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王家文的素材型班会课

2014-03-04 13:49张家瑜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2期
关键词:班会课王老师校园

张家瑜

还记得2012年9月,夏日炎炎,秋思尚远,纪中的校园里,树木幽深,花开如期……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记了是怎么一个开始

在那个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去追索

年轻只如云影掠过

当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却将它装订得如此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这是席慕容一首致青春的诗,看开头还以为是一节语文诗歌鉴赏课。实际上这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广东省名班主任,中山纪念中学高级教师王家文一节典型的素材型班会课——高三总动员·青春交响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用“大家”的手笔,成就自己的主题,这是王家文素材型班会课最重要的理念之一。他知道自己的擅长,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发挥素材,让素材褪去原材料的粗糙表皮,焕发出成品的精致与光芒来,像一位炼金师傅,点睛的一笔,充满灵感,需要高远的目光,穿透深沉的肌理,直达素材的内核,激发它的能量。

印象:年复一年的坚持

能坚持十几年,专注于一件实在的事,这份耐心与执着,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中山纪念中学,2013年12月31日,这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阳光灿烂。细叶榕树依然绿意深深,树下的校道,光影斑驳。元旦放假,学生几乎走尽,诺大的校园,安安静静,仿佛可以听见阳光洒落的声音。

王老师从校园深处缓缓走来,随和的笑容渐渐显现……他领着我朝宿舍走去。到了一栋半旧的教师楼前,一楼一户朝南的房屋。王老师住这里。阳台的花盆里,种着几株辣椒,是朝天椒。红艳艳的几颗小辣椒,沐浴在阳光下,分外显眼。还有几盆白菜,叶子宽大,撑开巨大的绿色,而叶梗晶莹剔白,叶脉青绿,青白分明。生活的气息,淡淡地飘散在这略显窄小的阳台上。

王老师的工作间简洁明了,一台电脑,一架书籍,一张上下铺铁床,像是往日的大学生宿舍。他在这里劳动,沉思。王老师收集班会课素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细水长流。到现在,17年过去了。能坚持十几年,专注于一件实在的事,这份耐心与执着,是常人难以理解的。

对此,王老师纪中的同事郭跃辉是这样描述的:“素材班会其实很多老师都会上,而且也都会去网上找一些素材如图片、视频等资料,作为班会课的佐料,但是王家文老师之所以成为全国知名的班主任,原因就在于他穷十年之力,孜孜不倦地搜集和整理,说到底,他是一位有心人。十年时间,对于年轻老师来说,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对于老教师,可能他们体会更深。十年,也许就在这平凡中忙碌地度过了,时间就是这么不经意地溜走了,王老师却用这十年做成了一件大事,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总以为事业刚刚开始,殊不知,时间就这么一天天地过去了,今年没有留心,明年没有留心,十年后依然平庸,碌碌无为,我一直在想,一定要做点什么:上好语文课?上出阅读活动课的特色来?这些目标似乎太短浅了。也许现在,我应该成为一个有心人,注意搜集材料,各种各样的有助于教育的材料,几年之后,虽然不能成为‘王家文第二,但是总会有一些收获的。”

解构:厚积薄发的过程

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慢后快,都是加速度成长的,关键你要耐得住寂寞。

1997年,王家文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广西贵港,在一所中学任教,教数学,做班主任。几年后,他转至中山纪念中学,继续做班主任。班会课是班主任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那一时期的班会课,多是宣讲式的。班会课选定主题,讲人生,讲理想,讲奋斗,讲感恩……每个主题都很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老师在台上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学生在台下沉默寡言,不知是茫然发呆还是安静倾听。

王老师照着这种方式开班会课。有时效果不错,有时则效果不佳。一开始,王老师以为是表达的问题,于是,有一段时间,他拼命练口才,提高演讲能力。

有一次,王老师找一个学生谈心,他激情澎湃,跟学生讲了整整一节课,从前途谈到理想,从过去讲到未来,把自己感动得不行。走的时候,学生跟老师说:“王老师,我跟你的人生观不同。”这次“尴尬”的经历,给了王老师一个启发,演讲能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得有说话的内容,要有关于话题的材料。只要材料好,新颖、有感染力,学生就喜欢,喜欢了才会倾听。

于是王老师把注意力集中于“素材”方面。他从毕业后第二年开始收集整理制作各种各样的素材。最初收集的大多数是文字素材,一篇励志的文章,一首激情昂扬的诗,一句铿锵有力的名言警句,各式标语、墙报等。

