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的规矩方圆

2014-03-03 09:32岸石
共产党员·上 2014年2期
关键词:王健林规矩机遇

岸石

2013年9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1350亿元财富首次成为胡润富豪榜里的中国内地首富。首富、大企业家、名人……多么令人向往;他是怎样拥有巨额财富的,又多么引人探究。前不久,王健林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早年的军旅生活对自己最重要的影响是“守规矩,按制度办事”。“管理企业,特别是人多的企业,一定要按规矩办事,一定要建立企业的规矩。”这个体会真有点独到。“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事业人生应该遵循的规矩很多,从根本上看,王健林是依了什么规矩,又是怎样成就了现在的“方圆”呢?

创业的规矩——

“奋斗可以发现机遇、把握机遇”

在一次电视访谈类节目中,一个学生向王健林发问:“如何才能成为首富?”王健林回答:“有两个办法,最快的办法,我的财富分给你90%,马上行了,但这个不太现实;第二个办法,想一个能赚钱的行业和买卖,关键你要找到跟别人不一样的方法。”白手起家的王健林,找到了怎样的创业方法呢?

1954年,王健林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16岁就参了军。入伍8年后当了排长,接着进入大连陆军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1983年在陆军学院报考辽宁大学党政专修班,毕业后获得了经济管理专业学位。在崇尚文凭的上世纪80年代,王健林紧紧抓住了学习的机遇。仕途也挺顺利,30多岁就当上了副团职干部。1986年大裁军,王健林选择了转业,到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当了副主任。1988年,政府鼓励机关干部下海,王健林进入了负债累累的区政府下属的房屋开发公司。区政府当时作出决定:谁把欠下的贷款还了,这个公司就给谁。想有点成就的王健林看到了机遇,他要“闯一闯”。他找到在银行担任支行行长的老战友,获得了贷款,公司开始有了生机。他在棚户区改造项目中赚了第一桶金。王健林下海经商办的是停薪留职,留了后路,一旦下海呛了水还可回到机关。然而,这个退路用不上了。王健林执掌的房地产公司迅速发展,1992年8月,企业搞了股份制改造,成立了大连万达集团。

白手起家,几年工夫就成了公司大老板,这种情况有着当年国有企业在困境中转制的烙印,当今再难复制了。但那时的机遇很多人都面临过,选聘经营者,还要开会做动员。有的人没条件,有的人缺本领,有的人怕风险,机遇就溜走了。王健林有理想、有追求、有作为,才发现了机遇,把握了机遇。1990年,王健林出差到香港,住在君悦酒店,一行人在酒店平台花园看维多利亚海港,附近有四座楼,高大而整齐。王健林跟几个哥们讲,我这一生做生意就是要奋斗,要有这么一栋楼。几个哥们当时都表示怀疑,哇,这一栋楼很大呀,几万平方米啊,在香港可能值二三十亿啊,在内地也得几个亿啊!王健林却说:“我必须有这个目标,不然这一辈子就白混啦!”20多年过去了,万达集团的高楼大厦何止一座,而是成百上千,有些建筑还成了城市的地标。这宏图大业印证了一个道理:不要等有了机遇才去奋斗,而要在奋斗中抓住机遇!

经营的规矩——

“创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王健林带领万达搞过医药,做过电梯,尝试过高科技,然而,万达能有今天的规模和成就,关键还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进入了房地产行业,并以此为主业。

房地产业近二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是万达集团腾飞的产业背景,但一个企业的兴衰不仅在于干什么,还在于自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竞争力如何。一些房地产企业兴旺发达起来,又有多少房地产企业昙花一现,走向了没落。关键是有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干房地产最关键的两件事,一个是拿地,和政府打交道;一个是贷款,和银行打交道。干这两件事,如果房地产企业规模弱小,难有大的作为。王健林早早就给万达树立了做大的目标,一定要争口气。创业初期,万达的发展也是跌跌撞撞的,很少直接拿到一手地。靠什么赚钱呢?他们在住宅建造上创造好的概念,品质做得高,环境做得好,小学、幼儿园、超市,配套齐全。这样一来,即使卖得比别人贵点,还是不愁销路,利润自然有保证。

