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构建探析

2014-02-22 01:01赵丽娟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情报公安指标体系

赵丽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边防系,河北廊坊065000)

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构建探析

赵丽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边防系,河北廊坊065000)

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多个层面,既有层次上、结构上的划分,也有防范目标上的差别。一个完整的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应该是一个具有分布性指标的多种安全技术或产品构成的复杂系统,既有政策制度架构指标,又有技术、人员指标。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包括4个维度、10个体系主项、19个体系分项和48个关键指标项。

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

一、公安情报安全管理的现状

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是指公安部门通过各种制度和措施对所掌握的情报进行管理与保护。随着信息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战、情报战等未来战争模式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例如,美国专门制定了各种安全战略,并根据美国总统关键基础设施委员会的建议,成立美国政府关键信息保障办公室,美联邦调查局成立国家基础设施保护委员会。现在,美国已经形成了自上而下分区划片的情报安全防护管理机制。北约各国也正进一步建立、调整、强化国家情报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各自的安全战略和长远规划。亚洲的日本、韩国也都在进一步加大公共安全情报安全的管理力度。日本专门增设了“情报通信科”,负责统管防卫厅内情报保障系统业务;海上自卫队新编制了直属海军参谋长的“系统通信队群”;航空自卫队新编制“情报通信课”,负责计算机系统的计划管理和信息安全保障。[1]

我国也非常重视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除了国家层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外,公安主要业务部门还制定了许多安全管理规定来保证公安情报安全。[2]公安部门根据国家和公安部的相关规定,对内部的网络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防范措施,并制定了“网络五不准”、“十不准”等相关安全管理规定,从制度上和技术上为公安情报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保障。但是,要想真正做好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建立起能够对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尽管我国的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或者说,我国的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体系还不尽完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当前这种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合当前的形势需要,安全管理的漏洞会逐步凸显,极易被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利用,造成我国公安工作的被动。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公安情报安全管理的经验,从宏观着手,建立起适合国情与时代发展的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

二、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

要构建完整的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首先要分析确定影响公安情报安全管理的因素。对于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影响因素数量众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考虑每一个影响因素,也不可能在安全管理指标体系中都加以反应。能够作为安全管理指标的,必须是对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影响较大、便于衡量的要素。经过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本文以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战略构建为主干,从公安情报安全管理的四个维度出发,构建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4个维度、10个体系主项、19个体系分项、48个关键指标项。维度和体系主项包括公安情报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框架指标,体系分项主要分析了公安情报安全管理需实现的目标指标,关键指标项则给出了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要点指标。

(一)公安情报安全战略维

公安情报安全战略维,是指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宏观层次构造指标,包括公安情报政策和策略、考核制度、机构队伍建设、安全软实力等,主要明确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相关法律政策、实施策略以及对政策策略的执行情况;明确体系建设的意义、现有体系的不足和构建的原则;明确如何建立具有较强管控力的机构与队伍、如何构建公安情报安全管理软实力等,具体维度指标内容见表1。该维度的主要载体是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政策策略、机构队伍建设、考核制度安全软实力等主项。这些主项包含了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的宏观政策策略和具体载体的设置情况等内容,从软实力、硬实力、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了公安情报安全战略维。

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是管理层的责任,更是对所有公安工作人员的要求。[3]为提高管理效率,落实责任,可以设置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机构,如在各级单位的保密委员会下建立一常设机构,对已有公安情报部门和情报人员据情况采取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集中式权力集中,操作简单;分散式权力分散,覆盖面广。专职部门负责情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及公安情报保护策略思维培养,并负责情报软实力建设;兼职人员分布在各级公安部门,负责自己部门的情报管理和保护。在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人员队伍分项中,重要的关键指标项是人员队伍安全素质建设,这直接关系到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

考核制度是保障公安部门严格实施情报安全管理的制度集合,包含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常态化考核,可以对安全管理政策执行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还可以对策略制度中不合形势要求的条款进行及时的更新修订;奖惩程序能对执行公安情报安全管理策略好、成绩显著的单位予以表彰和鼓励,也可以对执行差的单位进行处罚。[4]

公安情报安全软实力,是指公安情报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绝大多数成员认同的情报安全管理战略目标、理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要素的总和。相关研究表明,强大的软实力对国家发展具有极大的正向作用。同样,情报中的软实力对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情报安全软实力指标包含公安情报安全意识、公安情报安全文化两方面。[5]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否,直接影响情报安全管理意识的培养。公安情报部门的领导和所属人员是否形成重视情报安全的意识,对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表1 公安情报安全战略维

(二)公安情报保护维

该维度是指对各种公安情报信息的保护。公安情报在警务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实现预警功能,因此对公安情报保护一直是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容易出现问题的主要方面是:公安情报分类量化不准确、通信系统安全管理技术有漏洞、相关人员安全管理不具体、物理安全区域划分标准不明。公安情报保护必须强化对各种关键指标项的控制力,阻止现实的或潜在的敌对势力对公安情报机构的渗透与破坏。公安情报保护维包括公安情报分类管理、相关人员安全管理、通信系统安全管理、物理环境安全管理等内容,如表2所示:

