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脱石散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效果观察

2014-03-03 05:24张育福吴雄健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4期

张育福 吴雄健

[摘要]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本院接收的20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便后蒙脱石散剂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2 g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蒙脱石散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能显著提高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蒙脱石散剂;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放射性直肠炎

[中图分类号] R57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087-03

放射性直肠炎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一种因盆腔或腹部疾病进行放射治疗时而引起的直肠肠壁炎症[1]。是一种常见的因子宫附件、膀胱及直肠恶性肿瘤而导致的一种并发症[2]。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出现便血、肛门疼痛等症状。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并且加重原有病情,阻碍其治疗进程。蒙脱石中的主要成分为八面体层纹结构思密达,具有保护胃肠道黏膜和清除肠道病菌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导致的肠道系统疾病[3]。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通过消灭自由基从而加速其解毒性过程。本研究在蒙脱石散剂混合液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放射性直肠炎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接收的20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经过严格的检查并确诊。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55~71岁,平均(63.3±6.2)岁;直肠癌51例,膀胱癌32例,宫颈癌17例;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26例,Ⅲ期33例,Ⅳ期30例。对照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54~73岁,平均(64.5±7.8)岁;直肠癌49例,膀胱癌31例,宫颈癌20例;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23例,Ⅲ期32例,Ⅳ期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如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积极预防便秘,对照组便后蒙脱石散剂混合液(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94210)保留灌肠治疗,1次/d,蒙脱石散剂混合液为蒙脱石散剂6 g,地塞米松(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618)1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052)150 ml中。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2 g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保留灌肠。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根据我国颁布的有关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4]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痊愈:大便化验正常,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正常;有效:大便化验结果大部分正常,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主要症状(充血、水肿)消失;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未出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组中有3例患者在治疗第10天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绞痛,经消旋山莨菪碱治疗3 d后症状消除,治疗期间未发现脱落病例,无患者退出治疗,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有8例患者在治疗第5天出现上述症状,有4例患者在治疗第8天出现一定程度的食欲不振,症状在停药后自行消失;治疗期间未出现脱落病例,无患者退出治疗,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因放射性治疗而引起的并发症,其多发于宫颈癌、卵巢癌、直肠癌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肛门疼痛,其直肠经结肠镜检查常出现前壁充血、水肿等症状[5]。药理学研究表明,此类疾病的主要诱因为放射线照射所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绒毛萎缩进而造成肠黏膜充血、水肿等现象[6]。由于患者常接受长期的放射性治疗,导致肠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纤维样变性,最终引起闭塞性动脉、静脉内膜炎,导致结膜糜烂,形成溃疡[7]。肠道系统被破坏后其防御功能减弱,致使细菌侵入机会增多从而加重肠道炎症,导致肠壁纤维化或黏膜面扭曲、断裂,对原发性肿瘤的治疗进程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专家学者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目前为止仍未找到能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因此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仍采用传统的保留灌肠的手法,对其进行以消炎、止泻、止血为主的保守治疗。

蒙脱石散剂是一种具有八面体层纹结构的微粒,主要成分为氧化硅和氧化铝。因其具有带电不均匀特性,故对肠道黏膜有较强的覆盖能力,能有效地清除多种病原菌,起到保护肠道、促进上皮细胞再生的作用[8]。谷胱甘肽是一类广泛应用于肿瘤放化疗、解毒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上的一类由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经聚合而形成的三肽[9]。其通过自由基与有害物质相结合从而发挥其解毒的功效。加之γ-谷胺酰氨键存在于谷胱甘肽分子中,从而加强了其分子稳定性,使其在肠道中仍能保持完整性从而发挥其功效。本研究采用的是灌肠疗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一定要确保患者处在正确的体位,以确保药液能顺利地到达患处,同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本研究采用蒙脱石散剂混合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对放射性直肠炎进行治疗,不仅显著提高了其临床总有效率(94.0%),而且其药物的安全性也较高,与蒙脱石散剂混合液单独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蒙脱石散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能显著提高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闽加,白建文,张斗霞.孟鲁司特和地塞米松对哮喘炎症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1):61-65.

[2] 张照辉,贾廷珍,沈彤,等.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1):29.

[3] 李荣富,孙涛.放射性肠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8(2):257-259.

[4] 敖睿,卢铀.放射性肠炎发生机理最新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2):112-114.

[5] 张永恒,张艳,卢乙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0,12(2):226-227.

[6] 马倩.蒙脱石散剂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45例[J].中国药业,2011,20(7):65.

[7] 王东华,向广静.蒙脱石散剂、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J]. 职业与健康,2006,22(7):553.

[8] 黄玉斌.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J].中国药师,2012,11(1):91-93.

[9] 魏娜,沈学飞,薛迪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及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2620.

