王玉兴后怕地对张汉山说:“幸亏没让孩子们喝,否则就出大事了。给你记特等功都不为过啊。”

张汉山笑着说:“有我这个试验田,孩子们能不安全吗?”王玉山在他胸口砸了一拳,说:“原来你每天喝包奶就是为了这个啊!”

“你明白就行,牛奶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天热了,更容易出问题。”王玉兴问苹果是怎么回事。张汉山笑笑说:“到县城去看儿子时捎回来的,让娃娃们每周吃上一个,不是更有营养吗?”王玉兴说:“每天补助你的两块钱就这样被你折腾干净了吧?本来是想让你多点收入的。”

牛奶换了供应商,也没有捅到县里去,此事算得到圆满解决。

招待记者

五月了,岭上已经是树绿花红。张汉山的小菜园也疯长起来。他可以用这个给孩子们多加道菜。

这天上午,王玉兴看见两个穿西装的人在校园里转悠,他在办公室里已经看好长时间了。当这两个人拿着脖子上的相机拍照的时候,他心里有谱了。于是把张汉山叫过来,问他家里养的那几只鸡多大了。张汉山说马上就要下蛋了。王玉兴把手一拍,说太好了,赶紧弄两只来宰了。“你疯了?还不如把我宰了呢!”张汉山叫道。

王玉兴问:“宰你,能炖出鸡肉来?”然后用手一指外边的两个人,说:“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吗?”张汉山不解地问是干什么的,王玉兴说那是记者。

这倒把张汉山吓了一跳。王玉兴说:“记者来咱这里,肯定是写报道的,要是把咱们的困难写了发在报纸上,办学条件就会大大改善,一个记者能顶好几个县长,你信不?”

张汉山赶紧回家准备去了,后面传来王玉兴的话:“一定要宰两只啊。”

王玉兴过去搭讪:“请问两位是记者吧?”两个人这才停止了照相,先怔了一下,然后点点头,问他是谁。王玉兴回答说是这里的校长,然后他毕恭毕敬地把两位记者请进办公室。三个人亲切地攀谈起来。

这边,张汉山已经麻利地杀好了鸡。不一会儿满校园里就飘起了诱人的香味。孩子们一个个从窗户里伸出小脑袋,贪婪地闻着。老师给他们讲今天中午有重要客人,一定要遵守纪律,好好表现。

吃饭时间到了,王玉兴把两位记者领进食堂。孩子们已经列队欢迎了,并大声叫叔叔好。两位记者高兴地跟他们打招呼,然后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坐下。桌子上已经摆上了几道青菜、两盘鸡蛋,还有一个主菜:满满一大盆鸡肉。尽管有言在先,但孩子们还是禁不住往这上面瞄。

张汉山过来告诉他们不准看,然后说:“今天我们的鸡蛋不够吃了,大家互相分一分,等我家的鸡下了蛋,会补给你们的,今天我给你们做了鸡汤泡馍,大家一定要好好吃噢。”孩子们都懂事地点点头,坐在小桌子上老老实实地吃饭。

王玉兴拿来两瓶酒。几个人喝了起来。两位记者起初不怎么喝,张汉山就说我们四个人喝两瓶酒,不多的。记者这才放开了量。等喝得差不多了,王玉兴说:“两位记者,要是不信,就请看看孩子们用的学习用品吧。”记者说不用了,这里的孩子确实挺苦的。一个记者见几个孩子在合吃一个鸡蛋,这才发觉大部分鸡蛋放自己桌子上了,于是不好意思地要放回去,却被王玉兴拦住了:“记者同志,这就见外了,我们也没啥招待的。咱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希望你们在省报上报道下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一来能改善一下办学条件,二来能把我们校园的围墙建起来。”这时张汉山把一个女孩领了过来,对记者说:“我们全校同学的铅笔盒几乎都是这个孩子送的。”

记者一愣,不明就里。张汉山说:“她爸爸一直生病,她就把盛针药的纸盒子留下来分给同学们。孩子们的书包没有一个是买的,都是妈妈用布自己缝制的。”

看着一个个衣衫褴褛的孩子,两位记者大为感动,取下相机,一阵猛拍。

记者走后,王玉兴天天坐在电话旁边,可是根本没有接到一个捐助电话。眼看六一儿童节临近了,张汉山也一天几次过来催问,说要是这事办不成,你就赔我两只鸡。两个人急得抓耳挠腮。

这天,王玉兴高兴地对他说邮局里送来一个大包裹。全校老师集合在一块,王玉兴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堆铅笔盒,还有不少笔。上面是一封信。王玉兴拿起来一念,傻了。原来,那两个人根本不是什么记者,而是两个小偷,那天他们是来踩点,准备偷二牛婶家的两头大黄牛,没想到被当成了记者。但是通过那顿饭,了解到孩子们的困苦,他们竟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所以寄来了这些礼物。张汉山经过快速计算,这些东西的价格绝对高过两只鸡的价钱,也就坦然了。

不过,看着王玉兴痛苦的样子,张汉山说:“你是教语文的,把这个事情写一写。”王玉兴说:“写这干啥啊,没用。”张汉山执意说他们可以作为一个教训。王玉兴就把这件事写了下来。张汉山又要了自己讲课时的照片。endprint

到了星期一,张汉山对王玉兴说:“你哪里也别去,就守着电话。我就不信,连小偷都能感动,难道还感动不了县长?”

