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骄子骆孝敏

2014-02-23 03:20芦桂山
延河(下半月) 2014年5期
关键词:长安陕西画作

文/芦桂山

长安骄子骆孝敏

文/芦桂山

骆孝敏

字仰山,号少陵布衣,1954年生于长安。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文史馆研究员。长安画派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创作中心创作员,陕西省花鸟画协会理事,陕西书画院副院长,陕西东方书画院副院长,西安文理学院兼职教授,长安中国画院副院长,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西安中国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陕西这样一个文化大省,要记住一个画家的名字是很不容易的。尤其在省城西安,除了专业玩画的人,恐怕一般人是叫不上几个画家的名字的。就连我这个经常玩画的人,在地方上有名的画家也不见能认识一两个。偏巧,这一两个人中,就有画家骆孝敏。

十几年前,我在省有线电视台开办了一档节目叫《陕西百杰》,是讲述陕西各领域优秀人物故事的专题。有人给我说长安地界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不妨可以去寻访寻访。于是找到杨建国先生。杨老是长安艺术界的前辈,门下弟子众多,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和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刘永杰都是他的学生。当我们给杨老说明来意时,杨老说长安确实人才辈出,尤其是有一批青年人很不错,在这些青年才俊当中,他比较看好有一个叫骆孝敏的画家,建议我们去见见。杨老从事了一辈子美术教育,眼界很高,能被他相中的,那一定是有些名堂的。

于是给骆孝敏做了片子。自那时起,我的记忆中就多了一个挥之不去的名字。

作为画家,难免有些招牌的作品,比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还有黄胄的驴。我对于骆孝敏的招牌作品印象,自然是他的鹰和牡丹鸡了。这不仅仅是我的认识,凡是知道骆孝敏的人,大概都知道这些了,记得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黄愚先生,也不禁为他的百鹰图所折服,当下挥毫给他题了一首诗,对他的艺术功底和艺术表现给予了赞许。

尽管如此,我在接触了骆孝敏大量的作品后,还是觉得以前对他的认识太肤浅了。

近年来和骆孝敏先生有了大量的接触,这些接触直接改变了我对他的认识。我觉得骆孝敏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画家,是一个极不墨守成规、非常敢于否定自己、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而又异常勤奋的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对于中国画的认识已经有了很高的境界,对于中国画中笔墨、线条、造型、构图等元素运用的出神入化,无论是拆分还是组合都是那么的游刃有余,无所不尽其精,自然中孕有生动之气。

他的新作中,有几幅金鱼和青蛙的小品画,采用的是积水积墨的画法,其水、墨、色的运用,技术掌握炉火纯青,不带一丝造作而极尽生动鲜活之意味,颇有王子武大师的风采。得此神旨,他又创作了一批戏鸭嬉鹅的作品,笔墨轻盈潇洒,意境趣味横生,相当的绝妙。

骆孝敏国画作品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造势。他的近作《松鹰图》,主要部分同样以积墨法完成,他将群鹰分为两组,每组三五不等,鹰的造型如同屹立的山峰,凛然而不同,而两组雄鹰恰如两座对峙的山峰,气势博大令人震撼!即使在牡丹鸡这样的作品中,同样也会有这样的气势,从而耐人寻味——曾经有人看到他的一幅《和谐曲》的群鸡图后,竟然读出了生活的味道,说骆先生的画作中真有生活故事。

当然,骆孝敏的画作中还有一些很新鲜的东西,这些东西是他的觉悟,也是他的探索。比如他画松,枝干和松枝的表现很有新意,其直观感觉是又密有透,看似散乱,其实有序,很有意思。他画菊花,只用枯笔狂乱地涂抹,留出空白,最后只用藤黄那么轻轻的一收拾,一团盛开的白菊就跃然纸上,令人大开眼界。我觉得,看骆孝敏的画作过瘾,而看他作画则是一种享受。他的那种得心应手、举重若轻的自信和潇洒,常令观者神清气爽怡然自得。

偶听前辈讲中国画,说怎么才能气韵生动呢?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先让自己心动,作品才会生动。骆孝敏之于此,领悟颇深,用功尤勤。他每每将自己关在斗室数十天半月,坐而问道,精研体式,然后则有一批新的作品面世,面目新鲜,令人侧目。前些日子,几位画界同道游于京城,提及骆孝敏的花鸟画,皆言陕西中青年画坛能出其右着鲜矣,以我观之,虽有溢美之意,但也总不算为过吧!

猜你喜欢
长安陕西画作
我们长安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水VS火
学生画作欣赏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西游新记 2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