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例乳腺肉瘤临床治疗分析

2014-02-25 15:28陈文新杨炳林肖坚王合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叶状低度肉瘤

陈文新 杨炳林 肖坚 王合兵

13例乳腺肉瘤临床治疗分析

陈文新 杨炳林 肖坚 王合兵

目的 探讨乳腺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 以提高乳腺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自2001年1月~2011年12月的乳腺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2例分叶状囊肉瘤失访.1例癌肉瘤术后失访, 另外1例20个月复发后失访。1例高度恶性分叶状囊肉瘤, 术后26个月死亡。3例恶性淋巴瘤均在5年内死亡。1例纤维肉瘤18个月后复发, 行全乳腺切除术。3例纤维肉瘤(包括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及2例分叶状囊肉瘤(1例低度恶性.1例高度恶性)均健在。结论 对术前肿块较大且怀疑可能为乳腺肉瘤的患者尽可能行空心针穿刺取组织学病理及联合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指导治疗, 肉瘤主要以手术为主, 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关系较密切, 肿块大小并不是预后的关键因素, 术后内脏转移患者较多。

乳腺肉瘤;治疗;临床分析

乳腺肉瘤是发生于乳腺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临床上比较少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自2001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乳腺恶性肿瘤986例, 其中乳腺肉瘤13例, 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1.31%, 现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 以提高乳腺肉瘤的诊治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13例均为女性。年龄22~75岁, 平均37.5岁,本组6例术前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或巨大纤维瘤.3例诊断为乳腺癌.4例术前诊断为乳腺肉瘤, 患者均以乳腺无痛性肿块就诊, 8例主诉乳腺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

1.2 诊.13例术前均行乳腺彩超检查.2004年后9例病例行乳腺钼靶检查.6例患者行乳腺空心针穿刺活检术.4例病理考虑乳腺肉瘤.2例考虑恶性肿瘤可能。病理分类:术后经病理证实(经常规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 本组叶状囊肉瘤5例;恶性淋巴瘤3例;纤维肉瘤3例;癌肉瘤2例。

1.3 治疗方式 本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2例低度恶性分叶状囊肉瘤行肿块局部切除术.1例纤维肉瘤因术前考虑纤维瘤及肿块较小, 行肿块局部切除术.2例中度恶性及1例高度恶性分叶状囊肉瘤, 及2例纤维肉瘤行全乳腺切除术.3例恶性淋巴瘤及2例癌肉瘤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2例癌肉瘤予含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化疗。1例淋巴结转移行胸壁及锁骨上野补充放射治疗。3例恶性淋巴瘤确诊后在专科(本院血液内科)行规范化疗, 放疗及免疫治疗。

2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2例分叶状囊肉瘤失访.1例癌肉瘤术后失访, 另外1例20个月复发后失访。1例高度恶性分叶状囊肉瘤, 术后26个月死亡。3例恶性淋巴瘤均在5年内死亡。1例纤维肉瘤18个月后复发, 行全乳腺切除术。3例纤维肉瘤(包括1例复发后再次手术)及2例分叶状囊肉瘤(1例低度恶性.1例高度恶性)均健在。

3 讨论

乳腺肉瘤是指发生于乳腺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按其组织来源可分为两类。①间叶组织来源:如间质肉瘤、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②混合来源:叶状囊肉瘤和癌肉瘤。本病比较少见,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5%~3%[1]。本组为1.31%, 以文献报道相近。本病多发生于女性, 男性罕见, 发病年龄较乳腺癌早,多在25~40岁, 本组发病年龄37.5岁。乳腺肉瘤临床上多以无痛性肿块就诊, 肿物生长迅速, 且肿块较大, 外观无皮肤硬化及桔皮样改变, 转移以血行转移较多, 淋巴转移较少,本组淋巴结转移2例(1例癌肉瘤.1例恶性淋巴瘤)比例为15.4%(2/13)。不同类型的肉瘤也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其诊治方法及预后也各不相同。

3.1 叶状囊肉瘤 叶状囊肉瘤也称为分叶状囊肉瘤, 在乳腺肉瘤中是最常见的一种, (本组占38.5%)属于乳腺纤维上皮型肿瘤, 瘤体巨大, 一般都在5 cm以上, 分为三类: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2], 本组低度恶性2例, 中度恶性2例, 高度恶性1例。体检肿瘤呈圆形分叶状, 质地韧硬,边界清楚, 若肿瘤巨大, 覆盖的皮肤常发亮、变薄、甚至破溃, 切面呈鱼肉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以中年妇女为多见,男性罕见。病程较长, 个别病例病程较短, 可在几个月内迅速增大, 很少出现腋窝转移(本组无一例腋窝转移), 多见于肺、肝等内脏转移,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高度恶性如果术前确定淋巴结没转移行全乳腺切除术, 腋下伴淋巴结肿大证实转移, 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低度恶性可根据手术大小决定术式, 由于低度恶性叶状囊肉瘤术中病理诊断有一定难度,建议对于肿块较大, 怀疑叶状囊肉瘤的术前行空心针穿刺取病理以更好决定手术方式。本组2例低度恶性.1例行肿块广泛切除, 另1例肿块较大, 且患者年龄较大, 保乳意愿不强,行乳腺单纯切除术, 其余2例中度恶性及1例高度恶性均行全乳腺切除术, 术后2例失访.1例18个月后肺转移, 于26个月后死亡.2例5年随访仍健在。