(收稿日期:2013-11-07 本文编辑:郭静娟)

[摘要]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本院接收的20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便后蒙脱石散剂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2 g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蒙脱石散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能显著提高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蒙脱石散剂;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放射性直肠炎

[中图分类号] R57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087-03

放射性直肠炎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一种因盆腔或腹部疾病进行放射治疗时而引起的直肠肠壁炎症[1]。是一种常见的因子宫附件、膀胱及直肠恶性肿瘤而导致的一种并发症[2]。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出现便血、肛门疼痛等症状。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并且加重原有病情,阻碍其治疗进程。蒙脱石中的主要成分为八面体层纹结构思密达,具有保护胃肠道黏膜和清除肠道病菌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导致的肠道系统疾病[3]。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通过消灭自由基从而加速其解毒性过程。本研究在蒙脱石散剂混合液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放射性直肠炎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接收的20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经过严格的检查并确诊。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55~71岁,平均(63.3±6.2)岁;直肠癌51例,膀胱癌32例,宫颈癌17例;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26例,Ⅲ期33例,Ⅳ期30例。对照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54~73岁,平均(64.5±7.8)岁;直肠癌49例,膀胱癌31例,宫颈癌20例;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23例,Ⅲ期32例,Ⅳ期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如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积极预防便秘,对照组便后蒙脱石散剂混合液(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94210)保留灌肠治疗,1次/d,蒙脱石散剂混合液为蒙脱石散剂6 g,地塞米松(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618)1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052)150 ml中。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2 g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保留灌肠。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根据我国颁布的有关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4]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痊愈:大便化验正常,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正常;有效:大便化验结果大部分正常,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主要症状(充血、水肿)消失;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未出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组中有3例患者在治疗第10天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绞痛,经消旋山莨菪碱治疗3 d后症状消除,治疗期间未发现脱落病例,无患者退出治疗,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有8例患者在治疗第5天出现上述症状,有4例患者在治疗第8天出现一定程度的食欲不振,症状在停药后自行消失;治疗期间未出现脱落病例,无患者退出治疗,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因放射性治疗而引起的并发症,其多发于宫颈癌、卵巢癌、直肠癌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肛门疼痛,其直肠经结肠镜检查常出现前壁充血、水肿等症状[5]。药理学研究表明,此类疾病的主要诱因为放射线照射所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绒毛萎缩进而造成肠黏膜充血、水肿等现象[6]。由于患者常接受长期的放射性治疗,导致肠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纤维样变性,最终引起闭塞性动脉、静脉内膜炎,导致结膜糜烂,形成溃疡[7]。肠道系统被破坏后其防御功能减弱,致使细菌侵入机会增多从而加重肠道炎症,导致肠壁纤维化或黏膜面扭曲、断裂,对原发性肿瘤的治疗进程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专家学者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目前为止仍未找到能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因此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仍采用传统的保留灌肠的手法,对其进行以消炎、止泻、止血为主的保守治疗。

蒙脱石散剂是一种具有八面体层纹结构的微粒,主要成分为氧化硅和氧化铝。因其具有带电不均匀特性,故对肠道黏膜有较强的覆盖能力,能有效地清除多种病原菌,起到保护肠道、促进上皮细胞再生的作用[8]。谷胱甘肽是一类广泛应用于肿瘤放化疗、解毒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上的一类由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经聚合而形成的三肽[9]。其通过自由基与有害物质相结合从而发挥其解毒的功效。加之γ-谷胺酰氨键存在于谷胱甘肽分子中,从而加强了其分子稳定性,使其在肠道中仍能保持完整性从而发挥其功效。本研究采用的是灌肠疗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一定要确保患者处在正确的体位,以确保药液能顺利地到达患处,同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本研究采用蒙脱石散剂混合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对放射性直肠炎进行治疗,不仅显著提高了其临床总有效率(94.0%),而且其药物的安全性也较高,与蒙脱石散剂混合液单独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蒙脱石散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能显著提高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闽加,白建文,张斗霞.孟鲁司特和地塞米松对哮喘炎症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1):61-65.

[2] 张照辉,贾廷珍,沈彤,等.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1):29.

[3] 李荣富,孙涛.放射性肠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8(2):257-259.

[4] 敖睿,卢铀.放射性肠炎发生机理最新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2):112-114.

[5] 张永恒,张艳,卢乙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0,12(2):226-227.

[6] 马倩.蒙脱石散剂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45例[J].中国药业,2011,20(7):65.

[7] 王东华,向广静.蒙脱石散剂、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J]. 职业与健康,2006,22(7):553.

[8] 黄玉斌.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J].中国药师,2012,11(1):91-93.

[9] 魏娜,沈学飞,薛迪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及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2620.

