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千峰翠色来名瓷大师叶宏明 “复活国宝”

2014-03-01 06:32本刊
人民公仆 2014年10期
关键词:哥窑官窑龙泉

夺得千峰翠色来名瓷大师叶宏明 “复活国宝”

独对窑火半世纪,叶宏明饱经风霜的脸上总带着微笑,微笑里洋溢着燃烧的激情—— 一代瓷人的激情。 有人说,眼睛疲劳的时候,不妨看看龙泉青瓷,青翠的釉色,是眼睛最舒适的色泽。

这滋润的翠色来之不易,只有经过在黑夜炉火前漫长等待的人,才懂得它的珍贵,叶宏明,便是其中之一。

总理关怀 名窑恢复

叶宏明恢复青瓷还得从周恩来总理的关心说起。1957年年底,苏联专家想要一件仰慕已久的“雪拉同”作纪念。传说16世纪晚期,中国龙泉青瓷初次出口到巴黎时,法国作家杜尔夫的名作《牧羊女亚司泰来》正在上演,剧中男主角雪拉同特别受人喜爱,他演出时的服装和龙泉青瓷的颜色相近,从此“雪拉同”成了龙泉青瓷的代名词。工作人员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查找“雪拉同”,遍查不遇。这位苏联专家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中国。这时,工作人员才知道龙泉青瓷原来是中国的国宝。可惜的是哥窑早在1279年南宋王朝覆亡时随之失传。弟窑龙泉窑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窑废烟灭,终断生产。

1958年春,周恩来总理听取外交部汇报后,指示轻工业部部长宋乃德:“要恢复五大名窑生产,首先要恢复龙泉窑和汝窑。”之后,轻工业部发出了《关于恢复历史名窑的决定》。原浙江省副省长、时任浙江省轻工业厅厅长翟翕武特意向著有《中国青瓷史》的陶瓷专家陈万里请教。陈老告诉他,要找龙泉老艺人李怀德。李怀德受制于祖制不敢把祖传制釉配方拿出来。翟厅长别无选择,只得将这一历史重任寄希望于新中国第一批攻读硅酸盐专业的叶宏明等人。

弟窑青瓷 招待国宾

翟翕武带上刚毕业的叶宏明钻进了浙江与福建毗邻的龙泉,像两个“野人”,风餐露宿,挖掘旧窑址,遍访老窑人,终于找到了古瓷的原始碎片。他们将这些宋代龙泉瓷碎片、胎釉矿石标本送至北京、上海进行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能测试后,研制出多种配方,又全身心地投入建窑、采土、配方、烧制、火候试验以及原料粉碎、陈腐、拉坯、成型、素烧、上釉。叶老说当时的生活是披星戴月,以窑为家。付出终有回报。1959年国庆节前夕,叶宏明与中国科学院的周仁、轻工业部的李国桢和故宫博物院的陈万里、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的邓白等共同努力下,烧成了接近古瓷水平的龙泉弟窑青瓷成品;紧接着又成功烧制出100多套龙泉青瓷茶具、200件青瓷花瓶。在国庆招待会上,周总理就是用这些龙泉瓷茶具招待外宾。正巧这时龙泉艺人李怀德也将祖传釉料秘方献给国家,经核对,其釉土、石灰、谷壳以及紫金土等元素与比例和叶宏明等人的配方竟如出一辙。

龙泉哥窑 晶莹滋润

很多人并不清楚,龙泉哥窑早在1279年南宋王朝覆亡时,就随之消逝了。而龙泉弟窑,虽然在元明两代仍继续生产,但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每况愈下,最后废止。

失传了几百年的工程,制作和原料配方早已无从考证,让龙泉青瓷再现宋代之恢宏气度几乎不可能。而龙泉地区,重峦叠嶂,地形险要,挖土窖、烧制青瓷的难度可见一斑。叶宏明就是在这种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接受重任的。

而与龙泉弟窑相比,龙泉哥窑的恢复就没那么幸运了。哥窑白胎厚釉,有开片,质地比弟窑更加讲究,烧制难度更大。

当时,关于哥窑制作和原料配方也没有任何记载,叶宏明只好从古瓷片入手,通过化验揣摩配方进行试烧。他先对宋瓷真品进行研究,将其表面的青釉刮下来,进行化学、光谱分析,了解胎釉内部结构、测定胎的烧成温度等,试验出青釉的大致配方,然后用这个配方点火试烧。1963年4月,失传700多年的龙泉哥窑在他和同伴的努力下“复活”了。

