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 IL—23水平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4-02-25 15:28李忆岚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肠病炎症性溃疡性

李忆岚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浆 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 (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探讨 IL-23在 U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 64例 UC患者及 59例健康人群血清 IL-23的水平。分别比较缓解期、正常对照组与活动期 UC患者的 IL-23水平的差异;比较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 ; 比较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轻、中度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的差异。结果 活动期 UC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相对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缓解期 UC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重度 UC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 ( P<0.01)。结论 IL-23在 UC病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血清 IL-23可作为标志物反映 UC的病情程度。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 -23

溃疡性结肠炎 ( ulcerative colitis, UC) 尽管确切的病因不解期 ) 34 例。正常对照组 59 例 , 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 并在 2十分明了 , 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年内未有肠道疾病 , 其中男 32例 , 女 27例 ; 年龄 22~66岁 , 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1]。IL-23是新近平均 ( 41.4±7.2)岁。 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 , 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和 B1. 2 测定方法 早晨未进食状态下收集 UC患者和健康人细胞。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 能促进 T细胞尤其是 CD 4+ T静脉血 5 ml , 经 EDTA 抗凝。IL-23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细胞增殖 , 促进 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产生 IFN-γ与 IL-ELISA法 , 在 492 nm 处测定吸光度 ( A值 )求出标本中 , 采12 , 而且与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用美国 EnviroLogix公司生产的 (ELISA) 试剂盒检测血液中IL-23作为免疫调节剂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肠黏膜炎性IL-23的水平,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 反应的起始和发展过程[2], 在正常或异常的肠道免疫反应中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0 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起重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阐明和探讨不同病情程度溃疡性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 各组实验数据使用结肠炎患者 IL-23等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以 α=0.05为检验水准。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1. 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溃疡性结2. 1 两组一般情况资料 两组一般情况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肠炎(UC) 患者, 其中男34 例, 女30 例, 年龄29~69岁, 平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均 (42.2±7.7)岁 ; 病程 3个月 ~13.5年 , 平均 (5.3±0.9)年。2. 2 UC患者不同病期血清 IL-23水平比较 活动期溃疡所有观察病例均符合 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研讨会制订的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23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3]; 根据病情不同将 64例 UC患者(P<0.01); 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23水平与正常对分为轻 (17例 ), 中 (35例 ), 重度 (12例 ) 3个等级 ; 病变范围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2。 累及直、乙状结肠者 35例 , 累及左半结肠者 19例 , 累及全2. 3 UC患者不同病情程度血清 IL-23水平比较 重度组结肠者 10例。上述病例经内科系统治疗后病情缓解者 (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23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患者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 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有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见解 , 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病是一个疾病过程的不同表现[4, 5]。其中免疫调节异常是 UC的关键发病因素 , 在免疫系统调节下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在 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 IL-23是 IL-12分子家族中的促炎性因子 ,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 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和感染调控。

近年来 , IL-2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日益明确。有研究显示 IL-23在 UC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增高[6], 牛津大学的学者在 604名克隆病、47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 993名健康对照中进行了 IL-23R基因型检测 , 发现在 IL-23R着丝点部分具有多发的变异危险性 , 结果证实 8个 SNPs基因型检测都与克罗恩病显著相关 , 对于炎症性肠病而言 IL?23R是一个易感基因[7]。本研究显示 UC 患者血清 IL-23水平明显增高 , 并随着病势的好转而下降 , 进一步证实这些细胞因子参与 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病情轻重相关。这使得IL-23形成了 UC治疗学上一个新的靶点。

炎性因子在 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渐趋现 , 国内外临床己经开始实验性应用创新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措施 ,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但正式应用于临床之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譬如治疗靶点的筛选 , 敏感性等等。但随着炎症因子生物学特性的明确和新研发药物的出现及应用 , 给 UC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一片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浏占举 , 王丽萍 .肠黏膜先天性免疫应答与炎症损伤 .胃肠病学 , 2007, 12(2):120-123.

[2] 卢艺涛 , 高静 , 姚桂琴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的实验性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 2005, 32 (7):735-736.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2007年济南 ).中华消化杂志 , 2007(27): 545-550.

[4] Goral V, Celenk T, Kaplan A, et al. Plasma cytokine levels in ulcerative colitis.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7, 54(76):1130-1133.

[5] Lankfoud CS, Frueht DM.AuniqueroleforIL-23 in promoting cellular irnnunity.J Leukoe Biol, 2003(73):49-56.

[6] De Paus RA, Vande weteringD, Van Dissel JT, et al.IL-23and IL?12 responses in aetivated Human T cells retrovirally transduced with IL-23receptor variants.Mol Immunol, 2008(45):3889-3895.

