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2014-03-03 09:16
关键词:广大青年共青团思想

郭 超

(皖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安徽 芜湖 241002)

胡锦涛青年观的时代价值

郭 超

(皖南医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安徽 芜湖 241002)

胡锦涛青年观立足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回答时代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胡锦涛青年观的时代价值体现在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层面,就理论价值而言,胡锦涛青年观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深化和创新了青年工作理论,丰富和完善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就实践价值而言,胡锦涛青年观有利于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推动青年运动的新发展,有利于引导青年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青春力量。

胡锦涛;青年观;时代价值;青年观的理论价值;青年观的实践价值

引 言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善于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从来都把青年当作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胡锦涛同志在长期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青年观和方法论,深入思考青年工作和青年成长,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方法,形成了一套内容全面、内涵深刻、结构严密、特色鲜明的青年观体系。随着历史车轮不断向前滚动,胡锦涛青年观越来越焕发出真理的光芒,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胡锦涛青年观的时代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挖掘这些价值对于当下做好青年工作有何启示?本文拟就此展开探讨,以期推动相关研究能够不断深入。

1 胡锦涛青年观的理论价值

胡锦涛青年观立足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紧密围绕“青年是什么、培养怎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等时代课题,科学阐明了青年的地位、本质、特点、价值,系统论述了青年工作和青年的成长成才。研究和学习胡锦涛青年观,对于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把握青年工作的科学规律,丰富和完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十分宝贵的理论价值。

1.1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形成的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根本看法,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度关注青年、重视青年,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新的内涵。胡锦涛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当代中国青年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新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发展的新境界。胡锦涛青年观与马列主义青年观、毛泽东青年观、邓小平青年观、江泽民青年观是一脉相承的,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本质观。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青年是社会的新生力量,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敢闯敢干,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锋队和生力军,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历来把青年看做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最积极、最有生机、最有创造力、最值得依靠的一支力量。胡锦涛坚持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关于青年本质的根本认识,认为“广大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1]。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价值观。重视青年的地位,发挥青年的作用,彰显青年的价值,依靠青年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战略选择。毛泽东把青年比喻成“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认为世界归根到底是属于青年的。邓小平语重心长地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2]。江泽民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茁壮成长决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3]。胡锦涛运用治党治国的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4]。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提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5]。这是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两个未来和希望”的思想,充分说明胡锦涛把对青年地位和价值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发展观。在科学认识青年本质和价值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者十分关注青年的发展,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指明方向。毛泽东号召青年要“又红又专”,做到“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邓小平希望广大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江泽民在共青团建团80周年的大会上向全国青年提出了“树立远大理想、坚持发奋学习、注重锤炼品德、不断开阔视野、勇于进取创新、始终艰苦奋斗”的殷切希望。胡锦涛秉承和深化了党对青年发展的希望和要求,2007年在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中,他希望青年一代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6]。胡锦涛的这些期望,为当代青年的发展成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指明了新的方向。

1.2对深化和创新青年工作理论的价值

胡锦涛同志在为国为民的长期工作中,无论是担任高校政治辅导员,还是任职共青团中央,有相当长一段时间直接从事或领导青年工作。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使得胡锦涛对青年工作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而且形成了系统、深刻、独特的理论认识。胡锦涛担任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期间,多次强调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青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化和创新了青年工作理论,其精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以人为本是做好青年工作的核心立场。胡锦涛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把引导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实现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看成是青年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指出,做好青年工作“必须尊重青年、理解青年、相信青年、依靠青年,充分照顾青年特点、发挥青年优势”[1]。只有坚持以青年为本,全面认识青年的身心特点,立足青年的发展需求,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着力解决青年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青年工作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2) 坚持全面协调是做好青年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工作目标上,胡锦涛强调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促进青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工作对象上,胡锦涛指出青年工作要坚持普遍覆盖和重点关注的原则,既要为青年大众做好日常工作,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关注特殊人群,特别要关心农村贫困青年、城市下岗青年、进城务工青年、残疾青年、经济困难青年学生等群体。在工作主体上,胡锦涛认为青年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7]645,从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3) 坚持统筹兼顾是做好青年工作的根本方法。针对青年工作时间长、内容多、跨度大、覆盖面广的特点,胡锦涛提出要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做好不同阶段、不同层级、不同方面的实际工作。要统筹谋划青年前期、中期、后期的教育培养工作,强化跟踪培养,避免前功尽弃。要统筹发挥政府、学校、家庭、企业、社区的力量,建立健全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格局。要统筹运用理论武装和实践锻炼、显性教育与隐性熏陶、以理服人与以情感人等方式方法,避免工作方法的片面性和单一性。

