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潜能生”的转化教育

2014-02-25 03:23陈莉
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潜能生解题数学

陈莉

数学课堂教学,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形成数学观念,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鉴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如数学的严密性、精确性、逻辑思维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等,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差异很大,进而出现了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学生由于学习得法,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越学越想学;而另一部分学生则由于基础薄弱,加上怕吃苦、不钻研,进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逐渐演变成厌学,以致成绩落后。这样,也就使一个班级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形成了为数不少的潜能生,给他们的身心和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这要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那么,该如何转化数学潜能生呢?

加强自学能力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由教师对教材作信息式阐述,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学生是在听中领会教师的讲解,通过记忆掌握新知识,通过模仿教师的行动掌握新的活动方式: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提高及布置作业,贯穿着每一节数学课。而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数学教学给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要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能力的培养;既要重结论的提出,更要重过程的演变,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和知识传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提高观察问题的能力

观察能力是通过观察活动得以发展的,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设观察活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在解题时,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必要时要画出示意图,把条件和结论反映在图形上,由问题的条件、图形的特征和求解目标的结构形式或其它等价式,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定义、公式、定理、法则、性质,以及数学解题思想、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规律及相关问题的解法,化简条件和结论,建立条件与求解目标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到解题的最佳方法。

提高分类归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对数学潜能生进行转化教育,特别要注意讲解题形归纳、方法总结,尤其是常规方法。对一个单元的学习要找出知识点。如讲到不等式这一章时,要归纳出这里的主要内容:不等式的性质,包括反对称性、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加法法则、乘法法则、乘方法则、开方法则等;不等式的证明,包括比较法(作差法、作商法)、分析法、综合法等;不等式的解法,包括一般不等式、分式不等式、无理不等式等。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轮廓和印象,并要归纳各类型题目的常规方法及技巧之处,分类比较课本中的例题、习题、练习、总复习题,分类中归纳出一般的和重点的,进而对重点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要更牢地记住。只有这样,才能使教与学密切配合,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联想实际问题。如讲集合时,可以以班级学生为例,空集、补集、并集、交集的概念在此得以最好的解释,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其实,应用问题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也就找到了最有效、最科学、最便利的方法,这才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数学的境界。

华罗庚的一段话值得思索:“应该怎样读书呢?我觉得,在学习书本上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章节的时候,首先应该不只看到书面上的,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这就是说,对书本中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记住它的结构,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提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提出这个结论的。”让教师从中得到启迪,教会学生读书的能力是必要的,如果学生能够领会书本中的内容就会防止“高投入”而“低收效”。要高度重视课本教材中例题与练习所揭示的数学方法,牢固掌握、灵活运用。要避免把课本内容机械重复的阅读而不思索、不质疑、不求索。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这对潜能生的转化是很有好处的。

要使潜能生从有“感”到有“惑”,从有“问”到有“解”,使潜能生由原来的不愿意学转化为愿学、想要学,由怕数学转化为主动学、努力学,从而使潜能生的学习步入良性的循环,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潜能生解题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小组合作学习中潜能生帮扶方法
解题勿忘我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