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

2014-03-03 05:16任春红
教育界·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主动有效课堂新课改

任春红

【摘 要】新课程教学改革我进行了一轮多的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既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又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挖掘出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落到了实处,让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发生了根本转变。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新课标让我的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关键词】新课改 有效课堂 学生 主动 创新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课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课改,就没有抓住根本,也就不能说已成功实现了新课程的改革。

三年前,甘肃省进入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当中,面对新教材,面对新课改的大气候,我们学校高中生物教研组改变教学策略,调整工作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观念入手,做到五个转变

变“教师为本”转而“以学生为本”,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课堂上必须留足学生活动的时间;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中学,在教中悟,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体体验,不将个人感悟强加给学生;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而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每节的“探究活动”要广泛查找资料,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将活动落实到位;变传统的“聚焦式”的教学转而为“立体型辐射型”的教学,课堂上注意营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让学生生命的活力在涌动;变“知识传授”为目的转而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进行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不将分数看作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二、教师备课,要有“预谋”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备课中要有“预谋”,也就是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哪些答案。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所以老师要做充分的备课。而且在这样充分开放的环节中老师还要做好如果招架不住的准备,怎么准备,准备什么,都需要老师去捉摸。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走过这样的几轮,体会一下其中的滋味,必然会在遇到此类问题就有了“免疫力”,就会豁达了。

三、要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

传统的生物教学,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不够, 这儿不放心让学生做,那儿也不放心让学生做,到头来,苦了老师,累了学生,学习效率总是很低。老师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讲了、练了都学不好,何况是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根本是办不到的事情。同时,我们的老师认为,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对学生认真讲解与传授,这才放心。殊不知这恰巧颠倒了教学中的主次地位,让学生处在了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好比一场音乐会,乐团在指挥的引领下,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美妙的乐音是乐团里的乐手们演奏出来的,而不是指挥。指挥只是负责好了各个乐手之间的谐调,教师就是指挥,而不是乐手。反之,课堂就是音乐独奏会,教师成了演奏乐手,学生成了听众。自然而然的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点儿也没有被激发出来。只有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理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主次关系,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课堂,教师才能给学生上出高质量的实效课。

四、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始终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一言堂”教学为群言堂。要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生物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习过程由被动的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转变为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使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必要的合作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建构式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一味地继承式学习向继承和创新式结合转变,从一味的静听式向静听和活动相结合转变。

总之,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树立学生中心观念,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解放课堂、解放学生,释放学生全部能量,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文良.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新华出版社,2005.

[2]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朱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4]周卫勇. 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动有效课堂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如何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关注学生个性 促进主动学习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网络评论要主动引导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