重新烧制成功的龙泉哥窑青瓷古朴典雅,晶莹滋润,釉色、纹片、造型与故宫藏品几乎完全相同。

南宋官窑 重见天日

龙泉弟窑、哥窑相继成功恢复后,给叶宏明很大的鼓舞。他又做了更大胆的尝试,让居于五大名窑之首的南宋官窑重见天日。官窑的烧制技术和龙泉哥窑一样,也随着南宋的灭亡而失传。官窑产品只供皇宫显贵,烧制数量严格控制,存世只有百件左右,非常珍贵。

为了恢复官窑,叶宏明研究了大量的古瓷典籍。他运用了许多在光复龙泉哥窑弟窑时积累的方法和经验,但尝试数次,都没有成功。偶然,他从一部旧瓷书中发现这样

一句介绍官窑的话:“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叶宏明反复体会,终于悟出了这其中描述的,就是烧制官窑所需要的“紫金土”。而土在哪里呢? 官窑所用原料土很考究,不同产地的土,其物理化学性能也不同,所以“土”的选取至关重要。

遍寻了太多次而不得。他无意中了解到,当年南宋皇帝在杭州南部的万松岭和乌龟山建造了两座官窑,并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工匠烧制瓷器。这万松岭、乌龟山一带很可能就是紫金土的产地。他为这个发现兴奋不已,毅然带着水壶、铁锹、锄头、干粮,在杭州城南寻找紫金土的踪迹。一次偶然的降雨冲刷,紫金土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完全对接中现出真身。1978年春天,色似碧波的官窑仿制品灰青釉和月白釉瓷器终于问世。并不仅在于其作品的观赏性,而是他成功完成了光复龙泉哥窑、弟窑和宋代官窑的特殊使命,一位如青瓷一般的老人,贡献了毕生精力,给世人贡献的不仅是青瓷作品,更是中华文明的传承,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

秘色瓷器 越窑精品

恢复历史名瓷的道路上,叶宏明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

在唐代晚期出现了一种瓷器,叫秘色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一首名为《秘色越器》的诗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首诗告诉我们,秘色瓷产自越窑,应该是越窑的精品。到了宋代形成五大名窑,秘色瓷似乎没了踪影。直到1981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宝塔轰然倒塌。1987年2月,政府组织重修宝塔并着手清理塔基,同年4月,在这个1000多年前的唐代皇家寺庙宝塔的地宫里,人们不仅发现了佛教圣物佛骨舍利,还发现了一块石刻的供奉物帐碑。碑上明确刻载:“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共六枚。”加上另一件放于地宫后室的八棱瓶,法门寺地宫共发现14件秘色瓷器物。这在瓷器研究界无异于石破天惊!叶老说法门寺出土的秘色瓷器,无论是八棱瓶还是碗碟等,都造型精巧端庄,胎壁薄匀,色泽绿黄,晶莹温润,十分精美。当然,有着恢复龙泉青瓷和官窑的经验,叶老觉得作为越窑精品,“秘色瓷”之秘应该不难破解。近几年,他经过研究摸索,终于与陈鹏飞大师合作,试烧成功。

变色釉瓷 让人惊叹

叶老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叶国珍一起发明了在可见光范围内,用不同的光线照射,能立即呈现红、橙、绿、青、蓝或紫色变化的“变色釉瓷”,突破了两千年来瓷器不能自动变色的历史。这一发明创造,在1979年和1982年就获得了部级和省级科技成果奖。

今年81岁的叶宏明曾担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全国古陶瓷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官窑研究会会长、浙江树人大学陶瓷研究所所长。从1979年起,叶老参与了我国陶瓷工业“六五”到“十五”发展规划和技改路线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与制定,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的亲切接见。

成功使叶宏明名声远扬,一些国外财团巨贾瞄上了他,有的出巨资想购买哥窑或官窑的配方;有的想聘他到国外讲学并帮助兴建官窑青瓷厂。叶宏明一一婉谢,不为所动。他说,无论多少钱都不会出卖龙泉青瓷、南宋官窑的工艺和配方,这些是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才恢复成功的,这个成果属于国家,属于人民,他没有权利用它换取个人的享受。

叶宏明简介:

叶宏明 福建莆田人,生于1933年,1958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工系硅酸盐专业,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第八届、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全国古陶瓷委员会主任、中国官窑研究会会长、中国陶瓷工艺大师、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先后获3项国家科技成果奖、20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国际和国家金银质产品奖。

他先后主持龙泉青瓷和南宋官窑名瓷的恢复以及新产品开发,是中国恢复历史名瓷的奠基人和古陶瓷学科的带头人之一,被誉为复活国宝的名瓷大师。

猜你喜欢
哥窑官窑龙泉
地质视角看冮官窑陶瓷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龙泉青瓷
常州龙泉印泥:昔日贡品 今日精粹
以碎为美
此“官窑”非彼官窑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
千金难得有哥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