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86例中药配合推拿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4-02-28 11:56杨梅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4期
关键词:骨质疏松推拿中医

杨梅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行中药配合推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腰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药配合推拿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老年患者; 推拿; 中医; 疗效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对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研究显示,传统中药配合推拿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毒副作用轻微[1]。本文通过对本院收治的43例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在传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8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患者,其中男31例,女55例;年龄60~84岁,平均(71.5±5.3)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疼痛程度分为[2]:Ⅱ度11例,Ⅲ度43例,Ⅳ度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根据《骨质疏松学》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1)患者腰背部有明显疼痛感,尤以清晨或夜间显著;(2)患者轻微外伤容易导致骨折;(3)患者身长缩短,并伴有驼背;(4)患者骨密度检测,存在2个标准差级别以上减少的骨峰值;(5)患者X线显示骨小梁减少,骨质明显稀疏,少数患者椎体呈楔状改变;(6)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并知情同意[3-4]。

1.3 排除标准 (1)合并肝、心、肾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2)存在及合并其他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疾病患者,诸如骨软化症、甲状腺亢进、骨肿瘤等内分泌性疾病;(3)服用对骨代谢产生影响的药物致骨质疏松患者,诸如糖皮质激素等。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1)内服中药以达到补益肝肾和填精益髓的功能,其中方药采用六味地黄丸作为主方,随证进行加减治疗:山药15 g、淫羊藿15 g、熟地15 g、茱萸肉12 g、杜仲15 g、茯苓12 g、补骨脂15 g、当归9 g、川牛膝12 g、丹皮10 g、延胡索10 g、甘草6 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偏阴虚者加龟板、女贞子、何首乌等;偏阳者加干姜或肉桂、熟附子等;便秘加郁李仁或火麻仁;腹胀加大腹皮,1剂/d。(2)湿热外敷中药:透骨草30 g、伸筋草30 g、鸡血藤30 g、宽筋藤30 g、防风20 g、当归20 g、路路通30 g、牛膝20 g、川芎10 g、红花10 g、艾叶10 g、桂枝20 g。将以上中药布包放置于水中进行浸泡若干小时,并于煮沸后采用文火煎30 min左右,采用毛巾浸药液外敷于患处。注:毛巾应稍微拧干,并折叠成方形为宜,还应以患者感觉适宜温度为度,热度达不到时应及时更换毛巾。1次/次,每次大约20~30 min。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助推拿进行治疗。具体包括:(1)掌揉法:采用大、小鱼际部或掌根对患者疼痛部位或腰臀部进行按揉,每次大约3~5 min。(2)揉按穴位法:对患者的志室、大肠俞、肾俞、委中、环跳等穴位采用拇指指腹轻手法进行按揉,每个穴位持续按揉约1 min。(3)理筋解痉法:尤其适用于疼痛严重患者,其韧带或腰肌常表现为痉挛状态,感觉腰肌硬紧且往往能够触及索状物,存在明显的压胀痛[5]。可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拇指指腹对患者受损韧带及腰肌部位,先进行左右弹拨分筋,然后顺着筋脉进行推按理筋,每次大约5~10 min。上述手法1次/d,约15~20 min/次。

1.5 观察指标 (1)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疗程腰背疼痛情况进行记录及评分,0度和Ⅰ度为0分,Ⅱ度为1分,Ⅲ度为2分,Ⅳ为3分。(2)对患者治疗前后腰背疼痛和体征变化进行评价。

1.6 疗效判定标准 两组均治疗7 d为一疗程,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价。(1)显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改善,部分偶有隐痛;(2)有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存在一定的好转;(3)无效为患者的疼痛情况基本没有改善或加重[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4943,P<0.01;t=11.7346,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9512,P<0.05),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通常以骨组织微观结构退化及骨量降低为主要特征,由于患者骨硬度降低及骨脆性增加,极易导致骨折的发生。同时,骨质疏松症患者多伴有疼痛症状,尤以腰背痛最为常见,并可因日常劳作及活动而突发性加剧,严重者诱发全身性骨痛[7-8]。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枯、骨痿”范畴,兼有骨痛症状患者属于“骨痹”范畴。该疾病多为中年起病,老年成疾,肾虚为发病之本,随着年龄增加,肾精不足,精不生髓,导致骨失所养而致[9-10]。所以本病应将补肾作为根本。笔者在补益肝肾和填精益髓的治疗原则下,采用六味地黄丸作为主方,以达到滋阴补肾之功效,选用补肾强筋壮骨之品,诸如骨碎补、淫羊藿、川牛膝;同时,考虑到老年患者多为寒性、气虚体质,由于寒凝经脉、气虚血滞,不通而痛,笔者加用肉桂、黄芪、当归,以达到温经补气通络之止痛功效。外敷中药采用舒筋通络。温经散寒之品,通过热敷而有效地化瘀止痛、温经通络疏通腠理之作用。此外,根据筋遇热则舒缓、遇寒则收缩的特点,在温热作用下,腰肌紧张得到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此外,笔者采用轻手法推拿辅助治疗,针对受损的软组织,通过理筋、掌揉等手法,使软组织紧张痉挛状态解除或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应注意手法应轻柔温和,切忌重压、重按及抖、扳等重手法及整复类手法。从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中药内服、外敷配合推拿辅助治疗,能够更好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诸种作用相得益彰,达到解除痉挛,温经通络,强筋壮骨,化瘀止痛之目的,有效缓解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疼痛。

综上所述,中药配合推拿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子琈,徐有俊.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31-33.

