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研究

2014-02-28 10:57苏全玲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4期
关键词:子宫颈癌盆腔宫颈

苏全玲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48例子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除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治疗率及术后膀胱功能差异。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阴道切除长度数值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安全可行,可降低手术对膀胱的损伤,能够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颈癌;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 可行性

子宫颈癌是女性器最常见的生殖器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为40~55岁,其次为60~69岁。该病的发生与性生活紊乱、早婚早育及通过性交传染的某些病毒(如人乳头病毒HPV16、18型、人类巨细胞病毒和人类乳头瘤病毒等)感染有关[1-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8例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48例子宫颈癌患者,纳入标准:子宫颈癌Ⅰb1期-Ⅱa期;均进行病理诊断,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子宫颈癌分期[3]。排除标准:宫颈癌b期甚至b期以上患者;排尿功能方面存在障碍以及进行了放疗或化疗的患者。将4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年龄31~68岁,平均(48.75±6.43)岁;体重40~78 kg,平均(51.47±7.85)kg;宫颈鳞癌20例,宫颈腺鳞癌3例,宫颈腺癌1例。试验组年龄32~67岁,平均

(48.65±6.35)岁;体重42~77 kg,平均(51.36±7.65)kg;宫颈鳞癌19例,宫颈腺鳞癌3例,宫颈腺癌2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和肿瘤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常规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不保留盆腔神经。(2)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暴露主韧带,将分离输尿管,暴露输尿管和子宫骶骨韧带。钝性分离韧带表面的结缔组织,暴露左腹下神经束,切断宫骶韧带,注意保留保留输尿管系膜及左腹下神经束结构。从根部切断子宫动脉,膀胱浅静脉,切除子宫深静脉和周围脂肪组织,保留盆腔内脏神经结构。在输尿管顶部将浅层膀胱宫颈韧带切断,钝性分离阴道旁间隙,向宫颈方向牵拉子宫深静脉断端,暴露膀胱中静脉及下静脉,切断下腹下丛的子宫支,整体外推含有下腹下丛及膀胱支的神经平面,于距离宫颈约4 cm处将剩余的主韧带切断,保留下腹下丛的膀胱支。于膀胱支内侧将深层膀胱宫颈韧带的静脉丛切断,注意保留膀胱支的终末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除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治疗率及术后膀胱功能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阴道切除长度数值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比较 术后试验组使用尿管8~17 d,

平均(10.5±2.6)d,对照组使用尿管10~23 d,平均(18.2±4.7)d,试验组拔除尿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23,P<0.05);试验组排尿有安全感并能自主排尿19例(79.2%),对照组为5例(20.8%),试验组自主排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字2=16.333,P<0.05)。且试验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较快,有利于患者预后。

3 讨论

当前子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小龄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疗水平和人们对生活质量关注度的提高,妇科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4]。患者生活质量与手术方式直接相关,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外科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保留性功能和膀胱功能,该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子宫颈癌。该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达到根治子宫颈癌的效果,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损伤盆腔自主神经功能,且能保留支配膀胱的神经纤维,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子宫颈癌的效果得到很大幅度提升[5]。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是通过保留整个“神经平面”达到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目的。手术通过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清楚地暴露视野,详细了解盆底结构,使盆腔解剖标志及神经的走向更易识别[6]。术中逐步分离和保留左腹下神经束、盆腔内脏神经和下腹下丛,以此建立需要保留的神经平面,使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手术步骤简单化。实践证明,保留下腹下丛的膀胱支很容易导致失血和并发症的发生[7]。在神经平面内侧逐一结扎膀胱静脉,这样就可以保证根治性手术所需的阴道切除长度的同时可减少出血。既保留自主神经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又不影响治疗效果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手术的关键[8-9]。保留神经的手术中,因为外侧的宫旁组织和部分远端组织未能完全切除,增加疾病复发危险。但是腹腔镜的放大作用能使解剖更精确地进行并准确地切除病灶,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10]。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术后治疗率,能减轻子宫颈癌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试验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好(P<0.05),说明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能有效加速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可减少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尿潴留的发生。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有效可行,优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勇,李燕,徐惠成,等.腹腔镜下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解剖性广泛性子宫切除术37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5):359-363.

[2]魏伟锋,吴成勇,杨海坤.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31-32.

[3]佟丽,房立琴,赵晓娟,等.宫颈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12-113.

[4]文仲勇,黄诗敏,黄浩,等.腹腔镜下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0):875-878.

[5]卢艳,姚德生,莫凌昭,等.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平面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初步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4):347-351.

[6]李丽.9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54-55.

[7]罗岳西,伍燕,刘先平,等.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近期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12):2365-2367.

[8]龙颖,姚德生,高琨,等.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12):1083-1088.

[9]朱前勇,郭伟平,申沛,等.腹腔镜下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38例[J].重庆医学,2011,40(21):2128-2130.

[10]黄睿,赵杉珊,陈春林,等.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3):233-235.

