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课程管理机制创新的探讨

2014-03-03 13:25胡艺缤
教育界·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新形势机制

胡艺缤

【摘 要】高效的课程管理确保了高校课程实施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传统的课程管理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已经不可以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进一步改变大家的观念是很有必要的,努力地探讨高校课程适应新时期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课程管理 新形势 机制 创新

一、高校课程管理存在的意义

高校的课程是约束高等教育的质量的主要原因,由于课程用系统地方法来安排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与进程并且可以真正的落实人才的培养目的,这是个让教育理想变成育人现实的主要因素。

以前,被“前苏联模式”影响,我们国家的课程安排一般都是靠中央一级制定的来实施,每个高校都只要“依纲照本”并且严格执行就好了。学校里面的管理人员与教师都慢慢地丢失了课程意识,变成了已经制定好计划的机械的执行人员与操作人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课程的管理因而就会成为为了执行好课程计划安排而使用的监控行为。课程管理的研究要不就被缩小定义变成了课程的实施教学研究,不然就是因为沾染了很浓烈的行政色彩所以就被长时间的处于科学研究的大门之外,基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慢慢地被确立下来,对教育机制的改革力度也越来越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利也逐渐地变大。1988年制定的《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需要依据教学的需要来自发设定教学的计划,选择和编辑教材并且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活动。”这代表了高校的管理人员与教师已经有了关于课程的设置与选择的自主权利,需要自己来科学地管理学校课程已经成为了高等学校在办学中又一个重大的问题。因为长时间没有对课程管理进行理论研究与指导,很多高校都不知道或者做不到有效率地使用课程的自主权利,有些沿袭陈规,有些简单移植,或者有些东拼西凑,导致了课程系统与在课程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所以,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增强课程管理的理论研究与进行实践探索,以及尽可能快一点提高高等学校的课程管理水平成为了现在我们国家的高等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高等学校课程管理机制创新的必不可少性

课程管理是指对课程进行编订、实施和评价进行组织、领导、监督与检查的一项工作,这和学校的课程整体运作的过程紧密联系的系统项目。在高等学校的运行课程运行过程上看,它主要有课程决策、开发、编制、实施与评价等几个重要的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自己生成系统,因而可以把它分为几个更加具体的成分。和高等学校的课程运行的结构相符合,高等学校的课程管理也都可以分成课程决策、开发、编制、实施、评价这几个部分的系统管理。这几个部分不仅相互独立而且也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一起形成了高等学校的课程管理体系这个整体,在某个角度上看来,课程管理整体的面貌怎么样都由各个部分管理的效能情况,包括部分和部分之间的安排状况。只要有一个部分管理上被疏漏了,都会影响到其他的任何一个部分的工作,而且进一步影响了课程管理在整体上的效能。

在过去的高等学校课程管理上,落后的观念、老化的体制、单一的方法以及很旧的手段等等都是很常有的现象这些集中表现在课程管理的机制僵化与管理的效能较低方面。主要有五个只看重:课程决策的管理中只看重行政却轻视民主的审议,课程的开发管理中只看重审定却轻视服务,课程的编制管理中只注重结果却轻视过程,课程的实施管理中只注重监控却轻视务实,课程的评价管理中只看重评选却轻视建设。

三、对高等学校的课程管理机制创新的几个对策

建立新的高等学校的课程管理的运行体制,就需要围绕着“育人为本”这一个办学宗旨,在进一步地研究了课程发展规律后,把各种各样先进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方式和传统的管理中较好的因素相应的共同结合,充分地表现了当代课程管理中的系统性和民主性、服务性以及研究性、高效性。现在这一新的课程管理的运行体制的具体内容是:

1.课程的决策管理中民主审议的体制。以前,课程的决策权力主要都在国家一级或者学校一级的手中,行政的色彩较多,管理的体制僵化。目前,课程的权利由单级层次变成了多级的层次,课程的主体也逐渐变成多元化的新的形势下,基层的人员参加课程管理的想法和期待也逐渐增强了,而且也产生了依据政策与法律的保障意识。建立课程管理的决策民主审议的体制,就需要认可行政官员、专家、教师等群体在内的许多公众参加课程审议存在的合法性。

2.课程评价管理中导向和激励的体制。课程的评价是管理部门进行综合评定的课程发展的进度的一个主要的方法。想要全面的发挥课程评价的促建与导向的功能,就一定要尽力去产生课程评价管理的导向和激励机制,不仅要看重采取评奖的激励方法,而且要增大对课程管理的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土荣.从机制创新上实现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2]陈国忠,徐凌霄.高校学生工作机制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04).

[3]孙广福,余成格.高校师资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初探[J].温州大学学报,2001(04).

[4]徐平.发挥优势 突出创新 努力探索产学合作办学模式[J].石油教育,2003(03).

[5]洪冠新,赵平.转变观念 创新研究生德育工作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04(04).

[6]郭碧乃.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管理研究[D].广州大学,2011.

[7]孙家明.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8]崔珂琰.我国高校课程改革预期目标及其偏离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新形势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五年制高职数学小组的可行性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