[2]李东涛,王剑,姜洪洋,等.骨质疏松症常见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1254-1262.

[3]李梅,夏维波.骨质疏松症的诊疗-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2013,6(3):5-7.

[4]李寅,徐晶鸿,王新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症10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3,3(2):102-103.

[5]陈卫.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1):43-44.

[6]陈宏慈,甘爱萍,邹连珍,等.中医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3):28-29.

[7]吴善栋,李纯志.福美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11(6):10-11.

[8]孟兆亮,孟宪昌,孟献盛,等.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2-24.

[9]高彦彬.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10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99-600.

[10]谭新,刘芳,叶竹,等.近五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4):359-363.

(收稿日期:2013-08-20) (本文编辑:欧丽)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枯、骨痿”范畴,兼有骨痛症状患者属于“骨痹”范畴。该疾病多为中年起病,老年成疾,肾虚为发病之本,随着年龄增加,肾精不足,精不生髓,导致骨失所养而致[9-10]。所以本病应将补肾作为根本。笔者在补益肝肾和填精益髓的治疗原则下,采用六味地黄丸作为主方,以达到滋阴补肾之功效,选用补肾强筋壮骨之品,诸如骨碎补、淫羊藿、川牛膝;同时,考虑到老年患者多为寒性、气虚体质,由于寒凝经脉、气虚血滞,不通而痛,笔者加用肉桂、黄芪、当归,以达到温经补气通络之止痛功效。外敷中药采用舒筋通络。温经散寒之品,通过热敷而有效地化瘀止痛、温经通络疏通腠理之作用。此外,根据筋遇热则舒缓、遇寒则收缩的特点,在温热作用下,腰肌紧张得到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此外,笔者采用轻手法推拿辅助治疗,针对受损的软组织,通过理筋、掌揉等手法,使软组织紧张痉挛状态解除或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应注意手法应轻柔温和,切忌重压、重按及抖、扳等重手法及整复类手法。从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中药内服、外敷配合推拿辅助治疗,能够更好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诸种作用相得益彰,达到解除痉挛,温经通络,强筋壮骨,化瘀止痛之目的,有效缓解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疼痛。

综上所述,中药配合推拿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子琈,徐有俊.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31-33.

[2]李东涛,王剑,姜洪洋,等.骨质疏松症常见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1254-1262.

[3]李梅,夏维波.骨质疏松症的诊疗-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2013,6(3):5-7.

[4]李寅,徐晶鸿,王新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症10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3,3(2):102-103.

[5]陈卫.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1):43-44.

[6]陈宏慈,甘爱萍,邹连珍,等.中医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3):28-29.

[7]吴善栋,李纯志.福美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11(6):10-11.

[8]孟兆亮,孟宪昌,孟献盛,等.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2-24.

[9]高彦彬.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10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99-600.

[10]谭新,刘芳,叶竹,等.近五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4):359-363.

(收稿日期:2013-08-20) (本文编辑:欧丽)

骨质疏松症属于中医“骨枯、骨痿”范畴,兼有骨痛症状患者属于“骨痹”范畴。该疾病多为中年起病,老年成疾,肾虚为发病之本,随着年龄增加,肾精不足,精不生髓,导致骨失所养而致[9-10]。所以本病应将补肾作为根本。笔者在补益肝肾和填精益髓的治疗原则下,采用六味地黄丸作为主方,以达到滋阴补肾之功效,选用补肾强筋壮骨之品,诸如骨碎补、淫羊藿、川牛膝;同时,考虑到老年患者多为寒性、气虚体质,由于寒凝经脉、气虚血滞,不通而痛,笔者加用肉桂、黄芪、当归,以达到温经补气通络之止痛功效。外敷中药采用舒筋通络。温经散寒之品,通过热敷而有效地化瘀止痛、温经通络疏通腠理之作用。此外,根据筋遇热则舒缓、遇寒则收缩的特点,在温热作用下,腰肌紧张得到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此外,笔者采用轻手法推拿辅助治疗,针对受损的软组织,通过理筋、掌揉等手法,使软组织紧张痉挛状态解除或缓解而发挥止痛效果。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应注意手法应轻柔温和,切忌重压、重按及抖、扳等重手法及整复类手法。从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中药内服、外敷配合推拿辅助治疗,能够更好的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诸种作用相得益彰,达到解除痉挛,温经通络,强筋壮骨,化瘀止痛之目的,有效缓解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疼痛。

综上所述,中药配合推拿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疼痛的疗效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状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秦子琈,徐有俊.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31-33.

[2]李东涛,王剑,姜洪洋,等.骨质疏松症常见中医定性证候轻重程度量化评价[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1254-1262.

[3]李梅,夏维波.骨质疏松症的诊疗-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生,2013,6(3):5-7.

[4]李寅,徐晶鸿,王新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骨质疏松症10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3,3(2):102-103.

[5]陈卫.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09,31(1):43-44.

[6]陈宏慈,甘爱萍,邹连珍,等.中医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34(3):28-29.

[7]吴善栋,李纯志.福美加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3,11(6):10-11.

[8]孟兆亮,孟宪昌,孟献盛,等.补肾活血方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22-24.

[9]高彦彬.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10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599-600.

[10]谭新,刘芳,叶竹,等.近五年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文献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4):359-363.

(收稿日期:2013-08-20) (本文编辑:欧丽)

猜你喜欢
骨质疏松推拿中医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