(4) 坚持务实创新是做好青年工作的重要原则。时代在不断发展,青年在不断变化,要求青年工作不断创新。胡锦涛强调做好青年工作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要着力创新活动方式,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原则”[1]。 创新活动方式,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充分了解青年的思想动态和发展需求,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革新,用新思维、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归根到一点就是要务实,做到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因势利导。

1.3对丰富和完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价值

胡锦涛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说,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理念、内容、原则、方法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论断,丰富和完善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在地位上,胡锦涛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影响治党治国的战略高度。他认为,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7]633。因此,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社会主义江山不改变颜色”[8]的战略问题。

在理念上,胡锦涛首次明确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理念。面对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胡锦涛深入思考青年的成长成才规律,深刻总结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7]640。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胡锦涛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是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内容上,胡锦涛善于吸纳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成果,并及时把这些理论成果纳入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去。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理论成果先后成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在原则上,胡锦涛提出了“五个结合”的原则:一是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既要对青年进行必要的理论灌输,又要引导他们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在实践中受教育、增才干;二是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的同时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三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实现管理育人的目标;五是坚持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既要把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又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

在方法上,胡锦涛突出强调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胡锦涛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倾听青年心声,关心青年成长,想青年所想,急青年所急,帮助青年解决情感、心理、思想、生活、工作中的现实问题。针对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心理发生的新变化,青年心理问题尤为突出,胡锦涛强调要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年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受挫能力,培育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心态,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 胡锦涛青年观的实践价值

胡锦涛青年观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科学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回归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胡锦涛青年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实践价值。

2.1有利于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不断巩固和扩大群众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饱含深情地指出:“回顾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5]历史的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党要赢得未来,必须首先赢得青年。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必须牢牢夯实青年群众基础。党要提高执政水平,必须紧紧依靠青年才俊的力量。

青年历来是各种政治力量争夺的重点对象,争夺青年的斗争决定着整个民族的政治走向。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时代,当代青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青年发展的主流。胡锦涛指出,总的来看,青年的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应看到,面对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冲击,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青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部分青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思想困惑和模糊认识,理想信念迷茫,价值取向扭曲,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产生动摇。这些都对党的青年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党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最大限度地团结青年、凝聚青年、掌握青年。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深情呼吁“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9]56,同时要求“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9]57。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确保党的事业代代相传,关键在于及时向党的队伍输送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5]。胡锦涛强调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建设一支觉悟高、作风正、能力强、业务精的执政青年骨干队伍。要大胆任用年轻干部,激励他们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把青年优势转化为党执政兴国的优势。广大年轻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做到忠诚党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专心做好工作、不断完善自己”[5]。一代又一代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艰苦奋斗,党的执政地位就会越来越稳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2.2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推动青年运动的新发展

中国共青团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90多年来,共青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壮丽篇章。胡锦涛不仅曾经直接领导过共青团工作,而且始终重视共青团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观点,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推动青年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 要坚持党对共青团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广大青年才能朝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中国青年运动才能沿着正确道路蓬勃发展。”[1]胡锦涛强调,各级党委要带领共青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党建带动团建,及时研究解决共青团事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共青团要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要“着力把牢正确政治方向,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共青团各项工作中去”[1],推动中国青年运动始终沿着与民族同命运、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齐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2) 要提高共青团工作科学化水平。胡锦涛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共青团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使青年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的重要原则,紧密联系青年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多采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多运用青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切实提高共青团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充分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调动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广大团员青年的主人翁地位,放手让他们施展才华,尽情迸发青春热情。

