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合肥市城市防洪发展方向的思考

2014-02-27 06:44韦文荣
治淮 2014年8期
关键词:城市防洪合肥市防洪

韦文荣

关于合肥市城市防洪发展方向的思考

韦文荣

一、合肥市概况

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分水岭南侧,属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市区地形大部分为岗冲起伏的丘陵地带,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

合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集中,无霜期长。合肥市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66.8mm,其中汛期(5~9月)降水量584.3mm,占年降水量的60.4%。建国以来,合肥市区最大年降水量1490.5mm(1991年),最小年降水量537.5mm(1978年),年降水量丰枯比为2.8。年最大24h降水量232.1mm(合肥站,1984年6月12日)。1954年最大24h降水量222.8mm,其中最大3h降水量达203mm,降雨的时程分配极不均匀。

历史上合肥是一个遭受洪涝灾害较频繁的城市,1994年3月被批准为全国重点防洪城市。随着合肥市“大建设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截至2011年底,城市建成区范围扩大为360km2。城市对防洪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形势越来越严峻。

二、城市防洪工程及现状

1.河流水系

合肥市现有大小河流十多条,其中南淝河贯穿合肥城区,自西往东南流向,最终入巢湖。沿途主要支流有6条,分别为四里河、板桥河、二里河、史家河、二十埠河和店埠河。十五里河、塘西河分别位于政务区和滨湖新区,派河始于肥西流入巢湖。合肥市水系图详见图1。

图1 合肥市水系图

2.城市洪涝防御体系

合肥市城市洪涝防御体系由水库、湖泊、堤防、泵站、管网等组成。

(1)上游水库工程

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为合肥市大型水库,均位于城市上游。两大水库总库容4.33亿m3,可控制上游汇水面积392km2,对提高城市防洪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蔡塘、张桥两座中型水库位于南淝河支流板桥河上游,控制坝址以上面积60km2,总库容0.26亿m3。

合肥市现有小型水库22座,其中,对合肥市城区防洪可能产生影响的小型水库主要有8座,主要分布于经济开发区和长丰县滁河干渠以南。

(2)巢湖

巢湖东濒长江,西北为江淮分水岭,东北邻滁河流域,南与陈瑶湖、菜子湖及皖河流域毗连。地跨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以及安庆市等13个县(市)的部分或全部,流域总面积13486km2。合肥市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塘西河等均为巢

湖支流。

(3)河道堤防、泵站及管网

截至2012年5月,合肥市已治理河道40km,河道两侧堤防82.3km,箱涵10.1km;主城区共建成雨水管2093km;主城区共有各类排涝泵站87座,总排涝能力234.83 m3/s(包括27座铁路立交桥、道路下穿桥泵站,总排涝能力28.48m3/s)。其中市管(即当涂路桥以上)沿河排涝泵站27座,总排涝能力145.35m3/s;铁路立交桥、道路下穿桥泵站23座,总排涝能力23.7m3/s。

3.现状防洪标准

大房郢水库建成后,老城区和东工业区、新站试验区、板桥河中下游等区域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防洪封闭圈,当涂路桥以上城市总体防洪能力基本达到了50~1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当涂路桥以下为20年一遇。塘西河、十五里河防洪标准基本达100年一遇。

四、城市防洪存在问题

随着合肥市大建设的进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原有城市防洪体系相对滞后。主要问题表现在:

(1)城市管网及泵站未及时更新。老城区原有的排水管网远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且因管径小、淤塞严重,极易造成城区短时间积水内涝。如合裕路红旗产业园、红旗建材市场等多处易积涝点,都是由于出水断面偏小,淤积严重,规划的泵站未建的原因,导致下雨积涝。

(2)合肥市区堤防部分堤段尚未达到设计标准,成为城市防洪隐患。如南淝河长江路桥附近部分堤防墙顶高程较低,为南淝河防洪瓶颈。

(3)城市防洪体系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同步。现有的城市防洪体系重点围绕市区建设,对南淝河下游及部分支流综合治理步伐缓慢,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发展规划,影响城市防洪排涝。目前,合肥市南淝河当涂路桥以下河段防洪标准还很低,其较低的防洪排涝能力也反过来影响城市上游排水。