[7] David Yen, Jeanne Cheung, Heleen Scheerens, et al. IL-23 is essential for T cell-mediated Colitis and promotes inflammation via IL-17and IL-6. Clin Invest, 2006, 116(5):1310-1316.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浆 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 (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探讨 IL-23在 U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 64例 UC患者及 59例健康人群血清 IL-23的水平。分别比较缓解期、正常对照组与活动期 UC患者的 IL-23水平的差异;比较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 ; 比较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轻、中度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的差异。结果 活动期 UC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相对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缓解期 UC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重度 UC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 ( P<0.01)。结论 IL-23在 UC病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血清 IL-23可作为标志物反映 UC的病情程度。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 -23

溃疡性结肠炎 ( ulcerative colitis, UC) 尽管确切的病因不解期 ) 34 例。正常对照组 59 例 , 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 并在 2十分明了 , 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年内未有肠道疾病 , 其中男 32例 , 女 27例 ; 年龄 22~66岁 , 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1]。IL-23是新近平均 ( 41.4±7.2)岁。 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 , 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和 B1. 2 测定方法 早晨未进食状态下收集 UC患者和健康人细胞。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 能促进 T细胞尤其是 CD 4+ T静脉血 5 ml , 经 EDTA 抗凝。IL-23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细胞增殖 , 促进 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产生 IFN-γ与 IL-ELISA法 , 在 492 nm 处测定吸光度 ( A值 )求出标本中 , 采12 , 而且与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用美国 EnviroLogix公司生产的 (ELISA) 试剂盒检测血液中IL-23作为免疫调节剂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肠黏膜炎性IL-23的水平,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 反应的起始和发展过程[2], 在正常或异常的肠道免疫反应中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0 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起重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阐明和探讨不同病情程度溃疡性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 各组实验数据使用结肠炎患者 IL-23等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以 α=0.05为检验水准。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1. 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溃疡性结2. 1 两组一般情况资料 两组一般情况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肠炎(UC) 患者, 其中男34 例, 女30 例, 年龄29~69岁, 平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均 (42.2±7.7)岁 ; 病程 3个月 ~13.5年 , 平均 (5.3±0.9)年。2. 2 UC患者不同病期血清 IL-23水平比较 活动期溃疡所有观察病例均符合 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研讨会制订的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23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3]; 根据病情不同将 64例 UC患者(P<0.01); 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23水平与正常对分为轻 (17例 ), 中 (35例 ), 重度 (12例 ) 3个等级 ; 病变范围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2。 累及直、乙状结肠者 35例 , 累及左半结肠者 19例 , 累及全2. 3 UC患者不同病情程度血清 IL-23水平比较 重度组结肠者 10例。上述病例经内科系统治疗后病情缓解者 (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23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患者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 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有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见解 , 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病是一个疾病过程的不同表现[4, 5]。其中免疫调节异常是 UC的关键发病因素 , 在免疫系统调节下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在 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 IL-23是 IL-12分子家族中的促炎性因子 ,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 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和感染调控。

近年来 , IL-2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日益明确。有研究显示 IL-23在 UC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增高[6], 牛津大学的学者在 604名克隆病、47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 993名健康对照中进行了 IL-23R基因型检测 , 发现在 IL-23R着丝点部分具有多发的变异危险性 , 结果证实 8个 SNPs基因型检测都与克罗恩病显著相关 , 对于炎症性肠病而言 IL?23R是一个易感基因[7]。本研究显示 UC 患者血清 IL-23水平明显增高 , 并随着病势的好转而下降 , 进一步证实这些细胞因子参与 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病情轻重相关。这使得IL-23形成了 UC治疗学上一个新的靶点。

炎性因子在 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渐趋现 , 国内外临床己经开始实验性应用创新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措施 ,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但正式应用于临床之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譬如治疗靶点的筛选 , 敏感性等等。但随着炎症因子生物学特性的明确和新研发药物的出现及应用 , 给 UC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一片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浏占举 , 王丽萍 .肠黏膜先天性免疫应答与炎症损伤 .胃肠病学 , 2007, 12(2):120-123.

[2] 卢艺涛 , 高静 , 姚桂琴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的实验性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 2005, 32 (7):735-736.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2007年济南 ).中华消化杂志 , 2007(27): 545-550.

[4] Goral V, Celenk T, Kaplan A, et al. Plasma cytokine levels in ulcerative colitis.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7, 54(76):1130-1133.

[5] Lankfoud CS, Frueht DM.AuniqueroleforIL-23 in promoting cellular irnnunity.J Leukoe Biol, 2003(73):49-56.

[6] De Paus RA, Vande weteringD, Van Dissel JT, et al.IL-23and IL?12 responses in aetivated Human T cells retrovirally transduced with IL-23receptor variants.Mol Immunol, 2008(45):3889-3895.

