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广电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建设与思考

2014-03-04 09:49张君昌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广电广播电视理论

张君昌

新世纪广电人才培养选拔体系建设与思考

张君昌

随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的发展,广电行业转向跨区域、跨媒体经营,大型国有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懂传播业务、会经营管理、熟悉国际规则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广电行业人才需求的重点。如何建立梯队型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机制,成为广电队伍建设的关键。

广电人才培养;机制;执行;培养方向

广播电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整体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人才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是广播电视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广播电视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广播电视的未来发展。党的十八大从战略高度强调“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任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贯彻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必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中心工作,加快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而这其中,人才是个关键。就我国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而言,虽然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均有一定提高,但离总体目标要求仍有相当距离。随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以及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视听新媒体业务的快速发展,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构建梯队型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机制

进入21世纪以来,广电传媒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广播电视体制机制经过一系列改革,逐步走向正轨,事业产业走向从分散到集中再到融合的健康发展道路,广电传媒生态呈现多元共生的特征,对媒体人才的需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1.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加大,以注重传统的专业技术队伍向掌握广电科技发展新技术的高层次人才转变;2.对创新型复合人才需求加大,以注重专业技术型队伍向创新型、专业交叉型、学科综合型人才队伍转变;3.对经营管理人才需求增加,以注重传统宣传队伍向既懂宣传业务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转变;4.对国际化人才需求增加,以注重本土化队伍培养向懂传播、会管理、精通外语的外向型、国际化人才队伍的转变。①随着网络技术、卫星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开始转向跨区域、跨媒体经营,有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甚至开始走出国门。懂传播业务、会经营管理、熟悉国际传播规则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广电人才需求的重点。

为适应提高舆论引导水平、丰富节目内容、提升安全播出和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数字化进程、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目标任务的需要,广电总局确定以培养和凝聚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2005年,总局组织编制《广播影视“十一五”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力度,突出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重视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2007年,总局举办人才培养论坛,提出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人才职责和功能的不同,强化各自的培养重点。2010年,总局颁布《广播影视“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广发[2010]87号),提出要培养造就一支规模适宜、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广播电视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强调建设好八类人才队伍、实施两大重点工程和创新完善五项机制的重点任务和措施。此外,总局还先后提出《广播影视名家培养工程实施意见》《广播影视青年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意见》,面向全行业重点实施名家培养工程和青年创新人才工程。

在广电总局的倡导下,新世纪以来,各级广电管理部门和媒体相继采取下列措施,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实行专业岗位首席制,发挥首席人才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岗位锻炼培养新闻宣传和艺术创作的领军人才;二是以项目为依托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搭建事业发展平台;三是实行重大工程技术项目总设计师、总工程师负责制和重大科研项目课题学科带头人责任制,破除论资排辈观念,为优秀青年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四是加大对经营管理人才的知识更新和培养力度,探索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选拔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对经营管理人才实行聘任制和合同化管理;五是建立和完善联系专家制度,掌握一批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经营管理、科技创新、运行维护等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的专家,发挥高层次人才在队伍建设中的带动作用;六是突出人才支持重点,对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发展业务和岗位、急需紧缺专业等人才需求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接收指标分配上予以倾斜;对新媒体新业务人才、高层次科研人才、外语、经营管理等紧缺急需且本地无法解决的人才在调配指标上予以重点保证。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201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共同印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培养4000名左右“工程”国家级人选,选拔培养可以瞄准学科世界前沿,能引领和支撑国家重大项目、关键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其中,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的基础学科、基础研究领域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广电总局要求各级广电部门积极建立梯队型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与“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形成衔接。

二、高度重视广电理论人才培养与选拔

要推动广电行业科学发展,理论和人才建设是关键的基础性环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人才建设。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文史哲研究要关注人们的精神世界,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帮助人们更好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确立不断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这是当前理论建设应该承担的重要任务。③2014年3月28日,刘奇葆出席中国社科院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博士生开学典礼时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为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④

广播电视学术理论的发展与繁荣,一靠环境,二靠制度,三靠人才。在党和国家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的时期,我们要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建立科学机制,通过完善理论研究项目招标制度,建立促进理论创新的评价、奖励机制,推动研究规划的实施;探索建立以培养、吸引、激励为主要手段的人才开发、储备和更新机制,不断优化理论人才队伍,发掘、培养复合型的高端研究人才、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学术梯队,使之既能灵活地从事个体研究,保持研究领域的广泛性,又能承担有组织、有规划的重点攻关项目,保持理论研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

新世纪以来,中广协会先后制订《2003—2007年广播电视学术理论研究纲要》《2008—2012年广播电视学术理论研究规划》和《2013—2017年学术理论研究规划》三份研究规划。每份规划都针对特定时期广播电视全局性问题提出几十个理论研究选题方向和理论人才培养方向,成为对全国广电行业理论研究的指导性文件,对广电理论研究和人才建设发挥了应有作用。

2000年在全国开展广电理论人才摸底调查的基础上,中广协会提出开展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评选的建议,得到广电总局批准。从2001年起,每隔三年在业界学界评选一次“十佳百优”理论才人。其中,第一届、第五届各评“十佳理论才人”10名,“百优理论才人”90名;第二至四届各评“十佳”10名,“百优”100名。截止2013年底,在举办评选活动的12年间,各省各部门遴选推荐参评人员达千人,五届共评出“十佳理论才人”50名,“百优理论才人”480名。初步完成研究规划提出的“建立一支由10人左右组成的涵盖各学科领域的核心专家小组,由50人左右组成的骨干攻关队伍,以及由2000人左右组成的理论人才库,基本形成一支适应新世纪新形势要求的能够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理论队伍”的目标。⑤这一活动有力地配合、支持了国家旨在加强跨世纪优秀青年人才培养的“百千万人才工程”。

