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蛙草堂记(外两章)

2014-03-04 06:44
躬耕 2014年10期
关键词:硬笔硬笔书法草堂

◆ 陈 默

听蛙草堂记(外两章)

◆ 陈 默

阳光斜照西窗,映入读寝合一的听蛙草堂。

听蛙草堂,吾之书斋也。如此书斋,缘于临山近溪。夏秋之夜,西风爽身,蛙声催眠,好不惬意,故命斋号“听蛙草堂”。

草堂主人,老默也。别署乐三、残石、三残废人、子凡、寺山居士、观心堂主等。其人为近墨者、远艳者、近静者、远闹者。出身布衣,草食百姓也。今拥有这一陋室斋堂,能挡风避雨,能安养栖息,足矣。

古析之地,鹳河之畔,有一小城,名曰峡口。和平之年,蜗居于斯,幸甚之哉。愚生于文盲之家,遭遇“文革”。欣逢盛世,而立之年始知用功,读书涂鸦,遂改昔日的“活宝”为目前的“沉默”。不善言谈,愁于交际,然耐得寂寞。明灯作伴,古书为朋,享受孤独。听蛙吟咏忆往事,观云奔飞思心君。每蜷于此,唯读闲书,品清茗,听小曲,操翰墨,斯乐,斯乐也;东墙书架,北墙国画,南墙书法,阳光轻抹,月色淡涂,心间坦荡,悠哉,悠哉乎。斋内一案、一床、一椅、一凳而已,明窗巨案,书籍塞橱,纸堆如山,笔墨成匣。此外杂书拙作充斥案边床头,满满当当几无容膝之所,此皆斯文之害也。

饭后无事,秉笔书画,腕底生风,几杯浓茶,了不知南北,而写西东。夏雨蛙鸣,秋窗风雨,一盏黄灯,一卷在手,沉溺于先贤古哲碑贴法书里,取法于古人。古之朴、古之韵、古之拙、古之雅,可藉以创作典雅静穆的尺椟,萧散流荡的卷轴,跌宕豪放的巨幅。勒缰驰聘于两汉之间,驱毂奔腾于魏晋之内,上下求索,纵横取法。篆书草书每每有作,楷书隶书时时上墙,倒也其乐融融。此刻,心花怒放,知音赏字,相互评点,更使翰逸神飞。游艺之事,多读书,广见闻,扩胸襟,勤习苦,急不得,躁不得,快不得,慢不得。君子欲成其事,必由耐心而生毅力,由定力而生智慧,由智慧而达成功。若无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不羡名利,不慕浮华之定力,是很难凑效的。所谓:粗茶淡饭味无假,精耕细作意有真。千淘万沥自辛苦,批尽狂沙始见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忌言”的境界,是愚终生向往的目标。在这名利薰心物欲横流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在这滴水成冰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我仍能在这清冷的草堂中,三更打火五更鸡,专志临古,静心读书也算没有虚度今生吧。

草堂座北面南,书案座东面西。凭窗远眺鹳河、寺山、竹林、白云,尽收眼底。尤为值得庆幸的,连那携君寻幽的太阳沟也不脱视线,可见依稀,从而常常勾起美好的回忆。

阳光仍旧就那样照着,照着我的书、我的字、我的笔、我的砚、我的情感,照着我和她的心田与灵魂的家园。

阳光悄悄地走了,明天一定会来,正像她所唱的:“只要心中有太阳,天寒地冻心也畅”。

今晚的月辉洒在这既不富丽也不堂皇,虽不豪华奢侈但却简洁淡雅的听蛙草堂。

寂寞之语

书法乃寂寞之道,假若你耐不得寂寞,且莫误入此途,落得个半途而废。因为它是探寻心灵圣乐的音符。

墨是单一的黑色,却千变万化,书法家必须站在墨的深处,才能被色的光芒照亮。本性光亮了,一切都亮了。

当今中国,“家”字满天飞。明知他没有多深道亨,但“明骗”上的头衔却大得怕人,动辄都是“世界级”的。书法家是要以笔墨说话的,虚名不代表实力。

时下写“聪明字”者不少,但长期浮于书写表面,不能深入内在,不能沉下来读书悟道,那么他的东西最终定会昙花一现。

字不仅仅是人的“第二外表”,书法作品往往记录并表现了书家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境界。是书家灵魂和生命的一部分。

