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存泉:强者之歌

2014-03-03 09:29碎雨
共产党员·上 2014年2期
关键词:残疾人爱心

碎雨

一个全身瘫痪卧床15载,只有小学学历的重度残疾人,却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出了3本书,发表了2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其中有40多篇在国家级和省市级报刊上发表。他家境贫寒,却乐善好施、热心助人,用一颗感恩的心十余年回报社会、奉献爱心,发起并组织爱心团队捐款捐物150余万元,先后荣获清原县“十大慈善人物”、抚顺“百姓雷锋”、辽宁省“道德模范”、辽宁省“学雷锋学郭明义先进个人”、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他的名字叫袁存泉,是辽宁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南山城镇黑瞎子沟村的青年农民、共产党员。

厄运突袭,他毅然选择坚强

1996年初,袁存泉赶牛车上山拉柴,下坡时牛疯跑起来,他紧拽着缰绳,不慎摔倒,被牛踩伤颈椎,导致高位截瘫,颈部以下都没了知觉,不能动弹。此时,袁存泉年仅21岁,结婚刚1年多,女儿尚在襁褓之中。3年后,袁存泉为不拖累妻子,主动与妻子离了婚,而父亲也因焦虑过度患病去世。面对接踵而至的厄运,面对年迈的母亲、4岁的女儿,还有治病欠下的4万多元债务……痛哭过后,袁存泉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咬紧牙关选择了坚强。

身体虽然倒下了,但是精神却要“站”起来。袁存泉最开始想做中医,之后想学策划替人出点子,但无法动弹的身体,让他不得不放弃这些选择。饱受失败的打击后,袁存泉开始练习写作。对于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来说,不要说拿笔写字,就是翻书,都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不服输的他想尽办法,让母亲把书绑在一个坏掉的旧音箱上固定住,或用铁夹子夹起来挂在炕边的柜子上,看一页,母亲给翻一页。手不能拿笔,他就用嘴叼着,侧卧着写,时间长了,不知咬碎了多少笔杆。牙床常被碎茬扎得鲜血淋漓,牙齿硌掉了3颗,身体多处都被压出褥疮,疼得冷汗直流。在不懈的努力下,他自学完成了初中、高中、师范及大学的课本。笔耕不辍的他,每写完一篇,就托到镇上办事的村民寄出去。有一次,花了20天的心血写成的稿子寄丢了,苦痛之后,母亲主动充当起儿子的邮差,徒步5里山路,再乘公交车到30里以外的镇邮局。这样风霜雨雪,周而复始,历尽艰辛,终于,一篇赞美母亲的小说《断桥》在2001年8月9日出版的《清原县报》上发表,还寄来了3元稿费。这莫大的喜讯让袁家小屋传出了久违的笑声。

就这样,袁存泉的写作之路越走越远。后来,听说电脑可以通过网络传递信件,母亲毅然卖掉家中唯一值钱的大黄牛,卖了1500元,又向村里人借了点儿,凑钱买回来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炼,袁存泉学会了用双臂和手指的骨节打字上网,一篇篇文章,在他不大灵活的手指下跃然而出。迄今为止,他在《儿童文学》《满族文学》《农村青年》《辽宁青年》等多种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冰凌花开》、文集《让生命歌唱》、书信集《心之飞鸿》。散文《母亲树》获全国妇联“母亲的故事”征文奖,小说《灵魂深处》获央视“道德中国”征文一等奖。

奉献爱心,他感恩回报社会

多年来,袁存泉想方设法回报社会对他的关爱。村民缺乏致富信息,他就用自己的电脑义务为乡亲查发致富信息,并教授他们电脑操作知识。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食粮,他自费添置图书,建立了“爱心书屋”,供村民免费借阅图书。假日或放学,孩子们都来看书借书,书中有看不懂的地方袁存泉就给孩子们讲解,他的家成了留守儿童之家。

袁存泉还创办了“冰凌花开网”,开通免费热线,公布电子邮箱和住址。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每一个电话、每一封信件,他都尽力认真接听和回复,尽己所能给予那些有困惑、有困难的人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让许多青少年迷途知返,甚至重获新生。

有一个山东的高二女学生来信说,因为家庭原因上学遇到很多困难,想弃学打工又心有不甘,问袁存泉该怎么办。信写得情真意切,看字迹有些渍迹,显然她是边写边哭,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上学的渴望,但也流露出对生活中不平事的怨恨。袁存泉边看边流泪,不知道该怎么帮她,此时正好收到了一笔稿费,就赶忙给她汇了过去,并在附言栏上写了4个字:“不要放弃!”袁存泉知道钱不多,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他只想在精神上给她一点鼓励。果然,袁存泉收到了她的回信。信中,这位女同学说,就是再难也坚持完成学业,并在信的背面用大大的字写了一句话:世上还是好人多!

