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皮划艇教练员科学化训练浅析①

2014-03-02 06:09郑良旭赵芬叶丹马旭赵辰砚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静水皮划艇有氧

郑良旭 赵芬 叶丹 马旭 赵辰砚

(1.营口市水上运动学校 辽宁营口 115003; 2.辽宁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辽宁沈阳 110179)

皮划艇运动是用无支点桨按照一定规则推动船艇前进的一种体育项目,包括皮艇和划艇两种,根据比赛水域不同可分为静水项目和激流回旋项目,根据运动员的人数分为单人、双人和四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静水皮划艇比赛按距离分为200m、1000m和5000m。

皮划艇项目在奥运会上向来是欧洲选手的“自留地”,我国1974年才加入世界划联,经过几届奥运会的考验和努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在女子500m四人皮艇项目上获得了第四名,但之后又出现了停滞和滑坡,甚至无缘2000年奥运会。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孟关良、杨文军斩获了男子双人500m项目的金牌。在皮划艇历史上,中国运动员在500m项目上一度占有优势,但该项目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被取消,这就意味着,中国运动员需要转向其他几个长度的项目发起冲击。

基层皮划艇教练员是全运会、奥运会冠军身后的幕后英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选材、基础体能训练和技术定型,而这几项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一名皮划艇运动员能在职业道路上走得多远、登得多高。

1 皮划艇科学训练的历史和进展

在国际范围内,皮划艇在科学训练和技能测试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信息和资料一直都十分匮乏,不太系统,而中国皮划艇项目虽然起步晚,但是进步迅速,特别是2000年我国皮划艇项目遭遇了无一名选手进入奥运会的滑铁卢之后,国家体育总局911工程启动,更加速了该项目科学训练的脚步。

根据多年的理论与实战相结合的研究表明,皮划艇运动是体能主导类周期耐力性项目,是体能类次最大强度条件下高乳酸的无氧糖酵解加有氧供能的运动项目[1]。目前奥运会的静水比赛距离为200m、1000m和5000m。这三个距离从代谢角度来讲,是各有特点的,特别是新增的200m静水项目,与其他两项更是有很大的区别。根据2001年国际划联内部资料显示,各距离皮划艇的供能比例见表1。

表1 不同距离皮划艇比赛的氧气需求和有氧代谢供能比例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250m距离的静水比赛是以无氧代谢为主的,随着距离的增加,有氧代谢的比例越来越大,到了5000m时有氧代谢比例已经达到了90%。

但是,即使是250m的短距离项目,也不意味着训练中要以无氧训练为主,因为人体的有氧供能是无氧能力的基础,高度的无氧能力是建立在高度发展的有氧能力的基础上的。高度的有氧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有氧供能速率,而且也有助于加快乳酸的消除,还可以提高技术的稳定性,培养“技术感觉”与专项知觉[3]。因此,对于教练员,特别是为少年运动员打基础的基层皮划艇教练员来说,有氧训练的意义更是巨大。

2 基层皮划艇教练科学训练的研究

基层皮划艇训练有其不同于专业队之处,基层训练单位没有条件建立起有效的复合型的训练团队。在科学训练发展到今天,训练控制、营养、恢复、心理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专业队有条件配备一套完整的团队对训练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而基层单位目前还做不到,而且基层单位的教练员与其他高水平教练的交流机会也比较少,学历层次也会略低,这些都为训练水平埋下了隐患,这就要求基层皮划艇教练员正在从经验型向知识型转变,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1]。另外,现在青少年由于社会、家庭等因素,管理方法上跟以前相比,要做出很大改变,这要求基层教练员与时俱进,不断改变方式、方法,不但给运动员在运动中打好各项基础,还要教会运动员为人处世,培养完善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1 训练方面