如果说书法是“无声的音乐”,那么在结字布白须张驰有度地行云流水间,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和音乐一般的韵律,就会使书法的魅力不断地得以延续。

“硬笔书法”算不算书法好像已经没有讨论的价值。只要根植于传统,完全可以开出赏心悦目的硬笔奇葩。庞中华被誉为“硬笔书法之父”,是对他最早倡导硬笔字的认可,他的功劳在于推动硬笔字的练习热潮,但并不是对他作为硬笔书法艺术水平的认可,他的字非常俗气、匠气,实在谈不上艺术。

有些书法家故意将自己打扮得怪模怪样,好像周身都散发出一种艺术气质,这跟农村的道士装神弄鬼有什么两样?抱平常心,做普通人,或许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忌言。”隐于闹市,读书、品茗、写字、作文,不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自娱自乐,即是一种“无事小神仙”的生活。知音的衷告挚言,我深表谢意,我不会中断悟道而“迷入仕途”。我将沿着我的寂寞之道,无怨无悔地走下去,直至生命的圆寂。

单独而不孤独

人被思想错觉所困扰,也被语言文字所困扰。比方说,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不知道你是谁,你是什么,你就不能享受单独和独处。当你单独时,你感到寂寞,你受不了孤独。孤独感会使你郁郁寡欢,透不过气来。

单独是什么?什么是单独?怎样才能单独而不孤独地享受独处,那是需要对存在、对道有很深的了解的。否则你有依赖,而害怕单独。能单独的人是完整的,是身心魂合一的;而害怕单独的人是分裂的,是支离破碎的。

真理是矛盾的,不矛盾的就不是真理。逻辑不矛盾,而真理是不合逻辑的。一个人既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性,又是整个存在的一部分。整个宇宙存在是整体的“一”,一个有悟性、有道心的人能洞悉事物的核心,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他就知道他是由自然所创造的,他又是被自然所滋养着,只有整体的生命,没有个体的实质。

当一个人知道了存在的真相,个体的“自我”就溶化于整体“一”,他就成为整体“一”。于是,他没有分别地跟树木花草、山川河流是一体的。当他成为“一”,他跟他自己在一起,就是跟宇宙万象在一起,当他跟他自己在一起,就有周遭的一切陪伴着他,他就单独而不孤独。而并且单独时是最自由自在的,不需要戴面具而保持他自己原始的脸。当一个人品尝到单独美的滋味时,他就能享受单独地独处。“知独不独,不知独者独”。这就是为什么叔本华说:“独处是需要智慧的”。

孤独是什么?什么是孤独?孤独意味着不了解自己,他认为他与整个存在是分开的,他活在自我的个体里,他没有“一体意识”,他不知道他一刻也离不开整体,表面上看似个体的都不存在,一切看上去是个体的,都被无形的能量穿在一起。

看看这个矛盾:当一个人觉知到他不是单独的、不是孤独的,他融于整体,他就成了整体的“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就能享受单独。当一个人无知地活在自我的个体里,他就达不成整体的“一”,他就会依赖别人,他就不能单独。当他单独时,他的寂寞感、孤独感油然而生,他就害怕孤独、恐惧孤独。

这就是单独与孤独的差别。能够单独的人,跟他自己在一起快乐,跟别人在一起也快乐,他的快乐是无条件的,他其实是超越快乐和不快乐的。而害怕单独从而恐惧孤独的人,是执着于热闹,跟别人在一起他才快乐,跟他自己在一起就不快乐。他的快乐是有条件的。事实上,有条件的快乐根本就不是快乐。

单独者能享受孤独,孤独者受不了单独。要能独而不孤、孤而不单。当你知道整个存在无时不刻地呵护着你、照顾着你、滋养着你,你就获得至福了,你就获得极乐了。

猜你喜欢
硬笔硬笔书法草堂
草堂旧事
安秀扬硬笔书法
硬笔小作
结缘硬笔书法 耕于方寸之间
练习硬笔书法可先从结构着手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书法的鉴赏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 字
章嵚天行草堂藏书捐赠史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