为劝一个离家出走的青年,袁存泉拖着病体接连几天几夜上网,并邀请他到自己家里住了两天。耳闻目睹,这个离家青年为袁存泉坚定的生命态度所震惊,感动地说:“论身体和生活条件,我比你好得多,你却还能为别人做事,而我因为生活中的一点挫折就变得如此脆弱!往后,我再不会怨天尤人、自暴自弃了!”

一位对前途感到迷茫绝望的服刑人员,经袁存泉耐心开导和鼓励,悔悟后重拾信心,积极接受改造,表现突出被减了刑。10多年来,袁存泉通过QQ、邮件、信件、电话等方式开导、帮助了4000多人。

一个农村的女截瘫患者,10余年饱受尿床的困扰,过去只能用草灰浸尿,既不卫生也不方便。袁存泉在网上为她购买了接尿器,解决了一直困扰她的难题。后来,袁存泉得知她想学习针灸,又买来针灸用的书籍和针灸用具托人给她捎去。大到国外印度洋海啸、国内汶川地震,小到个人,并不富裕、省吃俭用的袁存泉总是踊跃捐款,慷慨解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迄今为止,袁存泉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万余元。

袁存泉被聘为清原县校外辅导员,许多学校都请他去作报告,患病在身的他不顾路途颠簸,每到一个学校,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引起强烈的反响。有许多学生、家长及各行各业的人来到袁存泉的家中,聆听他的事迹,感受他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访人数达上万人次。

凝聚力量,传播道德正能量

帮助别人,袁存泉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量太小,于是,2008年,他在网上组建了“牵手心园爱心团队”,发展队员400多人,并发起了“扶上马,送一程”助残项目,给重度残疾人提供电脑,帮他们安宽带,再请成功在网上挣到钱的队员帮带他们在网上挣钱。这样,这些残疾人既能与外界沟通交流,又能挣钱补贴生活,最主要的是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帮扶对象之一的高位截瘫残疾人杨兆芳已经成功地做起了网络客服的工作,拿到了第一个月的工资500元钱。她非常高兴,说找到了自信,有了生活的希望。

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女孩找到了干细胞配型,但苦于没有钱做移植手术,绝望之际,袁存泉为她在网上发出救助倡议,又在网下做现场募捐活动,得到了郭明义和央视主持人路一鸣以及全国各地十余个爱心团队的支持响应,参与捐款人数达1000多人,前后共募集善款8万余元,使这个女孩及时做了移植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她感激地说:“是爱心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一个刚刚失去爸爸的12岁女孩王娜,妈妈先天智障,生活无着。袁存泉组织“牵手心园爱心团队”开展给王娜“一个温暖的怀抱”活动。求助信息在网上刚发布一会儿,央视主持人路一鸣看到信息后,跟帖回复说愿意每年资助王娜600元上学,一直到大学毕业。另外,深圳一位老板答应每年资助王娜6000元的生活费。

2012年10月,袁存泉把刚刚在县里被评为“四德模范”家庭获得的5000元奖金捐出来,在村里小学校的门口修建了一座小桥,使学生们不再蹚河往返。村里有几户贫困村民因买不起农资面临无法春耕的困境,袁存泉联合另一个爱心团队连续两年发起了“爱润山村”支农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价值2万多元的种子、化肥,把爱的种子播撒到了乡间。

如今,助残、助学、助医、助困、助农、义工等等,经袁存泉成功运作的一系列爱心活动已达50多个,长期资助的贫困学生近20名,爱心团队队员已达400多人,募集到的款物折合人民币150多万元。袁存泉的事迹被《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媒体报道,他被誉为当代的保尔和张海迪。

袁存泉,一个在青春梦想化为泡影之后的重度残疾人,毅然选择用坚强在自己的天空架起最美的彩虹;一个本需别人帮助的人,却不计得失,尽心尽力回报社会。扶危济困,助学助残,他用不屈的脊梁,挺起了一片爱的蓝天,用奉献和爱心,谱写了一曲和谐社会的强者之歌。

猜你喜欢
残疾人爱心
献出爱心
爱心树(下)
爱心
我骄傲
老爷爷,我来帮您
十二则
爱心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