3.2 癌肉瘤 乳腺癌肉瘤为癌和肉瘤两种成分同时存在的乳腺恶性肿瘤, 临床甚为少见[3]。本组癌肉瘤占15.4%(2/13)。癌肉瘤多见于中年妇女, 本组发病年龄1例34岁.1例42岁。体检乳腺内质硬肿块, 边界尚清楚, 钼靶缺少毛刺、钙化等乳腺癌特异征象, 如果年龄不大易误诊为纤维瘤, 因癌肉瘤具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 经血液和(或)淋巴结两种途径均可转移, 一旦确诊为本病, 即应按照乳腺癌进行综合治疗。本组2例均行改良根治术, 术后2例均出现淋巴结转移。予含蒽环类及紫衫类药物化疗。1例淋巴结转移3枚行胸壁及锁骨上野补充放射治疗.1例术后未放疗。1例失访.1例于术后20个月肺转移, 在省级医院再次治疗后失访。

3.3 恶性淋巴瘤 因乳腺中只有淋巴组织, 无淋巴结, 原发乳腺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发生于结节外的恶性淋巴瘤, 本病除乳腺局部有结节病变外, 无全身其他部位淋巴瘤, 因此要与全身恶性肿瘤乳腺部位表现相鉴别, 病理上多为非何杰金淋巴瘤。国外文献报道本病占结外恶性淋巴瘤的2.2%, 占乳腺恶性肿瘤的0.04%~0.5%[4]。本组占23%, 考虑与本地域恶性淋巴瘤发病率较高有关, 本组3例均行术中冰冻病理报告为恶性肿瘤(分型待常规), 遂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证实为非何杰金淋巴瘤, 术后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 术后均按恶性淋巴瘤行规范化疗, 放疗及免疫治疗, 本病发展快, 预后较差, 本组3例均在5年内死亡。

3.4 乳腺纤维肉瘤 乳腺纤维肉瘤在乳腺肉瘤中较为常见, 来自皮下或筋脉中的纤维组织, 据报道, 约占乳腺肉瘤的7%~10%, 发病率仅次于叶状囊肉瘤, 多发生于30~50岁妇女,偶见于男性, 肿瘤生长较快, 瘤体较大、质硬、不痛, 血行转移较多, 淋巴转移极少, 纤维肉瘤恶性程度较低, 预后较好,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本组3例患者.1例肿块较小, 术中考虑纤维瘤, 行肿瘤区段切除术, 术后未行放、化疗, 术后18个月后复发, 肿瘤生长迅速, 行全乳腺切除术, 术后随访5年未复发.2例行全乳腺切除术, 术后至今随访均超过5年仍健在。综上对13例乳腺肉瘤的分析, 作者对乳腺肉瘤的治疗得出以下经验:①对术前肿块较大且怀疑可能为乳腺肉瘤的患者尽可能行空心针穿刺取组织学病理及联合免疫组化明确诊断, 指导治疗。②肉瘤主要以手术为主, 且较易复发, 如果肿瘤较大或患者年龄较大, 保乳意愿不强, 建议行全乳腺切除术, 术前或术中发现淋巴结肿大可行腋窝淋巴结清扫。③乳腺肉瘤预后主要与病理类型及生物学行为关系较密切,肿块大小并不是预后的关键因素, 术后内脏转移患者较多。④由于病例较少, 对放化疗的作用尚难作出评价。

[1]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036-1037.

[2] Tavassoli FA, Debilce P.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rs of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 Lyon:LARC Press.2003.

[3] 李树玲.乳腺肿瘤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647-648.

[4] McGowan TS, Cummings Bj, Opsullivan B, et al. An analysis o.78 breast sarcoma patients without distant metastases at presentation. Int Jradiot Oncolphys.2000.46(12):383`390.

36500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乳腺科

猜你喜欢
叶状低度肉瘤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五粮液低度白酒生产工艺概述
CD34、CD10、CD117在乳腺叶状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作用
94例单中心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24例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LEEP治疗中老年妇女宫颈上皮内低度瘤样病变疗效初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