(收稿日期:2013-11-07 本文编辑:郭静娟)

[摘要] 目的 探讨蒙脱石散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本院接收的20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便后蒙脱石散剂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2 g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低于对照组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蒙脱石散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能显著提高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蒙脱石散剂;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放射性直肠炎

[中图分类号] R57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087-03

放射性直肠炎是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的一种因盆腔或腹部疾病进行放射治疗时而引起的直肠肠壁炎症[1]。是一种常见的因子宫附件、膀胱及直肠恶性肿瘤而导致的一种并发症[2]。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出现便血、肛门疼痛等症状。不仅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并且加重原有病情,阻碍其治疗进程。蒙脱石中的主要成分为八面体层纹结构思密达,具有保护胃肠道黏膜和清除肠道病菌的功能。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导致的肠道系统疾病[3]。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通过消灭自由基从而加速其解毒性过程。本研究在蒙脱石散剂混合液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放射性直肠炎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接收的200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均经过严格的检查并确诊。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55~71岁,平均(63.3±6.2)岁;直肠癌51例,膀胱癌32例,宫颈癌17例;临床分期:Ⅰ期11例,Ⅱ期26例,Ⅲ期33例,Ⅳ期30例。对照组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54~73岁,平均(64.5±7.8)岁;直肠癌49例,膀胱癌31例,宫颈癌20例;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23例,Ⅲ期32例,Ⅳ期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如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积极预防便秘,对照组便后蒙脱石散剂混合液(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94210)保留灌肠治疗,1次/d,蒙脱石散剂混合液为蒙脱石散剂6 g,地塞米松(广东南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618)10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天津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3052)150 ml中。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2 g还原型谷胱甘肽(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667)保留灌肠。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根据我国颁布的有关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4]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痊愈:大便化验正常,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正常;有效:大便化验结果大部分正常,结肠镜检查示结肠黏膜主要症状(充血、水肿)消失;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症状未出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治疗组中有3例患者在治疗第10天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绞痛,经消旋山莨菪碱治疗3 d后症状消除,治疗期间未发现脱落病例,无患者退出治疗,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有8例患者在治疗第5天出现上述症状,有4例患者在治疗第8天出现一定程度的食欲不振,症状在停药后自行消失;治疗期间未出现脱落病例,无患者退出治疗,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放射性直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因放射性治疗而引起的并发症,其多发于宫颈癌、卵巢癌、直肠癌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血、肛门疼痛,其直肠经结肠镜检查常出现前壁充血、水肿等症状[5]。药理学研究表明,此类疾病的主要诱因为放射线照射所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肠绒毛萎缩进而造成肠黏膜充血、水肿等现象[6]。由于患者常接受长期的放射性治疗,导致肠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纤维样变性,最终引起闭塞性动脉、静脉内膜炎,导致结膜糜烂,形成溃疡[7]。肠道系统被破坏后其防御功能减弱,致使细菌侵入机会增多从而加重肠道炎症,导致肠壁纤维化或黏膜面扭曲、断裂,对原发性肿瘤的治疗进程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虽然近年来专家学者在此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目前为止仍未找到能有效地治疗此类疾病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因此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仍采用传统的保留灌肠的手法,对其进行以消炎、止泻、止血为主的保守治疗。

蒙脱石散剂是一种具有八面体层纹结构的微粒,主要成分为氧化硅和氧化铝。因其具有带电不均匀特性,故对肠道黏膜有较强的覆盖能力,能有效地清除多种病原菌,起到保护肠道、促进上皮细胞再生的作用[8]。谷胱甘肽是一类广泛应用于肿瘤放化疗、解毒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上的一类由谷氨酸、胱氨酸、甘氨酸经聚合而形成的三肽[9]。其通过自由基与有害物质相结合从而发挥其解毒的功效。加之γ-谷胺酰氨键存在于谷胱甘肽分子中,从而加强了其分子稳定性,使其在肠道中仍能保持完整性从而发挥其功效。本研究采用的是灌肠疗法,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一定要确保患者处在正确的体位,以确保药液能顺利地到达患处,同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本研究采用蒙脱石散剂混合液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对放射性直肠炎进行治疗,不仅显著提高了其临床总有效率(94.0%),而且其药物的安全性也较高,与蒙脱石散剂混合液单独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蒙脱石散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保留灌肠治疗能显著提高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林闽加,白建文,张斗霞.孟鲁司特和地塞米松对哮喘炎症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1):61-65.

[2] 张照辉,贾廷珍,沈彤,等.放射性直肠炎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6,26(1):29.

[3] 李荣富,孙涛.放射性肠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8(2):257-259.

[4] 敖睿,卢铀.放射性肠炎发生机理最新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2):112-114.

[5] 张永恒,张艳,卢乙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0,12(2):226-227.

[6] 马倩.蒙脱石散剂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45例[J].中国药业,2011,20(7):65.

[7] 王东华,向广静.蒙脱石散剂、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疗效[J]. 职业与健康,2006,22(7):553.

[8] 黄玉斌.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J].中国药师,2012,11(1):91-93.

[9] 魏娜,沈学飞,薛迪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及尿清蛋白排泄率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2620.

(收稿日期:2013-11-07 本文编辑:郭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