王老师开始去找一些激励斗志的故事在班会课的时候念给学生听,发现这一招还挺管用,学生果然比别班的学生努力,成绩有提高。可经常念文章也不行,学生总有听腻的时候。有一次,王老师试着把高三毕业班用过的大学招生简章广告贴在教室后面(当时王老师带高二),简章介绍某某大学学习环境优良,教学设备高档,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师资力量雄厚,等等,这也能让学生心潮澎湃。当时学生个个趴在后面墙上,静静想着心事,轻轻地回到座位。就连自习课也相当安静,第二天早读课的声音相当大。

当王老师带第一届高三毕业班的时候,学生的勤奋学习常常令人难以忘怀。学生毕竟不是机器,努力了一段时间后会疲惫,会烦躁,尤其到了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模拟考试后,好多人如强弩之末。有一节班会课,王老师先是安慰他们,对他们表示理解,最后送他们一首刘欢的歌《从头再来》,当时全班同学都哭了。第二天,又看到他们精神抖擞的身影,看到有无限斗志的雄狮一样的队伍。

上班会课时,老师的主观阐述退居幕后,用素材说话,效果大大彰显。王老师就此告别苦口婆心的宣讲式班会课,走上了素材型班会课之路。

后来,随着网络的发达,王老师的素材库进一步扩充,从音频升级到视频;PPT、Flash等形式的素材也被大量收集。从文字形式的素材,发展到多媒体形式的素材,符合学生的心理接受习惯的转变。现在的学生,生于读图时代,对于信息的接受,相对于纯文本的形式,更倾向于多媒体形式。王老师的素材库,日渐丰富,愈加完善。与此同时,王老师的素材型班会课也受益于强大的素材库,越上越精彩,从一节节高质量的班会课中,不断打磨出精品班会课。王老师的素材型班会课从中山纪念中学流传到中山各个学校,又从中山走向全国。王老师也渐渐成为中国素材型班会课的先行者和领军人。

事情越做越大了,不知有无压力呢。王老师说现在虚名在外,压力一定有。学校领导也曾找过他谈话,大意是你现在是全国知名的班主任,你的班一定要带好,甚至要带到最好。王老师刚开始也难以适应这个状态。但他后来想通了,他说,带班,我一定尽心尽责。但是,带好一个班,做好一个班主任,并不仅仅是上好一节班会课就足够了。还需要爱心,责任心,耐心,以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至于收集素材我会一直做下去。十几来,我一个人默默收集,当它是一件纯粹的兴趣,是业余的兴之所至。现在,我还当它是兴趣,继续把此事做好,做精。我不认为素材型班会课是一个多厉害的招。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心力,搜集素材,方便全国的教师同行。有了素材,上班会课可以少费一份心,少花一点时间,也给学生多一分感知,多一分收获。

体验:画龙点睛的精彩

生活中的许多素材,看似与教育无关,但实际上在这些素材的深层结构中,隐藏着巨大的教育能量。

素材是生活中原始、感性、分散的原始材料,看似随手易得,但实则不易。一则素材是否包含有充沛的教育能量,这需要细心的考量与鉴别。素材的收集,反映的是收集者对教育的敏感度。王老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生活中的许多素材,看似与教育无关,但实际上在这些素材的深层结构中,隐藏着巨大的教育能量。对这些原始材料的筛选,加工,改造,升华,是王老师最拿手的。用王老师的话来说,他就这一招最厉害。

来体验一节王老师的经典班会课吧。

王老师在教高二的时候,有一天晚自习发现班里的学生人数比别班的少很多,而且还比较懒散,看书的没几个。这一下他有点急,马上就想在班里说几句,鞭策一下自己的学生,应该怎么说好呢?把学生骂一顿,说你们怎么这么懒,都高二啦,离高考又近一步啦,都没有什么长进。这样讲可以吗?那就直接跟他们说,别班的人数很多,我们班的人数很少,希望大家努力,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样讲有效吗?