第一,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点,我们要强调重技术训练轻力量训练。从奥运会等高水平的比赛观察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在动作流畅性上普遍弱于欧洲选手,不全面、流畅和放松是目前国家皮划艇队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不全面,即指运动员的技术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划船技术往往受风力和风向的影响;不流畅,即指运动员完成划船动作时,表现为划得紧、动作僵、不连贯,给人感觉好像总是断断续续,流畅性不够,时效性差;不放松,即动作缺乏柔性,划得重,经济性差[1]。而这些问题的核心都是青少年时期技术训练水平不高,而后在技术不完善的情况下,盲目的上大力量、要求提早出成绩导致的。因此,对于刚入队的少年儿童,我们首先要进行水性的筛选和培养,让其拥有良好的水感,桨入水即有直觉的感知,这无论是对静水还是激流回旋的运动员都是极为重要的。其次通过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训练,培养运动员对风向的感知和适应能力,这种感觉对于皮划艇这种对抗大自然阻力的项目来说,直接决定了运动员未来的运动成绩。最后就要进行合理的技术训练,不盲目的要求力量和速度,而是训练运动员掌握流畅、轻盈的技术要领,只有打好这样的基础,才能在未来进行力量训练后,成绩突飞猛进。

第二,在青少年皮划艇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中,加重核心力量训练的比例。皮划艇项目需要运动员通过腰—骨盆—髋关节周边的核心肌群的作用将力量传递到四肢,使全身协调用力,靠髋关节的转动带动腰部发力作用于桨上,在船艇不平衡的状态下,划到既让船艇平稳又能让艇加速前进[4]。因此,核心力量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各项围度测量显示,优秀运动员的四肢粗壮度要明显高于普通运动员,而核心力量的训练无法通过围度测量来体现,因此,传统的力量训练往往忽视了核心肌群的训练,导致很多运动员四肢力量足够,但是下水后,很多力量散失于艇身和运动员自身的不平衡摇晃中,无法将力量集中于一线,无法保持发力的一致性。青少年运动员虽然不能盲目的提前进行大强度的力量训练,但是进行一定强度的核心训练,不但有助于其技术的理解和完善,还会对成年后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青少年体能基础训练要以有氧为主,穿插少量无氧运动。因为青少年运动员的主攻项目未定,虽然也要参加一些比赛,但是训练中还是要以有氧代谢为主。有氧代谢是无氧代谢的基础,有氧代谢增强了,不但能够提高长距离比赛项目的水平,还可以迅速的代谢掉无氧代谢产生的乳酸等产物,从而提高短距离项目水平。另外,从青少年身体发育角度来看,提早进行有氧训练有助于给青少年的代谢方式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第四,提高个体能力,减少配对比赛压力。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应主要以单人训练和个体能力训练为主,不要因为比赛成绩的压力就盲目进行长期配对训练,这样对青少年肢体力量的均衡发展不利。

2.2 管理方面

由于社会和家庭原因,现在的青少年运动员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对电子设备依赖、贪玩、拖拉、爱攀比、责任心不强、自理能力差。但是又早熟聪明,很小就会察言观色,不好管理。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教练员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强制性的管理方法,从理解他们的想法,走入运动员内心入手,通过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不但要慢慢使他们脱离电子产品的控制,还要逐渐激发出运动员自身的竞争心理和责任心。这是一个慢功夫,这要求我们基层教练员改变思维、增加耐心,与运动员家长一起,才能培养出心理合格的优秀运动员苗子。

另外,通过管理和激励手段,发现和培养热爱皮划艇项目和天生具有强烈好胜心和团队意识的,有优秀皮划艇运动潜质的运动员,并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润物无声的培养其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基层教练员的工作,不但要发掘和培养优秀的、有潜质的运动员,更是要为社会培养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公民。

[1]崔大林.皮划艇项目训练科学化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2).

[2]吴昊,周琦年.皮划艇运动员身体机能特点与评定研究进展[J].浙江体育科学,2003(4).

[3]刘爱杰,袁守龙,曹景伟,等.我国皮划艇科学训练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

[4]邵玉萍,徐尊华.皮划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视角——核心稳定性训练[J].四川体育科学,2013(3).

猜你喜欢
静水皮划艇有氧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一种基于浅水静水环境的浮筒构架式水上钻探平台
羊城颂
有惊无险皮划艇
皮划艇上的小帐篷
青少年皮划艇(静水)运动员选材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要素初探
透明划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