[7] David Yen, Jeanne Cheung, Heleen Scheerens, et al. IL-23 is essential for T cell-mediated Colitis and promotes inflammation via IL-17and IL-6. Clin Invest, 2006, 116(5):1310-1316.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浆 IL-23与溃疡性结肠炎 (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探讨 IL-23在 UC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 64例 UC患者及 59例健康人群血清 IL-23的水平。分别比较缓解期、正常对照组与活动期 UC患者的 IL-23水平的差异;比较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 ; 比较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轻、中度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的差异。结果 活动期 UC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相对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缓解期 UC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重度 UC患者血清 IL-23的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 ( P<0.01)。结论 IL-23在 UC病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血清 IL-23可作为标志物反映 UC的病情程度。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 -23

溃疡性结肠炎 ( ulcerative colitis, UC) 尽管确切的病因不解期 ) 34 例。正常对照组 59 例 , 排除其他肠道疾病 , 并在 2十分明了 , 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年内未有肠道疾病 , 其中男 32例 , 女 27例 ; 年龄 22~66岁 , 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1]。IL-23是新近平均 ( 41.4±7.2)岁。 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 , 主要来源于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和 B1. 2 测定方法 早晨未进食状态下收集 UC患者和健康人细胞。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 能促进 T细胞尤其是 CD 4+ T静脉血 5 ml , 经 EDTA 抗凝。IL-23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细胞增殖 , 促进 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产生 IFN-γ与 IL-ELISA法 , 在 492 nm 处测定吸光度 ( A值 )求出标本中 , 采12 , 而且与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发现用美国 EnviroLogix公司生产的 (ELISA) 试剂盒检测血液中IL-23作为免疫调节剂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肠黏膜炎性IL-23的水平,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 反应的起始和发展过程[2], 在正常或异常的肠道免疫反应中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0 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分析起重要的作用。本文进一步阐明和探讨不同病情程度溃疡性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 , 各组实验数据使用结肠炎患者 IL-23等因子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以 α=0.05为检验水准。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1. 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溃疡性结2. 1 两组一般情况资料 两组一般情况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肠炎(UC) 患者, 其中男34 例, 女30 例, 年龄29~69岁, 平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均 (42.2±7.7)岁 ; 病程 3个月 ~13.5年 , 平均 (5.3±0.9)年。2. 2 UC患者不同病期血清 IL-23水平比较 活动期溃疡所有观察病例均符合 2000年全国炎症性肠病研讨会制订的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23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 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标准[3]; 根据病情不同将 64例 UC患者(P<0.01); 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23水平与正常对分为轻 (17例 ), 中 (35例 ), 重度 (12例 ) 3个等级 ; 病变范围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2。 累及直、乙状结肠者 35例 , 累及左半结肠者 19例 , 累及全2. 3 UC患者不同病情程度血清 IL-23水平比较 重度组结肠者 10例。上述病例经内科系统治疗后病情缓解者 (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 IL-23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患者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至今仍不明。基因因素可能具有一定地位。心理因素在疾病恶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 原来存在的病态精神如抑郁或社会距离在结肠切除术后明显改善。有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炎性肠病的发病是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基因和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见解 , 溃疡性结肠炎与克隆病是一个疾病过程的不同表现[4, 5]。其中免疫调节异常是 UC的关键发病因素 , 在免疫系统调节下所产生的细胞因子在 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 IL-23是 IL-12分子家族中的促炎性因子 , 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 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和感染调控。

近年来 , IL-23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日益明确。有研究显示 IL-23在 UC患者肠黏膜中的表达增高[6], 牛津大学的学者在 604名克隆病、47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以及 993名健康对照中进行了 IL-23R基因型检测 , 发现在 IL-23R着丝点部分具有多发的变异危险性 , 结果证实 8个 SNPs基因型检测都与克罗恩病显著相关 , 对于炎症性肠病而言 IL?23R是一个易感基因[7]。本研究显示 UC 患者血清 IL-23水平明显增高 , 并随着病势的好转而下降 , 进一步证实这些细胞因子参与 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病情轻重相关。这使得IL-23形成了 UC治疗学上一个新的靶点。

炎性因子在 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渐趋现 , 国内外临床己经开始实验性应用创新的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措施 ,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但正式应用于临床之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譬如治疗靶点的筛选 , 敏感性等等。但随着炎症因子生物学特性的明确和新研发药物的出现及应用 , 给 UC的临床治疗带来了一片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浏占举 , 王丽萍 .肠黏膜先天性免疫应答与炎症损伤 .胃肠病学 , 2007, 12(2):120-123.

[2] 卢艺涛 , 高静 , 姚桂琴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相关细胞因子的实验性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 , 2005, 32 (7):735-736.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2007年济南 ).中华消化杂志 , 2007(27): 545-550.

[4] Goral V, Celenk T, Kaplan A, et al. Plasma cytokine levels in ulcerative colitis.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07, 54(76):1130-1133.

[5] Lankfoud CS, Frueht DM.AuniqueroleforIL-23 in promoting cellular irnnunity.J Leukoe Biol, 2003(73):49-56.

[6] De Paus RA, Vande weteringD, Van Dissel JT, et al.IL-23and IL?12 responses in aetivated Human T cells retrovirally transduced with IL-23receptor variants.Mol Immunol, 2008(45):3889-3895.

[7] David Yen, Jeanne Cheung, Heleen Scheerens, et al. IL-23 is essential for T cell-mediated Colitis and promotes inflammation via IL-17and IL-6. Clin Invest, 2006, 116(5):1310-13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肠病炎症性溃疡性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
Th17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