有学者曾把理论人才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理派、学院派、实践派。管理派以广电行业管理机构和传媒集团领军人物为主要群体,特点是从政策法规、媒体责任、管理决策角度出发,结合传播学理论和市场营销原理,对体制改革、产业运作、竞合发展等全局性、根本性课题加以研究,指导性较强。学院派以高等院校和专业理论工作者为主体,擅长以广博的人文社科基础理论观照研究对象,中西结合,构建理论体系,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实践派以来自媒体一线的实践工作者为主,尽管学理的严谨性和运用政策的成熟度不及管理派和学院派,但他们嗅觉灵敏,观察角度独特,研究成果紧扣实际需求,也是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⑥以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十佳百优”理论人才评选为例,获奖人员可以划分在这三大群体之中。比如,王庚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王春莉(黑龙江广电局)、杨金鸢(湖南广电局)、李岚(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可视为管理派,哈艳秋(中国传媒大学)、曾静平(北京邮电大学)是学院派的代表,卢文兴(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周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李舒东(中央电视台)、黄慰汕(南方广播影视集团)则属于实践派。且这三类获奖人员占比为40%、20%、40%。⑦但是,仔细考察他们的研究成果,会发现这种分类只是简单划分了广电人才的门第出身,并不能反映他们的研究领域和水平。比如王庚年,近年来主攻“建设现代综合新型国际一流媒体”课题构成若干研究项目群,他的研究以中央提出“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为切入点,结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及我国主流国际传媒近年来的理论思索和实践总结,为加快打造我国国际一流媒体提出一系列理性思考和建设性意见,同时还结合我国广播电视“走出去”工程的实践,对“走出去”战略的远景规划、配套措施提出新思路、新举措。这些成果既体现中央精神,符合中国实际,又有深刻的国际背景分析做参照,极具现实操作性。这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现实与前瞻的结合,是管理派、学院派、实践派之集大成者,因此,很难把他归入哪一派。同样,今天的学院派也融入了大量政策分析作为理论观点的支撑,实践派也绝非是捕捉苗头的灵光一现,而是以人文社科理论做逻辑推导,研究成果扎实而丰厚。总之,当今的传媒研究成果不再像以往那样成色单一,其研究者也很难泾渭分明地分出类型和流派。可以说,在媒介融合的时代,传媒理论人才已率先进行融合。这种融合是人才跨界(管理部门、院校、媒体)、跨区域(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际)的融合,也是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融合,体现了传媒理论人才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当今开放、合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

有了理论人才培养选拔的合理机制,还必须认真地落实和执行。否则,机制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今后,“十佳百优”理论人才评选活动还要继续向深化、细化方向推进。一是坚持高端引领。要让入选者有机会参加国内外高端论坛,接触学科前沿最新成果,为其继续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坚持以用为本。要根据入选者特长,大胆使用,让他们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担任学科带头人,使他们在黄金时期充分施展才干。三是提供必要服务。要加强跟踪联络,掌握入选者动态,听取意见建议,及时为他们排除影响科研的障碍。四是做好宣传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入选者的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努力开创让各类人才创造热情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总之,要落实、落微各种细节和配套措施,确保理论人才有良好的再成长环境。

三、准确把握新时期广电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方向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国际舆论话语权,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是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的迫切需要。中央通过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统筹抓好改革、发展和管理工作,统筹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抓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统筹抓好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文化企业发展,统筹抓好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

按照中央部署,广播电视要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加快形成独具中国特色、能与国际交流的对外话语体系。要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要加强文化领域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的引进和使用,明确现行法规许可的吸收外资进入的文化产业领域。要契合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完善文化领域准入政策,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文化安全。

新时期广播电视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广大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⑧2014年5月22日,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时强调,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论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虚心向世界各国人民学习。⑨这些重要讲话,进一步指明了广电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方向。

下一步,我们要从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和学习能力、策划能力、经营能力、沟通能力等几个方面加快培养、锻炼复合型传媒人才,使之担负的工作能够契合“三个有利于”的目标要求。即:有利于推动广电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以市场方式做强广电文化的途径办法;有利于倡导创新创优,促进内容为王,发挥新媒体接收特点,实现广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国内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把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广电品牌推向世界,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注释:

① 张振华主编:《当代中国广播电视学》,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4年版,第402-403页。

② 刘习良主编:《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发展十年回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版,第326页。

③ 《习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华网,2014年5月4日。

④ 《刘奇葆:大力培养造就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新华网,2014年3月28日。

⑤ 张君昌:《简论中国广播电视90年学术发展轨迹(中)》,《北方传媒研究》,2010年第5期。

⑥ 欧阳宏生主编:《中国电视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72页。

⑦ 该项评选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2013年3月至10月完成,在全国范围评出“十佳理论才人”10名,“百优理论才人”90名。

⑧ 《习近平在北大考察: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华网,2014年5月4日。

⑨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中国要永做学习大国》,《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5月24日,第1版。

(作者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部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李 立】

猜你喜欢
广电广播电视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EPON在广电双向网改造中的应用分析