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建筑

2014-02-24 10:05储帆
建材发展导向 2014年1期

储帆

摘 要:众所皆知,我国园林的景观建筑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随着各朝各代民族文化的不同与交融,创造了辉煌的建筑文化和园林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观、审美观、空间观等,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中国风。本文主要是在此背景下分析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建筑,对以植物生态习性为基础的园林景观建筑的形成以及创造地方特色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以文学艺术为脚本,以设计者的自身涵养为核心,对建筑中的文人气息与多重风格进行阐述,弘扬中国园林自然观的理念,以便更好完善建筑体系。

关键词:中国园林;景观建筑;遵循自然

文化艺术的创作与它的风格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园林景观建筑的艺术。无论是自然生长的景观还是经过后期雕琢与设计的景观,都是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自然植物的特色与风格。如何借用植物的生命力与风格来配套的对建筑设计是设计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尤其是植物的风格变化因素比较多样,如何通过各种花、叶、干与园内建筑来表达植物自身的姿态与色彩并突出设计者的风格是很困难的事情。本文主要是根据历史人文演变以及传统园林等因素来分析中国园林中景观建筑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景观建筑与传统的植物、山、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1 中国园林不同时期的景观特征

1.1 生成期景观建筑特征

中国园林的前身就是皇家园林,发源地主要是宫苑,因此中国园林的首要特色就是规模大并且气魄雄浑。中国园林的生长期是奴隶制时的殷、周,以及封建时期的秦、汉。特别是在秦汉时期,由于封建社会正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景观建筑的成长,主要特点就是以高台建筑为主,著名的建筑就是阿房宫以及姑苏台,建筑结构是木构已经相当成熟,砖石建筑与拱券结构发展迅速并且形式多样,建筑的布局与周边田园风光结合的观念已经被考虑在设计中。

1.2 转折期景观建筑特征

园林的转折时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阶段,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以及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尤其是佛教的盛行带动了寺院园林的兴盛,从而致使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初步奠定,特别是建筑物亭的发展,有单檐、重檐以及三重檐。这一时期对静态与动态的结合主要是表现在建筑物—亭的设计上,一般选址是在山腰或是山顶以及临水建亭,建筑方式上会借用桥、堤岸或是阶梯等来将周边风景包含在建筑里。

1.3 全盛期景观建筑特征

全盛时期是指隋、唐时期,主要原因是处于封建社会高峰期,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园林景观建筑都有了大尺度的突破。特别是诗歌以及绘画与雕塑在园林景观建筑中的表现明显,很多的文化艺术渗透在建筑中,主要是装饰或建筑装修等。具体表现在当时的檐梁枋彩画,图案多变以及丰富的构图被广泛运用在建筑装饰中。这一时期的建筑群在水平方向上主要是以台和塔或是楼等方式展现,逐渐往空间层次进行延伸,建筑整体展现出华美而不俗套以及整齐而不呆板的风格,属于当时普遍接受的美学观念。

2 中国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基本特点

我国园林景观建筑的设计具有极其独特的外观形式以及鲜明的个性符号,虽然不同园林的风格在景观建筑设计上有显著差异,但在设计特点上都体现出与“和谐自然,寄情于景”的特性。通常在园林的景观建筑设计会因地制宜,考虑地形、自然环境条件,适宜布局将建筑融入景观画面,通过与对联、诗画、匾等景物的相互结合、相互映衬,从而增加园林的精神感染力,赋予园林丰富的人文艺术感以及美学思想,达到情景、主题的有机结合。同时我国的园林景观在空间布局上除了皇家园林喜欢轴线对称、统一布局来增加气势外,一般的现代园林以及私园的景观建筑都会现出自然、参差错落的整体布局,形式比较灵活,大小各异的空间布局会形成鲜明的层次感和视觉对比,也可以增强观赏者的空间感。与古典的厅、堂、阁、楼、轩、馆、榭、斋、亭、桥、舫(航)、墙、廊等建筑形式相比,现代的园林景观建筑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实现了交通、景观、环境、服务等多种需求,更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3 探讨分析景观建筑与植物、山、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中国园林设计中的四大要素主要包括植物、山、水、景观建筑,从以上景观建筑的设计特点上分析,景观建筑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仅满足了观赏者观赏风景以及享受生活的愿望,同时也赋予了园林丰富的内涵。在景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与植物、山、水三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衬托,即会受到这三个要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着它们。与它们相比,景观建筑最大的优势在于设计灵活,主要以人工为主,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较小。