批地、贷款,很多人拿钱开道。靠邪道发大财者有之,但进监狱的也不罕见。栽了跟头,企业完了,个人身败名裂,家人痛苦;一帮部下也要受到牵连,失去职业。王健林觉得为了保护企业、保护自己,不能搞行贿之类的违法勾当。他为自己定了规矩,“我自己不能出事”。不靠行贿靠什么?王健林认定靠做大、靠信誉。做大了,银行就不那么担心还不上贷款;做大了,和政府对话才能受到尊重。受尊重,受欢迎,就可以避免行贿。万达逐步练出了今天这种商业模式,“让别人求我们,不让我们去求别人”。万达在全国各地都发展项目,哪地方顺当他们就在哪地方多投一点,哪地方不顺,他们就少碰一点。产品受欢迎后,各地都来寻找合作机会,万达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然就能避免行贿了。

王健林恪守自己总结的经营之道,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有点“笨”,甚至认为是他故意说些冠冕堂皇的话,不把自己的“真经”外传。但王健林确实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的。他也曾因守规矩而受损失。上世纪末,万达曾在某地做一个项目,当地政府要求捐3000万元,建一个雕塑公园。一个哥们向他建议:没用的,捐3个亿也没用,跟个人没关系;你不用3000万,你拿300万,给这条线上管事的10个人,保证办事顺得要命。你捐3000万给地方,该罚你还是罚你。确实,他们捐了钱,办证、办手续还是非常费劲,没得到什么特殊关照。面对朋友的慨叹,王健林说:“我宁肯费劲,也不对个人,对个人就给自己脖子上套个小镯子,你不知道哪天就勒紧了。”王健林坚守的规矩也是自己的信念和操守,一时可能没收益,乃至吃亏,但终究保持了自己守法的清白、成功的自豪。相比当年从他手中接管大连足球俱乐部的那位富豪,拿几千万元为某大人物养家养儿,获得发展事业的“帮助”,做生意曾多年风生水起,很有“竞争力”,2013年却出现在庭审现场,臭名远扬。看来,懂规矩、守规矩才是人生正道!

发展的规矩——

“永远不做,永远没有”

王健林一直重视企业经营的创新。创新才能保持领先,创新才能有大的发展。超大型企业新的经营模式往往和其超大的规模密不可分,令众多企业难以复制,行业龙头的地位得以进一步巩固。

万达在国内早就大规模进军商业地产,现在全国几十个城市都有集商场、电影院、写字间、住宅为一体的“万达广场”、“万达城”。众多房企纷纷加大商业地产的投资,竞争愈演愈烈,万达集团也正筹划开发第四代产品。万达在武汉的汉街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到500亿元。这个“万达城”体量更加惊人,被赋予很多文化、旅游、观光的内涵。

“只要是好东西,在中国就不愁没市场。”王健林看到的是未来中国新的消费趋势——文化和旅游,而且坚信这趋势会越来越明显。他的认识走在同行前面,把认识变成投资理念和遵循的原则,更是走在前面。近年来,万达集团成为文化产业的生力军。2012年成立的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注册资本为50亿元,资产总计310亿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文化产业公司。王健林宣布,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在2020年时收入要达到800亿元,进入世界文化企业前10名。王健林曾在《财富》全球论坛上说,要把中国文化输送到全球。在文化产业上,王健林同样强调“创新”:“走传统的文化模式不可能成功,必须要走高科技、创新之路,走大投入、大产出的路子。”

王健林被冠以“中国首富”的头衔,他自己却多次表示,对这个称呼并不喜欢。有人曾问他:“你难道要把中国的钱都赚完吗?”他回答说:“我这么奋斗,你把我理解成仅仅是把钱赚完那就太低层面啦。有了这么多钱了,干嘛还要这么拼命呢?我自己觉得,我在工作,或者我工作中不断取得的这种创新的成就,对我来讲是最大的满足。”看来,工作、创新、成就,才是王健林事业和人生的主题词。

猜你喜欢
王健林规矩机遇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吹牛
吹牛
女佣的规矩
机遇
你懂不懂规矩
王健林 亚洲首富
“华辰是家规矩的拍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