(3) 要把服务青年作为共青团工作的核心。竭力为青年服务是共青团的宗旨,是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强调共青团要“为广大团员青年学习、工作、生活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团组织的关爱”[1]。共青团应该根据广大团员青年的所想、所需、所盼开展日常工作,依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保实效。要着力解决青年在学习教育、就业创业、恋爱婚姻、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特别关照特殊青年群体,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4) 要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一方面,共青团“要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把加强团的基层建设当作全团的重点工程来抓”[1],不断扩大基层团组织对青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让越来越多的青年向团组织进而向党组织靠拢。另一方面,要“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1]。共青团必须从思想、组织、制度、纪律等方面严格要求各级团干部,定期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广大团干部要忠诚党的事业,廉洁自律,转变作风,尽职尽责为广大青年服务。

2.3有利于引导青年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青春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2013年五四青年节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他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10],号召“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0]。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党赋予当代青年的神圣使命,引导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是当下青年工作和青年运动的重中之重。胡锦涛青年观的主旨是帮助青年成长成才,对于指引当代青年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思想共识。胡锦涛曾经指出:“拥有坚定理想信念是有为青年最可宝贵的品格。”[11]他认为青年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说到底都是同理想信念相关。因此,胡锦涛非常重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多次讲话中都勉励广大青年树立崇高理想,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他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个人理想与民族、国家的理想结合起来,矢志不渝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进。中国梦既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理应成为青年一代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只有把中国梦内化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用中国梦凝聚广大青年的思想共识,使他们有理想、有担当,中国梦才能美梦成真。

其次,有助于激励广大青年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国梦弘扬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胡锦涛指出:“青年最具创新热情和创造潜力。”[1]他殷切希望“广大青年一定要大力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那么一种勇立潮头的浩气,有那么一种超越前人的勇气,有那么一种与时俱进的朝气”[1],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各个方面的创新。实现中国梦需要激发广大青年的创造热情和活力,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鼓励他们树立“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精神,锤炼“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在继承前辈留下的宝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

再次,有助于教育广大青年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国梦创造青春业绩。“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关键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青年难以担当重任。”[1]为此,胡锦涛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艰苦奋斗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12]希望青年要牢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在千磨万击中历练人生、收获成功。中国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有志青年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在本职岗位扎实苦干,到最艰苦的地方建功立业,在不懈奋斗中创造不朽的青春业绩。

最后,有助于帮助广大青年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练就过硬本领。青年要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就必须掌握开创未来的过硬本领,力争全面发展。胡锦涛要求把促进青年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青年教育与培养工作的核心目标,希望青年朋友“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13],按照德才兼备、身心和谐的基本要求,“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13]。实现全面发展,需要各位青年刻苦学习。胡锦涛希望广大青年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人类文明成果[13],既要注重向书本学习,又要深入社会向人民群众学习,在投身实践中增长见识,提高本领。“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10],广大青年只有坚持勤奋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实现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1] 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05-05(1).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5.

[3]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88.

[4] 胡锦涛在共青团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N].人民日报,1998-06-20(1).

[5]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1).

[6] 胡锦涛致中国青年群英会的信[N].人民日报,2007-05-05(1).

[7]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8] 胡锦涛在河北考察工作强调加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N].中国青年报,2000-09-10(1).

[9]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0]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11] 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五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1).

[12] 胡锦涛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03-06-15(1).

[13]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1-04-25(1).

(编辑:钟 青)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Hu Jintao’ s Youth View

GUO Chao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Anhui 241002,China

Hu Jintao’s youth view is of important contemporary value as it compli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and provides answer to issues about the contemporary time which is represente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value,Hu’s youth view adheres to and develops Marxist youth view,and further deepens and innovates youth work theory which therefore enriches and perfects the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ory. In terms of practical value,it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Party’s mass base among the young peopl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arty’s governing capacity as well as to the reinforcement and perfection of work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youth movement. Finally,it is beneficial to the guidance of youth development,pouring strong youth strength into China’s dream.

Hu Jintao;youth view;contemporary value;the theoretical value of youth view;the practical value of youth view

1674-5094(2014)02-0091-06

10.3863/j.issn.1674-5094.2014.02.016

A8

A

2013-12-20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胡锦涛青年观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运用研究”(SK2013B547)。

郭 超(1984-),男(汉族),湖南常宁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已由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优先出版。

郭 超.胡锦涛青年观的时代价值[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91-96.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共青团思想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思想与“剑”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