(4)存在违章建筑侵占排水渠道及河道的现象。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及城市东部部分地区,侵占现象严重,影响城市排水。淝河路周谷堆、屯溪路、王大郢农贸市场等地因排水渠道被违章建筑侵占,遇雨积水严重,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5)技术保障措施不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水文研究工作开展不及时,明显滞后于城市发展,不能满足城市多种需求。

传统的水文模式相对于现代快速发展的城市而言,明显不足。首先体现在现有的水文站网方面,随着城市的发展,短时局部暴雨严重威胁着城市防洪,而现有的站网却无法覆盖和观测,给城市防洪工作带来影响。如2009年7月合肥市十五里河流域局部暴雨,因其无雨量站点观测,给合肥市防洪部门带来了不便。其次,城市化后水文要素规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量化是城市水文研究的课题之一,其成果也将直接影响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对城市防洪起到指导作用。

五、对城市防洪发展方向的思考

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到2020年,合肥城镇人口5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4%,这对合肥市城市防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结合实际工作,从城市防洪发展方向的角度提出几点个人思考:

(1)城市内涝治理与城市防洪保安应该同时作为城市防洪工作的重点。城市防洪不仅仅只是防御河道洪水及外水,防御城市内涝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城市化之后,下垫面条件发生了很大改变,城市产汇流规律也相应改变,原有的管网未能及时更新,导致排水障碍。内涝严重时,将可能影响生活、生产,给人民群众带来极大不便,给城市造成损失。因此,城市的排涝应纳入城市防洪整体规划中统筹考虑,根据合肥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排涝体系和标准。目前,城市排涝工作已经自上而下引起了足够重视,相关规划编制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

(2)充分利用合肥市现有水系,改善城市防洪排涝条件。合肥市除穿城而过的南淝河之外,城区雨花塘、琥珀潭、杏花公园、包河公园等形成的环城水系也是非常可观的储水空间。若发生局部暴雨或短历时强降雨,可通过环城水系的灵活调度,减轻城市防洪排涝压力,给防洪排涝工作争取时间。

(3)结合合肥市滨湖新区的建设,超前规划,将城市防洪、生态环境建设及治理工作相协调,打造集高标准防洪、优美生态环境及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新城区。滨湖新区建设刚起步,超前科学的规划决定城市的品味和未来,将为合肥市今后的发展提供潜在的空间和动力。

(4)合肥市城市防洪排涝信息系统的建设应作为防洪排涝重点项目之一。信息决定成效,流畅、准确、及时的信息传输是做好防洪排涝工作的关键。城市防洪薄弱点、防洪重点、防洪设施、防洪队伍及防洪物资应在系统中可视化呈现,为防洪调度做好最充实的准备。

(5)应加快城市防洪管理体制的形成,为城市防洪提供法律支撑。城市防洪作为城市的公益性事业,应在倡导全民参与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法规。比如占用排涝渠道、行洪河道等现象,应在相应法规的约束下杜绝。

(6)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变“灾”为“宝”。合肥市为全国众多缺水城市之一,但雨洪资源利用率很低,可借鉴国外先进事例,变“灾”为“宝”,为合肥市经济发展节约能源。

六、结语

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在城市防洪排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随着大建设的继续,合肥市面临的挑战也将越来越大,但是在先进防洪理念的支持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合肥市的防洪排涝工作也会取得更大突破,成为合肥市经济发展有力的支撑■

(作者单位:合肥水文水资源局230031)

猜你喜欢
城市防洪合肥市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海绵城市背景下城市防洪排涝规划研究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关于江都区城市河道张纲河北段治理工程挡土墙设计的探讨
合肥市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南水北调防洪影响处理工程穿越郑州城区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