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降期价值

2014-02-25 15:28王钰全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肛缘放化疗直肠

王钰全

直肠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国际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已规定T3、T4期病变患者术前需常规行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对控制以及减少原发灶十分有利;可以不同程度地减轻肿瘤对机体产生的负荷, 使肿瘤达到降期的效果, 从而有利于病灶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减少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1]。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回顾性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超声影像学的变化, 从而确定经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对术前降期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9月~2012年9月于本院住院的直肠癌患者40例, 其中男30例, 女10例, 年龄在23~80岁之间, 平均(60.54±15.32)岁。所有患者的肿瘤位置均于直肠中下段, 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约1.5~12 cm, 平均(5.72±3.20) cm, 术前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直肠癌, 经直肠指诊、直肠彩超、CT增强或MRI等证实为T3及T4期, 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局部及远处转移征象, 术前均行新辅助放化疗。

1.2 新辅助放化疗方法

1.2.1 放疗方案 总剂量40~50 Gy, 1次/d, 0.8~2.0 Gy/次,每周照射5 d, 共持续5周。

1.2.2 化疗方案 MFOLFOX6方案:奥沙利铂130 mg/m2,第1天, 静脉滴注;甲酰四氢叶酸钙300 mg, 第1~3天, 静脉滴注;氟尿嘧啶400 g/m2, 第1~3天, 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1次, 共进行2个周期。新辅助治疗结束后4~6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2.3 仪器 百胜MyLab90彩色超声诊断仪, 端扫式腔内探头 , 频率5.0~10 MHz。

1.3 检查方法 患者检查前均清洁洗肠, 检查时取左侧卧位的姿势, 弯腰曲膝至胸前。先行直肠指诊以明确直肠腔内情况。然后将耦合剂涂在探头表面后外加橡胶套, 再将耦合剂涂在外层后插入直肠进行超声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及病理结果 本研究共40例直肠癌患者, 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直肠腺癌总共29例, 黏液腺癌6例, 腺棘细胞癌3例, 鳞状细胞癌2例。

2.2 新辅助治疗效果 本组病例放化疗后原病灶增大者共4例, 占10%;1例病情稳定, 占2.50%;33例原发灶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占82.50%;2例原发病灶消失, 术后、病理未见明显肿瘤细胞, 考虑完全缓解, 占5.00%。术前经直肠彩超判定肿瘤大小变化的准确率达100%。2例原发灶消失的患者, 经直肠超声探查仅可见局部肠管增厚, 少量黏液性病变, 腔内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术后病理检查示镜下未见肿瘤细胞。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00%。

2.3 经直肠超声各参数在新辅助治疗前后及术中的变化新辅助治疗前、后及术中肿瘤下端距肛缘的距离3组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厚度在新辅助放化疗前、后及术中3组两两比较, 除放化疗后与术中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余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新辅助治疗前后直肠病灶侵及层次的变化 术后T分期与治疗前进行比较, 经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肠超声术前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5.00%(34/40)。T0、T1期直肠癌超声分期准确率分别为100%(2/2)和100%(1/1)。超声分期不足1例, 分期过度3例。肿瘤分期降低5例, 降期率12.50%。

3 讨论

目前, 新辅助放化疗对于进展期的直肠癌是标准的治疗方式[2]。放射治疗是一种局部的治疗方式, 可使肿瘤达到局部退缩的效果, 而化疗则是一种全身治疗的方式, 两者联合起来, 可以起到增敏以及互补的效果, 有研究认为[3]放化疗可以明显对肿瘤的微血管密度产生影响, 进而阻止肿瘤复发,从而改善疗效。

本研究中, 肿瘤下端距肛缘距离新辅助治疗前、新辅助治疗后及术中距离3组两两相比, P>0.05,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因新辅助治疗后多数患者的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 以至距肛缘的距离有所增加, 可使得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机会大大增加, 利于临床保肛手术方案的选择。超声判断的肿瘤下端距肛缘距离准确性较高, 可于术前对直肠癌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 从而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肿瘤直径、肿瘤厚度在新辅助放化疗前、后及术中3组两两比较, 除新辅助肿瘤后与术中比较,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其余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肿瘤直径、厚度在新辅助放化疗前后均有明显变化, 新辅助治疗后有明显缩小。

总之, 新辅助放化疗后的临床以及病理分期改变是肿瘤局部降期的基础[4], 了解一些新辅助放化疗的基本常识对于直肠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是很有帮助的, 这也对临床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韩洪秋, 刘刚.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临床意.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 16(4):504-507.

[2]杨建民.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新辅助疗法进展(综述).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8(6):39-40.

[3]章卫根, 章俊杰, 黄军平.中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的远期疗效.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11):1806-1807.

[4]唐宗江, 郭云.术前区域化疗联合放疗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 23(1):40-43.

猜你喜欢
肛缘放化疗直肠
中药熏洗结合提肛运动对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指数及肛缘水肿情况的影响
肠内营养支持在放化疗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柏硝祛毒洗剂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评价
联合放化疗治疗乳腺癌对患者内脏损伤分析
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谢萍教授辨证治疗宫颈癌放化疗期经验
吻合器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联合中药口服治疗直肠内脱垂性便秘128例
中药熏洗治疗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探析
二妙汤加味煎水熏洗联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