(收稿日期:2013-10-23) (本文编辑:蔡元元)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48例子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除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治疗率及术后膀胱功能差异。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阴道切除长度数值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安全可行,可降低手术对膀胱的损伤,能够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颈癌;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 可行性

子宫颈癌是女性器最常见的生殖器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为40~55岁,其次为60~69岁。该病的发生与性生活紊乱、早婚早育及通过性交传染的某些病毒(如人乳头病毒HPV16、18型、人类巨细胞病毒和人类乳头瘤病毒等)感染有关[1-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8例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48例子宫颈癌患者,纳入标准:子宫颈癌Ⅰb1期-Ⅱa期;均进行病理诊断,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子宫颈癌分期[3]。排除标准:宫颈癌b期甚至b期以上患者;排尿功能方面存在障碍以及进行了放疗或化疗的患者。将4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年龄31~68岁,平均(48.75±6.43)岁;体重40~78 kg,平均(51.47±7.85)kg;宫颈鳞癌20例,宫颈腺鳞癌3例,宫颈腺癌1例。试验组年龄32~67岁,平均

(48.65±6.35)岁;体重42~77 kg,平均(51.36±7.65)kg;宫颈鳞癌19例,宫颈腺鳞癌3例,宫颈腺癌2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和肿瘤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常规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不保留盆腔神经。(2)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暴露主韧带,将分离输尿管,暴露输尿管和子宫骶骨韧带。钝性分离韧带表面的结缔组织,暴露左腹下神经束,切断宫骶韧带,注意保留保留输尿管系膜及左腹下神经束结构。从根部切断子宫动脉,膀胱浅静脉,切除子宫深静脉和周围脂肪组织,保留盆腔内脏神经结构。在输尿管顶部将浅层膀胱宫颈韧带切断,钝性分离阴道旁间隙,向宫颈方向牵拉子宫深静脉断端,暴露膀胱中静脉及下静脉,切断下腹下丛的子宫支,整体外推含有下腹下丛及膀胱支的神经平面,于距离宫颈约4 cm处将剩余的主韧带切断,保留下腹下丛的膀胱支。于膀胱支内侧将深层膀胱宫颈韧带的静脉丛切断,注意保留膀胱支的终末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除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治疗率及术后膀胱功能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阴道切除长度数值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比较 术后试验组使用尿管8~17 d,

平均(10.5±2.6)d,对照组使用尿管10~23 d,平均(18.2±4.7)d,试验组拔除尿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23,P<0.05);试验组排尿有安全感并能自主排尿19例(79.2%),对照组为5例(20.8%),试验组自主排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字2=16.333,P<0.05)。且试验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较快,有利于患者预后。

3 讨论

当前子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小龄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疗水平和人们对生活质量关注度的提高,妇科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4]。患者生活质量与手术方式直接相关,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外科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保留性功能和膀胱功能,该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子宫颈癌。该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达到根治子宫颈癌的效果,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损伤盆腔自主神经功能,且能保留支配膀胱的神经纤维,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子宫颈癌的效果得到很大幅度提升[5]。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是通过保留整个“神经平面”达到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目的。手术通过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清楚地暴露视野,详细了解盆底结构,使盆腔解剖标志及神经的走向更易识别[6]。术中逐步分离和保留左腹下神经束、盆腔内脏神经和下腹下丛,以此建立需要保留的神经平面,使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手术步骤简单化。实践证明,保留下腹下丛的膀胱支很容易导致失血和并发症的发生[7]。在神经平面内侧逐一结扎膀胱静脉,这样就可以保证根治性手术所需的阴道切除长度的同时可减少出血。既保留自主神经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又不影响治疗效果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手术的关键[8-9]。保留神经的手术中,因为外侧的宫旁组织和部分远端组织未能完全切除,增加疾病复发危险。但是腹腔镜的放大作用能使解剖更精确地进行并准确地切除病灶,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10]。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术后治疗率,能减轻子宫颈癌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试验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好(P<0.05),说明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能有效加速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可减少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尿潴留的发生。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有效可行,优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勇,李燕,徐惠成,等.腹腔镜下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解剖性广泛性子宫切除术37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5):359-363.

[2]魏伟锋,吴成勇,杨海坤.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31-32.

[3]佟丽,房立琴,赵晓娟,等.宫颈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12-113.

[4]文仲勇,黄诗敏,黄浩,等.腹腔镜下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0):875-878.

[5]卢艳,姚德生,莫凌昭,等.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平面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初步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4):347-351.

[6]李丽.9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54-55.

[7]罗岳西,伍燕,刘先平,等.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近期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12):2365-2367.

[8]龙颖,姚德生,高琨,等.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12):1083-1088.

[9]朱前勇,郭伟平,申沛,等.腹腔镜下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38例[J].重庆医学,2011,40(21):2128-2130.

[10]黄睿,赵杉珊,陈春林,等.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3):233-235.