3.1 景观建筑与植物的关系

在中国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花草树木就好像山峦的头发,如果缺少了植物感觉景观建筑就会缺失很多的韵味。在景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植物起着很大的映衬作用,植物极富生命力,并且会随着季节、时间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会表现出自己特有的色彩、形态和特征,从而给观赏者造成不同的艺术观赏美感和情景体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园林主题和风格。景观建筑设计中通常都会借用一些应景的植物作为突出主题的辅助设计,比如说园林中的“留听阁”、“听雨轩”就是根据荷花、芭蕉等植物在自然界的风吹雨打时给人们带来的艺术景观感受而命名;在很多私园的设计中,很多园主会借用一些特有代表的植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怀,比如大片的松柏就象征着主人的坚强、长寿;大片的竹林代表主人的气节高尚、人品清逸;石榴则是代表主人希望多子多孙;兰花代表幽居隐士;莲花代表洁净无瑕;桂花、牡丹以及玉兰则代表荣华富贵;而紫薇代表者高官厚禄。这些植物不仅可以丰富景观建筑的内容,同时可以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使建筑更好的融入到园林景观画面中。

3.2 景观建筑与山的关系

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常常会以假山作为自然造景的方式,一般的园林设计都会有山石相伴。最开始的园林筑山始于秦汉时期,人们用太液池挖出的土堆成岛再建成上林苑,并将其作为东海神山的象征,后来自唐宋发展以后,山水画、山水诗、玩赏艺术的不断发展,叠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在明代发展基本普及。我国的假山技术目前已经相当成熟,早在明代的园林设计中,曾在《园冶》一书中专门讲述了17种造山技术,通常园林中的假山可分为孤立的石峰、土山、石山三种类型。其中土山主要是自然形成或者经人工挖掘再堆筑而成,是最早的造山技术,也最容易形成自然的山林形态,但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一经雨水的冲刷就会受到毁坏;石山多见于江南一带,是由人工经石英岩、石灰岩以及砂岩等叠置所造;孤立的石峰从字面上即可理解是专门为点缀庭院空间所置,对于本身的造型非常的注重,形象非常优美、生动,更容易体现园林的主体,和现代的雕塑很类似。假山的形式多种多样,通常都会和景观建筑相互结合,不会单独存在,比如在莲花庄为了赏石而特意建造了印石山房,山石与建筑实质上是赏与被赏的关系,相互呼应,相互借景,从而形成交相辉映的空间结构变化。

3.3 景观建筑与水之间的关系

水是传统园林设计表现自然造景的又一大重要要素,水具有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不管是什么主题的园林都会以静态的水景为背景体现自然造景,而水的平静如镜、烟波浩森的寂静深远又会赋予园林深邃的意境。园林中的水景一般都是以“掩”、“隔”、“破”的形式表现,“掩”通常会为建筑和绿化,掩映池岸的曲折,突出水面的重点建筑;或者会在水景旁边种植芦苇,感觉水岸没有边际;“隔”是指建筑路堤来横断水面,或者会建筑曲桥来增加水景的层次感,增加幽深的情景体现,或者会建设桥廊可以渡过水面;“破”主要会在水景的旁边建筑一些乱石,感觉像是山间的曲溪绝涧,增加景观的山野景致。这三种水景的设计都与建筑息息相关,景观建筑会增加水岸的层次感,而静态的水景又会映衬建筑的主题,赋予建筑深远的意境,而水面的微波又会增加建筑的灵性和活力。水景与景观建筑两者之间相互渗透,形成丰富的倒影景观,构建多变、动态的空间层次。

4 结语

中国园林中的景观建筑风格可以用四个字简单概括:“景、意、情、理”,主要是通过对自然景观在视觉上给予我们的意境结合设计者想要传达的理念进行园林建筑设计。因此,在实际建筑设计中可以借助传统中国园林的发展以及现代园林各方面的需求与影响因素来进行景观设计,更好的贯彻中国园林的设计体系,传递给大众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

参考文献

[1] 刘瑞瑜.秦汉园林要素表达形式的分析与探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 于利娜.中国传统建筑元素[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3] 陈冬苗.中国传统建筑入口研究[D].东南大学,2006.

[4] 潘华.透过窗口看建筑[D].东南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