王老师当天什么也没说。回去后王老师好好准备了一下。第二天班会课他是这样说的:“同学们,如果有一面魔镜,能照出我们的未来,同学们想想,那六年后我们在哪里?六年后我们已经大学毕业,这个时候我们每个人正手捧着大学毕业证书和装饰漂亮的个人简历,无论日晒雨淋,穿梭于各种人才交流市场和招聘会,寻找着自己的栖息地。今天,我就带你们去看一看,看一看我们一定会去的地方(用电脑播放招聘会,人才交流中心人头涌涌的壮观现场图片)。”

当播完这个素材后,王老师跟学生说:“六年后我们绝大多数同学要在这里面去拥挤,你,有足够的力量吗?那时候需要的可能不是力气,而更多的是你手中那张大学毕业证的分量,毕业证的分量不同,你将经历更多的失落,困惑和白眼。社会不像学校,不会那么重视你的自尊,只要不行,就请让开。”

这个时候讲大道理,学生都愿意听。第二天晚自习,王老师再去班里看时,学生人数大增,而且全在学习。班会课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这节精彩的班会课,除了王老师精心的导引编排,最核心的素材是招聘会、人才市场上拥挤的毕业生大军图片。图片上显示的现实,离高二的学生,只有六年的距离。这极大地震撼了他们的心灵。学生的心灵被击中,他们心扉敞开,耳朵竖立,老师的训话也好,人生大道理也好,自然深入人心,发挥作用。

这则素材很平凡,很简单,在浩瀚的素材大海中,毫不起眼。但王老师的目光截住了这则素材,发现了它的价值,赋予它一个主题——未来场景。这则平凡的素材挥发出了不平凡的能量。

此外,王老师还有更精彩的原创性素材。

比如主题为“青春交响曲”的班会课,是一节高三总动员班会课。这是一个记录了高中生活点点滴滴的素材课件。即将奔赴考场的高三学子,不妨稍稍放慢前行的脚步,回头凝望自己过去两年来在纪中走过的岁月。从高一新生入学时的幼稚,到刚进入高三时的严肃紧张……青春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掀掉许多页码。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这节素材班会课,王老师运用了大量纪中学生校园生活照片,高一入学时帮孩子扛行李的家长,茫然懵懂的新生表情,高二精彩的运动会瞬间,课间十分钟自由时光的嬉笑打闹,宿舍里,校道上,榕树下各种青春表情……这些身边真实的照片,再配上忧伤的校园民谣,把一代纪中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一种青春流逝的淡淡的伤感,弥漫在每个学生的心灵里。有了这样温情的动员,高三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高考,还有比高考深邃的,那是生命的经历。

这种原创性的素材,更加考验收集者的耐心和细心。可以想象这样的情景,王老师拿着相机,在校园里溜达,看似随意,但他的目光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在他们不曾留意和记得的悲欢哀乐间,王老师悄然按下了镜头,为学生留下了一瞬间的剪影,也留下了长久的回忆。

采访手记:平淡事生活,平常心教育

心怀宁静与喜悦的师者,一定能带给学生希望与幸福。

哦,一晃已经过了午后,王老师说要带我逛一圈纪中校园。校道幽深,蜿蜒曲折,通向教室宿舍图书馆……一路上,树影重重,落叶飘下,零零散散的几片,缓慢地,仿佛可以在地上追逐到它晃动的光影。图书馆背后的一段路,红墙建筑挡住了大半的阳光,校道上一半阴影,一半明媚。有两位女生从拐角处出来,跟王老师愉快地打招呼。王老师说,他很喜欢在校园里散步,晚上从宿舍楼走到学生宿舍区,当是锻炼。年轻的时候喜欢打篮球,疯狂地天天都打,许多时间耗在篮球场上。现在要休整了,散步走路极好。

校园里有一座小山坡,山中小径,王老师很熟悉,他带着我从竹林丛中铺设的台阶上去,到山脊上,视野豁然开朗,漫天光明。一排桂花树,细碎的花开着,黏在枝叶间,花色看不清,但花香清澈,浮香连绵。王老师坐在凳子上,平静地说,在这里发发呆,晒晒太阳也挺好的。他落脚纪中,已经十几年了,对这方宁静的校园,充满了爱惜。这里的学生,这里的山水树木,花鸟虫鱼,是他每天的所见,也是他日日积攒的人生。

山坡一路延伸,越出校园围墙,是犁尖山,再过去还是山,延绵不绝,起伏不已,这是五桂山脉的一段分支,地灵人杰的一方水土。王家文在这里生活,有着长久的思虑,有着宁静的归宿感。心怀宁静与喜悦的师者,一定能带给学生希望与幸福。

(本文图片由王家文提供)

责任编辑 黄日暖

猜你喜欢
班会课王老师校园
“花样”班会课
奇妙的旅行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有趣的动物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我们班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