(收稿日期:2013-10-23) (本文编辑:蔡元元)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48例子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除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治疗率及术后膀胱功能差异。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阴道切除长度数值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安全可行,可降低手术对膀胱的损伤,能够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颈癌; 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 可行性

子宫颈癌是女性器最常见的生殖器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多为40~55岁,其次为60~69岁。该病的发生与性生活紊乱、早婚早育及通过性交传染的某些病毒(如人乳头病毒HPV16、18型、人类巨细胞病毒和人类乳头瘤病毒等)感染有关[1-2]。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48例子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48例子宫颈癌患者,纳入标准:子宫颈癌Ⅰb1期-Ⅱa期;均进行病理诊断,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标准进行子宫颈癌分期[3]。排除标准:宫颈癌b期甚至b期以上患者;排尿功能方面存在障碍以及进行了放疗或化疗的患者。将4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年龄31~68岁,平均(48.75±6.43)岁;体重40~78 kg,平均(51.47±7.85)kg;宫颈鳞癌20例,宫颈腺鳞癌3例,宫颈腺癌1例。试验组年龄32~67岁,平均

(48.65±6.35)岁;体重42~77 kg,平均(51.36±7.65)kg;宫颈鳞癌19例,宫颈腺鳞癌3例,宫颈腺癌2例。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和肿瘤类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常规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不保留盆腔神经。(2)试验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暴露主韧带,将分离输尿管,暴露输尿管和子宫骶骨韧带。钝性分离韧带表面的结缔组织,暴露左腹下神经束,切断宫骶韧带,注意保留保留输尿管系膜及左腹下神经束结构。从根部切断子宫动脉,膀胱浅静脉,切除子宫深静脉和周围脂肪组织,保留盆腔内脏神经结构。在输尿管顶部将浅层膀胱宫颈韧带切断,钝性分离阴道旁间隙,向宫颈方向牵拉子宫深静脉断端,暴露膀胱中静脉及下静脉,切断下腹下丛的子宫支,整体外推含有下腹下丛及膀胱支的神经平面,于距离宫颈约4 cm处将剩余的主韧带切断,保留下腹下丛的膀胱支。于膀胱支内侧将深层膀胱宫颈韧带的静脉丛切断,注意保留膀胱支的终末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切除长度、住院时间、术后治疗率及术后膀胱功能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阴道切除长度数值稍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膀胱功能比较 术后试验组使用尿管8~17 d,

平均(10.5±2.6)d,对照组使用尿管10~23 d,平均(18.2±4.7)d,试验组拔除尿管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023,P<0.05);试验组排尿有安全感并能自主排尿19例(79.2%),对照组为5例(20.8%),试验组自主排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字2=16.333,P<0.05)。且试验组术后膀胱功能恢复较快,有利于患者预后。

3 讨论

当前子宫颈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逐渐小龄化,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疗水平和人们对生活质量关注度的提高,妇科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4]。患者生活质量与手术方式直接相关,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外科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保留性功能和膀胱功能,该技术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子宫颈癌。该技术的应用不但能达到根治子宫颈癌的效果,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损伤盆腔自主神经功能,且能保留支配膀胱的神经纤维,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使治疗子宫颈癌的效果得到很大幅度提升[5]。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是通过保留整个“神经平面”达到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目的。手术通过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清楚地暴露视野,详细了解盆底结构,使盆腔解剖标志及神经的走向更易识别[6]。术中逐步分离和保留左腹下神经束、盆腔内脏神经和下腹下丛,以此建立需要保留的神经平面,使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手术步骤简单化。实践证明,保留下腹下丛的膀胱支很容易导致失血和并发症的发生[7]。在神经平面内侧逐一结扎膀胱静脉,这样就可以保证根治性手术所需的阴道切除长度的同时可减少出血。既保留自主神经使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又不影响治疗效果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手术的关键[8-9]。保留神经的手术中,因为外侧的宫旁组织和部分远端组织未能完全切除,增加疾病复发危险。但是腹腔镜的放大作用能使解剖更精确地进行并准确地切除病灶,有效地弥补了这一不足[10]。本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治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术后治疗率,能减轻子宫颈癌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试验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比对照组好(P<0.05),说明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能有效加速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可减少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尿潴留的发生。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颈癌有效可行,优于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勇,李燕,徐惠成,等.腹腔镜下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解剖性广泛性子宫切除术37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5):359-363.

[2]魏伟锋,吴成勇,杨海坤.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31-32.

[3]佟丽,房立琴,赵晓娟,等.宫颈癌的预防及早期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12-113.

[4]文仲勇,黄诗敏,黄浩,等.腹腔镜下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10):875-878.

[5]卢艳,姚德生,莫凌昭,等.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平面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的初步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17(4):347-351.

[6]李丽.93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54-55.

[7]罗岳西,伍燕,刘先平,等.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近期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2,24(12):2365-2367.

[8]龙颖,姚德生,高琨,等.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0,15(12):1083-1088.

[9]朱前勇,郭伟平,申沛,等.腹腔镜下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38例[J].重庆医学,2011,40(21):2128-2130.

[10]黄睿,赵杉珊,陈春林,等.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3):233-235.

(收稿日期:2013-10-23) (本文编辑:蔡元元)

猜你喜欢
子宫颈癌盆腔宫颈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如何早期发现子宫颈癌
HPV疫苗和筛查:人类癌症防治的典范
怀孕后宫颈管短怎么办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这几种“宫颈糜烂”需要治疗
HPV感染——“宫颈的感冒”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盆腔康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