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学与影视产业的融合

2014-03-03 04:28王寒冰
教育界·上旬 2014年2期
关键词:产学研结合新媒体

王寒冰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与高校扩招是所有传媒类高校共同面对的时代背景。在这样的大媒体环境下,如何将传媒类专业的教学与影视产业进行接轨,是一个共同的课题。考虑新媒体爆发式增长的现状,通过产业与高教的对接,强化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再配合传统的理论教学与言传身教的师徒制教学的部分特点,是解决传媒教育领域的部分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 传媒教育 产学研结合

随着新媒体的浪潮,一个新兴的媒体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在这股媒体优胜劣汰,新旧交替的大潮中,以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为代表的新型人际交往模式;以迅雷视频,PPlive,乐视等网络电视软件平台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电视;以好莱坞特效大片为代表的新型影视剧目,正在逐步更替着媒体环境。

传媒教育界的很重要的一大传统就是师徒传承与小班教学。即便现在进入电视台,依然是老员工带着新员工进行节目的策划,录制或后期等工作,直到新员工能够完全熟悉和胜任自己的位置时,才能独立进行节目制作。而随着高校的扩招,传媒类院校的班级制度也逐步扩大。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就对传统的授课模式产生很大的冲击。

一、量产与精品的矛盾

当代的传媒教学,存在批量化与规程化的问题。国内传媒教学的评判机制与价值过于统一化与制度化。以百分制面对艺术化要求较高的传媒教学时,就面临着给一个舞蹈、一首钢琴曲做出数字化评价一般困难。然而我们的教学考核就是这样的制度,并依此为依据衡量学生的奖学金,评优等各种奖励。这与艺术专业,传媒行业对艺术化思维,个性化创意的需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二、专才与通才的矛盾

专才与通才的矛盾不仅存在与传媒行业,更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实际上这两个概念的界定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姑且不论其中细味,单从教育本身对学生培养制度的要求来看,我们的高等教育对传媒类学生的教学要求与行业要求仍存在巨大差距。课程设置死板,要求面面俱到,高端内容缺失,使得我们的学生专才的精尖度不够,缺乏真正的专业高度;而通才的突出性不够,面面俱到而沦为平庸。综合观之,是教育制度上对于高精尖专才缺乏真正高端传媒人才的指引,而对于通才则缺乏特色性的指引。缺乏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能够一语定音的重量级人物。即便是国内风生水起的这些影视行业的人才,还有很多不是传媒相关专业的所谓“科班出身”,这无疑是一大讽刺。

三、言传与身教的矛盾

目前国内的传媒类课程教学,正由传统的言传身教,师傅带徒弟的作坊模式,逐步转向规模化教学,正规化教学,班级制教学。传媒类课程班级的人数激增,这种教学模式带来的巨大的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很多言传身教的态度。学生在投影仪和电脑屏幕上看到的,只是光标机械的来回运动,而不是剪辑师精心思考的态度。

四、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影视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对实践要求尤为突出。这个行业的理论指导大多来自于行业内实践最多,创作最优秀的实践型人才,而非由理论推导理论的研究性人才。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设施设备,硬件机房等建设远远滞后于扩招的脚步,导致大量理论性课程充斥课表。而实践性课程则寥寥无几。

以上问题在传媒类院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在技艺结合类专业与课程中尤为突出。针对这些问题,浙江传媒学院动画学院进行教改试点,总结了系统化应对解决方案。

一、小班制(小组制)实践化教学

这一制度在传统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班人数就只有10多人,刚好能够组成1-2个小组进行实践化教学。而对于大班而言,将其拆分成数个小组轮流授课应当是一个可推广的趋势。小班制不但避免了每个学生独立创作对于资源的高度需求,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效果远优于大班整体项目实践或者单人实践。

二、项目制实战化演练

在小班制的基础上,实践演练不再以作业的形式分配,而是模拟实战的项目。以公益、比赛或者商业项目作为基本的取材点,为学生合理分配项目,课内时间指导,课后时间推进项目实践。不仅有效利用了学生的大量业余时间,更让学生提前接触行业与奖项。其趣味性和有效性也远超于强行布置一个虚拟的作品标题。在这样的实战化项目推进过程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学生的灵光闪现和创意灵感,抓住这些点,让项目更具创意特色。

三、国外教学视频大规模引进

欧美在媒体行业中已经制作了大量教学型视频资料。著名的Gnomon Workshop,Lynda网站等就是世界知名的CG视频网站,录制了许多知名CG艺术家的讲座与教学视频。另外还有斯坦福大学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等视频公开课中的如《创意与艺术》《聆听音乐》《解读好莱坞》《好莱坞电影特效制作教程》等视频公开课,都可以作为与国际媒体行业接轨的重要教学与参考资料。这些视频教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听到国际化的视野和声音,更是我们寻找差距的重要依据。

四、产业实践平台的常态使用

国家教育政策的要求下,高校与诸多电视台,影视机构,影视公司都有固定的合作关系,建有一大批实习基地。实际上这些所谓实习单位接受学生的时间和人数都极为有限。如何与产业单位进行常态化合作,强化产学研的体系,是为传媒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就业机会的一大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念芦. 影视技术基础. 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12.

[2]林迅. 新媒体艺术.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学研结合新媒体
关于教师下企业锻炼对推行“现代学徒制”研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探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艺术设计专业中以项目教学促产学研结合的策略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