这一番话弄得王玉兴莫名其妙。不过就在离儿童节还有三天的时候,王玉兴桌子上的电话就叮铃叮铃响个没完,全是要求捐赠的,还有不少爱心人士要来跟孩子们一起过节。同学们的学习用品和老师的办公用品基本上解决了。

他问张汉山怎么回事。张汉山只好坦白,说周末到县城看儿子的时候,让儿子想想办法。儿子把校长的那篇文章还有自己讲课时用板凳画直线的照片发在了网上,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

第二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王玉兴问张汉山那事准备得怎么样了。张汉山先是怔了一下,然后就说让他放心。王玉兴自言自语道:“咱自家养的猪都是土生土长的,不喂饲料,领导肯定喜欢。”

欢乐的节日

儿童节这天,校园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很多学生把自己的弟弟妹妹也带了来,甚至爷爷奶奶也来了不少。孩子们穿戴整齐,胸前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他们先表演节目,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到了快十一点,校长一声令下,孩子们立即站起来。原来他接到电话,说领导们马上就要到了。两辆小汽车缓缓驶进村子,副县长、教育局长和镇长等人来到了小学。孩子们有的敲锣打鼓,有的使劲鼓掌。领导们都红光满面,坐定后,副县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不过最激动人心的是他的最后一句话:经过认真研究,我们决定拨付1300块钱,帮学校建起围墙,不足部分由村里自行解决。第一个鼓掌的是站在厨房门口的张汉山,学校有了围墙他就不怕孩子们中午满山跑了。大家也都极力地欢呼。接下来分发领导带来的礼物。

到了吃饭时间,王玉兴先来到小厨房,但里面的场景却让他大吃一惊,孩子们的小饭桌上摆满了比平时多得多的鸡蛋。而高桌上只是孤零零地摆放着一盆猪脸肉,里面还放了很多土豆块。他刚想把张汉山拉过来问个明白,领导们已经鱼贯而入了。王玉兴尴尬地让副县长坐下。副县长看了看,没有坐,而是问:“你们每天给学生吃几个鸡蛋啊?”张汉山过来回答道:“平时每天一个,今天特殊情况,他们的弟弟妹妹,还有老人都来了,总不能让大家饿着肚子回去吧。”

副县长点点头表示赞许,然后转身要走。

王玉兴怎么也留不住。看着小车绝尘而去,他急得捶胸顿足,过了好大会儿,才跟副县长打电话表示歉意。没想到副县长说:“刚才我们已经听老乡说了,张汉山老师把自家的猪卖了,换成老母鸡,下了蛋给孩子们增加营养。这样的好人应当多宣传。”

他一回头看见张汉山就在身后,马上就火了,抓住他的衣领,吼道:“你把猪卖了咋不早说?”

张汉山说:“吃猪只能吃一顿,母鸡可是天天下蛋,很多孩子平时舍不得吃鸡蛋,而是偷偷带回家。我就想如果每天能发两个就好了。”

“你知道为了能让我们学校成为领导检查的最后一站,我费了多大劲吗?”

张汉山则说什么都可以耽误,唯独孩子们的身体和学习不能等。王玉兴说:“你这个猪脑子!我本想借这次机会跟领导们说说你那堂课和你职称的事情,现在泡汤了。”可是一回头,却发现张汉山正佝偻着身子在给孩子们分猪肉。

准备交班

夏天的夜晚很燥热,担任护校任务的张汉山就拿着席子来学校的房顶上纳凉。

这晚,王玉兴竟然也来跟他作伴。俩人东拉西扯聊了很多。“你想当校长不?”王玉兴冷不丁地问。张汉山说:“怎么不想啊!就你这水平的都当了这么多年,我要是不当,多浪费人才。你连个教育经费都要不来,早该下台了。”

王玉兴也不生气,说:“上边真决定了,我下你上。”

张汉山一下坐起来,说别开玩笑了。王玉兴没有搭理他,而是继续说:“上台后,你一定要顶住,就用现在的牛奶供应商。”

张汉山说:“是啊,这个供货商比较忠厚守信,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以前的好多了。不过你千万别把这个摊子甩给我啊,让我多活几年吧。”

其实张汉山不知道,上次牛奶中毒事件后,镇长想让自己的亲戚给学校送货,但被王玉兴拒绝了,所以镇长就以年龄大为由把他撤职了。本来是要从外面另调一名校长来,同时把他调走,可是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于是找到县教育局领导,极力推荐张汉山。因为他知道能顶住镇长压力的也只有张汉山了。

张汉山问:“我当了校长你能听我的命令不?”

王玉兴回答道:“你做对了就听,你要是错了就跟你干仗。”

他有节奏地摇着蒲扇,一会儿就睡着了。有风吹来,夹杂着露珠儿的味道。不远处,传来蛙声一片片。

〔本刊责任编辑 袁小玲〕

〔原载《上海故事》2013年第10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鸡蛋孩子学生
神奇的鸡蛋画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认识鸡和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