1.公安情报分类管理

情报源管理是指经过初次整编后未经过传递的情报。对公安情报资源编制涉密清单,并根据相对价值、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编码,确定安全等级(安全等级不同于密级,它所使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当然该清单是动态更新的;根据情报类别、比照密级明确相关条件并确定评估指标,建立情报安全等级评估模型,对情报源的情报进行预评估后实施相应管理和控制;[6]建立规范的情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保障情报的合理、安全流通;严格控制文件传递范围、建立垃圾情报销毁制度。

2.相关人员安全管理

公安情报相关人员包括作为战略资源而成为保护对象的人员;作为管理对象的人员,如情报工作管理层、专职和兼职情报人员,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应实施不同安全策略:划分各类人员,把安全责任定义到工作责任中;对一些重要的公安情报人员,要规范其交往范围,提前制定各种交往策略。

3.物理环境安全管理

加强物理环境安全管理是公安情报保护工作的显性措施。根据营区位置风险性设立营区安全区域,用物理屏障实现授权访问和保护,对安全区域实施监控;情报存储介质安全,妥善养护与管理各类情报存储介质,做好登记与核查管理。

4.通信系统安全管理

由于公安通信、管理越来越多地依赖公安网、互联网,情报安全管理也应重视通信系统安全管理。当然,这也是目前研究较多并相对成熟的领域,可用技术较多,如秘钥管理、访问权限认证管理、机要电话线路管控、网络安全测评等。

表2 公安情报保护维

(三)反情报维

情报与反情报、间谍与反间谍、窃密与反窃密一直是公安情报工作中的“矛与盾”。只要存在对对手的公安情报活动,就一定存在这些对手对我公安部门的情报活动。公安情报保护如果缺乏主动意识,情报部门在对手的攻击中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因而对情报对手进行监测并实施主动反情报手段是必要的。[7]

反情报工作同情报工作一样,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公安部门实施主动的反情报工作同样需要详细了解情报对手的情况,对其情报机构、人员等要素全面了解,评估对手的情报目标和情报能力,为我们后续假情报的生产与使用奠定基础;针对不同的情报对手制定不同的反情报方案,并常态化地演练所制定的各种方案,最大化地实现反情报工作在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价值。该维度具体指标内容如表3所示:

表3 反情报维

(四)持续性管理维

该维度的主要作用是公安情报安全风险预警,评估公安情报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与可能造成的威胁,并在不利事件发生时采取相应的策略,实现各项工作持续运行,防止处于被动局面。从国际上看,那些及时引进持续性管理的情报机构,在面对情报安全事故时均能化险为夷。持续性管理维包括风险预警机制和持续性计划两个指标分项。为了实现公安情报安全管理的持续性,必须选好风险预警指标,并对各个指标进行监测,掌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同时也是该体系持续运行的重要保证;[8]针对预警结果,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并进行持续的演练,提高战斗力;对情报安全管理政策、策略进行持续的评估,及时修改不合适的内容。该体系主项包括7个关键指标项,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

表4 持续性管理维

三、结论与展望

本文使用分层设计的方法构建了公安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这种分层构建管理体系的方法,既兼顾了公安情报安全管理理论、实践方向和范围,也提供了具有操作性的工作要点,可以为当前公安情报安全管理的策略、政策制定及具体工作提供统一框架及解决方案,实现了公安情报安全管理理论完备性与实践性的结合。此外,本文将定量分析的方法引入到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许多分项中,与定性的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形势分析结合起来,实现了体系的科学性。所以,一定程度上来说,本文所建立的情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可作为公安部门制定情报安全标准的依据,亦可作为具体部门公安情报安全管理能力的考核、测评依据。同时,该体系也对现实的公安情报安全管理工作中各基本要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可以为我国公安部门建立适合国情的公安情报安全管理体系长远规划提供思路。

但是,该体系中还有许多地方不够完善。首先,本文所涉及的部分体系分项已经被我国公安部门在情报安全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应用,但没有被提炼出来放在统一的体系里进行综合研究,如人员分类管理、物理载体安全等分项。其次,文中虽然涉及到一些情报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估模型,但没有明确指出该采取哪一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再次,文中给出了各项指标的具体内容,但没有对各项指标赋值。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在上述三个方面不断地深化拓展。

[1]黄月江.信息安全与保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173.

[2]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情报学研究与情报工作进展[M].北京:海军出版社,2004.

[3]肖成滨.情报资料工作基础[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74.

[4]张巾.犯罪情报学例说[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44.

[5]赵小康.情报文化的影响、模型与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2010 (12):84.

[6]赵振祥,李明合.传播与保密——情报新闻导论[M].北京:中华书局,2005:135.

[7]张左之.竞争之道情报先行——竞争情报论文集(2004-2007)[C].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8]钱引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之管理机制研究[J].法制与经济, 2012(12):115.

D631

A

1673―2391(2014)08―0009―04

2014-05-24责任编校:边草

猜你喜欢
情报公安指标体系
情报
情报
情报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公安报道要有度
交接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